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五百一十九章 破题

古代农家日常 第五百一十九章 破题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两个考舍之间就隔了一层薄木板,杜锦宁的听觉又敏锐,尽管隔壁考生尽量压低了自己的哭声,还是传到了杜锦宁耳里。

杜锦宁轻轻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第一道题,对于古代这些习惯了循规蹈矩的书生来说,可能觉得考官故意为难他们。但杜锦宁觉得,这题目除了坑爹一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这题目不僵化,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考生的想象,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这比出一个固定的题目让大家写有意思多了。

就像后面的高考作文,不再出全命题作文,而是通过一两则材料,让大家从中得到感悟,写出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表达内心深处的思想,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写官样文章。

以这样的题目来选拔人才,就能选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人。这对于整个国家是有利的。

就是第二题坑爹了一点,有点莫名其妙。截搭题不好好截搭,藏头露尾,让人费解。

这次考试是三题策论题,一首诗帖诗。

大概是主考官们也知道前面两道题出的有些过份,第三题策论题和试帖诗出得倒是很平常。

杜锦宁把题目抄完,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挑灯夜战。她点了香把考舍熏了一遍,确定里面没有一只蚊子,便睡下了。

而贡院里,绝大多数考生都没有歇息,而是盯着那两道题目在发呆。

其中一个就有祁思煜。

祁元道对自己这个孙子还是十分上心的,他自己又是在学术这个圈子里混的,对于学术倾向的动向了解得比较清楚,知道这两年八股文在科举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不光提醒祁思煜要多写八股文,还特地请了一个擅长写八股文的人来教授祁思煜。

但祁思煜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写了那么久的八股文,自以为在这方面比其他人都做得好了,对于使解元还挺有信心的,但现在却发现自己竟然连破题都做不了。

这两个题目真是太古怪了,让他完全摸不着头脑。他坐在那里对着那个圈,烦躁地直想揪自己的头发。

不要说祁思煜,便是许成源和方少华等人,也都点着蜡烛对着试卷上那两道题在发呆。

祁思煜知道的消息,杜锦宁通过书铺收集到的各地试卷里的试题自然也知道。杜锦宁来自后世,又过目不忘,她又是个爱读书,博览群书的人,即便对八股文没什么研究,但看过明清八股文题目的她,对于八股文的认识还是要超过这个时代的人。

杜锦宁对朋友向来不藏私,更何况许成源和方少华两人,一个是她的大姐夫,一个是她的三姐夫,她自然不会有所保留,不光提醒他们重视八股文,还给他们讲了许多截搭题的破题例子。

但第一道题的奇葩程度,还是超出了许成源他们的想象。

倒是齐慕远,看到这种题目没有什么很大的反应,显得胸有成竹。他并没有因为试卷而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到点吃饭,天黑睡觉。虽然跟杜锦宁隔了几百个考舍,但两人的作息习惯保持了神同步。

杜锦宁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清晨洗了把脸上了个茅厕,这才开始做起题来。

她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第一题的破题:“无方体也。”意思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她打算在这篇文章里好好写一写律法的重要性。

要知道来自法律建全后世的她,有多么怀念法制社会。她真心希望大宋能以法制国,而不是谁有权,谁就能无视王法,为所欲为。

尽管知道她写的文章除了阅卷的主考和同考官,可能不会有其他人看到,除非她能考上解元或是在乡试里考上前三名,文章才会被贴出来,但杜锦宁依然尽力去写。反正大家都还被困在破题上,她写文章又快,可以用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雕细琢这篇文章。

写这篇文章,花了她大半天的时间。

写完之后她休息了一会儿,便又开始写第二道题:“君夫人阳货欲”。

其实这道题跟小黄文毫无关系,不过是一道截搭题。

“君夫人”三个字出自《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诸候的正妻叫做君夫人。妇人从夫,夫为天子守土之臣,国有大小,职责如一,故礼敬如一,这是守礼有序的做法。

“阳货欲”亦出自《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意思就是有个叫阳货的人想要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而这个阳货是谁?是陪臣。欲什么?见孔子。孔子不见,为什么?阳货陪臣秉政,越礼乱政,这是不守礼的做法。

于是上下两句截搭题连起来,就是圣人守礼,不为非礼。

《论语》是读书人熟知的,截搭题也不是新鲜玩意,如果出题人肯好好说话,把话说完:“君夫人阳货欲见孔子”,绝大部分考生都能知道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坑就坑在它说话只说半句,再加上上下两句截搭的内容连在一起容易让人想歪,所以才显得破题困难。

杜锦宁把破题写完,看看到了饭点,便要了饭菜吃了,吃过饭还泡了一杯茶,继续写了一会儿,见天色已晚,便睡下了。

许成源与方少华等人毕竟是跟杜锦宁混在一起几年,思维比一般的古人要开阔。刚开始时被题目所迷惑,到第二天就反应过来了,顺利破了题,写起文章来。

题目虽奇葩,却也不是无解。尤其是第一题,奇怪是奇怪,但它却给了考生最大的发挥余地与想象空间。除了那些读书读迂了、思想僵化得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的考生,其他脑筋灵活一些的还是能从这个圈圈想到很多东西。因此慢慢也解出来了。

但这是乡试,一张试卷做做得好不好,除了决定是否能解开此题,还决定了解题的速度。反应快的,很快破题,写文章的时间自然充裕;反应慢的,即便破了题,但因为破题时需要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时间紧张。更不用说跳过前面那个坑,还有第二题的这个坑了。

所以在杜锦宁悠闲地保持生活规律的情况下写完了整个试卷时,有人还在写第二或第三篇策论,完全没有时间去做试帖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