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六百四十六章 各就各位

古代农家日常 第六百四十六章 各就各位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不过从政治上来说,赵晤的做法,杜锦宁很能理解。

赵晤刚登基,那些世家未免要观察他的行事风格。如果他强硬,世家可能就会老实安份一些;一旦他稍微露出一点优柔寡断,世家立刻会反扑过来,用各种强硬的手段和诡计把他按住,最后让他屈服在世家的威压之下,从而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受世家的掌控、为世家服务。

如果那样,大宋的政权及财富就会集中在世家手里,科举考试也会失去意义,普通的黎民百姓只能受世家的任意盘剥,他们的日子更苦。

现在赵晤用重罚,直接将沈郎中两家砍头抄家,这份果敢强硬的狠厉,会让世家不敢再轻举妄动,毕竟兵权还掌控在赵晤手里;而其他的朝庭官员,也会警醒起来,绷起心里的那根弦,不让自己成为世家利用的工具。

如此一来,赵晤才能进一步稳固对朝庭内外的掌控,从而将精力放到发展社会经济、使大宋更加富强上来。

这跟立志于让天下无饥馑、让大宋更加繁荣富强的杜锦宁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想到这里,杜锦宁越发欣赏赵晤了。她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果敢的君主。只有赵晤手段强硬地将政治肃清,她才能在农业方面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手段,而不用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下想着如何保全自己。毕竟,她的很多农业建议是会触及世家的利益的,就跟原先的再生稻一样。

这时,赵晤的目光向杜锦宁投来,夸赞道:“杜爱卿,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好,表现非常不错。”

杜锦宁的表现完全出乎了赵晤的意料。

沈郎中跟他岳父,一个四十多年,一个六十多,都是浸淫官场几十年的老手了,仍然没有半点政治警觉性,被人利用了犹不自知。而杜锦宁一介十五岁的政治雏儿,一只脚还没踏入仕途的门槛,就一语道破世家的诡计,以干净利索的手段将事态扼杀在萌芽状态里,这份政治敏锐性和处理事情的能力,简直让赵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刚才,他眨眼之间就杀了三人,杜锦宁虽有震惊与慌乱,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还用那种敬佩的目光看他,似是十分理解与赞同他的做法。这让赵晤更加欣赏。

如果这真是杜锦宁自己的能力,她身后没有任何诡计和受别人指点,那还真是一块璞玉。依她在策问中表现出来的才气与远见,赵晤相信,用心栽培,用不了几年杜锦宁必能成为他朝堂上的一大助力。等齐伯昆这些老人致仕后,她接管他们的权利,成为他面前第一干将都有可能。

“皇上过奖,微臣愧不敢当。”杜锦宁拱手道。

“不必过谦。”赵晤笑道,“你尚未去翰林院任职,没法在官职上提拔于你,朕赏你黄金百两,锦缎二十匹,文房四宝一套,洒金宣纸若干。”

杜锦宁赶紧谢恩。

赵晤一摆手,又问:“朕叫你写的折子可写好了?”

这个杜锦宁早有准备,一想着要面见皇帝,她就让青木回去将折子带来了。

她当即从怀里掏出折子,递给旁边的太监,让他转递上去。

赵晤还有事要处理,自然没空细看。

他粗略地翻了一下,就放下了,道:“放着朕有空再细看。行了,你且退下吧。”

杜锦宁却没告退,而是深深一揖:“皇上,臣想问问,微臣那话本还能不能继续写?”

话本的稿子,她迟迟没有交给庄越,就是缘于这个原因。

原先她的身份没暴露还好,她可以装作什么事都不知道,继续写话本付印售卖。现在大家都知道话本是她写的了,赵晤还特意挑明了问过她,她要不请示了赵晤,擅作主张地继续写下去,总不大好。

“当然可以继续。不过现在很多人都跟着你那话本做,所以你所写的内容,必须慎重再慎重,不能胡写。要是让农户们遭受大损失,我是要治你的罪的。”赵晤道。

“臣不敢,微臣遵命。”

放下心来,杜锦宁告辞离开。

此时除了太监宫女,大殿上只剩了赵晤和齐伯昆两人。

赵晤问道:“杜锦宁的底细,你可了解?今天这事,你怎么看?”

齐伯昆尽管对杜锦宁将自家宝贝孙子掰弯甚是不满,但这种时候,他自然不会说杜锦宁半句坏话。

“臣是看着杜锦宁长大了,对于他的一切,臣都十分了解。”齐伯昆说着,便将杜锦宁的事拣了一些说了,言辞之中尽是赞誉之色。

臣君相处多年,赵晤知道齐伯昆是个不轻易赞扬人的,此时见他对杜锦宁满嘴的夸赞,心里对杜锦宁也越发好奇起来。待齐伯昆回吏部后,他便细细地看起了杜锦宁的折子。

杜锦宁从宫里出来后,为免关乐和担心,他让青木去工部看看,要是关乐和在的话就报个平安,她自己则回了家。

回家后,她就开始写起话本来。

每一届状元都被封翰林院修撰,她即便再心急去做农官,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对皇上的封赐提出异议,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一段时候修撰。但这也不意味着她什么都不可以做。现在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写话本,将她的农业思想与理念,以及一些种植技术公布出去。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她再跟赵晤提一提,改任农官。

接下来几日都很太平,朝考十分顺利,杜锦宁也将新的一册话本写好,交给了庄越去付印。

而在二月二十九日那一日,吏部对二甲、三甲新科进士的安排也进行了公布。关嘉泽考上了庶吉士,进了翰林院;方少华没考上,进了户部做了一个九品小官;许成源也被分派到了徽州一个县去做了县令。梁先宽要执掌梁家,不便外放,也在吏部谋了个小官职。

这些,都是他们朝考时写的文章不错、再加上齐伯昆帮忙的结果,算是都如愿以偿。

他们的职位公布之后,杜锦宁和齐慕远才跟他们一起,在三月初一正式上任,去了翰林院就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