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三百零一章 考场见闻

古代农家日常 第三百零一章 考场见闻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和承题都写了,下面的起讲杜锦宁也写得很顺:“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盖谓君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

她将笔放到砚台上蘸了蘸墨,继续写道:“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用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殓……”

知府周东平在考场上巡视了一圈,便回到正厅坐到了他的监考位上。那时候还没开始发试卷,考生们都焦虑地等着卷子。见得他坐到自己对面,有两个案首脸色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起来,其他考生也或多或少地有些不自在。

而那个坐在边上年纪最小的漓水县的考生,似乎根本没看到他似的,磨个墨都能磨得忘我,仿佛周遭的人都不存在。后面拿到试卷后,更是心无旁骛,连瞅都不带瞅他这个主考官一眼。

周东平脸有点黑。

特么的真是关乐和的弟子,跟他一样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像这种连即将成为自己座师的监考官都不放在眼里的小子,就算文章写得再好,老子也不会让他拿到案首。

而且年纪这么小,还不定关乐和使了什么手段才让他获了个县案首的名头呢,等一会儿阅卷的时候,老子非得把他们师徒俩这层皮剥下来不可。

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通,周东平心里这才好受些。

他转过头去,看向别的考生,来个眼不见心为净。

阳光从窗棂上照进来,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带着花纹的影子。慢慢地,日影从里面一直移到了外面,太阳渐渐升高,杜锦宁的肚子也适时地响了起来。

第一题她早已写完了。不过她没有急着誊抄,而是趁着思维还算敏捷的时候,把第二题也写了一小段。本来她想一鼓作气写完的,等到下午的时候,就可以多花些时间在誊抄上。毕竟她虽记忆力好,在学习上比别人都走得快,但书法这东西是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的。尽管袁修竹夸她在书法上有灵性,但两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她的字也就勉强在科考时不拉后腿,绝对没办法给自己加分。

所以她打算把文章写完,再休息一会儿,把状态调整好,然后集中精力抄写。

可生理需求不饶人。

她正长身体,平时就饿得快。这会子一感觉到饿,竟然马上就觉得前胸贴后背了。

她无奈地把笔放下。

看着自己前面写的文章,她在脑子里又把即将要写出来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认自己不会再忘记,这才拉了拉墙角里悬吊下来的绳子。

绳子上系着一个铃铛,考生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拉铃唤人。她这绳子一拉,不一会儿,一个差役走了过来。

“劳烦差爷给我送一份饭菜。”杜锦宁虽没起身,但仍拱了拱手。

差役虽是吃公家饭的,老百姓们对他们挺敬畏,但读书人却没几个看得起他们。连小吏与官之间的地位都千差万别,更不用说差役了。书生们以后都是要当官的,差役在他们眼里跟下人也就差不多。

所以杜锦宁这一彬彬有礼的举动,顿时获得了差役的好感。

不过虽有好感,但也只是态度热络一些,该收的银子却是一文也不少。他仔细地报价:“一荤一素连两碗饭,售一两银子;素菜连两碗饭,售五钱银子;一碗米饭售一钱银子。另有苞谷饼子三十文一张。不知这位相公你要来点什么?”

这里属华南地界,盛产稻米。面粉都是从北方运过来的,因为交通不便,十分金贵。因此考场并不提供面饼这种食物。

杜锦宁早就从关嘉泽和齐慕远那里知道考场的物价高,对这价钱倒也不奇怪。

她掏出一两银子放到桌面上:“劳烦给我来一荤一素的。”

“好嘞,请稍候,一会儿统一送来。”差役说着,又好心地提醒杜锦宁,“一竹筒清水十文钱,相公要不要来一筒?”

为了赚钱,考场也是够拼的。他们特地寻了那种细细的竹子,先前卖文房四宝的时候就附赠那么小小一筒水。那水量也就够磨墨,你想省点钱不买水喝,喝这竹筒里的水,那是不能够的。

想要喝水,就得找他们买。十文钱一大筒,不贵。

杜锦宁犹豫了一下,还是掏出了十文钱递过去:“有劳。”

她倒不是舍不得这十文钱。她一向奉行“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之圭臬,平时该花钱就花钱。她只是担心自己喝多了水要去上厕所。

六七千人考试,这时代又没有冲水厕所,那状况可想而知。有洁癖的齐慕远一再告诫她不要在头两场考试时如厕。第三场考试是连考两天的,那没法子,但也得尽量减少跑厕所的次数。

这里不是餐馆,不可能你点一个菜他就给你上一个。因此杜锦宁点了餐后足足过了半个时辰,在她感觉自己快要饿晕、完全没办法再提笔写文章时,饭菜终于送上来了。

这时代的银子是很值钱的,一两银子,如果在那种一般的馆子点菜,可以大鱼大肉的点上六七个菜了,荤素搭配能点上十来个。但在这里花了一两银子,也就一道冬瓜……配了一点点瘦肉末,外加一碟子小青菜。

可能看客要说了,能配瘦肉末而不配肥肉末,这考场还是挺讲良心的嘛。

那你就错了。要知道在古代,肥肉的价钱可比瘦肉要高多了。瘦肉塞牙,还没油水,要不是没钱谁愿意吃它?

还没来考试,杜锦宁就知道自己要吃的必然是这两道菜。要知道府试都是在农历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时候又没有大棚菜这玩意,即便考场想讲讲良心,也给大家变不出什么好菜来。

冬瓜经放,又不值钱,因此每年秋天管考场后勤的胥吏都要叫人囤积一大批冬瓜,就为了府试的时候卖给考生们。关乐和他们当年府试时吃冬瓜,现在她这个弟子府试还吃冬瓜。

大锅煮出来的饭菜,自然没什么好味道。好在杜锦宁是吃过苦的,也不挑嘴,扒拉扒拉就把饭菜给吃了。

放下碗筷,她小小地喝了两口水,润了润喉咙便放下了竹筒。

拉了铃让差役来收碗筷,她提起笔继续奋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