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九重紫 > 第五十四章旧人

九重紫 第五十四章旧人

作者:吱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7 20:16:27 来源:言情小说阁

祖母观察了妥娘一段时间,见妥娘人为忠厚老实,心里生出几分喜欢,倒真心想为她说门好亲事。因而没事的时候就带着窦昭在村里转悠,会到适龄的小伙子不免会多看两眼,多问两句,没几天,村里的人就说,窦家七爷托了祖母给他找个实诚可靠的随从,祖母和窦昭再出门的时候,就会不时遇到带了儿子和她们偶遇的人。

祖母啼笑皆非,却又不好说是为什么,只好不停地解释“没有这回事,没有这回事”。

大家自然是不相信的。

就在这个时候,窦明遇到了赵良璧。

赵家和崔家是亲戚,可具体是什么具体,她从来没有弄清楚过。

那天,他们正在院子里用晚膳,赵良璧的父亲双手拢袖,佝偻着身子,慢悠悠地走进了院子,八岁的赵良璧,垂着头,怏怏地跟在父亲身后。

“他大姑,”赵良璧的父亲远远的就站在了那里,黑瘦的脸上挤出略带殷勤的笑容,“您吃饭呢?”赵良璧则蹲在了门口。

祖母忙放下了碗,喊了声“三哥”,热情地招呼他:“吃过饭没有?添点吧!”然后喊了丫鬟端凳子,添碗筷。

赵良璧的父亲连连摇手:“我们已经吃过了,已经吃过了!”然后望着窦昭道,“这是四小姐吧?长得可真是白净,像年画上的人似的。”

祖母呵呵地笑,吩咐丫鬟上茶点。

赵良璧的父亲就冲着赵良璧吼道:“狗东西,蹲在那里做怎?还不快过来给四小姐和你大姑磕头!”

赵良璧阴着张脸走了过来。

“这是?”祖母困惑地望着赵良璧的父亲。

“他大姑,”赵良璧的父亲讪讪然笑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您也知道,我那婆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三百六十天躺在床上,庄稼地里的那点收成还不够她吃药的。狗剩,我们实在是养不活了。听说窦七爷要找随从……”他满脸恳切地望着祖母。

祖母愣住。

窦昭也愣住。

上一世,赵良璧在她十岁的时候才出现。那时候,赵良璧的母亲病逝,赵良璧的父亲决定和人到福建去做木工,把十三岁的赵良璧托付给了祖母,赵良璧九岁的妹妹则送人做了童养媳……这一世,因为妥娘的缘故。他提前五年出现在了田庄。

命运会不会因此而被改变呢?

窦昭思忖着。

就听见赵良璧的父亲吞吞吐吐地道:“我也知道,狗剩这样子,又没长相。又没人才,窦七爷肯定是瞧不上眼的,可看在我们是亲戚的份上,您就帮着说句话吧……”

他的一句话还没有说话,别别扭扭地站在旁边的赵良璧已大声地道:“爹。我跟您说过多少回了,越是亲戚,大姑越不会把人介绍到窦家去的,您怎么就是听不进去……”

赵良璧的父亲非常生气地踹了他一脚:“大人说话,小孩子一边呆着去。”又换了脸讨好的笑脸对祖母道:“他大姑,您别听这小子胡说八道。我知道。您是怕有说您占了窦家的便宜……”

“大姑,”被踹到一旁的赵良璧高声打断了父亲的话,“我爹养活不了我的。你把我留在田庄吧?我什么活都能干,您给碗饭吃就行了。”

父亲怒视着儿子,儿子毫不示弱地瞪着父亲。

祖母笑起来,道:“三哥,您要是信得过我。就把孩子交给我好了。到窦家当差肯定是不行的,但能管吃饱穿暖。”

赵良璧的父亲还要说什么。赵良璧已大声应“好”。

祖母快刀斩乱麻,安排赵良璧父子下去歇了,又吩咐红姑:“三哥他们肯定还没有用晚膳,寿姑在我这里,我怕她嫌三哥他们脏,也没敢留他们吃饭。你这就去厨房给他们做一大碗肉片面,肉片要多,七分肥三分瘦,厚厚的码在面上,知道了吗?”

红姑笑着点头,去了厨房。

第二天一大早,赵良璧的父亲提着祖母给的一篮子烙饼回家去了,赵良璧不用人吩咐就把院子前前后后都扫了个干干净净,放下扫帚,又去割草喂马。

窦昭在屋里练字,心里却想着崔十三。

回事处,只有公卿之家才有这样一个地方,专司各府的应酬和平时的迎来送往。若是官宦人家,则由经年的幕僚负责,而官宦人家的幕僚,多是落第的秀才或是举人……如果这一世她没有嫁入济宁侯府,崔十三的前程又在哪里呢?

上一世,崔十三可是崔家的主心骨。

如果崔十三最终不过是留在家乡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夫,那崔家的未来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自己要不要帮帮崔十三呢?

又该怎样帮他呢?

窦昭低头沉思。

外面传来赵良璧的甜甜的声音:“姐姐,这茶壶有些重,我帮您提进去吧?”

“你看你的手,脏死了。”说话的是海棠,“这茶壶要是让你给提进去了,我们家小姐还能喝吗?”

“那,那我去洗手去。”赵良璧噔噔蹬地跑走了。

窦昭再看见他时,他剪甲缝里都是干干净净的,整个人都变得清爽起来。

他手脚麻利地帮海棠她们收拾屋子。

海棠问他:“院子扫干净了没?”

“扫干净了!”

“小马驹喂了没有?”

“喂了!”

“草割了没有?”

“割了。”

这事些都变成了赵良璧的责任。

他捡到了窦照写坏的字,正看了反看,满脸羡慕地道:“四小姐写得字可真漂亮啊!”

海棠几个掩了嘴笑:“你认识?”

“不,不认识。”脸皮厚得你说什么他都能和你笑嘻嘻的赵良璧第一次又羞又愧脸色通红。

窦昭心中一动。问他:“你想不想识字?”

他的脸庞都亮了起来:“想,当然想。”说着,神色又黯淡下去,“不过,我爹没钱。”

“那我教你认字吧!”窦昭笑道,“你要是学的好。我跟祖母说,送你去学堂。”

赵良璧抓住了窦昭的衣袖:“四小姐,您说话要算话。”

窦昭抿了嘴笑。

以后不知道会怎样,但从识字开始,从读书开始,总会比前世的路要容易些吧!

从那以后,赵良璧就每天做完了事趴在正屋的庑廊下写字。

祖母知道后,让人去真定城挑了一两筐描红纸回来,亲自动手裁了放在堂屋的神龛下面,谁要用。谁就拿。

难怪田庄里的人感谢祖母的好。

窦昭仔细地思索着祖母的所作所为。

很快到了二十二日。

窦昭和平常一样,一大清早起来和祖母在菜园子里转了一圈,摘了些瓜果回来。洗个澡,用了早膳,开始练字。

真定县城西头的窦家虽没有张灯结彩,但上下人等都换上了新衣裳,看着让人精神一振。

纪氏看着时辰不早了。去了二太夫人屋里,见二太夫人还歪在炕上听贴身的大丫鬟读《五侠演义》,笑道:“还是您稳得住。我怕耽搁了时辰,早早就换好了衣裳。”

二太夫人笑着抬头看了她一眼,道:“你们是平辈,西府又人西单薄。是得去凑热闹。我年纪大了,又是孀居,人家的好日子。不吉利。我就不去了。”然后吩咐大丫鬟,“去我匣子里头的那赤金镶青玉的福寿簪子拿出来,用匣子装了,请六太太带过去。就算是我的贺礼了。”最后一句,是对着纪氏说的。“明姐儿呢,就让她留在我这里。等万元回了京都,再来接明姐儿也不迟。”

这样一来,寿姑和明姐儿岂不都不用给王氏磕头敬茶?

纪氏见二太夫人语气虽然轻描淡写,目光冷若冰霜,知道二太夫人这是铁了心要给王映雪下马威,她不想牵扯进去,笑着接过匣子,出了门。

那边大太太早就妆扮好了,正要清点给王映雪的见面礼,听说心腹的大丫鬟说二太夫不去,还说“孀居”之类的话,想了想,叫了小丫鬟进来卸钗环,只留了对东珠珠花做见面礼,让大丫鬟托二太太一并带过去。

三爷横世榜和三太太在受了窦铎之托帮着打点家里的事,见东府女眷过来,忙上迎接。

领头的二太太笑道:“能来的都来了,不能来的,也都带了见面礼过来。”

三太太是极机敏的人,眼神一瞥,就知道哪几个人没来,也不多问,笑着和大家去了花厅,男宾则在前面的正厅坐下。

到了吉时,王映雪头戴攒珠累丝金凤,身穿大红吉服,光彩照人地由三太太这个全福人扶着和窦世英祭拜了祖先,酒过三巡,众人移到花厅坐下,窦世英和王映雪敬茶,认亲。之后王映雪被扶回了栖霞院,窦世英等人则去了鹤寿堂。

二太太等人只坐大花厅里喝茶聊天。

三太太只好求助似的望着六太太。

按道理,她们这些女眷应该去新人屋里说说话,算是给新人暖房。

六太太只当没看见。

她可不想出这风头。

三太太没办法,喊了二堂嫂:“我们去看看王氏。”

二堂嫂是个随大流的,笑着应好,三堂嫂、五堂嫂等和几个有体面的嬷嬷一起去了栖霞院。

这个时候,二太太才道:“怎么王氏还住在栖霞院?”

“是七爷的意思。”自有西窦想巴结二太太的丫鬟答话,“说正屋那边还留着从前七奶奶和四小姐的东西,四小姐去田庄上侍疾了,这一时半会来不及收,等过些日子四小姐回来了再说。”

二太太“哦”了一声,等三太太几个回来,借口太夫人那边没人服侍,打道回府了。

姊妹们,给大年三十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吱吱一点鼓励吧……~~~~(>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