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香 > 第61章

天香 第61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7 21:41:08 来源:言情小说阁

此事过后,虽有魏临安慰,顾香生也觉得人心叵测,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算计一把,越发小心谨慎起来,连宴会准备事项,也是看了又看,再三确认,生怕出一点纰漏。

五月初五,端午转瞬即至。

这一日,三品以上京官偕同家眷入宫,又有外命妇奉诏赴宴,人一多就热闹,身着浅蓝色宫裙的少女们穿梭其间,或为其引见贵人,或奉茶端菜,妍颜婀娜,清丽端庄,远远望去,湖边牡丹繁盛,花木争奇,人花相映,花愈雍容而人愈娇憨,仔细一看,那些牡丹竟是宫婢事先将盆栽移至湖边土坑,上面覆以干草,所以乍看起来才像生在湖边一般,令人啧啧称奇。

大魏皇宫虽然规格比前朝小,但无论如何还是皇宫,该有的巍峨气派半点没少,那些未曾进过宫的诰命夫人,看见眼前情景,禁不住睁大眼睛,连嘴巴都未必合得拢,又担心人前失态,忙以香扇遮掩,却不料那新奇窘态已尽入宫女眼中,她们究竟训练,见多了种种失态景况,见状也仅仅是抿唇一笑。

今日有外臣女眷,为免彼此冲撞,筵席分隔两处,一处为外臣,一处为女眷。

外臣行宴的地点在湖边,正倚傍着盛放的牡丹,届时少不了吟诗助兴,皇帝也会亲至,这是每年的惯例。

女眷则在清如园内,此处地势较高,正可遥遥将湖边宴会的景象收入眼底,双方离得虽远却可遥遥相对,尤其女眷这边居高临下,即使听不见声音看不清人,但大致情形还是可以瞧见的,这却是往年未有的安排,令人颇有意外之喜,有些不知情的诰命夫人私下打听,方知今年端午宴是由思王妃一手操办,不由称赞一声思王好福气。

也有人觉得思王妃小小年纪,上有皇帝贵妃,这桩差事未必能办得尽善尽美,心里存了看热闹的心思,嘴上便道:“后宫诸事素来是贵妃在管,思王妃刚刚入宫,如何懂得那么多规矩,怕是贵妃心慈,让着小辈,方才让她担了这承办之名的。”

虽说有不少人都这么想,但会说出来的终归寥寥,听了这话也都是一笑,没人反驳。

忽然却有一人出声:“柳夫人如何知道思王妃不懂规矩,难道是在旁边亲眼见了不成?”

大家回过头,便见几名女眷相携而来,出声的正是其中一人。

有人认出说话之人的身份,扯扯柳夫人的袖子小声提醒:“那是思王妃娘家的人。”

那柳夫人本想讨好一下刘贵妃,却不曾想反而被正主娘家人听了去,当下就有些讪讪:“我也没说思王妃不懂规矩,只是觉得这端午宴办得比以往都热闹,思王妃一人怕是忙不过来罢了。”

小焦氏笑道:“这端午宴也不是思王妃一人的端午宴,宫中有那么多的长辈,自然会帮忙筹办,也没烙上思王妃一人的名字,您这话说得可就有点令人费解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您在挑拨贵妃与思王妃的关系呢。”

顾家女眷今日只来了三人,焦太夫人年纪大了不耐久坐,这等场合又是要频频行礼谢恩的,她便索性告了病,来的只有许氏和小焦氏,和顾乐生。

二房李氏原也是要来的,不巧前些日子崴了脚,只能在家休养,顾乐生本是个直爽性子,但在外还是颇知分寸的,跟着长房伯母与嫂嫂出来,自然又乖巧几分。

至于顾琴生顾画生等人,既然已经成亲嫁人,自然要以夫家的名义出席,不在此列。

没等面露尴尬的柳夫人说话,旁边便传来一声笑:“我倒不觉得柳夫人哪里说错了!”

众人循声看去,待看清来人面容,纷纷行礼。

嘉善公主顿了顿,将刚刚没说完的话继续说完:“思王妃年方十五,若说她一人就能操办这场端午宴,我是不信的,不过若说她在旁边为贵妃出了些主意,那倒还有可能。”

轻轻巧巧一句话,就把顾香生的功劳都抹去。

小焦氏抿了抿唇,顾香生操办宴会的辛劳她是知道的,因为期间自己曾与顾琴生一道入宫探望过顾香生,彼时对方正忙得不可开交,妯娌姐妹三人说不上几句话,她们就告辞离宫了。

但她又不好反驳嘉善公主,否则倒弄得好像顾家人急于帮顾香生表功似的。

宴会还未开始,宫中嫔妃也还未到,来的大都是各家贵妇,其中也有些诰命在身,却头一回参加这种场合的,心里正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礼仪出错,何曾料到这宴会还没开始,似乎就已经闻到硝烟的味道了,一时别说开口插话,连大气都不敢出。

“公主说得不错,我一个人本来就做不成这许多事情,若不是贵妃派到我身边的朱司闱帮忙,现在只怕宴会还开不了!”

说话的顾香生与刘贵妃相携走过来,完全打破了旁人关于二人不和的种种揣测。

“再说了,这人员安排,菜品单子,诸事种种,若无礼曹和六尚局,以及宫中上下齐心协力,光凭我一个人,难道还能多长出几只手,顺便连做菜端盘的活儿也一并干了么?”顾香生笑盈盈道。

她说得风趣,众人都捧场地笑了起来。

刘贵妃瞥了她一眼,敢情对方早就料到会有人说闲话,所以才主动到麟德殿与自己一道过来的?若是如此的话,心思未免也过于缜密了。

只不过再如何缜密也好,今天注定不是一个平静的日子,若顾香生能从头到尾保持这份镇定的话,她倒还会高看几分。

刘贵妃微微一笑,轻轻叠住顾香生的手,笑道:“不错,虽说这是众人齐心协力的结果,但我忙于二郎的婚事,无暇分身,说到底还是阿隐多出了许多力,陛下也多次在我面前夸奖,说思王这个正妃娶得实在是好呢!”

看到二人如此和睦亲密,众人倒是出乎意料之外,只是谁也不会将心思表现出来,都顺着刘贵妃的话凑趣开玩笑。

刘贵妃与其他嫔妃各自落座,女眷们一一上前行礼,这其中许多人看着面生,连顾香生也认不大全,刘贵妃又非神人,当然不可能例外,不过这种场合,身边会有女官在,每过来一拨人就会低声告知对方名字来历,不致称呼寒暄时失礼。

顾家因有定国公爵位,又是思王妃娘家人,座席倒还靠前,也已经早早见过礼了,不过这种场合很难说几句体己话,离得也有些距离,说到底,成婚前后,终究是有差别的。

在家里时,她与父母关系平淡,谈不上如何亲近,还想着出嫁以后海阔天空,不必日日见了尴尬,可真等隔着人群遥遥看见娘家人,心中却仍旧忍不住生出一股伤感,即使是许氏,看着也觉得亲切。

无论如何,终究是血脉相连啊。她暗暗叹了一声。

不过这等场合却容不得她有半点走神,伴随着碧霄在她耳边低语“那是鸿胪卿的家眷,鸿胪卿夫人林氏,及其女儿,高点的是长女杜妘,矮个子的是次女杜婉”,顾香生又瞬间回到现实,她微微颔首,仔细打量过来行礼的杜家家眷。

林氏与两个女儿都称不上美貌,不过长者端庄,幼者娴雅,看着便知教养良好,出身名门。

据说长女杜妘是嫡妻林氏亲出,而杜婉则是庶女,自小被林氏亲自教养,与嫡出无二。

就这么看着,不管嫡女庶女,的确都被教得很好。

要说容貌,杜氏姐妹自然比不上顾香生,甚至比不上在场的大多数年轻女眷,更别说跟年纪相仿的严希桐相提并论——继顾琴生嫁人,程翡也订了亲之后,国色天香的美人各自名花有主,令人扼腕,唯有严家小娘子严希桐,年方十一二,便已出落得容光艳绝,甫一出场就几乎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

不过刘贵妃似乎独独对年纪小一点的杜婉很感兴趣,拉着她的手亲切地说了两句话,还询问起平日读书起居情况。

旁边同安公主便笑道:“两个杜小娘子好生亲切,我见了就喜欢,难怪阿爹说杜家家教好呢,依我看,以杜小娘子的年纪品行,给我大兄当侧妃不正好么?”

周围似乎瞬间静了一静,虽还有人小声说笑,但更多人的眼神都禁不住往顾香生这边瞟过来。

杜婉脸色迅速红了起来。

作为女儿家,尤其是庶女,婚事自然不是她能说了算的,但思王出了名的俊秀郎君,别说杜氏了,就是满京城的公卿贵族女郎,又何曾没过这个念头。

给思王当侧妃,杜氏嫡女自然委屈了些,不过庶女却正好,身份上也没什么不配的。

想及此,她不由自主往顾香生处看了一眼。

别人没有杜婉的女儿心思,想的自然是另外一回事。

同安公主醉翁之意不在酒,也给了思王妃好大一个难堪。

看来先前刘贵妃思王妃一道出现,依旧是面和心不合,否则同安公主如何会在众目睽睽下说这种话?

小焦氏和顾琴生遥遥相望一眼,彼此心里都有些担心,她们早就料想顾香生在宫里的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如今更是印证了她们的担忧,储君之位未定,宫里暗潮汹涌,这是人人都能想象得到的,但这种场合,她们根本插不上话,只能暗暗替顾香生焦急。

她要如何应对?

装没听见自然是最好的法子,可那样一来,未免会让人觉得她是怕了同安公主,可想而知此后京城中一定也会说思王妃怯懦怕事。

刘贵妃仿佛没听见同安公主的话,依旧小声与杜家夫人叙话。

在所有人内涵各异的目光下,顾香生面色如初,只是笑了笑,慢条斯理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杜小娘子这样好,公主该想着为益阳王凑个双喜临门才是,怎好便宜了你大兄呢?不过我这话也说得不应该,杜小娘子待字闺中,怎好随意拿人家的名誉开玩笑呢?碧霄,将这只镯子拿给杜小娘子,就当是我这个做嫂嫂的,为公主的妄言赔罪了。”

同安公主张口结舌,怎么也没想到顾香生会说出这番不要脸的话来,好人歹人都让她做尽了,自己还说什么?

更可气的是,对方居然还代自己赔罪,她又有什么资格!

及至此时,她才明白母亲为何总交代自己不要冲动,因为她对顾香生的印象还停留在当日,可那时顾香生拿她没办法,是因为两人身份不对等,如今站在对等的高度,她这点小伎俩在对方面前实在不够看。

当嫂嫂的思王妃都赔罪了,岂不衬得同安公主不懂事?

同安公主气得脸色都白了,在不管不顾破口大骂砸场子与忍气吞声放下身段说笑之间徘徊不定。

与她同样白了脸色的还有杜家的庶女,不过人人都知道她不过是被作了筏子,相比同安公主,她能得到的关注寥寥无几。

前一刻的得意洋洋,此刻却成了尴尬,同安即使不去看,也知道在场许多人心里肯定充满幸灾乐祸的想法,其中还有许多平日里被她母亲压着的嫔妃——就算自己干不了什么,能看看笑话出出气也好。

这就是宫廷,人情冷暖,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毫不例外。

好在,刘贵妃终于开口了。

“杜家姐妹的确可人,不过给了妹妹,岂能不给姐姐?”她言笑晏晏,同样将手上镯子褪下来交给身旁女官。“公主不懂事,给你们添麻烦了,还请不要见怪。”

杜夫人忙领着女儿谢恩:“多谢贵妃与思王妃赐物,她们年小福薄,怕担不起这份厚赐!”

刘贵妃含笑:“既然给了就收下罢,一家有女百家求,你将两个女儿教得这样好,以后家里的门槛定然要被人踏破了。”

转眼间,同安公主的任性就被刘贵妃的雍容掩盖过去,就连顾香生方才的回应,仿佛也显得不那么出彩了。

但出不出彩,人人心中自有一把杆秤。

思王妃不是好欺负的人物,同安公主自取其辱,还得其母出面圆场,这个印象怕是短时间内会在众人心中挥之不去了。

小焦氏和顾琴生对望一眼,彼此都微微一笑,也放下心来。

以四娘的性情,她们原也不必那么担心的。

小小插曲揭过,杜家之后,又有各家女眷上前行礼问安。

其中就有吕家的女眷。

顾画生是跟着婆婆小姑子一道来了,不管关系如何,表面文章总得做,她想跟顾家的人一道来,就算吕家答应,顾家也不会愿意,如今她与顾家人的关系也并不怎么好,就连顾琴生,提起这个亲妹妹,也只能作出一言难尽的苦笑。

听说最近顾画生不肯住在夫家,总是三天两头往娘家跑,因着这个缘故,她们走过去时,坐在旁边的顾琴生不由多看了顾画生几眼。

不看还好,这一看吓了一跳。

只见顾画生比之上次见到时还更消瘦了三分,几可称得上形销骨立,有衣裙罩着,乍看还看不大出来,只有从袖子下面露出的手,以及双颊下巴可见端倪。

顾画生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她在婆家过得不痛快,婆家便连她的饮食也怠慢了?

顾琴生一双眼睛在吕家其他两个女人身上转了一圈,并未发现任何异样,只是她们与顾画生之间的疏离冷淡,显而易见。

无论这个妹妹闯下多少祸事,她终归都姓顾,与自己的血缘不可割断,这是无法抹杀的事实,看见她这个样子,顾琴生既痛心又无奈。

闲话休提,各家女眷一一落座之后,便有教坊司的乐妓奏乐起舞助兴,舞姬罗裙上也都系了五彩缤纷的香囊,截蒲为剑,翩翩起舞,寓意驱邪却鬼,正应了端午习俗,比之民间,服装不仅精致,而且色彩纷繁,舞者相貌柔美,姿态魅惑,众人看得津津有味,一时都舍不得转开眼睛。

女眷这边歌舞升平,外臣那边,皇帝也已到场,众人起身行礼拜见,便各自落座,君臣同乐。

牡丹在侧,波光粼粼,皇帝便提议赋诗助兴,这正应了一干文臣的心思,幸而魏国两边都有战事,武臣大多都被调出去迎战了,吹胡子瞪眼睛憋不出诗句的人不多,能在官场上一路当到三品官员的,就算不是诗赋出身的进士,普通水平的诗总是能吟出一两首来的。

以尚书令王郢为首,有的用牡丹作题,有的以端午为题,还有的歌颂皇恩浩荡,众人诗兴大发,花团锦簇,虽然其中大多是生搬硬套之作,也不乏文理通畅,遣词优美的佳章,其热闹场面,不比女眷那边逊色半分。

年轻一辈中,以文采闻名的王令如今不在京城,新科进士们为了博得皇帝一声赞赏,使出了浑身解数,将早就预备好的诗篇一一奉上,听得永康帝龙颜大悦。

进来诸事顺利,南方平叛,又将吴越半数疆土收入囊中,皇帝心情正好,耳边听着歌功颂德之声,心中也不免有些飘飘然,却见场中一人从头到尾未曾出声,便道:“思王可有诗作?”

众人一看,是啊,思王自小得当时大儒调教,文章做的是一等一的好,以往也曾有佳作面世的,今天却有些低调安静了。

被点了名,魏临起身道:“回陛下,臣方才在想一个人,一时出神,未能来得及赋诗。”

皇帝挑眉:“何人能令你如此忘我?”

众人自也停下作诗,朝思王望了过去。

王郢暗自皱眉。

皇帝废太子的时候,他是不赞成的,因为天下皆知太子没什么过错,奈何皇帝一意孤行,谁也劝阻不了,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太子年长,对皇帝造成了威胁,所以不管太子做得是好是坏,皇帝心里都不踏实。

太子既废,皇帝一时没有另立他人的意思,魏临事事低调,韬光隐晦,任凭皇帝将他身边的文臣驱逐殆尽,也没有半句怨言。但王郢两朝老臣,也算是看着魏临长大的,对他的性子了解几分,觉得他断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样柔弱可欺。

偏生这时益阳王跟着英国公程载在前方刷战功,思王却在后方碌碌无为,一方势大,一方式微,朝中流言纷起,都说皇帝赐婚,给益阳王纳了手掌兵权的程家,却给思王纳了毫无实力的顾家,这明显是暗示了什么,也许等到益阳王回来,这储君之位就要定下来了。

到底是不是这样,王郢不敢断言,但他心里也觉得皇帝这样安排不妥当,思王如果不是软柿子,就肯定会有所动作。

伴随着思王开口,王郢忽然发现,他的预感和隐忧也许在今日会成真。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注定不会是一场寻常的端午宴。

却听得魏临缓缓道:“儿子忽然想起十年前,也是端午,也是在这里,阿爹带着我,二郎,三郎几人放纸鸢,赛小舟,如今虽然时隔多年,每每想起,心中依旧快活得很,只可惜景致依然,人物已非,二郎驰骋沙场,三郎在黄州,也不知有没有吃粽子。”

果然来了!王郢暗叹一声。

场面霎时寂静下来。

许多人用看疯子的眼神看着思王。

三皇子被流放黄州,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思王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嫌命长了么?

然而魏临好似并未察觉众人的心理活动,面上柔和,甚至还带着微微的怀念向往之色。

皇帝脸上喜怒不辩,众人屏气凝神,心中已经开始预备着天子随时大发雷霆了。

方才欢乐轻松的氛围,瞬间消失无踪。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皇帝并没有生气,伴随着思王的话,他脸上也浮现出一丝伤感。

离得近的官员,心中暗自震惊于思王对皇帝的影响,然而仔细回想,早在几个月前,黄州乱民起事,当时皇帝似乎就对此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现在看来,皇帝未必是在关心这件事,而是关心身在黄州的人。

听说三皇子在黄州表现得异常安分,乱民起事时,他还与知州一道帮忙安抚流民,镇压叛乱,表现得很好,也难怪皇帝会顾念旧情,毕竟再怎么说,人家也是父子。

思王会开这个口,想必也是摸准了陛下的心意罢?

许多人暗自揣测,只见皇帝摸着胡须:“三郎自幼便爱吃粽子,然而黄州粽子的滋味,想必是及不上京城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三皇子在黄州,定也日日思念父母,还请陛下将其召还,共叙天伦,以全拳拳慈父之心,黄州寒苦,三皇子想必幡然悔悟了。”

在场大多都是人精,压根不需要多说,便有人紧跟在魏临后面奏道。

紧接着又齐刷刷跪倒一片。

皇帝叹了口气:“都起来罢。”

没有允诺,但也没有训斥,也许再过不久,以巫蛊案获罪的魏节,还真可以回京了。

说不定还能复爵。

如此一来,储君之争怕是又生波澜。

思王此举,当真是为了亲情,还是只为了在父亲面前博取好感?在场之人不约而同地想道。

虽然离得远,但女眷这边也能看见些许动静,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便有宫婢过来,附耳于刘贵妃,向她禀明那边发生的一切。

刘贵妃面上含笑,目光流转,瞥向旁边的顾香生。

后者似乎正专注看着场上歌舞,心无旁骛。

刘贵妃心下一笑,心道今日果然是热闹,只不过热闹远远还未结束。

过了片刻,一名女眷的惊呼声响起,众人忙循声望去,却见她忙不迭起身,一边还抖着裙子。

在她旁边座席上的女子则正捂着嘴,侧头作呕吐状。

此女并非旁人,正是顾画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