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穿越逃荒之我带全村奔小康 > 第256章 账本

穿越逃荒之我带全村奔小康 第256章 账本

作者:雨霖铃的新生活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4 15:01:38 来源:书海阁

李发达原是李太后的侄子,从小不学无术,奈何靠着裙带关系,仍旧在殿前都指挥使上挂着职。

这次也不知是李太后想要他死,还是想让他光宗耀祖,竟然说通了高太师和宋太尉,命他为镇国将军,统率边军。

镇国将军的名头听着挺响,拿出来也蛮唬人,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三军元帅之类的大人物呢。

可谁能想到李发达出师未捷,却身陷囹圄,还没走马上任呢,就被范家村的农民山贼给绑了。

为防他逃跑,范小胖特地将李发达和几名禁军士兵隔开,除了没有自由以外,每天都好吃好喝地供着。

只是村民们有些想当然,李发达作为一个二世祖,生活标准非同一般,以前活得穷奢极欲,对比现在的咸菜粥,生活档次直线下降。

这还只是物质上的区别,精神生活那就差得更远了。

李发达曾是青楼常客,最爱听戏、看杂耍,身边有不少阿谀奉承之人,现如今,从早到晚就被关在石牢内,一天都没人跟他说上两句话。

寂寞、孤独都快逼得他发疯,好不容易身边多了一个人,他高兴得就像得到宠物的小孩。

昨晚一夜没睡,李发达学着母亲小时候给他降温的法子,不停地用水沾湿帕子,敷在依仁台的额头上,才让依仁台挺过了高热。

到底还是依仁台的体质好,这要换成连饭都吃不饱的普通人,早就烧死了,就算侥幸活下来,醒来也得变成傻子。

范小胖一看老天爷不收他,留着指不定还有大用,便出山找了大夫,买了几副治跌打损伤的草药。

他将药材扔给李发达,“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这人以后就交给你了!”说罢还贴心地送他一个陶罐,专门用来熬药。

“中,我一定能把治好的。”李发达咧着嘴笑得像个大傻子,而躺在地上闭着双眼装昏迷的依仁台,听完拳头都硬了。

青黄不接春三月,范家村里多出这么多人,吃饭的压力顿时上来了。

虽然不过是饭里多加瓢水的事,但身体的反应很诚实,半夜醒来,往往饿得挠墙。

范云大爷招来范小胖等人商议,“原是想让你们春节过后,再去投奔乡军,可现在村里人太多,你们还是早点过去吧!顺便把俘虏也带上。”

众人忙点头同意,“是啊,留在村里也不安全。”

村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万一俘虏造反,就靠这些人镇不住。

安全还在其次,最主要是村里口粮不多,再怎么往饭里加水,总得多放些米吧,可现在离秋收还早着呢,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范小胖直言道:“我下山去隔壁村子说了这事,春节每年都过,但杀敌建功的机会却难得,咱们干脆后天就走!”

况且他们之前才组建了义勇乡兵,都不用另外现招人,直接带着队伍投奔汾城便是。

众人抚掌大赞,反正都是猫冬时节,去哪猫着都好,只要不在村里待着就行。

大半小子,吃穷老子,他们早离开早省事,村民的压力也小些,当然这种想法绝对不能说出来,容易引起家庭纠纷。

过了两天,义勇们果真按时前来集合,他们押着俘虏前往汾城,村民纷纷出村送行,本来准备过年宴客的鸡鸭,都给带在路上吃,生怕他们以后再也吃不上,毕竟是打仗呢。

依仁台虽然上了担架,但一双眼睛很不老实,左顾右盼地想寻个机会,联系旧部逃走。

范小胖拍了拍他的脸,“少打鬼主意,你可跑不了!”

依仁台气哼哼地活动着被绑得血脉不通的手脚,这些泥腿子打仗不行,小聪明倒是不少,竟然将他死死绑在担架上,更气人的是,绳头还在小胖子手里,就跟牵绳溜狗似的,让他好没面子。

一路上他们走的都是大道,路过驿站时,驿丞站在路边,伸长着脖子看热闹,“你们这是捉了条大鱼?”

“是啊!北国的将军呢,咱们厉不厉害!”小伙子乐呵呵道。

驿丞嘴里夸着厉害,心下却犹豫着要不要加入,但最终还是打消念头,汾城既然收回来了,驿路肯定会通,以后他的生意会有起色的。

在府衙议事的潘知府和辛将军听闻守军来报,说有村民献俘,而且抓到了敌军大将---依仁台,顿时喜出望外,忙出城迎接。

辛将军一看,这不是老熟人嘛,当初在牛头山脚还帮过他呢,而且汾城又多了一股生力军,能不大喜嘛。

不过又收了这么多俘虏,怎么处理成了他们急于解决的大难题。

有不少从台城逃出来的百姓,对北军恨不得食肉寝皮,想想台城百姓的惨状,怎么允许在城内养着这么一群恶狼。

潘知府看着在座众人分成两派,一派主杀,另一派却说要据为己用。

主杀的理由也很简单,这么多俘虏,不能放走,又要吃饭,还要人管理,实在是个不小的负担,不如索性杀掉,一劳永逸。

而不杀自有不杀的道理,自古以来,都有杀俘不祥的说法,如果降兵被俘之后的下场如此惨烈,被敌人知道后,情愿英勇战死沙场,也不主动投降,这不是自找麻烦嘛。双方争执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采用辛将军所说,能调教好的就混编入军中用,若实在不行,那就暗中除掉。

章小林还不忘提醒,“就跟之前的禁军们一样,还得做好思想工作。”

总而言之,以王道教化为主,封建礼教这一套,对他们来说都是先进的文化理念,至少比给莫日根当奴才强多了。

大战过后,汾城重新焕发生机,城门处人群川流不息,还有很多人返乡重建家园,准备按知府所说,旱地改水田,准备今年都种上水稻。

话分两头,且说潘知府早已使人快马向京城报信,言明汾城大捷,如此一来,朝堂有人欢喜有人忧。

以赵参政为首的御史一党,格外扬眉吐气,虽说被罚俸半年,但因有恩俸补贴,再加上年前卖字画所得,也算过了好年。

现在汾城又大捷,说明在北国重重包围下,小皇帝还安然无恙,大计可图矣。

但高太师却很不高兴,当初北国以武力要挟,两国和谈后,汾城从书面上已经是北国的地盘,这捷报能不能往外报呢?

报吧,怕北国不高兴,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在当质子呢。

不报吧,另外一派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会以此为由想方设法使绊子。

高太师经深思熟虑后,还是硬着头把捷报压下,对外宣称汾城是北国所属城池,虽然汾城百姓不愿归顺北国,其忠君之心值得肯定,但这是他国事务,不予置评。

而对于潘知府所求的后勤补给一事,只能让他们找北国朝廷自行解决。

“潘小生到底还是咱们楚国官员,”高太师故作悲悯道:“若是想回来也行,但私扣税银一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得让他赔银子,不行就抄没原籍家产。”

这话说得众大臣们都傻眼了,怪不得高太师能只手遮天呢,就冲着这份狠辣劲,但凡有点良心的官员,都做不来这么绝。

潘知府扣下税银并非贪污,而是用于抵抗北军入侵,如今打退北军,避免亡国之危,多大的功劳啊,再怎么样也可功过相抵。

退一万步说,他就算有罪,自有三衙按律法来判便是,怎么能这么轻易地便定罪。

自古更有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之说,这抄没原籍,委实做得太过,不得人心。

高太师此举令不少人心寒,毕竟大臣要么为权、要么为钱才舍下身段跟着高太师混,可他们熟读圣人经书多年,良心虽已不多,但还有那么点,不禁心里打起了小九九。

古人云:利令智昏,高太师还沉浸在大权在手的快感中,竟不知其所做所为,早已埋下祸根。

这天夜市街上,几位御史换上家常衣服,摆摊给人代笔写信,顺带着卖些字画。

虽说朝廷有规定官员不能经商,一旦被御史弹劾,轻则罚俸,重则乌纱不保。

但谁叫他们就是御史呢,关键脸皮厚,真有官员路过认出身份,这些人眼睛一鼓,“什么御史不御史,俺们就是卖字画的穷秀才。”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的御史就跟吃了爆仗似的,一点就炸,就连朝堂之上都敢给高太师没脸,谁会故意招惹他们。

更何况摆摊卖字画,左右不过是赚钱养家糊口罢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路过的官员也担心御史们集体上门吃大户,索性花几个铜板,买些字画挂在茅厕里,看得心里舒坦。

林御史对着砚台哈气,嘴里抱怨道:“天太冷,这些墨都不好化开。”

郭中丞哆嗦道:“多磨磨就是,最近生意好,咱们辛苦点,多画几幅,争取尽快把房子盖好。”

“幸好人工便宜,否则就那点银子,还真成不了事。”赵参政心情大好,原以为这辈子只能住草棚子,没想到几位御史合作盖房用于出租,他只要掏地皮就能坐享其成。

几位御史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此时一位裹得严实的客人走来,翻了翻他们写好的墨宝,嘴里不禁嗤笑一声,“字字如春蚓秋蛇,还好意思摆摊做生意?”

林御史闻言不满道:“这位客官,咱们这字好歹也有二十来年的功力,怎么就不行啦?”

那人掏出一本书册,扔到桌上,“好好看看,这才是好字呢。”说罢,缩着脖子快速离去。

“现在的人都这么嚣张嘛,那我倒要好好看看!”赵中丞捡过来一看,指着上面的字,对众御史道:“我当什么?不过是馆阁体,一股子匠气。”

旁边的御史凑在一起观看,上面的字确实是科举考试常用字体,虽工整却无一丝灵魂,匠气十足,就这样的字, 自当官后他们都不稀得写。

郭中丞就着油灯,看清里面的内容后, 疑惑道:“这写得是啥嘛,不是诗,也不是词的。”

本来散开的御史们又挤过来看,“这上面写的是炭火孝敬三百贯,呃……往后翻翻……购藏画一幅五百贯……”

读到这里,所有御史都沉默了,他们虽然穷,但却知道京城里的官员是怎么收受贿赂的。最简单的一种,便是购所谓的藏画,用真金白银买下一些官员的墨宝,当然实际艺术价值就看各人品味。

稍微讲究些的官员,还会找个古董中间商遮掩一番,这比直接收钱高雅许多。

所以购画想必也是变相送礼,再结合上下的孝敬之语来看,答案呼之欲出。

“这是送礼的小账本啊!”御史们惊呼后,又忙掩上嘴,生怕引起过路行人的注意。

赵参政面色不变,指着账本评价道:“这馆阁体也有可取之处,回头我们再好好参详一番。”

郭中丞立刻反应过来,“对,咱们于书画一道上,还得努力精进才是。”

御史们心中惊骇不已,虽然他们跟高太师对着干,也知道他肯定收了不少不义之财,但苦于一直没证据啊。

没想到今晚证据就来了,从里面详细的记录来看,这人肯定得是高太师的心腹密友,知道一切内情的人。

可惜那人的脸埋在毛领围脖中,加上光线又暗,谁也没看清他的长相。

众人也无心经营,草草收摊后,赵参政便将郭中丞拉到一边道:“我家里不是正建房吗?人多眼杂的,这么重要的东西还得找个妥当的地方藏着。”

郭中丞将族长给的银子都拿来在赵府建房了,准备以后留着收租,算是给郭家留一条生财的路子。

如今赵府确实乱得很,木料、砖石堆得到处都是,这么重要的证据可千万不能遗失,指不定将来还有大用呢。

“给我吧!”郭中丞对自家的密室虽没什么信心,但他相信以街坊邻居的警惕心,还有目前家中的人口密度,别说是大活人了,就连耗子溜进来,都得被乱脚踩死。

不过经此一事,倒是让御史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朝堂打口水仗有什么意思,不如收集证据啊。

由于御史经商,无形中拉近了与底层百姓的距离,很多人知道他们与高太师作对,便自告奋勇地帮着盯梢。

高太师府上吃了什么菜,扔了什么垃圾,进出的官员有哪些,都有人暗中打听,调查结果最终流向了摆摊的御史们。

这段时间京城的暗流涌动,高太师作为朝中老臣,很敏锐地察觉到不对,为此他特地进宫,找到太皇太后密谋。

“太师,这事不能操之过急啊!”太皇太后一脸难色。

高太师怒斥道:“我看你活得不耐烦了吧,别忘了你的儿子还在我手里呢。”

喜欢穿越逃荒之我带全村奔小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逃荒之我带全村奔小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