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一百零二章 卤豆干

古代农家日常 第一百零二章 卤豆干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还真是……关心则乱!”齐伯昆苦笑一下,摇了摇头。

做了一辈子官,而且还是吏部尚书,他对于洞察人心那是再在行不过了。可这份心思,他只放在了琢磨别人上了。对于自己最为歉疚的孙子,他除了满满的疼爱,还真没想过那么多。

“好,我知道了。那些我就不提了,只请您多关照一下齐慕远。”齐伯昆站了起来,拱手对杜锦宁作了个揖。

杜锦宁吓了一跳,连忙从椅子上跳下来避开,嘴里埋怨道:“齐爷爷,您这是想折我的寿么?我刚答应照应您孙子,您就这样恩将仇报的?”

“哈哈哈……”齐伯昆大笑起来,摆手道,“好好好,我又错了。”

他起身,将桌上的摆放的点心都包好,塞到杜锦宁的怀里;“天色不早了,我也不留你吃饭,这点心你拿着在路上吃。咱们来日方长,以后有用得着齐爷爷的地方,你只管开口,别客气。”

“多谢齐爷爷。”杜锦宁倒没拒绝那包点心,拱手告辞离开。

“你一会儿买了东西,就去茶馆。小远给你留的马车,一直在那里,等着送你回去。”齐伯昆又叮嘱道。

“多谢。”

此时天色真不早了,眼看着就到了章鸿文散学的时辰。要是没有齐家的马车相送,杜锦宁就得马上赶去郑林等车的地方乘车。可这会子有了马车,她也不急了,先问了路,去了市场,找了一家杂货铺,买了一些八角、沙姜、桂皮、草果等香料。看到有酱油,她又打了一斤酱油。这东西挺贵,不大的一个竹筒装着,就花了她五十文钱;要知道,她买了一包香料,也才去了三十文呢。

“你们这里可有盐卤?”她问杂货铺伙计。

伙计一愣:“盐卤?是什么?”旋即摇头,“没有。”

“你要盐卤?”一个中年男子正巧进来,听到杜锦宁的问话,笑道,“巧了,正好前天有个北方的客商过来,贩了这玩意儿。我们这里也没人知道这东西,我便不打算收,他央求再三我才进了一点。来来,小哥儿,这边来。”

他进了里间,拿出个小瓦罐,问道:“要多少?”

“这一罐怎么卖?”

中年男子一愣,抬头看了杜锦宁一眼,想了想:“一百文。”

“五十文。”杜锦宁直接砍了半价,“这东西不值钱,老板你做生意可得实诚。再说,除了我,估计也没人要。”

“行行行,卖给你。”

这盐卤,他倒不是买的,而是那北方客商送的,而且还真不值钱。

中年男子也打听过,这玩意是用来做豆腐的。南方做豆腐用石膏,可不用这东西。他叫人试了一回,做出来的豆腐又粗又老,颜色还泛黄,卖都卖不出去,所以就存下了。

如今好不容易遇上个买盐卤的,干脆全都卖出去。反正这五十文钱是白得的,他也不亏。

买好需要的东西,杜锦宁便去了茶馆,果然看到一辆马车正停在茶馆门口,中午见过的那个车夫正坐在茶馆的临窗处,眼巴巴地瞅着外面。

车夫见了她来,如获至宝,忙从茶馆里跑出来,接过她手里的东西,放到了车上,一面笑道:“杜少爷你回来了?小人送您回去?”

杜锦宁点点头:“有劳。”

袁安此时也从茶馆里出来了,问杜锦宁道:“杜少爷要不要进茶馆里坐坐,暖和暖和?”

“不用,天都快黑了,我先回家。等这边瓫埋好,沙发也做好了,让章鸿文给我个信,我到时候再来城里。”

“好的。”袁安也不强留,目送了杜锦宁离开。

这辆马车自然比郑林的骡车强上许多,不仅做了避震设计,没有那么颠簸,还不怎么透风,坐在里面十分暖和。

杜锦宁直接让车夫把马车驶到了郑林家附近,下车时又拜托车夫道:“我家在河对面,过了桥就到。劳烦大叔帮我提点东西,送我回家。”

此时她手上有一包书,一包香料,一包点心,还有一筒酱油,两只手还真拿不下。

车夫是得了齐伯昆私下叮嘱的,自然不会拒绝杜锦宁的这点小要求,帮着她提了东西送到家中,这才驾车回了城里。

“齐家的马车送你回来的?”陈氏问道。

“您怎么知道?”杜锦宁觉得奇怪。

冬天天冷,天又快黑了,她刚才下车的时候都没看到村里人。

“章家的文哥儿过来说的。他散学的时候有个齐家的下人过来递话,说齐家老太爷请你去府上坐坐,要晚些回来。”陈氏道,“否则这时候不见你回家,我不得急疯了?”

说着她又唠叨道:“不管什么老太爷不老太爷有请,你以后可不能这么晚回家。路上不安全,我们也不放心。”

“嗯嗯,不会了。”杜锦宁笑着应道,将那包点心打开,“娘,姐姐,你们吃点心。”

陈氏见杜方苓伸手就想去拿点心,赶紧一巴掌把她拍开:“先吃饭,点心明早再吃,再不吃饭天都要黑了。”

冬天的天黑得早,偏她们家穷得舍不得点灯。不趁着还有些亮光吃饭,一会儿就得就着灶间的火光了。

一家人吃过饭,杜锦宁将香料和盐卤拿了出来:“娘,我今天得了个方子,您试着做些卤豆腐干来卖吧。”

这是今天看到茶馆里的小吃的时候,她突然冒出来的念头。

她们家本来就做豆腐,现在只不过是把豆腐再加工。到时候茶馆开业了,如果生意好,每天需要的豆干就不是一个小数量。到时候母亲和三个姐姐在家里一面做豆干提供给茶馆,一面种草莓,也算是有事干了。赚了钱还不那么累,不必每日挑着担子冒着寒风去卖豆腐,她觉得挺好的。

“怎么做?”陈氏问道。

“明日您别去卖豆腐了,姐姐们也天亮了再起来,到时候做些老豆腐出来,我再教你们卤豆腐干。”

陈氏舍不得每天赚的钱,正犹豫着,杜锦宁却直接拍板:“不用想了,听我的。”

“那好吧。”

为防陈氏追问她为何会给草莓治病,杜锦宁也没说得了二十两银子的事。吃过饭就各自安歇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陈氏几个一大早就起来做了豆腐。

漓水县地处南方,南方做豆腐是用石膏来做凝固剂的,做出来的豆腐洁白而细嫩,适合做汤或凉拌、麻婆豆腐,并不适合做豆干。

杜锦宁前世喜欢旅游,又是个吃货,对于吃那是极有研究的。再加上她记忆力好,见过的都有印象,自然知道做豆干还是用盐卤做的北豆腐做豆干才最适合。

用盐卤点了豆腐,再在上包前把豆腐脑划碎,让水分尽量被挤压出来,更加紧致。划脑后再上包,然后分割成麻将大小的四方块。

“呐,这是一斤盐,你放半桶清水将它融解,待豆干晾凉后放进去泡半天。”杜锦宁交待杜方菲浸泡后,便领着陈氏用昨天买回来的香料熬制卤水。

“等那边豆干浸泡好,你再将它放到这卤水来,煮两刻钟时间。如果它们变成棕红色,盐味和香味都渗进去了,那就可以了。”

陈氏点点头:“倒也不难。”

“这卤水闻着就香,等煮出来了,一定很好吃。”杜方蕙望着那锅还在沸腾的卤水,十分期待地道。

杜锦宁穿来的时间短,也没时间和金钱去城里品尝当地的食物,所以对于当地有没有人做豆干,她并不清楚。之所以让陈氏她们制作这个,主要还是因为她有茶馆这个销售渠道,只要豆干味道好,就能卖得出去。

听了杜方蕙这话,她想起这茬儿,问陈氏道:“娘,您以前吃过豆干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