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四百五十七章 我又有个主意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因王常致和吴勤是坐在末席的,所以前面几位先生是否画圈,写了什么评语,他们都能看到。

也不知是给祁元道和府学面子,还是祁思煜那首诗真的写得好,前面所有的人都给他的稿子画了圈。可除了他得了全圈,目前还有杜锦宁和齐慕远也都得了全圈。不同的是,杜锦宁那张稿子上,每个先生都写了评论,以至于稿子的空白之处,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跟祁思煜那只有寥寥几个评论差别就大了。

再考虑到杜锦宁是比祁思煜早交卷的,今天诗会的第一名是谁,即便还没有完全把学子们的诗稿审阅完,王常致和吴勤也知道了。

凭着良心说,他们也觉得杜锦宁的那首诗好。

那么,要不要在他的稿子上写评语呢?

这些诗稿,在诗会结束后是会张贴到礼堂外面的墙上,让府学所有学子来学习与欣赏的。如果前面的教授与先生都对这诗大大夸赞,他们这两个举人先生却一语不发;祁思煜那张稿子上他们的表现却截然相反,猛夸祁思煜写得好。

全府学的师生又不是没有眼睛,更不缺乏判断力,杜锦宁和祁思煜的诗孰高孰低,大家都能看出。

他们这样做,岂不是向全府学的师生表明,他们想巴结祁家?作为一个读书人,府学的先生,表现得太过附炎趋势,他们还要不要脸,以后还有没有脸坐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

王常致年纪大,做事老成。他拿着杜锦宁那张稿子思忖良久,还是在上面写了一句评语;而在祁思煜那张稿子上写的评语比杜锦宁这一张稍微好些,但相差并不大。

吴勤见状,自然也有样学样,写上了差不多的评语。

这边唐昭可不知道坐在最末端的王常致和吴勤的纠结。他见齐慕远的诗写得也极好,面有得色地将其递到了陆九渊手上。

唉,杜锦宁和齐慕远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难怪院试的时候能考到第一、第二名。幸好自己听了赵大人的话,亲自去把他们请进了府学。要是让他们去了南麓书院,估计自己这个教授也做到头了。

要是以前还罢了,可现在不是陆九渊来了吗?要是陆九渊以后就呆在这里不走了,赵良还舍得让他只做这个先生吗?那肯定会借着这个机会把他这个无能的教授换下,给陆九渊让位的。自己跟陆九渊相比,除了占个先机把这个位置占了,其他什么都比不了啊。

他看了陆九渊一眼,暗暗下定决心要做得更好,让赵良找不到借口把他换下去。

很快香就燃到下端了,看着香的斋夫发出警示,学子们纷纷把自己的诗稿交了上来。

因学子不多,台上的人都是阅卷经验很丰富的,诗词的字数也不多,批阅一张稿子费不了多少时间,没一会儿的功夫,稿子就审阅完了,而斋夫也将结果统计了出来,递到了唐昭手上。

“本次诗会,第一名:杜锦宁;第二名:祁思煜;第三名:齐慕远。”

听到唐昭宣读的名次,下面的学子都纷纷看向了杜锦宁和齐慕远。

并不是所有院试前十名的学子都会来府学念书。比如周致,因家中经济以及他已娶妻生儿,父母年纪又大了,他选择了回县学念书,没有进府学。因为这些原因,以及名额所限,所以这里绝大多数学子都是往届的秀才,都比杜锦宁等人多读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书,是他们的前辈,这些人里,虽然没有小三元,但墙头上掉下一块砖,也能砸着个县案首、府案首、院案首的。

所以这些人并不觉得杜锦宁有多了不起。见面的时候夸赞一句“小三元”,内心里还有些轻视,毕竟他们吃盐走的路看的书都比杜锦宁多,这小屁孩子不过是运气好些而已,写的文章入了陆九渊的眼,或者干脆就是外界传言的那般,赵良为了避嫌所以不让祁思煜得院案首,让杜锦宁捡了个大便宜。

可会子大家看杜锦宁的眼神完全不一样了。

祁思煜这人确实有些毛病,但不可否认他在作诗上确实是比较有天赋的。当初他以府案首童生的身份进府学来念书,府学里并没人说闲话,那是因为祁思煜以诗才在府城闻名。他这所谓的“闻名”,不是自己吹出来的,而是在各种诗会上真刀真枪地比出来的。

另外在文章方面,凭着祁元道在学问上的建树,祁思煜就算只在文章里复述他祖父的观点,那也是带着思辩性质的文章,完全不是那些没有自己观点与灵魂的文章能比的。

所以他的才学,是府学大多数学子服气的。

这会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唐照和陆九渊等人的表情大家都看在眼里,即便还没有读到杜锦宁的诗词,也可以想见他这诗定然是非常不错的,完全能够碾压祁思煜。

直到这时,大家才开始正视起杜锦宁来,觉得他是凭真本事拿的小三元,而不仅仅只是运气而已。

要是往时,杜哲彦为了拍祁思煜的马屁,这会子可能就要在下面起哄,让唐昭把杜锦宁的诗念出来给大家听听了。可这会子他完全不敢作声。因为他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杜锦宁不是个好惹的,更不用说杜锦宁背后的齐慕远等人了。

杜哲彦原先跟着祁思煜也混了些才名,并且凭着祁元道的举荐进了府学。如果这一次院试他考中了秀才,那还好说;可现在祁思煜成了秀才,他仍还是个童生,虽凭原来府学学子的名头留在此处,但他不得不夹着尾巴作人了,就生怕别人想起他,拿他的身份来说事。要是被赶出府学,那真的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他都不用在府城里作人了。

所以这会子他什么都不敢说,默默地看着祁思煜的脸色变来变去,暗自咬牙切齿。

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被人打了脸,那是什么滋味?祁思煜会告诉你,那是又酸又苦又痛,以及压抑不住的怒火。

可这还不算完,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在诗会结束的时候,许多他昔日的同窗、以前在诗会上对他大加赞赏的人,在看了张贴出来的诗稿后,都开始到杜锦宁跟前去自我介绍,顺便夸赞杜锦宁几句。说得简单些就是跟杜锦宁套近乎。倒是到他身前来说夸赞话的,寥寥无几。

他气得差点吐血,也顾不得有几人对他说话,板着脸一言不发地走了出去。

杜哲彦赶紧跟上。

“咦,祁师弟这是怎么了?咱们没得罪他吧?”被他冷脸弄得有些下不来台的同窗不悦地道。

另一个同窗朝杜锦宁那边努了努嘴:“没看到那边吗?以前那种风光都是属于祁师弟的,现在却归了别人,他心里能好受吗?”

那位心有些大的同窗这才恍然,不过就更不理解了:“这不很正常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见到一个比自己强的就这样,那咱们这样的还要不要活了?”

“你能跟天之骄子比吗?他们那种人一生下来就被人抬得高高的,一路顺风顺水,半点挫折都没受过。咱们这种糙养着长大的,别的能耐没有,最经得起摔打。”

“哈哈,你说的对。走,回去回去,有这闲功夫不如多看几页书,争取早日考上举人。”

且说祁思煜不愿意留在府学里看这些人的嘴脸,也不想回家去被祖父训,直接上了街,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杜哲彦跟在他身后,一句话都不敢说。

因为他知道,苍白的安慰是最没用的,除非他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否则喋喋不休的无用之言只会让祁思煜更烦躁。

他看着街上一个个店铺,忽然拉住了祁思煜的胳膊:“祁师兄,我有好办法了。”

祁思煜知道他向来鬼主意多,闻言精神好了一些,问道:“你有什么主意?”

杜哲彦道:“你也知道,因为博悦茶馆的生意比较火爆,所以我开了两家茶馆,请了人来写武侠类的话本。”

这件事祁思煜当然知道。

杜家大房与二房这些年一直在明争暗斗,杜哲彦这人脑子还算活,趁着他父亲去兴宁县做主簿、二房在杜家话语权比较高的时候,偷偷挪了一点钱出来,放在他母亲名下开了这么两家茶馆。茶馆开业时还请他去坐过,便是写话本的那两个秀才也是他给介绍的。

所以他有些耐烦地道:“你想说什么?”

“本来不过是一家茶馆,我也不大在意,都是让管事去打理的。谁知昨日我家管家告诉我,他在杜锦宁家看到博悦茶馆以前的那个掌柜了。他派人去观察了好几天,发现那个掌柜现在在杜锦宁家做管家,而博悦茶馆现在来了个新掌柜。你说这事奇不奇怪?”

祁思煜停住了脚步,想了想,转脸问杜哲彦:“你的意思是,那家博悦茶馆是杜锦宁开的?”

杜哲彦点点头:“即便不是他开的,跟他也脱离不了关系。我正派人去衙门里查呢,打算查出结果来再告诉你。”

“那还等什么?现在咱们就去衙门。”祁思煜一挥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