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穿越逃荒之我带全村奔小康 > 第262章 山雨欲来

当唐朝奉和赵二当家终于带着长长的车队,准备原路返回汾城时,却被路旁劳作的老农叫住,“诸位可别再往前走了,有官军拦路呢。”

赵二当家想想这一带除了汾城军马,哪里还有官军,遂拱手问道:“老丈,可知是哪路兵马?”

“你们没听说吗?是朝廷从江南调来的大军,专门打北国的。”

众人虽然是从江南而来,但为了躲掉过税,一路都是晓宿夜行,竟不知大军已到汾城驻扎。

唐朝奉笑道:“有官军的话,汾城压力就小多了,咱们赶紧过去吧。”

可赵二当家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这里离汾城还有些距离,就算筑关设卡也不必在此处,他取了一包红糖,走下田埂,递于老农。

“咱们是远道而来的商人,敢问老丈前面为何走不得?”

“你这小伙还挺有礼貌的,”农夫就喜欢这样朴实的好小伙,他收下礼物,笑眯眯道:“前方是龚将军部下,听说有闻风而来的贩商走卒,俱被搜走财物,我怕你们吃亏,故而出声提醒。”

大军出征,其后面往往跟随着不少行商,可那些商人都是有门路、有手腕的,普通商人去了,别想着赚钱,能给留条裤衩子就算厚道。

商队的掌柜们听到赵二当家的转述,深深为汾城百姓担忧,本来就被封城许久,不知道还能不能熬得住。

赵二当家让商队于道边小林子暂歇,自己则挑了一些布匹、鞋袜等物往前探路。

果不其然,前方有拒马桩挡路,执勤的士兵见他过来,喝问道:“干什么的?”

赵二当家放下担子,点头哈腰回道:“小的是走街串巷的行商,听说大军在此,想赚点铜钱养家糊口。”

士兵们听了不禁笑起来,商人果然逐利,咋闻着味就来了,“可有户帖、路引?”

“有的!”赵二当家手刚伸进怀里,就发现士兵正揭开油布检验货物,他忙道:“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好货,质优价廉,军爷可想买些。”

“嗯,东西不错,是江南特产。”士兵取了几双鞋给众人分了,便挥手赶他走,“前面正打仗,想活命的话,赶紧走吧。”

赵二当家伸手,“可……可是军爷,你还没付钱呢。”

士兵立时变了脸色,“付啥钱,咱们在前线拼命,流血又流泪,拿你一些小物件怎么啦?你有没有爱国心?”

“爱国心自然是有的,但是小的还要吃饭呢。”

小队长拍了拍赵二当家的肩膀,好言劝慰,“你看我们也没多拿,这些布匹你还可以拿到别处去卖嘛,不过是少赚点,又没啥事,好啦,你快走吧。”

赵二当家饶是走南闯北多年,见多识广,也被他的歪理邪说震惊得目瞪口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不是天公地道的事吗?咋还明抢呢。

士兵抽出朴刀,“你走不走?不走,就把你当探子捆了。”

赵二当家一脸无奈的苦笑,挑着担子离开,这短短的一来一回,一文钱没赚到不说,还倒贴了几双鞋,怪不得老农劝阻呢,敢情他也不是第一个受害者。

唐朝奉见他过来,忙帮着将担子卸下,众人围过来静待赵二当家发话。

“这条路不能走了!”赵二当家沉声宣布。

众人急了,“可这是进汾城的官道,不往这里走,咱们马车也不好翻山啊!”

赵二当家手指向北方,“不如往北,从金锁关绕行。”只是这样一来,就得绕上一大圈,路途耗时太长。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唐朝奉干脆道:“时间不等人,与其在这里干耗着,不如借道北上。”

在大事的决断上,唐朝奉从来不含糊,至于沉没成本,那是该舍就舍,绝不纠结,更不会在一个歪脖子树上吊死。

众人最终同意北上,相比于物资被扣留的风险,晚几天到,并没有什么关系。

……

汾城府衙内,辛将军对在座的众人道:“从目前探得的消息,江南军并无异动,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主意。”

若是北军和江南军联手,汾城军只能收缩战线,以免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

辛将军转头问龙大当家,“你那边的游击战如何?”

“最近北军不再频繁地挑衅,”龙大当家想了想道:“从他们营地的秽物来看,北国人多半是染上疫病,正闹肚子呢。”

显然是上回给死猫、死狗安排的水葬起了效果,如今北军减员严重,原本大量的伤兵,再加上病患,给北国带来了极大的后勤压力。

不过疫病可不分敌我,章小林提醒道:“那咱们都得小心些,不要再喝生水了,龙哥你们在外,也要带上罐子烧热水喝。”

“是这个理,反正林子柴火多,白天烧水也方便。”潘知府还是担心疫病传染到城中百姓,便道:“回头我去问问大夫,可有什么好点的袪疫避瘟方子。”

幸好附近大山里的药材还挺多,百姓们也会挖些卖给药铺用于补贴生活,药材数量有保障。

至于药铺熬好的防疫汤,仍是潘知府用扣下的税银付账,这些税银真是经久耐用啊!想想看若是没有朝廷的各种摊派和税赋的话,百姓们的生活应该很不错。大家商议已定,潘知府让林捕头带着衙役,积极宣传喝茶水的好处,如果实在没茶叶的话,也可以喝白开水,降火利尿,乃是养生的好饮品。

宣传的效果很不错,为了烧水,城外的林子眼看着被砍得光秃秃,而城中百姓也已经习惯,饭后还得再来杯茶水润润喉。

也许是因为北军疫病严重,接下来一段时间,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汾城难得迎来一段平静期,趁着这段时间,百姓忙着伺弄庄稼,婚丧嫁娶啥的。

而章小林也带着小钉子前往章田村,准备运送硝石,顺便看看自己老爹和师父情况怎么样。

这些时日,经过村民们的努力,章田村制作了小型的水车,将沪江的水灌入农田,此时村外颇有些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思。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田里的秧苗长得有些磕碜,当然这本是荒田开垦而来,土地肥力有限,能长这样也算不错,得经过多年精耕细作后,生地才会变成上等良田。

章小林哼着小曲,正看见农田内,章里正卷着裤腿和她爹等人一起查看稻苗的长势。

水稻比小麦产量高,但相应的工作量也大,好在村中有曾种过水稻的老农,大家互相交流经验,踩着石头过河,犁田、育苗这才没误了农时。

章小林深吸一口气,大手一挥,高喊道:“爹、叔伯们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章里正抬头看见是她,疑惑地问道:“还有谁回来啦?”

村民面面相觑,“不知道,胡汉三是谁,不是咱们村的吧。”

她爹惊道,“莫不又是哪座山头的大当家?”这名字听着就一股匪气,不像好人。

这么有趣的老梗,竟然没人和她回应,章小林再一次感觉到如马里亚纳海沟一般深的代沟,“没事,我随口胡说的,不要当真,对了,你们在看什么?”

章里正摘了一株秧苗,上面有不少小虫子,“这玩意麻烦得很,捉完了又有,没完没了。”

在农学这块,章小林就是个刚出生的宝宝,她那点养花种菜的经验,怎么能和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相比。

她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回道:“我觉得、大概、可能、或许是种得太密了。”

人要呼吸,同样的,植物也要呼吸,章小林虽不懂种田,但好歹也在电视里看过插秧,可没有种得这么密实的。

这玩意会越长越高,现在都这般密了,再长下去,怕是有些苗都照不到太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再则不通风,也易招来虫害。

“瞧瞧我这记性,是这样的,咱们光记得长大后的样子了,这还得间苗呢。”种了一辈子的地,竟然还不如个娃娃,村民们都颇觉得不好意思。

章小林就更不好意思,她也只是看着秧苗太密,和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随口一说而已。

知道了问题所在,一行人便踩着泥水走上岸, 章小林指着她爹的小腿道:“爹啊,有蚂蟥呢。”

章七斤吓了一跳,急得跳脚,“哪儿呢?在哪儿呢?”

“没事,水田里有这个多正常,”有经验的村民使劲拍了拍他的小腿,将水蛭震落下来,“种麦就没这个问题,不过蚂蟥也是药,回头给孙大夫送过去。”

章小林不禁嗤笑道:“爹啊,你好歹也是个大男人,咋会怕这个小玩意儿?”

她爹边检查两腿,边没好气地回道:“切,我就不相信你不怕。”

章小林看到村民手上,还在努力探着身子的蚂蟥,顿觉全身泛起鸡皮疙瘩,老实承认,“怕!”

当然这不怪她,那是远古祖先被类似动物所折磨的痛苦记忆,已深刻在基因里,不止蚂蝗,还有毛毛虫、蛇等动物,都会令人产生不适。

章里正已穿好草鞋,照常问她,“战事怎么样了?”

“目前还在僵持阶段,村里怎么样,北国人有没有偷袭?”

“上回倒是有几人暗中潜入,幸好被乡军发现,将他们捆住,本来要杀掉的,却被脱脱拦下了。”

章小林想起在村中养伤的脱脱,这家伙能从虎口脱生,还没落下残疾,运气不是一般的好,遂问道:“脱脱的伤好了吧?我看看他去。”

“伤倒是好利索了,只是他不在村里。”章里正回道。

章小林还以为他还在山上,“那没关系,我反正一会儿要去硝洞。”

章里正摆手道:“他也不在山上,脱脱劝降几人后,便返回北军了。”

“哦~”章小林虽有些失望,但人各有志,他要回便回吧,也没什么理由劝他留下,只是希望有朝一日不要在战场上相见。

得益于围屋的安全性,外面还在混战,但村中的孩子仍可安心学习,村中妇人也在纺线织布,一切都井井有条。

晚上章里正请了村中族老及夫子吃饭,大家都对目前局势很关心。

当听到北军如今疫病横行,梁知府抚掌大笑,“妙啊,这招不损我方一兵一卒,便可杀敌于无形,手段虽不光彩,但有效就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想想他被北军逼得有家难回,便对北国恨之入骨,什么王道教化之术,可滚一边去吧。

众人对于北军吃瘪,都乐见其见。

不过章小林心中还有隐忧,却不知龚将军那边会使何手段,反正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她便私信一事说了。

众人心下大惊,大伙都知道高太师有通敌卖国的嫌疑,可没想到楚军也要倒戈,这事情可就严重了。

她爹急道:“龚将军莫不是已经投敌,那汾城怎么办?”

章小林安慰道:“汾城倒没事,只是听说过千日做贼的,可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也不知道龚将军会什么时候捅刀子,搞得大伙提心吊胆的。”

这就像一把剑悬在头上,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落下,但主动攻击又落人口实,且实在没理由也没精力这么做。

村中族老的年纪虽大,经的事也多,但还真没接触过军国大事,只能干着急地瞪眼。

倒是梁知府不愧是做官之人,脑子灵活,“北军为明,江南军为暗,需得小心,北军强攻之时,江南军或会暗中诈开城门。”

可问题是怎么诈?汾城如今只能被动地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先生说得也对,要是能提前知道他们的计划就好了。”章小林无奈道。

翌日,章小林带着硝石、木炭回城,临走前,她对章里正道:“我这几日右眼皮子老跳,怕是祸事将近,还要加紧戒备才是。”

“放心吧!”章里正安慰她道:“只要汾城不失,咱们章田村自然安全。”

章小林望向汾城方向,心里隐隐不安,总觉得最后的大战就要近了。

回到汾城后,她便向潘知府建言,不管出入城门的是士兵,还是百姓,都要仿造腰牌,做为出入凭证,当然,就算这样也不保险,还得核验口令,方才允许入城。

人的第六感觉总是玄而又玄的,潘知府也觉最近是有些山雨欲来的架势。

几天后的傍晚,汾城西门外,一位鬼鬼崇崇的汉子想赶在城门关闭前入城。

城门士兵持枪将他拦住,“口令!凭证!”

喜欢穿越逃荒之我带全村奔小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逃荒之我带全村奔小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