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22章 新的时代

风雨大宋 第122章 新的时代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韩琦三人听杜中宵话里的意思,未来禁军整训的大局已定,都出乎意料。本来今天,三人只是想着来叙一叙别情,说些闲话,没想到有这么重要的消息。

富弼道:“其他一切好说,只是狄太尉此番回京,后续任何职,倒是难办。”

韩琦道:“京城之中,位高禄厚的闲职,又不是没有。”

杜中宵摇了摇头:“狄太尉以后如何,是圣上宰相关心的事情,我们初任新职,不必费心。”

狄青此番是获胜归来,虽然不再是数年之前,平了侬智高回京的风光,还是大胜回京。以后高官厚禄少不了,但短时间内,不会再让他掌军权了。

喝了几杯酒,包拯道:“却不想,此次回京城,觉得一切都变了。”话语间甚是感慨。

韩琦道:“中丞在河曲路数年,难道还看不出来吗?杜中宵自救唐龙镇,拓地万里,兵马无敌,朝中自然是应该变的。这些年,河曲路集中许多优秀将领,将来都是要大用的。”

几个人一起笑。这话说得不错,此次人事变动,河曲路的官员都得到了重用。富弼和包拯,一个是枢密副使,一个是御史中丞。韩琦刚好赶上杜中宵立功的时候,也升为宰相。一切都很明显,将来不同了。

杜中宵看着旁边的花草,看着蝴蝶在花从中飞舞,一时间竟然有些恍然。庄周梦蝶,自己竟一时间分不表这是真是假。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现在是真正大成的时候。

韩琦道:“接下来的几年,就是营田两湖,整训禁军。除了此事,朝中好似没有大事了。”

杜中宵道:“怎么会没有大事?对于枢密院来说,自是如此,本来变管军吗。但对政事堂来说,朝中大事还多得很呢。去年我初入京城没多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接到了状子,去叶县查看。后来派王安石为叶州知州,整顿地方。到现在半年过去了,虽然不能说诸事顺遂,却大致平稳。去年叶州的商税,超过了开封府,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

韩琦吃了一惊:“叶州地方狭小,商税竟然超过了开封府?”

杜中宵点头:“不错,而且超的数额还不小。开封府是什么地方?商税被叶州超过,可见天下钱粮多有,只是收不上来罢了。有了叶州的例子,天下地方,只怕也要跟着变了。”

听了此事,韩琦只觉得甚是魔幻,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种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开封府是天下首善之地,有朝廷众官在这里,有数十万大军,仅仅这些一年就有多少钱粮?与开封府比起来,叶州什么都没有,人口也少得多,商税怎么收上来的?

杜中宵道:“现在天下工厂,有一半在叶州,商税超过开封府不是天经地义么?论赚钱,还有什么比开工厂更加赚钱?王安石到了叶州后,清理了治下工厂和民户,完善税收,这个结果是很正常的。接下来,就是朝廷如何把叶州的经验推广到别处,多收钱粮。”

包拯道:“有了钱粮,天下间也就没有难事了。开发两湖,更加容易。”

杜中宵道:“是啊,钱粮是天下根本。只要钱粮不缺,许多事情都容易了。有人有地,开发两湖缺的不就是钱粮吗。叶州发展到今天,那么多工厂,正好支撑开发两湖。”

王安石到了叶州之后,把治下的工厂全部管了起来,税收规范起来,去年商税超过了开封府。此事影响很大,今年朝政,便就是如何学习叶州的经验。叶州处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优越,但对宋朝来说还是不够。东西南北,总要再出几个叶州才好。

朝廷财政情况好转,灭了党项,有皇帝的信任,这才是杜中宵真正敢全面军改的底气。

除了两府,三衙将领也即将大规模变动。只是两府官员换人,还要商量而已。当时在河曲路时,杜中宵定的军中将领,本来是流官,几年一任要换人的。后来全军整训,朝廷意见不一,此事便一直拖了下来。现在杜中宵做枢密使,主持军改,将领会大规模调任。

韩琦这几年多是管军政,对于朝政不熟。今日听说叶州商税超过开封府,极是震惊,不住问杜中宵叶州的事情。有了这一个榜样,天下其他地方发展起来,那还得了。

杜中宵道:“相公,叶州就是叶州,不是其他地方那么好学的。那里的一切,都是因为铁监才发展起来。其他州县,没有铁监这样的地方,就不要想了。”

韩琦道:“不是这样说。叶州可以靠着铁监发展起来,别的地方,为什么不能靠别的发展起来?便如并州,有天下最大的皮毛市场,周围能不能养牲畜?两浙丝绸质优,地方能不能学着叶州养蚕?这几年广南多产蔗糖,那么地方是不是也可以学起来?”

杜中宵笑道:“相公说的是,是我想得差了。天下又不是只有工厂赚钱,其他地方,都可以靠着各地特产,赚出钱来。说到底,现在有铁路,天下交通便捷,赚钱的法子多了。便如两湖地区的柑桔,因为铁路可以运到中原来卖,以前路边没人要的东西,现在都可以换成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韩琦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依我这些年看来,有了铁路,天下可以多收一倍钱粮不止。”

铁路对天下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杜中宵以前的想象。由于全国联成一个市场,商业网络形成,商税成指数增长。只是由于收税体系跟不上,对商业造成了阻碍。改革财政体系,是迫不及待的任务。

说起铁路对生活的影响,几人的话题明显活跃起来。两浙两湖的货物随着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原,换成银钱。中原工厂生产的商品,也运往全国各处。

说了一气,富弼道:“在河曲路数年,再次回到中原,真是觉得天下变了。”

韩琦道:“可不是变了。以前觉得没办法的事情,现在甚是容易。想当年我在京城为官,有江南的官员想吃鱼脍,满京城找不到会做的人。现在市场里,应有尽有。以前冬天,京城里哪有什么水果?现在两湖的柑桔之类,到处都是。百姓过得好了,官府也有税收。”

包拯道:“是啊,自从通了铁路,朝廷每年收到的钱粮不知多了多少。记得以前,朝廷一年岁入一亿贯石匹两,便是极致了。去年,仅仅是钱,岁入近三亿贯。多出来这么多钱,什么事都好做了。”

其实多收这么多钱,哪里只是铁路的功劳,更重要的是工商业的发展。以前钱荒,收上来的钱粮还是以实物为主,这两年发行钱引,慢慢改成了货币为主。自去年起,开始发行全国统一货币,接下来的几年收到的钱粮必然更多。现在宋朝,确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也正是有经济发展打底,杜中宵才有信心,只要皇帝支持,可以整训出一支完全不同的禁军。该试的都已经试过,该有的组织结构都有,人才从来不缺,只要有数年时间,此事就可以完成。

到了那时,有五六十万正规化军队,有繁荣的经济,何愁不能打败契丹!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