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134章 惧其不来

风雨大宋 第134章 惧其不来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崇政殿里,赵祯和一众大臣一起,围着看桌子上的朔州一战地形图。在杜中宵眼里,这副地图比较粗疏。毕间以前没有准备,现在的时间太紧,绘不出详细地图。便在赵祯眼里,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以前作战,哪里见过这种场面。都是依据前线奏折,众大臣侃侃而谈。

杜中宵指着地图道:“最近桃花水涨,灰河除了上游过了陈家谷口,都不可涉水过河。庞籍早就命人收了河上全部的渡船,大同府到朔州的谷道虽宽,却被分成两部分。西侧较窄,是契丹进朔州应该走的道路。其要害,就是这里,马邑县城。”

赵祯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赵滋和贾逵两军部置在这里,后方庞籍三万大军守城,是这个原因。”

杜中宵道:“此战部置,大约如此。在马邑县城那里,灰河离着西边的山城较近,不能够部置大量军队,是贾逵所部三万余人防守。赵滋所部五万人,在灰河东岸,有浮桥通到西岸。契丹要攻赵滋,就必须从应州以上过河。打不败赵滋,就没有办法到河西岸去。就是打赢了,赵滋还有到西岸,把浮桥烧掉的退路。那样一来,契丹大军被隔在河东岸,与贾逵所部隔河对峙,这仗就不必打了。”

文彦博道:“契丹大军在河东,可以驻扎些日子,重新制造渡船就是。”

杜中宵道:“相公,契丹现在六十万大军在大同府。且不说这些人里有多人能战,最少他们是要吃饭的。契丹两帝争了五年,重元早就把大同府治下搜刮一空,这六十万人的口粮,都要从幽州运来。仅仅是运口粮,契丹能够支撑多久?庞籍和枢密院估计的差相不多,都认为这一战不会长久,大约是一个月左右。除去行军,除去布置,契丹哪里能够等到造渡船?”

文彦博愣了一下,才发现自己没有考虑契丹的困难。两帝相争五年,这一次洪基兴灭国之兵,现在已是强弩之末。现实情况不允许洪基长时间作战,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战果。

张广平道:“自两年之前,中京道的契丹人多不顺从太后,投到了洪基之下。从那时起,重元便就非常困难,对属下的盘剥很重。到了现在,大同府治下已经没有余力,再支撑四十万人。现在洪基所部的口粮,都是从幽州运来。幽州百姓,被迫服劳役,支撑不住了。”

赵祯道:“契丹此次是兴举国之兵,再无余力。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现在看来,契丹南下,也只能一鼓作气,与我军战上一场而已。只要挡住他们,他们就只能退去。”

杜中宵道:“陛下说的不错。所以此战的布置,是以贾逵所部当正面,侧面赵滋掩护。如果契丹不走灰河东岸,而是沿西岸进攻,则赵滋的炮兵,隔河帮助贾逵。”

曾公亮道:“炮兵能打到灰河对岸?”

杜中宵道:“灰河并不甚宽,火炮能打过去。如此一来,契丹能够进攻马邑的通道,实际只有不到五里。贾逵所部东部为县城,西部延伸到山上,早已经布置好阵地,专等契丹兵来。”

参政宋庠道:“为何不紧守县城?出城防守,总是免不了与契丹大军短兵相接,不是上策。”

杜中宵道:“贾逵三万余人,几乎带了所有火炮去马邑,小小县城哪里能够塞下?他军中用的是枪和炮,拉成长长一条线,正好发挥火力。”

赵祯跟杜中宵学了几个月军事,眼力已非以前可比,点头道:“确实如此。小小县城,城头上面放不了几门炮,城里住不了几个兵,贾逵三万余人,不可能只守县城。若是守城,就该退回到朔州去。”

杜中宵捧笏:“陛下明鉴。此次战事,如果契丹是沿灰河西岸而进,则贾逵是主力。赵滋所部除了从侧面支持外,还是贾逵所部的预备队。前线损伤过多,则由赵滋从浮桥派人过去,维持前线战力。”

王尧臣沉吟道:“贾逵所部并不满员,只有三万余人,赵滋则齐装满员五万人。为何是让贾逵所部为主力,而不是让满员的赵滋去呢?”

杜中宵道:“灰河和山地之间,只有五里路,贾逵三万余人已显拥挤,赵滋所部实在放不下。除了前线如此布置,后方还有庞相公所带三万的河东路兵马,守在朔州,以防意外。同时,若是契丹有兵马到后方骚扰,庞相公也可以派兵马剿灭。”

众人点了点头,一起看着桌子上的地图。现在突然明白,杜中宵为什么早就定了,此次宋军只取朔州,而不顾及其他。朔州的地形决定了,周围打一场短时间的战事,防守非常有利。加上庞籍所部,宋军一共十一万人,已经把周围塞得满满当当,再容不下更多人马。所以刘几所部的五万大军,根本就没有向朔州方向去,而是留在了山里。

契丹如果出兵沿灰河西岸进攻朔州,刘几前出,刚好威胁契丹后路。

面对马邑的大军,契丹必须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甚至就是全军出动二三十万人。这个时候,被刘几截断后路,就会非常危险。要防刘几,就要分出数万兵力,堵住各处山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仔细看了地图,赵祯道:“此次枢密院布置得当,没有漏洞。若是洪基来攻,必无机会!”

众大臣一起捧笏:“陛下所言极是。”

文彦博道:“除了南边的朔州,北边杨文广占了契丹德州,正向白水泺而去。如果契丹不南下,而是北上去攻杨文广呢?他那里后边再无大军,有些空虚。”

杜中宵道:“相公,南边庞籍等人十余万人,加上刘几五万人,对大同府虎视眈眈。耶律洪基为了大同府计,自然不敢带兵北去。若是不然,庞籍和刘几近二十万人,直出大同府,断了洪基退路,这一仗也就不用打了。说到底,南边我军的兵力雄厚,契丹人想打,就只能南下。”

文彦博点了点头。虽然对军事不熟,到现也大致明白了枢密院的意图。夺了朔州,布置在那里十余万大军,实际上逼着契丹南下作战。北方实际空了出来,杨文广五万人,已经可以所向无敌。

赵祯看着地图,沉声道:“布置妥当,你们认为洪基会不会派兵来战啊?”

文彦博道:“洪基新得大同府,统一契丹,心气正高的时候,岂能够坐视朔州被占?想来无论如何都会南下,打一场再说。打得赢了,自然收回朔州和其他州县。打得输了,再慢慢与本朝谈不迟。”

杜中宵道:“只取朔州,契丹人可能还会以为,能跟本朝谈判。所以他们派了使节,去见朔州的庞相公。也答应使节来京,与朝廷商谈。这个时候,杨文广取德州,又进白水泺,契丹人只怕等不了。”

契丹人现在数十万人集中于大同府,后勤供应非常困难。只取朔州,他们未必能够下决心来战。这个时候,杨文广不断东进,就逼得他们不得不出兵,不然无法阻遏杨文广前进的势头。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