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香 > 第68章

天香 第68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7 21:41:08 来源:言情小说阁

庆贺王府乔迁的家宴最终也没能举行,因为就在九月底,巡按御史周北弹劾少府监乔岱,奏疏之上,罗列七大罪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收受贿赂,贪赃枉法。

好巧不巧,在端午宴上献祥瑞的那个人,就是乔岱。

端午宴后,乔岱安然无恙,既没有丢脑袋,也没有被罢官,还好端端地当着他的少府监。

原因很简单,因为皇帝总不能给他扣上“这个祥瑞献错了”又或者“因为祥瑞里面出现谶诗所以朕很不爽”之类的罪名,所以即便暗暗记恨,也得先师出有名,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所以周北这封奏疏,上得的确是及时,姑且不论是不是巧合,总而言之,乔岱终于被罢了官职,丢去边陲流放充军了。

事后皇帝又命中书省下发明文到京城及各地官府,大意是让各地官员日常从简,不得奢侈浪费云云。

就在这个时候,萧才人所出的十五公主,也就是皇帝幼女,因病夭折。

十五公主年纪太小,连大名都还来不及取,更勿论封号了,时下幼儿夭折率很高,即便是皇家,排除谋害暗算等等人为因素,能够平安长大成人的,也算得上可喜可贺,永康帝目前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子嗣不算单薄,但也谈不上枝叶繁茂。

女儿不比儿子,何况还是个不受宠的才人所出,皇帝不至于伤心欲绝,但乍听到这个消息,心情低落几天是难免的。这种时候大家都尽量不去触霉头,尤其是魏临等人,妹妹夭折,当哥哥的还开宴庆贺自己搬家,这实在说不过去,家宴自然也就取消了。

也不单是魏临如此谨慎低调,连带魏善、魏节等人,想必三个儿子对自家老爹的性子都十分了解,搬出来之后,自己心里头乐归乐,对外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免得得意忘形,到头来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焦太夫人的头疼病发作愈发频繁起来,大夫也没有太好的法子,只能让静养调理,偶尔针灸,不过都是治标不治本。顾香生去探望过几回,发现焦太夫人因为生病的缘故,性情变得越来越像小孩,每回总要拉着她说大半天的话,直到小焦氏再三劝说,才肯放人走。

“怎么刚来,又要走了?”焦太夫人皱起眉头,拉着顾香生的手不肯放,“就不能多坐一会儿么?”

赵氏哭笑不得:“太夫人,王妃已经来了半日了,再坐下去,天都黑了!”

焦太夫人惊奇道:“哪来的半日,明明就刚来没多久,我都记着呢!”

顾香生笑道:“阿婆若是不嫌我烦,我明日再来。”

焦太夫人沉默片刻,却道:“算啦,你如今成了亲,也有你的事情要打理,不要总过来陪我这个老婆子,不过你下回过来,多带些糖炒板栗过来罢,阿如总不让我吃那个。”

小焦氏听她当着自己的面告状,有些啼笑皆非:“是大夫说不能多吃,板栗吃多了不好克化,还是甜食,您忘了大夫不让您吃甜食的。”

焦太夫人摇摇头:“你别总听大夫的,人若是连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没法吃到,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小焦氏见她面露疲色,便与顾香生一道告辞出来。

出了里屋,顾香生便敛了笑容:“大夫怎么说的?”

小焦氏神色凝重:“请了好几个大夫,都说阿婆这是年事已高,肺力衰则魄离,形似善误,恐致郁症。”

顾香生听懂了,心下一沉,这就是老人痴呆症的意思。

这种病别说在古代,就是在后世,都还没有被研究出根治的办法,甚至连病因都无法明确。

可她仍然还要问一句:“大夫说可有法子?”

小焦氏自然是摇摇头:“找了不少大夫,大多束手无策,只有黄太医道,用药也只能延缓病情,让我们好生侍奉着。”

又苦笑道:“阿婆如今的性情,是越来越喜怒不定了,记性也越来越不好,从前还能克制,如今对着母亲和婶娘她们,也没个好脸色。”

她口中的母亲和婶娘便是许氏与二房的李氏等人,焦太夫人素来不喜欢她们,以前尚可掩饰一二,现在生病了,自然毫无顾忌表露心中想法。

小焦氏将她拉到一边,低声道:“不瞒你说,如今家里乱哄哄的,太夫人一生病,家里就没了主心骨,我这心里也没个底……”

顾香生柔声道:“母亲秉性柔弱,家里一切都靠嫂嫂支撑,嫂嫂辛苦了,既然大夫这样说,咱们当儿孙的,尽最大的孝心便是,阿婆以前最疼大姐姐了,我会找个机会与大姐姐说说,让她多过来看看阿婆。”

小焦氏叹了口气:“我不是怕辛苦,这是我应尽的本分,只是现在家中人心浮动,具体我也说不好,只怕若是太夫人有个万一,顾家未必还能像现在这样,拧成一股绳子!”

兴许是见多了后世许多人为了争家产而闹得鸡飞狗跳,顾香生反而很淡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嫂嫂不必担心那么多,无论如何,你与大兄都是长房嫡长,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说罢她便想起顾凌那个很久以前就被焦太夫人发配到庐州的侍妾,忙问:“上回太夫人不是说等黄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带回来让你抚养么,怎么没见到人?”

小焦氏的表情有点苦涩:“那两个孩子生下来就夭折了一个,顾凌跟我商量,说想让他在生母身边养几年,再带回来,我当时一心想要自己的孩子,不愿意看见黄氏的孩子在跟前晃,便答应了,谁知这两年我的肚子一直没消息……”

顾香生:“那嫂嫂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当真不想要这个孩子吗?”

小焦氏幽幽道:“我原先对黄氏并无偏见,可自打她设计陷害我之后,我心里便好似横着一根刺,连她生出来的孩子也不愿多看一眼。”

若是顾琴生在此,肯定会劝她一定要将孩子认下来,别跟自己过不去,因为庶子永远也不可能越过嫡子,但万一小焦氏将来真的无法生养,这个庶子反而能成为一个保障。

但顾香生却不会这样劝她,她只觉得女人生存在这世上,本来就要比男人多了种种困难,若为了所谓的传继香火,连自己不喜欢的孩子都还要违心认下来,那也实在是太憋屈了。

“那大兄呢,他的意思如何?”她问。

小焦氏:“你大兄现在倒还顺着我的意思,但我就怕再过两年,若还是膝下空虚,届时肯定得将黄氏的孩子接回来,到那会儿,孩子与生母已经有了感情,我便反倒成了拆散人家母子的恶人了。”

顾香生笑道:“嫂嫂现在还年轻,又不是不能生,退一万步说,就算要孩子,也不一定非得要黄氏的,阿婆先前让嫂嫂掌管家中事务,便是有意栽培你日后接管顾家,以后为大兄纳妾也罢,从族中过继也罢,还不都是你说了算?”

小焦氏似乎没想到顾香生会赞同自己的话,甚至还说出更加离经叛道的来,怔愣之后,眼圈一红:“好妹妹,只有你最懂我。”

顾香生扑哧一笑,握住她的手:“嫂嫂这样贤惠大方的人儿,若我是男的,早就去求娶了来,哪里还轮得到大兄!嫂嫂要的是家和万事兴,我要的也是顾家安宁,黄氏的孩子的确不妥当,嫂嫂不必着急,此事我会去与大兄提的。”

有了顾香生的支持,小焦氏心里也定下许多。

同样一番话,单单只有小焦氏说,顾凌未必会听,可若是换作顾香生来说,顾凌就得掂量几分了。

顾香生出嫁的时候,魏临刚刚由太子变成思王,那时候许多人嘴上说恭喜,心里难免觉得魏临的地位岌岌可危,顾香生嫁过去也未必有好日子过,没想到短短一年,情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魏临还未被复立为太子,但封号的变化,皇帝对他的重视,这一切都表明他将来问鼎宝座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如此一来,顾香生以淮南王妃的身份所说的话,顾家人自然也不能不听。

但顾香生绝无扯着魏临的招牌作威作福之意,只是她姓顾,本来就是顾家的一份子,小焦氏管家管得辛苦,如今又加上一个焦太夫人,许氏是指望不上的,李氏又成天想着占好处,三房的人事不关己,更乐得看热闹,这种情况下,顾香生当然要站到小焦氏一边,为她撑腰。

二人又聊了几句,顾香生先前在焦太夫人那里耽误了太多时间,不知不觉天色将晚,小焦氏笑道:“你还有王府要打理,我也不好再留你,不然还真想让你在娘家歇一晚再走,你那个小院,我一直有让人打扫,一应陈设也都没变过。”

顾香生道:“我与嫂嫂还有许多话想说,就算留宿,也要和嫂嫂抵足而眠才好,只是这样一来,大兄就无处可去了。”

小焦氏伸手去拧她的脸颊,笑骂道:“以前我怎么没发觉你这张嘴这么会打趣人!”

顾香生调皮道:“那肯定是被魏临带坏的!”

小焦氏笑道:“看见你们这样要好,我就放心了!”

话音方落,外头便有人来报,说是淮南王亲自过来接王妃回府,马车就在外头等着。

小焦氏呀了一声,连忙起身:“我这就让人开中门,再让阿家她们……”

顾香生制止了她:“不用了,他必然是下了衙顺道过来的,我出去便好,你不要惊动其他人了,省得麻烦。”

小焦氏只好作罢:“那我陪你一道出去罢。”

顾香生嫁入宫之后,因出入程序繁琐,除开端午宴外,小焦氏也只去探望过两回,那两回都没遇上魏临,现在对方搬出宫的时间不长,小焦氏也只上过一回门,能见到魏临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从前只听说顾香生夫妻感情不错,今日亲眼见到,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个不错法。

魏临站在马车旁边,对小焦氏笑道:“听说阿隐在娘家时承蒙嫂嫂关照,我代她多谢了。”

小焦氏有点受宠若惊,忙道:“殿下客气了,这都是应该的!”

近侍李封从车中拿出一个篮子,双手递给小焦氏身旁的婢女,一边笑道:“这是陛下新赐下来的龙眼,给您尝尝鲜。”

魏临也道:“不是什么贵重物事,嫂嫂代我向兄长赔个不是,今日时辰晚了,没来得及拜访,改日我再上门。”

时下龙眼虽然少,但像顾家这样的门第不是吃不到,其中意义在于这份是皇帝赐下来的,小焦氏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还是顾香生笑道:“嫂嫂就不要客气了,殿下本来就是个客气人,若是你也客气起来,你们这样推来让去,还不知何时是个头呢!”

魏临看了她一眼,那意思是怎么就不在外人面前给我留点面子?

顾香生眨眨眼:嫂嫂又不是外人。

小焦氏见他们在自己面前就眉来眼去,心下好笑,拜谢道:“那就多谢殿下了,您一路好走。”

魏临点点头:“不必送了,请留步。”

说罢先上了马车,又伸出手,将顾香生拉上去。

小焦氏站在原地,看着马车辘辘而去,渐行渐远,这才转身准备回去。

旁边婢女欣羡道:“殿下对四娘可真好啊!”

小焦氏感叹:“谁说不是呢!”

从魏临送龙眼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对顾香生的确是用了心的,否则以顾家日渐没落的家世,又何须劳动魏临来讨好?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许多人和事是不能比的,越是比较,心里就会越不满足,小焦氏不同于顾画生,所以她也仅仅是感叹了一句,便再无二话。

……

当树上的叶子染上冰霜时,一夜之间,天地仿佛都进入了冬天。

冬天一到,年也就近了。

新年来临,似乎连前方战事也跟着停顿下来。

魏如今吴越疆土大半被魏国人占着,永康帝狠狠刷了一把功业值,成就感也得到满足,不想再冒险,所以就命令魏军主帅严遵“不可衅自我开”,也就是不要主动去挑起战事。

悍勇的齐国人自打从吴越都城大败一场,退兵之后,军队就一直停留在吴越以北的忻州,似乎安于现状,彻底不动了,魏军试探了几次,终于安下心,打算好好过一个年,毕竟齐人也有父母家眷,也要过年休息,天天这么打下去,谁也受不了。

没有和谈,没有协议,也不说停战,双方就这么僵持着,据魏国安插在齐国的探子传回来的消息,说是齐国北面的回鹘又开始蠢蠢欲动,齐国内部也一直有休战的声音,所以一时半会打不起来。

魏国终于可以放心过个好年了。

然而对于魏国百姓来说,只要不是灭国,魏国是不是打了胜仗,抢掠了多少金银财宝,于他们而言,干系都不是很大,因为这些好处都不可能分到他们头上,相比起来,过年这个诱惑反而要更大一些。

宰猪杀肉,对联年糕,新衣红包,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百姓的新年。

放在富贵人家,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按照惯例,衙门从除夕开始休沐,大年初二,皇家则会举行一场家宴,与端午宴不同,这是名副其实的家宴,能赴宴的也只有真正的皇室宗亲,那种隔了好几辈的远房亲戚不被算入其中,届时顾香生和魏临他们要去,皇帝与后宫嫔妃也会出席,一道庆贺新年。

这样的宴会,顾香生去年就参加过一回了,人不会太多,基本都是皇帝的儿女和兄弟姐妹,因为论的是亲缘辈分,男女也不必分开坐,一个小小的偏殿就足够用了,与端午宴那种盛大的筵席不同,因为要准备的饭菜不多,无须担心菜肴冷掉的问题,所以有冷菜也有热菜,是一场真正能够吃饱的宴会,虽然皇帝在场,大家还是难免拘束,但总比端午宴这种要自在许多。

这一日,顾香生早早便与魏临入了宫,先是去皇帝那里请安,然后魏临被留下来,顾香生则去李德妃那里先坐着,等差不多快开席的时候再一道过去即可。

顾香生过去的时候,李德妃那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徐充容,胡维容,张氏姐妹等,以往原本都是刘贵妃的座上宾,如今还是那些人,却换了个地儿,不免让人感觉有些微妙。

另有益阳王妃杜氏,和益阳王侧妃李氏,临江王妃温氏等,也都在场。

众人看见顾香生到来,便一一起身见礼。

李德妃含笑道:“你这身紫色襦裙穿起来可真好看,衬得整个人都跟小女孩似的。”

顾香生眨眨眼:“我可不还是小女孩么?”

李德妃笑骂:“我敢说,你倒也真敢应!”

旁人从这两句对话中,不难推测出李德妃和顾香生的关系不错,心里各有思量。

李德妃拉着顾香生,向她介绍在座唯一一位年长的面生妇人:“这位是安国公夫人。”

顾香生恍然,安国公是先帝的堂兄,算是上一辈里年纪最长的宗亲了,他在年前刚刚去世,余下安国公妇人程氏,两人只有一个女儿,而且已经出嫁了,皇帝怜她孤寡无依,便让她回京安度晚年,还赐了一座府邸给她。

说来也巧,这程氏便是程载的姑姑。

程氏起身行礼,笑道:“老妇拜见淮南王妃,早就听说大殿下娶了一位漂亮的王妃,如今一间,岂止是漂亮可以形容的!”

顾香生客气道:“老夫人不必多礼,您白发童颜,老当益壮,也让我等小辈仰慕得很。”

程氏笑眯了眼:“说起来,我还得多谢王妃呢。”

顾香生不解:“老夫人此话怎讲?”

程氏:“沙场险恶,若非大殿下上疏,我那不争气的侄儿也没法回京,可不是要谢谢大殿下么,夫妻一体,既然还没见到大殿下的面,老妇就先谢谢王妃了。”

周围一下子鸦雀无声。

傻子都能听得出程氏在说反话。

顾香生面色不变:“老夫人客气了,晚辈怎么当得起一个谢字,您回来了也好,正好管教管教家中晚辈,也免得有些人一时不慎,做下贪赃枉法的事情来。”

竟是针锋相对,丝毫不让。

温氏微微张了张嘴,眼中不掩惊异。

她虽然是魏善的正妃,但不知怎的,安国公夫人看她也不是很顺眼,方才在顾香生来之前,她已经被程氏讥讽了一顿,当时也没人帮她说话,包括李德妃在内,个个冷眼旁观,温氏只能忍气吞声咽了下去,没想到这位嫂嫂,却是毫不留情就驳了回去。

看安国公夫人的脸色,估计是气得不轻。

尽管知道自己丈夫和兄长不和,但温氏仍旧忍不住暗自叫好。

没等程氏发难,李德妃适时转移了话题:“张婕妤,你身体感觉如何?若是觉得吃不消,便要立时与我说,可以随时回去歇息的。”

张盈羞涩道:“多谢德妃关心,妾还好。”

其他人顺势说起孕期的话题,要吃什么,如何保养,在座不少妇人都是生产过的,自是侃侃而谈,那些没有生产过的,也听得认真,因为自己将来肯定能用上。

妹妹张蕴前段时间小产,此时听着众人议论,笑容越发勉强。

别人聊得热火朝天,顾香生却禁不住好奇,注意力在温氏和李氏身上多转了两圈。

李氏便是先前魏善身边的玉阶,魏善大婚之后,很快就纳了玉阶为侧妃,他与玉阶患难情深,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对她自然偏心几分,据说王妃温氏谨守女德,行事周正有失活泼,二人成婚不过数日,夫妻不和的传言便已沸沸扬扬,甚嚣尘上,连顾香生都听了一些。

此时二人虽然坐在一起,但杜氏眉目冷淡,连话都不与玉阶说上几句,玉阶一个亲王侧妃,在这里更加排不上号,一下午便都只能枯坐着,看上去颇有几分可怜。

顾香生移开视线,不经意望向胡维容,后者似乎也注意到她的目光,朝她微微一笑,顾香生也颔首回以笑容。

自从她从李德妃那里听说后宫诸般争斗之后,对胡维容的了解又多了一层。

胡维容家世不显,所以入宫才只是一个美人,但听说皇帝对她宠爱有加,屡屡想提升她的位分,都被胡维容婉拒了,说自己才德不足,又没有为皇帝诞下子嗣,一个美人位分就已经满足了,不敢奢望更多,但皇帝反而因此对她越发看重,一个月里倒有三晚留宿在胡维容那里,想必许多甚至连一晚都分不到的嫔妃,已经算是非常受宠了。

然而胡维容并未自高自大,不管是刘贵妃掌管后宫时期,还是如今的李德妃,她一如既往恭敬有加,让人挑不出半点不是。

换了顾香生,她也不敢保证自己在胡维容那种位置和环境中,能够做得比她更好。

不管李德妃说的是真是假,胡维容都不是一个能令人小觑的人物。

或者说,后宫的女人,其实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只是取决于个人手段的高低,做出来的事情自然也大不相同,譬如张蕴的修炼就还远远没到家。

眼看时辰不早,仙居殿那边负责布置的女官前来禀告,说是可以入席了,李德妃起身道:“陛下待会儿也会来,我们不好去晚了,这就启程罢。”

众人自然没有异议,都跟着李德妃一道启程,往仙居殿而去。

仙居殿在皇宫北侧,濒临湖水,从高处看,像是一座建在半岛上的宫殿一般,颇有仙气,故名仙居殿。

魏临等人跟在皇帝身边,此时还未到,诸位公主却已经来了,还有刘贵妃,皇帝没有将她拘谨,这样的场合,别说是刘贵妃,那些长年都不一定能见上皇帝一面的嫔妃们,也都有机会出席,是以不少人借着新年的名头,打扮得花枝招展,为的就是能让皇帝多看一眼。

顾眉生是万春公主的儿媳妇,今日也跟着一道来了,跟在万春公主后面,过来给李德妃问好。

安国公夫人程氏与万春公主当年便是闺中好友,如今成了老姐妹,交情只会更好,万春公主便拉着她介绍自己的儿媳妇。

程氏望向顾眉生,含笑道:“果然是个标致的孩子,只不过你们成婚都一年多了罢,怎么还没有动静?若是如此,为妻当贤,可得张罗着给夫婿纳妾才行啊!”

顾眉生微微一愣,不知怎么回答。

顾香生在旁边听了,只觉得好笑,老太太这是把刚才发泄不出来的火气转移到三姐姐头上了啊。

她见顾眉生面露难堪,万春公主又不说话,忍不住道:“不知老夫人当年可给安国公纳了妾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