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二百零一章 同窗

古代农家日常 第二百零一章 同窗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章里正,这怎么好意思?”陈氏忙推辞。

陈氏跟章光义你推我让地推辞了好一会儿,陈氏这才收下了礼。又去厨房装了两斤豆干和十个茶叶蛋做回礼,章光义又推辞了一番。

这头杜锦宁和章鸿文也懒得理会两人,杜锦宁是打算去上学的,此时已吃过早饭了,正收拾东西呢。她将要用的书装到书袋里,再把笔袋整理一番,章鸿文连忙上前帮忙,问她道:“你不好生躺着,这是要干嘛?”

“上学啊。”

“上学?”章鸿文吃了一惊。

“嗯,我没什么大碍,昨天就跟山长说好了,今天继续上学。”

章鸿文看她脸色如常,精神尚可;虽吊着个膀子,行动却丝毫没有受影响。他便没有劝阻,帮忙把东西收拾好,提着杜锦宁的书袋一起出了门。

章光义听闻她要去上学,连声称赞了几句,告辞了陈氏,便跟着一起出了庄子,一直把他们送到书院门口,又一再叮嘱章鸿文:“这一回可得护住宁哥儿了,不能让他再受伤。要有什么,你叫同窗去唤山长、先生,自己可得好生护在宁哥儿前面。”

章鸿文被自家老爹这么一说,脸色顿时红了,十分歉疚在对杜锦宁解释道:“当、当时严先生那样儿,我即便上前,也拦不住,所以才跑去请了山长。”

杜锦宁拍拍他的肩,对章光义道:“章叔,你别怪章大哥。身为学子,严先生又在气头上,他哪里能护得住我?章大哥要是直接对上严先生,因为我是山长的弟子,又断了手,严先生可能不好拿我怎么样,但章大哥他是没有顾忌的,总得逮着一个人撒气。

一个不敬先生的帽子扣到章大哥头上,便是山长也不护他不住。轻则被罚,重则驱出书院,那可就糟糕了。没的为了我毁了他自己的前途。所以当时章大哥没直接去面对先生是对的。他又没有不顾着我,这不还去请了山长吗?”

其实对于儿子的做法,章光义还是十分赞许的。但他担心杜锦宁对章鸿文的做法有看法,这才有了刚才那句话。看似责怪儿子,实则探一探杜锦宁的底。要是杜锦宁对章鸿文不满,必然会在他责怪儿子时没什么表示,或者在脸色上带一些出来。

现在听到杜锦宁的话,而且表情真挚,不像作伪,他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放心之余,他又十分感慨。杜锦宁年纪如此小,在人情世事上就如此通透,往后还不知道会走到哪一步,怕是内阁大臣都能可期。他心里越发想让儿子跟杜锦宁交好。

辞了章光义,章鸿文提着两个书袋,跟杜锦宁一起去了乙班教舍。

他们来得不早也不晚,教舍里此时已有了六七个人。这些人正是昨日早到、亲眼目睹了杜锦宁跟严岑争执的全过程的。

此时见到杜锦宁和章鸿文进来,刚才还在说话议论的几人都为之一顿,齐齐朝杜锦宁看过来。

杜锦宁笑容明媚,遥遥朝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学子作了个揖,笑着招呼道:“袁师兄,你来的这么早?昨日的事多谢你了。”

那人正是乙班年纪最长、昨日帮着去医馆请郎中的袁志学。

他正在练字,见得杜锦宁如此有礼,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回礼道:“杜师弟有礼了,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目光又落在杜锦宁的手上,关切地问,“你的手没事吧?”

“还好。”杜锦宁道,“周郎中医术给的药不错,昨晚虽痛了一阵,但还能睡着。”

此时章鸿文早已将杜锦宁的书袋放到了第一排靠边的位置上了,跟杜锦宁道:“这案桌是昨日新的管教潘先生特地让斋夫搬进来的,指明了是你的座位。你的年纪是咱们班最小的,自然要坐第一排。”

杜锦宁看看那位置虽在边上,却跟章鸿文的位置离得很近,可见那位新管教先生是个有心人。

她笑问道:“这位置是按年纪分的吗?”

昨日杜锦宁言辞犀利,竟然直接跟先生对上,最后虽折了一只手,却把冷面阎王给打跑了,端的厉害。他自己厉害不说,背景也够硬。大家刚才就在议论这个事儿,心里对杜锦宁十分敬畏或者畏惧,见她进来,都不敢说话。

此时见她对袁志学十分有礼,跟章鸿文又言笑晏晏,看样子似乎并不难接近,便有那心里有成算且胆子大的学子笑着接话道:“不是按年纪,而是按高矮。你年纪小,还没长高,自然得坐第一排。否则前面都是高壮学子,后面的学子在做什么,先生就看不到了。”

“原来如此。”杜锦宁有意跟同窗搞好关系,见有人接话,连忙朝他笑笑,“我叫杜锦宁,你呢?”

那人见杜锦宁唇红齿白,眉眼如画,竟像个娇美的小娘子,脸色一下子红了起来,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道:“我叫冯聪。”

见杜锦宁对冒然搭话的冯聪如此和善,其他人便也忍不住搭讪道:“杜锦宁,你多大了?”

“十一岁。”

教舍里的人顿时都咂舌:“才十一岁?”大家还以为天生矮小呢。

这书院里,有些家境好一些的,六七岁延师启蒙;家境不好的,九岁、十岁启蒙也很常见。启蒙总得念上三年,学会《三百千》,把字练一练,这才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博阅书院不收蒙童,至少把四书能读通方能来考试,所以丁班的学子最小的都有十一、二岁了。再升到乙班,至少得十四、五岁,晚些的便得有十七八岁。像袁志学这样二十多岁还呆在乙班的,也不是个例。

杜锦宁十一岁来读乙班,就十分罕见了。

杜锦宁不欲在这话题上多说,从书袋里将东西掏出来,问大家道:“今日上午是什么课?”

“《尚书》。”冯聪道。

此时又陆陆续续进来了一些人。大家看到杜锦宁坐在第一排的位置,都频频朝她看去。杜锦宁却对这些目光恍若未见,拿了《尚书》出来,低头垂目地认真翻看起来。

“杜锦宁,我叫周通。昨日你很厉害。”一个十四、五岁的小胖子走到杜锦宁身边,朝她拱了拱手,旋即在她身边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