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三百零八章 祁先生的青睐

古代农家日常 第三百零八章 祁先生的青睐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杜锦宁放下心来。

“案不案首的无所谓,他只要没有不让我过府试就行了。”她表情轻松地道。

虽说杜锦宁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但黄澄明都以为不过是说说而已。这样说,在考得不好时好有条退路,不至于太没面子。此时见杜锦宁是真没把案不案首放在心上,他才这发现这孩子是真的豁达。

“虽说如此,但咱们也不是泥捏的。周东平要是找得到比你文章更好的,能当得起案首的人还好,否则,咱们非弄他个灰头土脸不可。”黄澄明傲然道,“在来之前,你师尊一再叮嘱,等你考完第一场后,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为你讨个公道回来。”

“哦,是谁?”杜锦宁感兴趣地问道。

“祁元道祁先生。祁先生是大宋有名的大儒,一向不问世事,只看才学。把你这两篇文章给他看,到时候府案首的文章贴出来,如果明显不如你,祁先生定然会为你说话的。”黄澄明道,“即便周东平是知府,在这桂省的地界上也不能一手遮天。”

“祁先生?”杜锦宁记性很好,她记得当初齐伯昆曾说齐慕远考上秀才后,要到府城来拜祁先生为师,当时袁修竹还说也举荐她过来。那个祁先生,应该就是这个祁先生吧?

不知不觉间,马车在一座宅子前面停了下来。

这座宅子占地挺广,里面的树木郁郁葱葱,一下就知道这宅子有不少的年头了。而且看这十分典雅的建筑风格,就知道那位祁先生也是世家出身。

待黄澄明和杜锦宁下了车,小厮便上前向祁府守门人递了张帖子。没过多久,守门人便也来请他们进去。

沿着回廊走过两个拱门,这才到了祁府的外厅。下人们领着黄澄明和杜锦宁刚刚落座,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就走了进来。

黄澄明赶紧上前给他请安:“学生黄澄明,见过老师。”

杜锦宁心里诧异,不过行动却是不慢,紧跟在黄澄明身后,作揖行礼:“末学后辈杜锦宁,给祁先生请安。”

祁先生在座位上坐了下来:“坐,坐吧,不必多礼。”然后打量着杜锦宁,“澄明,这是你新收的弟子?”

黄澄明坐回座位上,笑道:“学生没有这福气啊,这是我们山长的弟子,这次来参加府试的。他刚从考场出来,我见他文章写得还行,便带来给先生您看看,让您给他指点指点。”

“哦?”祁元道抚了抚胡子,“文章呢?”

黄澄明从怀里掏出杜锦宁写的文章,递了过去。

祁元道也不多说,展开来看了起来。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他抬起头来看向杜锦宁:“这两篇文章是你写的?”

杜锦宁连忙站了起来:“在晚辈的拙笔,让先生见笑了。”

黄澄明知道祁元道对文章的形式倒没什么讲究,虽不问世事,为人却并不古板,便替杜锦宁说了一句话:“锦宁是关山长教出来的,行文的形式并不拘一格。只是这次的主考官是周知府,周知府主张以八股入考,所以杜锦宁便在考场上写了两篇八股文。”

考前迎合主考官的喜好,算是阿谀奉承的举动,没有文人的风骨,是很多做学问的人所不喜的。

祁元道倒是没这么多讲究,反而有些惊喜地问道:“你学写八股文有多久了?”

“呃……”杜锦宁想了想,“一个多月吧。”

黄澄明前面解释那句的用意也正在此,此时笑着又解释道,“这孩子二月份参加县试,县试结束后说想学制艺,便跟着袁修竹老先生学了一个多月的制艺。”

一个多月,就能把八股文写得这么好;而且还在考场上,花这么一点时间就写出了这样两篇文章,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孩子天资聪颖啊。

只是,祁元道总觉得这两篇八股文行文老道,让人难以想像是杜锦宁这样才学习制艺的小孩子所写的。

他便不置可否,道:“我出一题目,你写一篇八股文我看看。”说着念了一句,“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是《论语·卫灵公》里的句子。

杜锦宁稍一思索,便向祁元道道:“还请先生赐下笔墨。”

祁元道诧异道:“这就有了?”说着一挥手,下人把文房四宝都拿了出来,放到了桌上。

杜锦宁磨好墨,写了起来。

祁元道走到他身后,看着她写出来的第一句破题:“无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黄澄明见状,一颗心这才落了地。

杜锦宁完全不受身后的祁元道和黄澄明的影响,继续写道:“夫一时之名,不必有也;后世之名,不可无也……”

祁元道看她一句句地写下去,写到最后一个字时,他用力地拍了一下手,大声道:“好。”

他此时看杜锦宁的目光,已如同看稀世珍宝一般了,围着她转了一圈:“好好好。”

感慨了一番,他才回到位置上坐了下来,又让两人坐下,问杜锦宁道:“今年多大了,入学几年?”

这一回杜锦宁没再报虚岁,老老实实道:“十二岁了,入学两年。”

“两年?”祁元道不大相信的望向黄澄明。

“确实是两年,这孩子还没入学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他启蒙识字还是自学的。”黄澄明便把自己跟杜家的关系,以及杜家的情况斟酌着向祁元道提了一提。

毕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管杜辰生和牛氏对杜锦宁如何过份,四处说长辈不慈,这样的行为也会被人所诟病,所以黄澄明说得十分隐晦。

祁元道听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更加明亮,抚须念了一段话,问杜锦宁道:“何解?”

杜锦宁便知道祁元道要考校自己的基础,连忙起身作答。

黄澄明见外面的天已渐渐黑了下来,祁元道考校一番后,还热情地留他们吃饭,他就知道,今天这一行的目的,算是达到了。杜锦宁这是入了祁元道的眼,得了他的青睐了。杜锦宁在考场上写的这两篇文章不光不会被埋没,而且看祁先生这意思,只要他们提出拜师,十有**会答应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