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静州往事 > 第一百四十三章家乡

静州往事 第一百四十三章家乡

作者:小桥老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7 21:45:11 来源:言情小说阁

屋内除了王桥以外都是同乡,加上放假以后大家没有啥事,因此气氛热烈,喝酒豪爽,四瓶酒很快见底。王桥赶紧又提了四瓶酒上来。

八瓶酒喝完时,酒宴差不多结束了。平时衣冠楚楚的老师、领导们兴致勃勃地说着酒话,荤段子不断,和旧乡汉子喝醉酒时的表现一模一样。

送走醉醺醺的众位老师,王桥赶紧到楼上,像个麻袋一样把自己扔到床上,倒头便睡。醒来已近中午。洗漱完毕后,他慢条斯理到楼下要了一碗面。煮面的是白案老师傅是老员工,面条煮好以后,特意给王桥加了一勺炖得粑软的牛筋。

正在吃着牛筯面条,艾敏在外面道:“蛮哥,过来接电话,小吕的。”

王桥端着面碗来到了柜台上,道:“你到了吗,跑一趟还真是久。”

“以后有钱了,我一定要买卧铺。”吕一帆站在街边,打着公共电话,打量着自己生活的城市。

“面包会有的,生活会好起来。”王桥在电话另一头鼓励道。

这座城市笼罩在寒冷之中,不多的行人都将自己裹在羽绒服里面,头上是厚帽子和口罩。这是与山南迥异的街景,山南冬天在零度左右,虽然也穿羽绒服,但是戴帽子的不多。想起与王桥骑摩托车和游泳的快乐时光,不由得加强 “我要留在山南”的想法。

打完电话,吕一帆背着用了几年的旅行包,迈着轻快的脚步,朝着家里走去。她以前一直有着重重的心理包袱,总觉得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应该为家里多做贡献。现在或主动或被动加上来的包袱被王桥帮着卸了下来。因此回家的脚步轻快起来。

走进老厂区,肃条街景依然如故。水泥地面长时间没有维修,变得坑洼不平。想当年工厂全盛时期,每天上班和下班都是一群群的自行车,车上的骑手充满着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主人公的尊严感。如今这些自行车多数都变成了嘎嘎响的旧车,骑手们早就上了车。离开了工厂。厂区里出现了很多摊位,可是大家都是处于困顿之中,你摆摊,我摆摊,又卖给谁?

吕一帆远远地看见自己的家,脚步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她想了想王桥说的话,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而在山南的老味道里。今天是约定的对账时间,艾敏将所有票据和账本拿到了办公室,泡了一壶铁观音。在工厂上班的时候,每天累得跟牛一样,泡茶是用粗劣的老茶砖。做了体力活,这种茶喝起来才过瘾。后来她在不同厨房打工,最初是喝大壶的老茶,后来自己泡绿茶。在老味道这段时间。她开始喝铁观音。

等了一会儿,王桥推门而入。

对账工作持续了一年时间。两人都熟悉之极,首先是核对收入和支出,收入有两类,一类是正式发票。另一类是当班服务员、前台和艾敏三方签字的联单,支出则复杂得多,大部分支出都是收据类,还有白条子,凡是艾敏签字则一律承认。

对账完毕,王桥感觉一阵牙疼,叫苦道:“去年挂在我账上的钱不少啊,整整九千。除去赵波借支的五千,请客吃饭总共花了四千多,最大一笔就是昨天产生的,下学期一定得收敛。”按照事前约定,凡是王桥自己吃饭不要钱,请客则要挂账,在年终分红时一起扣除,今天是分红时间也是扣款时间。

艾敏道:“请客花了钱,积累的是人脉,长远来看也不亏。今年是第一年,生意还在培养阶段,等到明年收入肯定翻番。你可以买个手机,实在不行弄个传呼机,有时想找你根本没有办法联系。”

“手机太贵,没有必要,传呼机就算了,我不喜欢。”以前为了和吕琪联系,王桥曾经为吕琪买过一个传呼机。从看守所出来以后,吕琪的传呼机却停用了,从此以后,他见到传呼机心里便堵得慌。

艾敏道:“老味道营业额越来越大,得请一个正式的会计。上次税务局过来查账,明明我们的账做得很老实,还是被挑出了好些毛病。那几个税务人员都以为我们在做假账。”

“行,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员来做。“王桥同意了这个建议。

随后两人研究了年终分红方案,决定留一部分现金装修雅间,其余按照入股比例分红。王桥从出纳手里拿到二万五千元,他计划首先还杨红兵的钱,刘红和姐姐的钱等明年再说,剩下五千元则用于明年的杂费和生活费。相较于普通同学来说,他终于翻身过上了好日子。

揣着两万元钱,一路骑车到静州。静州天色阴沉沉似黄昏一般,透着阴郁。在公安家属院门口能清楚地见到“静州烟草”几个大字,时隔三年,王桥原本以为能平静面对熟悉的一切,谁知仅仅是“静州烟草”几个大字就如烧红铬铁一般让心口疼痛难忍。走进公安家属院大门,吕琪身影在头脑中异常清晰,似乎就浮在眼前,触手可及。这让王桥明白关于吕琪的记忆没有消失褪色,而是变成一张张卡片插在身体里,抽出卡片,记忆中的吕琪是如此鲜活,鲜活得让他异常苦闷。

杨红兵家门刚开,扑面而来一股浓烈的羊肉汤香味。杨红兵依门笑道:“蛮子真有口福,今天早上有朋友从乡下弄来一腿羊肉,你就凑了过来。”

王桥朝屋内看了看,道:“夫人没有在家?”

杨红兵道:“小家伙在外婆家里,老婆要晚上才回来。”

王桥正要将两万块钱掏出来,小钟走了过来,道:“蛮哥来了,我正在念着你,到了放假时间,你应该过来报到了。”

王桥知道这两万块钱是杨红兵的私房钱,绝对不能让小钟发现,否则要给家里惹来麻烦,因此,他悄悄将两万元钱放了回去。

陆续有客人进屋,场面热闹起来。

王桥左等右等,给杨红兵递了几个眼色,才一起到了卫生间。在卫生间里, 杨红兵拿到两万块钱,道:“你这个时候还钱,简直是给我出难题,小钟在家里实行白色恐怖,有点钱都存不住。”

走出卫生间,杨红兵趁着小钟在厨房之机,来到了次卧,左想右想不知放在什么地方,最后还是将钱藏在书柜最高层。小钟每天忙着做生意,几乎不到书柜前面落脚,钱藏在书柜里面应该安全,改天再抽时间存到银行。

藏好钱以后,杨红兵对着在门口把风的王桥道:“既然生意上路了,就想点办法扩大规模,比拿点死工资舒服多了。从公安大学分过来的年青刑警,流血流汗,拼死拼活,每个月才几百块钱,想起来都替刑警们不值。”

在大学里受到熏陶,王桥现在更想进入省委省政府这些大机关,开餐馆只是为了解决读大学时的生活来源,因此对杨红兵的建议没有上心,道:“老味道餐馆完全是正规生意,一点偏门都没有走。开业以来,税务、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轮番检查,还有地痞流氓骚扰,几次都是东城分局李澄帮忙才搞定。我姐以后做生意,我选择进机关,这是我们家庭最合理的分工。”

杨红兵道:“你认识李澄?这人在刑警系统算是名人,当时被调到广南的看守所时很多人觉得可惜,没有料到还能够回刑警系统。”

王桥道:“我在广南三看的时候,李澄是看守所所长。当时李叔托关系找过他,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朋友。”

“进机关也是一条路,毕竟我们这社会具有几千年官本位传统。”杨红兵心里同样矛盾,一方面知道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还有许多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自己的情况来说,小钟开餐馆和歌厅的收入比自己高得多,但是她在选择人生伴侣时,根本没有考虑过生意人,宁愿选择一个警察,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在北省,吕一帆走进家门不久,就面临着一个家庭地位很弱造在的困境。

“爸,妈,我回来了。”吕一帆站在门口,还挺高兴。

“嗯,回来了。”

父亲和母亲都在家里,但是没有女儿归家应该有的高兴,只有母亲答应了一声,过来帮忙提行李。父亲坐在客厅里抽烟,一边抽,一边咳嗽。

吕一帆看见母亲高明丽干燥没有光色的灰白头发以及勉强挤出来的笑容,道:“妈,家里出了什么事,我哥呢?”

高明丽的泪水夺眶而出,道:“你哥出事了?”

吕一帆见母亲只顾得抹眼泪,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急死我了。”

吕一帆到山南读大学,大哥便是家里的顶梁柱。大哥如果出事,家里则将如天塌一般。

高明丽道:“你哥、大刘、三柱,他们几个和李缺嘴打架,李缺嘴被砍成了重伤,现在你哥被公安局抓去了,李缺嘴的人还说要砍死我们全家。你别回来,赶紧回山南。”

李缺嘴是家乡的社会人,手底有一帮子兄弟。而大哥与同一车间一帮子下岗兄弟在附近做点小生意。

在北省,他们两帮人打起来,正常得很。

吕一帆的心猛地抽紧了,银牙紧咬。

(第一百四十三章)(未 完待续 ~^~)

ps: 人生充慢着变数和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