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六百二十六章 连带效应

古代农家日常 第六百二十六章 连带效应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因为杜锦宁在会试时是会元,所以冯季康刚才也隐隐猜到皇帝召见,问的是这个。

他定了定神,开口道:“自打杜锦宁进太学,每日十分勤奋,除了上课,就整日呆在藏书楼里,手不释卷。”

说到这里,想起今天杜锦宁的举动,他又道:“哦,今日杜锦宁和齐慕远还去了太学,在藏书楼里看书。下官做学正这么多年,很少见到这么勤奋的学子。听说杜锦宁在桂省的时候就把书院藏书阁里的书都看完了,他到了太学后也立志把太学的藏书也看一遍。”

见赵晤不说话,他继续道:“除了勤奋,杜锦宁还十分聪明。他有过目不忘之资,看过的书,几乎都记得。或许是他看的文章很多,所以他的眼界与思维都跟一般的年青人不一样。他写的文章有很多真知灼见,令人叹为观止。”

杜锦宁刚进太学时,冯季康为难过他,那是因为被人误导而对杜锦宁产生了误会。后看到他写的文章后也没有为难,当即让他入了太学。因为那篇文章,冯季康这大半年来也会时不时把注意力放到杜锦宁身上,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

而杜锦宁在太学里,因为不愿意太过标新立意,所以平时锋芒微敛,写文章时会特别注意收敛。

她的这种收敛,不是故意把文章写得不好。她的任何一篇文章拿出来,都是绝世好文章,是能拿出来当范文的存在,里面所表露出来的思想与内涵,更是令人惊叹。

但她有意不让自己的名声在太学里传播,所以甲夫子喜欢文采斐然、辞藻华丽的文章,她就故意把文章写得特别平实;乙夫子喜欢平实风格的,她就故意把文章写得特别华丽。如此,她的文章得分虽高,但从来不被夫子当成范文在课堂里念出来,保持了她奢华的低调。

偏太学里有身份地位的学子实在太多,有好些还是王子皇孙宗亲贵胄,夫子们有限的关注力都被那些人所吸引,因此杜锦宁在她的有意而为之下,就如同在角落里静静绽放的花儿,虽绚烂夺目,却也没有引来多少人的关注。

倒是冯季康,因为有心,时常让人将杜锦宁写的文章拿给他看,他对杜锦宁的真实水平相当清楚,而看清楚了杜锦宁的把戏后,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却也没有戳穿揭发她。反而看到因为杜锦宁的这种做法,没有招惹到喜欢哗众取宠的贵族的招揽,倒是结交了几个性情相投的朋友。冯季康震惊之余,对杜锦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因为他知道,那些早早在太学里被招揽的人,因为入了某一阵营,在中了进士入了仕途后,必会被皇上所猜忌,从而阻断了自己的青云路。可如果拒绝招揽,不给那些贵人面子,在太学里的处境就会特别艰难,在会试时更会遇上许多麻烦,从而导致最终落榜。

看到那些木秀于林,最后被风摧毁的例子,再看看在太学里安然无恙,把自己珍珠的光芒掩埋在沙子里,将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并得以顺利春闱的杜锦宁,冯季康对他的赞赏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有大智慧,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光放得极为长远。

如果杜锦宁的做法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而非齐伯昆指点的,那么此子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

冯季康万分后悔当初自己曾经为难过杜锦宁。以杜锦宁的聪慧,又岂会不清楚他当时的恶意?他想向杜锦宁低头,也曾派人去把杜锦宁找来,殷殷关怀她的近况。无奈杜锦宁在礼仪上无可挑剔、言语上对他的关怀也甚为感激,但冯季康却感觉不到杜锦宁对他的亲近。

现在有机会卖一个人情给杜锦宁,冯季康自然要不遗余力。

这是在来的路上他打定的主意。

他最欣赏、认为杜锦宁做得最聪明的是在太学里暂敛锋芒,但这一行为是不能拿到面上来说的,否则不说杜锦宁如何不高兴,同时他也会得罪那些在太学里肆意妄为的皇亲贵胄们。

所以冯季康就把杜锦宁的才学,以及她在文章里流露出来的思想拿出来,夸了又夸。见赵晤听得兴致盎然,他还将他记得的杜锦宁的一些文章片断背了一遍——他之所以能记得这些文章,并不是他也过目不忘,而是文章写得太精彩,他忍不住当成经典来铭记。

他的这个做法明显讨好了赵晤,赵晤让吴公公打赏了他一套名贵的文房四宝,这才让人把他送了出去。

冯季康上了马车,才发现自己后背全是冷汗。他欣然地舒了一口气,对于自己今天的表现十分满意。

杜锦宁即将踏入仕途,以他在殿试上写几篇文章就引起了皇帝的极大兴趣,以她的大智慧,以她的深谋远虑,冯季康相信,她绝对会在短时间内就出类拔萃、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得到皇上的重用,而不是寂寂无名当许多年的官才熬出头。

而自己今天的这番赞许,就算他自己不说,也会很快会传到杜锦宁的耳里。

有了今天的这份人情,即便杜锦宁对他没有太多感激,也不会在得势后为难冯家后辈。

冯季康走后,被派去调查杜锦宁踪迹的护卫就过来回禀了:“皇上,杜锦宁今天去了太学,在太学的藏书楼里看书。跟他一起的还有太学的几位学子。”

“哦?有哪几位?”赵晤问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晤现在对杜锦宁的印象好的不行,所以对于她身边的人也便十分感兴趣。

“齐慕远、关嘉泽、方少华、梁先宽、许成源。”护卫答道,“其中许成源不是太学的学子。不过他们都是老乡,籍贯是桂省漓水县的,曾经都同过窗。”

一听齐慕远三个字,这些人又都是杜锦宁的同窗,赵晤的兴趣就更浓了。

他吩咐吴公公:“把殿试的名字浏览一遍,看看他们是不是都上了榜,排在第几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