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五百二十六章 捡漏

古代农家日常 第五百二十六章 捡漏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四皇子一派的两位同考官争辩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败下阵来。

他们也知道潘义庭和汪时彬是不可能让他们这一派的考生夺得第一的,力争一番也是为了向上面的人做个交待。现在任务完成了,他们就不再做声了,打算安静地坐在一旁看大皇子和二皇子两派斗个你死我活。

当然,如果能有机会搅个浑水,让大皇子和二皇子两派的人都落空,选一个不是任何派系的人做解元,他们还是挺乐意的。这也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反正他们的主子落不了好,那就谁也别得到好处。

潘义庭既做出了要征求大家意见的姿态,五皇子那派的同考官和保皇党萧轶自然也不放过,问他们道:“你们觉得哪张试卷最好?”

王皇子赵昶没有大皇子、二皇子和四皇子那种显赫的母族做帮衬,再加上年纪小,跟两位早已成年的哥哥在势力上相差甚远,所以一直都小心翼翼地,不敢露出觊觎皇位的野心。

历史上不乏长寿的皇帝把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熬死了,最后皇位便宜了年纪小的儿子的例子。另外,因为做太子做得时间太长、势力发展太猛而被父皇猜忌,从而废太子或发生逼宫的事件更是数不数胜。所以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皇位会落到谁的头上。他们母子的打算是先保住性命,好好活着。最好是大皇子和二皇子、四皇子为皇位争得你死我活,最后被五皇子渔翁得利。

所以五皇子的夺嫡策略一向不是在外勾结朝臣、发展势力,而是力求做个孝顺懂事、才学横溢、没有什么权利野心的乖儿子。

这一次来做同考官的纪舒,是赵昶的母亲恩嫔的堂兄,因亲戚关系自然而然地被划归了五皇子一派。

他此次来桂省任同考官,并不是五皇子极力争取的,而是大皇子、二皇子和四皇子权利相争后平衡的结果。毕竟那三派在人员配备上保持了微妙的平衡,如果再来一个保皇党,势必打破平衡。把纪舒放进来填一个坑正正好。

支持祁思煜的潘义庭认为,五皇子以前受过祁元道的指点,肯定是偏向祁家的。把纪舒放进来,他们起码增加一份力量。有些潘义庭这个主考官不好说的话,就由纪舒来提出,正合适。

支持齐慕远的汪时彬却从齐伯昆那里清楚地知道了前段时间祁元道讲学时发生的事,得知五皇子早已倒戈到了那个叫杜锦宁的小孩儿身上,对祁元道早已不感冒了。他们这一派完全可以把纪舒当成一颗暗子来用,利用纪舒迷惑潘义庭,从而达成他们的目的。

总之这些人把纪舒放进了桂省考官队伍里,都是各怀鬼胎。

此时见轮到纪舒发表意见了,大家都目光炯炯地盯着他看,想知道纪舒推荐哪一张试卷。

纪舒这人不过是四十出头的年纪,白净的圆脸,笑起来脸上还露出两个小梨涡,一副人畜无害的可亲模样。

此时见问,他笑眯眯地道:“既然潘大人和汪大人都认可这张试卷,在下自然没有意见。”

前段时间赵昶才来了一趟桂省,纪舒作为他的舅舅,对祁思煜、齐慕远、杜锦宁等人的情况自然比在座的几位都了解。而在纪舒离京之前,赵昶一再拜托他,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杜锦宁推到解元的位置上去。

赵昶的打算,即便他自己不说,纪舒也猜得到一些。

杜锦宁不站队,又十分地才华出众,赵昶应该是想把她拉入自己的派系中去。赵昶快成年了,再过一两年成了亲就可以在外面开府了。到时候杜锦宁考上进士进入朝庭做官,暗地里辅佐赵昶,赵昶也能慢慢培养自己的班底。

基于这一点,纪舒把刚才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知道现在放在最醒目位置上的那张试卷很有可能是杜锦宁的,他自然乐得将其再往前推上一把。

纪舒表现了无欲无求的态度,那位保皇党萧轶自然也不掺和进大皇子、二皇子和四皇子的斗争里。保皇党说起来是保皇,只忠于当今皇上,其实都是明哲保身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萧轶道:“在下跟纪大人一样,没什么意见。”

如此,除了四皇子一派的两位同考官,其他四派都一致认可了杜锦宁那张试卷。

这现象实在有些诡异。

潘义庭和汪时彬心里都有些郁闷,但也不好把自己刚说出去话收回来。好在第一名的这张试卷都不是对方阵营里的,大家心里多多少少得了些安慰。

定下了第一名,三派又唇枪舌箭地讨论了一番,对第二名据理力争。毕竟这才是第一场考试,后面还有两场,把疑似祁思煜或齐慕远的试卷列为第二名,第二、三场时再让他或他争取第一,最后根据三场考试的成绩排名次,就很有可能把他或他列为解元。

最后还是正主考官潘义庭压过了副主考官汪时彬,把疑似祁思煜的那张试卷排在了第二,疑似齐慕远的排到了第三。

他们作为内帘官,能做的也只能到这一步了。至于这些试卷到底是谁的,会不会出现错误,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将试卷交出去,潘义庭他们就去歇息了。放榜等事宜就不是他们能插手的了。他们要好好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备迎接第二场考试。

此时的杜锦宁他们正坐在玉馔斋吃饭聊天。

此时尚在考试期间,考生的一切表现都会被人所观察。一旦传出不好的名声,势必会影响乡试的排名。

所以即便席间只有杜锦宁未成年,大家都没有要酒,连桂花甜酿都没要,只是以茶代酒碰了碰杯,然后边吃菜边听关嘉泽说着他在京中的经历。

“……太学里的先生全都是当世大儒,最有名的吴鸿咎老先生你们听说过吧?他就在太学里教书。”

关嘉泽把太学的牛逼之处吹嘘了一通,然后对杜锦宁道:“锦宁,每个省乡试前三名都可入太学。你可得努力了。”他指了指齐慕远、梁先宽几个,“他们考上举人后势必要去太学念书的,你到时候不跟着一起去,莫不是还一个人留在这里不成?你姐夫他们有家有室的且不必说了,你可得趁着没有成亲,去京城好好见见世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