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4章 抓人

风雨大宋 第24章 抓人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姚阿六带了几个人,在市场里巡视。菜市场就是这个样子,必须每日早起,与其他几个菜市场的人商量过了,交流了最新的信息,回来宣布价格,讲清规矩。这活赚的,也不像一般人说的那么容易。

看看将近中午,姚阿六带着几个人,准备到附近酒楼饮酒。到了王大郎的摊前,道:“大哥今天生意可好?四弟已经坐上车了吧?”

王大郎道:“好,一切都好。四郎凌晨就坐上了车,到开封府去了。”

姚阿六听了连连点头,带着人向外面走去。快要出市场的时候,突然迎面了来了五六个公人,指着姚阿六道:“姚阿六,你的事犯了!随我们到衙门走一遭!”

说完,不分青红皂白,便就上来拿人。几个手下一看,便拉开架势,要与公人放对。

姚阿六伸手拉住,道:“官府有人,随他们走就是。你们先回去,问明周围,等我的消息!”

几个汉子收手,恨恨地看着公人们拿了姚阿六,推推搡搡,向城里去了。

王大郎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过了一会,才对那几个姚阿六的手下道:“这是出了什么事?怎么突然就来拿人?我那几个人的样子,不似是本县人氏。”

一个人道:“我认得他们,是铁监那边的,不是叶县公人。”

说着,几个人略一商量,便一起回到姚阿六住处,托人打听其他市场的消息。

叶县衙里,还没有到中午,便已经挤满了拿来的人。从附近几州调来的官员们,各自拿着这些日子收到的状纸,带着铁监那里调来的公人,四处找人。

鲍轲看着这情景,轻抚额头,道:“我的天呀!一下子抓来这么多人,要审到什么时候!中丞这一次可是做得大了!没了这些人,叶县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吴君庸道:“中丞说的并没有错,可真要去做,叶县全乱套了!平日里,全靠这些人维持着百姓日常生活。县里没了他们,非要乱成一锅粥不可。说起来,中丞也是从州县做起来的,怎么如此!”

说完,两人一起摇头。

做过州县官,就知道地方秩序维持,缺不了这些地方龙蛇。没有他们配合官府,地方秩序怎么维持呢?官方机构,只是到县为止,县以下的乡里就是差役,只能帮着收赋税。官府没有那么多人,管不了太多的事情。民间小争执,当然是靠这些。

驿馆里,杜中宵放下手中公文,对陶十七道:“朝廷来文,让我十日后回京,在这里待不了许多日子了。今天才有官员来,抓县里的各种牛鬼蛇神,到时只怕审理不完。”

陶十七摇头:“官人,恕我直言,把地方上管市场的强人全抓起来,不断不会安定,还必然会杂乱无章。各种各样的市场,包括车站码头货栈,全靠着这些,才能够正常运转。叶县的生意繁荣,这些人出力不少呢!没了他们,岂不一团糟?”

杜中宵道:“十七,你知道其他地方为什么是这样吗?”

陶十七道:“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官方力有未逮,只好靠着民间做事。”

杜中宵摇了摇头:“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因为有许多不对的地方。以前的地方,官府能管的只有州城县城,出了城池,乡下地方除了发生案件,官府只管收税。不是不想管,而是官府财力有限,实在管不到。叶县这里可不一样,从建铁监起,有七八年了,地方富得流油。只要把钱收上来,官府雇人,怎么就不能管了!这一回,把地方上的城狐社鼠抓了,必然乱一阵。能不能平静下来,就看地方官员。”

陶十七听了,叹了口气,没说什么。就凭着现在的官员,只知道循规蹈矩,哪里能够做到。杜中宵想得不错,可现实不行。现在缺的,不只是制度和规矩,也实在缺人。

杜中宵道:“我是御史中丞,到了地方,也只能查访奏事,而不能直接伸手去管。没有办法,只能够出出主意,现在的官员能不能做到,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如果不行,那就只有换人来了。”

陶十七道:“官人,其实按我来说,叶县虽乱,到底是比以前强得多。柏亭监这里,百姓可是一直记得你的好呢。现在把地方搞乱了,只怕会有闲话。”

杜中宵笑道:“我帮着百姓把欺压他们的人抓了,怎么还有闲话?”

陶十七道:“把这些人抓了,如果官府不能够立即补上来,地方上必然会更乱。到了那时,不都会说官人眼光看不到那么远,白白生埋怨吗。”

杜中宵喝了口茶,把茶杯放下,看着远方的太阳,道:“是啊,大家习惯了如此,就觉得这世界就该如此了。实际上呢,到底对不对,却很少有人想。从以前的一般小县,到现在天下有数的繁华之地,叶县是怎么做到的?是靠铁监,是靠瞅准机会到这里设场的员外,靠着在厂里辛苦做工的人们,而不是那些维持秩序的牛鬼蛇神。现在的叶县,比一般的县,一年多收多少赋税?有这么多赋税,县里怎么会养不起人呢?只要有人,怎么会就管不好呢?一切都因循守旧,不应该到这个地方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陶十七沉默一会,道:“官人,我说句话,你可能不爱听,莫要向心里面去。”

杜中宵道:“你随在我的身边多年,有话直说就是。”

陶十七道:“我初遇官人,正当少年。那个时候的官人也正年轻,正要做大事的时候。那时候的永城县多好啊,官人在那里,百姓安居乐业,县里钱粮不缺,我们这些人也过得快快乐乐。一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官人从小小知县做到了御史中丞,官位不知道升了多少。可我觉得,官人做事,比那个时候复杂许多,不似那个时候放得开了。在永城做知县的时候,官人想到了什么,便就去做。可是现在,要顾忌这个,顾忌那个,却有些放不开了。我觉得了,到了这个候,官人军功也有,地位也有,家里孩子也已经慢慢大了,许多事情,不用再跟以前那样去拼了。”

杜中宵道:“按你这样说,此次我来叶县该怎么做?”

陶十七道:“无非是白先告状,来了之后,把那案子查清不就结了?”

杜中宵听了,微微摇头:“如果那样,你觉得当今官家,为什么要派我来?”

陶十七愣了一下,道:“案子太大,估计是官家觉得,惟有官人来了,才能顺利查清。”

杜中宵叹了口气道:“又不是什么大案,只要有了易理供词,地方自己就能查清。是啊,你在铁监待了数年,安稳日子过久了,不想折腾,觉得我这样做多余。其实不是,铁监和叶县,这几年必然是出了许多事端,报上朝廷。只是大多数人,都跟你想的一样,维持下去就是了。但是圣上心里,可未是这样想的。派了我来,就是给个主意,这里应该怎么做。”

这才是最关键的。御史中丞这样重要的职位,一日缺了都不方便,杜中宵到叶县十几天,必然有重要的理由。做官到了这个地步,很多事情都不能够明说。杜中宵一提,皇帝立即同意,必然是有皇帝想做的事。还能够有什么事?铁监和叶县紧邻,有这么多不同,皇帝需要知道原因。

杜中宵想得出来,以前铁监和叶县出了事情,中书必然是不重视。皇帝问起来,多以地方政治就是如此,这种借口敷衍过去。这次派自己来,皇帝想听听另一种说法。

杜中宵一直做地方官,等到突然北上,连立战功,数年间成了朝廷的要员。跟现在的中书、枢密院和御史台,其实都不是一个体系的。皇帝不熟悉,但知道自己是个外人,借助着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听听与中书不同的声音,另一方面也是了解自己。

如果杜中宵此次只是查了白家一案,皇帝也不会说什么,只是对自己的评价会降低。杜中宵可不想这样,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现在不是韬光养晦的时候。御史中丞只是个过渡,让自己熟悉朝堂。

叶县这里,是大宋工业化的开端,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治理好了,会成为表率,为其他地方做个榜样。大宋的铁监,可不是只有一处叶县。杜中宵想在这里有一个新的、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官府治理模式,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可惜自己只是一个御史,只能建议、监察,而不能直接动手。

把民间的牛鬼蛇神抓起来,地方会乱,杜中宵又何尝不知道。那又如何?如果现在的地方官员处理不好,换人就是。现在的官员,总有人能把这里处理好。

改变了叶县,就走出了一条新路,一条可以伴随天下工业顺利发展的新路。现在的世界,这里就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而且没有竞争,可以尽情试错。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