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六百二十四章 蛊惑人心

古代农家日常 第六百二十四章 蛊惑人心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他没有说下去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起了杜锦宁那差点闪瞎了他双眼的亮闪闪的履历。

县案首、院案首、府案首、解元、会元。只要是杜锦宁参加过的科举考试,全都是第一名。

作为一个成年十年帮父皇处理过许多国事的皇子,以及登基了大半年的皇帝,他对于朝庭官员的水平还是十分了解的。虽说也有个别因为祖荫而做了官的酒囊饭袋,但绝大部分官员还是有真材实学的。

最重要的是,赵晤对于科举舞弊的重罚十分有信心。他作皇子时在科举期间偷偷查访过许多个省的考场,因为惩罚太过严重,还真没人敢在科举上做手脚。

所以,他即便不相信杜锦宁,也应该相信取中杜锦宁为头名的那些官员。他相信那些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可能由着一个没有真材实学的稚子糊弄他们,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如果说,这篇文章是齐慕远写的。有齐伯昆那样的权势,齐慕远一路作弊,还有那么几分可能。可这杜锦宁明明只是个寒门学子,他哪来的能量能让所有的官员一路给他开绿灯,把他都取为头名?

看来,这个杜锦宁是真有真才实学的了。

这些念头在赵晤脑里浮现,也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那头吴公公丝毫不觉。

他看着试卷头的名字,开口道:“皇上,这个杜锦宁,是不是就是那位写话本的举子杜锦宁?”

赵晤一顿。

京中出现像《种田记》这样引起重大影响、甚至让朝堂上的官员都争论不休的话本,赵晤是肯定要查清楚作者是谁的。

作为皇帝,要查一个人并不难,杜锦宁的信息很快就放在了赵晤的桌面上。

不过因为杜锦宁不是重要人犯,也不是敌对势力的奸细,所以调查就不是很深入。那份资料里只显示了杜锦宁的籍贯身份年纪,以及她的老师是关乐和,她发行话本的书铺属于母亲陈氏等基本信息。

开始赵晤诧异于杜锦宁的年轻,还是个举人就能懂得这么多的农事知识,不过看到是关乐和的弟子后,他就想当然地把这疑惑给解开了。

关乐和是工部管农业的官员,杜锦宁能写出一些农事生产的知识不足为奇。另外,关家是个不惹事的小世家,在夺嫡之争中就明哲保身,胆小而安份。最有出息的关正祥还是个脑子不大好使的家伙。所以关乐和的弟子,不足为惧。

至于杜锦宁以一个举人的身份写话本,赵晤也十分理解。毕竟一个人读书是很费钱的,杜锦宁一个没有家族依仗的寒门子,不让母亲的书铺涨些人气挣点钱,怎么能支撑生活呢?

这些,都是赵晤一闪而过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过后,他就将此事抛之脑后了。毕竟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操心,一本话本和一个小小的举人,还不到引起他重视的程度。

他原打算让这个话本的作者做个小吏的。不过既是关乐和的弟子,以后多注意一下关乐和,如果有能力提拔他就行了,没必要在这种事上费心神。

把这事抛到脑后后,赵晤就忘了杜锦宁这个人。直到现在吴公公提起,他才发现,这个杜锦宁竟然跟那个写话本的杜锦宁是同一个人。

当然,作为皇帝身边第一太监,吴公公每一句话都不是随便说的。他之所以提及杜锦宁,实则是因为太后娘娘召他去了解皇帝衣食起居的时候,手边就放着一本话本,说话期间鲁国长公主屡次提及这本话本,让太后注意身体,别看话本入迷伤了身子。

吴公公是知道朝堂上的官员为了这话本起争执的,见太后娘娘和鲁国长公主也喜欢看,心中好奇,便让人把话本买来看了一遍。

作为一个没有什么娱乐的古代太监,被关在皇宫里一二十年,内心是很寂寞的。杜锦宁这话本又写得如此好,吴公公看完话本后,瞬间就沦为了杜锦宁的迷弟。

所以他方才才会提这么一嘴。而这一嘴,不仅仅杜锦宁的话本深得吴公公的心,最重要的是,太后娘娘和鲁国长公主对这个杜锦宁充满了赞誉。

为这样一个人说句话,惠而不费,还能为皇上解惑,吴公公觉得还是可以顺手而为之的。

回想起《种田记》引发的影响,再看看眼前这篇文章,赵晤再不复原先的淡定。

他迫不及待地将目光移到了第二篇文章上。

这篇文章跟前一篇一样,文采斐然、引经据典,观点鲜明地肯定了航海的意义。并指出,现在的航海技术已经成熟,大宋完全可以进行一次远程航海壮举,以探索和发现新的大陆与国家,将大宋的物产销售出去,并运进来异国物产,为国家获得大量利益。能做出如此壮举并获成功的皇帝,必将载入史册,为后人所景仰。

文章写得十分地蛊惑人心,充满激情,赵晤禁不住被激情所感染,心里涌上一股斗志。

他很年轻,他有着年轻人的冲动和激情,他想要做出一番前人所未做到的事业,他要比祖辈们更出类拔萃。

要做比其他皇帝更优秀的皇帝,就只能开拓疆土。但开拓疆土就意味着发动战争。赵晤并不想让国家陷入战争与混乱,去征服物产并不丰富的北边和西边国家。那么派船远航,就成了他唯一能做的载入史册的大事。

他此时早已将对杜锦宁的怀疑抛之脑后,拍着案几、满脸潮红地连声叫道:“好好,写得好。”

吴公公见状,微笑着后退几步,静静伺立在一旁。

杜锦宁当初能忽悠赵昶,以一介普通书生的身份俘获他的崇敬,那么此时写几篇文章蛊惑人心,自然也不在话下。

最重要的是,她通过齐伯昆的嘴,能了解赵晤此人的性情,知道他是一个有抱负的年轻皇帝。这样的人必有一番建功立业的心。所以她的蛊惑很有针对性,也就最能击中人心,让赵晤深为赞同、引为知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