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7章 御史台案

风雨大宋 第7章 御史台案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下了朝,杜中宵伸了个懒腰,看着东华门外鱼贯而出的官员,一时有些恍惚。自己做官十四年,到今天才位列朝班,而且一入朝就是御史中丞,实在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

今日朝会没有什么事情,只是一些琐碎小事,结束朝会还是早晨时候。城外街道上,卖各种吃食的摊子到处都是,许多官员和下人都在那里买了吃。

杜中宵已经吃过早饭,带了下人一起,绕过皇城,回前面的御史台去。

一进官厅,主簿叶项上前拱手:“中丞,适才上朝时,前面有民人递了状纸。下官不敢怠慢,收了他的状纸,便就等在这里,专等中丞下朝。”

御史中丞自现在的皇帝登基,便就兼理检使,专收民间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不收的疑难案件。这本是一项政治安排,是皇帝当年牵制太后的措施,由于条件苛刻,一年也收不了几次。

杜中宵到案后坐下,拿了状纸观看。这是一件来自叶县的案子,递状的人说,自己家本是叶县土着人氏,在城外不远有一百多亩地。因为地中有一条小河,向南流入澧水中,而被豪强抢夺。因为父亲坚持不肯卖地,因为今年干厚,中了他们圈套,被他们虚打借条,害死父亲。一家老小,因为此事,几乎家破人亡。现在只剩下孤身一人,来到京城里告状。奈何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都不收状纸,只能告到御史台。

看完,杜中宵把状纸放到案上,一时没有说话。叶县在柏亭监治下,那里发生什么事情,杜中宵都不会觉得奇怪。不过这件案子,知州不管,提点刑狱不查,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不收状纸,倒不是这些衙门有问题。而是从状纸里就可以看出来,所有证据,没有支持告状者的。就连状纸都是如此写,朝廷的衙门凭什么浪费人力物力去查案?

见叶项还站在一边,杜中宵道:“此案,你怎么看?”

叶项拱手:“这位告状者,从状纸上看已经来了京城两个月,各处都已经告遍了,没有人理他。之所以告到御史台来,想必是听闻相公新任中丞,来试一试。”

杜中宵道:“这且不管他,我只问你对案子如何看?台院是不是要收他的状子?”

叶项一时住口,想了好一会才道:“卑职官职低微,如何敢说这种事?收不收状子,不过中丞一言而决。一般来说,不是惊天大案,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不收,我们也不应该收才是。”

杜中宵道:“人人都是这么想,那倒是要收了。左右此时无事,你去把告状人带到官厅,我亲自问他。我既兼理检使,要收这种状子,管这种案子,岂能拒之门外?”

叶项是吏人出身,在衙史台多年做事,出职为官。这种积年老吏,最是圆滑,对于京城各衙门的事情,比谁都熟。听杜中宵说要管,也不多说话,告辞出去,去带告状的人进官厅。

杜中宵轻敲着案几上的状纸,心里思量着此事。此案告状者如此执着,从京西路一直告到京城,受到挫折后,还是坚持不懈,想来必有冤屈。只是案子到底是不是如同状纸里所说,也要存疑。

叶县那个地方,自从自己在那里建铁监到现在已经七八年,经过了多次发展,正是发财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经济案件必然不少。加上官吏不足,民间必然许多烂事。从状纸来说,地方土豪勾结官吏,弄死一个小地主,侵吞土地,实在稀松平常。此案难在,做事的人手脚干净,一应文件齐全,从文书上找不出毛病来。对于官员,这种就是疑案,只能够放在一边,不去管它。

不大一会,叶项带了一个人进来,上前拱手:“中丞,这人交了状纸,还等在门外,没有远离。”

杜中宵打量交状纸的人,看起来十几岁的年纪,身形瘦削。头发有些蓬乱,脸上有灰,看不清是什么面目。只有一双眼睛,看着自己,有些畏惧,又有些倔强。

杜中宵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氏?要告什么事情,再详细说一遍给我听。”

那人上前跪下,磕了两个头道:“小民白先,京西路叶县人,祖上几代都住在县城西边,家里有一百多亩良田。自从周围建了铁监,人户增多,我家里便也不再种米麦,再是雇了人种菜。因家里的地,中间一条河流穿过,上下地势相差很多,被本县的豪户简员外看中,要买了地开什么劳什子工厂。这地是我一家衣食,阿爹如何肯卖给他?争执许久。今年春天雨水着实不多,菜地一时种不上,阿爹心中焦急。因为叶县这些年繁华,阿爹心一横,便去借了钱,买了一台抽水机。怎知借的钱是简员外家的,被他伙同本县书铺和吏人,把借条换过了,一百贯成了一千余贯。我家里的钱都买抽水机了,如何能够还得上?他们百般逼迫,我阿爹只是不认,被拿到县衙几次。最后那些人不耐,起了杀心,借故杀了我阿爹。自从阿爹去世后,家境便不济,被简员外使了手段,收了一百多亩地,说是偿还尚缺的借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杜中宵道:“似这般手段粗糙,逼死人命,地方官就不问么?”

白先道:“那些人与地方吏人勾结,文书都做好了,地方官纵然审问,只查文书,如何查得出来?”

杜中宵道:“你说你阿爹是被人所杀,这是人命官司,如何敢马虎?”

白先道:“他们勒死我阿爹,反说是自己上吊,又没有人证,如何查得出来?”

杜中宵摇了摇头:“似你这般说,这案子就是既无人证,又无物证,就是无头案。似这种,地方上买卖土地,只要手续齐全,地方官当然不会过问。”

白先道:“我家里一百余亩好地,以前种稻麦虽然只堪温饱,这几年种菜,可是赚钱的。一台抽水机不过两百贯足钱,我阿爹借一百贯,已是留了钱买种子雇人。他们改成一千贯足,买了抽水机,其余的钱哪里去了?自被他们追债,我家里便食不裹腹,几十文钱也难拿出来。”

抽水机是这几年铁监制出来的,用蒸气机带动,京西路种田的大户许多人家买。有了这东西,再不愁田里没有水,甚是方便。最开始一百多贯,因为卖得好,今年涨到了两百贯。一百多亩地,全部种菜的话,买抽水机有些困难,借钱不稀奇。两三年间就能够赚回本钱,倒也是亏不了钱。

这件案子惟一的疑点,就是为什么借一千贯了。只是买抽水机,实际用不了这么多钱,而且白家本有储蓄。只能认为,白家这样的殷实人家,少于这个数目,收拾不了他们。

杜中宵想了又想,道:“此案虽然重大,疑点却也不少。这样吧,我先查一下,若果有隐情,自当为你诏雪。你在京城里面,现在住在哪里?有了进展,我自会派人知会于你。”

白先嗫嚅一会,才道:“回官人,小的在京城里无处居住,晚上找个墙角就歇了。”

杜中宵对叶项道:“你出去赁间房屋,让他安歇,房钱自公使钱里出。对了,日常吃喝,一样从公使钱里出钱,先把他安顿下来。”

叶项拱手称是,依着杜中宵吩咐,带了白先出去。

看着两人出了官厅,杜中宵把状纸拿过来又看了一遍,心中思索。从刚才问的,以及白先回答的内容来看,此案确有疑点。最大的疑点,就是白家为何会借一千贯钱。虽然叶县那里,有钱人多了,一千贯钱用一百余亩好地做抵押,确实可以借出来,不过白家用不上。

借钱私自写借条虽然官府也认,但有诸多麻烦。一般都是到书铺去,用买的契纸,相当于交了印花税,有公证的功能。这件案子,白家的借条就是在书铺写的,正是因为如此,官府都不接他的状纸。

想来想去,杜中宵一时有些为难。叶县离着京城几百里路,自己不能亲自去查,一时有些难办。

站起身来,杜中宵在案后踱了几步,一时委决不下。这件案子如果翻过来,经手的人,都要受到或重或轻的惩罚。叶县知县、柏亭监知临、京西路的提点刑狱、登闻鼓院、登闻检院,按说一个跑不了。杜中宵跟这些官员没有交情,自己作为御史中丞,也不用去管他们。新官上任,如果自己办了此案,也是一种威望。只是这案子,着实有些难。

最稳妥的办法,是批上自己的意见,把状纸交到京西路提刑,一路交下去,让叶县再查一遍。可那样做有什么用?地方上明显吏民勾结,再查也不会查出什么来。

思索良久,杜中宵最终定下决心。新官上任,还是要烧三把火,借着这件案子,让人知道自己这个御史中丞,不是备位的,而是要真正做事情的。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