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六百五十八章 还可以这样?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杜锦宁也老实不客气,将买宅子的钱一一平摊,收了这些人一部分银钱,多余的返还了回去。她知道许成源是极有骨气之人,便是连他的那份也一并按标准收了,并没对他进行特殊对待。

她这做法,让许成源很是感激。

因为资质问题,还有念的书院不一样,当初陆九渊他们就唯怕他一个人考不上进士,所以在他身上花的心血,是杜锦宁他们的一倍还多。要是买宅子的钱不让他分摊一点,他终生难安。

当然,这是题外话。

打定了建立学说的主意,杜锦宁便对陆九渊三人道:“咱们每人再写两篇文章,加上以前的文章,数量就差不多了。到时候你们直接把文章交到庄掌柜那里就行,印出来之后直接放到书铺里售卖。现在咱们书铺的流量不错,让伙计们推销一下,还是有人买的。”

三人中史修是想得最多的。他问道:“要不要叫人帮写个序?”

“要的要的。”陆九渊是个十分懂得变通的人,现成的东风他可舍不得不借,“冯学正就是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有他张目,咱们的书就不那么容易被人抨击。”

彭士诚也点点头,表示同意。

三人一致将目光投到了杜锦宁身上,等着她拿主意。

想当初,三人去桂省,是想把杜锦宁收入麾下的。毕竟杜锦宁身份地位低,年纪小,在他们看来,能拜他们为师已是杜锦宁的幸运。

可杜锦宁不光拒绝了拜他们为师,还对他们爱搭不理,自顾自地从府学里退学,转到南麓书院念书,弄得他们一路像跟屁虫似的,也灰溜溜地从府学辞职,跟到了南麓书院任教。

谁叫杜锦宁所提出的理论更明晰、更高明也更有深度呢?

那个时候,他们已把杜锦宁当作合作者,而不再是把他当作学生。

可当杜锦宁跟祁元道论学一役后,四人的地位又隐隐发生了变化,三人对杜锦宁的态度更平等起来,隐隐带着些尊敬。不过三人终是有身份地位的,仍然保持着自己身为学者的尊严。

杜锦宁也不管他们。无论他们想把她收为跟随者,还是合作者,或是摆在平等地位,她对他们都总是淡淡的,不大搭理。

想谈论心学?没空,小子要念书考科举呢。

什么?科举没有空谈重要?哦,你不是这个意思啊?那就好。

基于以上对话,陆九渊三人不光不敢多打扰杜锦宁,还要帮她看文章,以期杜锦宁能一举考上进士。否则,杜锦宁要是花上十年二十年的功夫考进士,他们都怕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

而当杜锦宁考上进士,做了状元,进了翰林院,又通过冯学正安排三人进了四书学里做了夫子后,四人小团体内部地位又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杜锦宁已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小团体的领袖。

所以此时三人提出意见后,都看向了杜锦宁,由她来定夺。

杜锦宁点了点头,也赞成他们的意见:“这个主意不错,那就由三位先生去跟冯学正谈一谈。”

一听由他们去谈,三人心里就打鼓了。

倒不是他们怕冯学正,而是怕请不来冯学正写序。

彭士诚道:“我们去请倒没问题,不过冯学正怕是不会给面子,因为他的学术主张跟咱们不大一样。”

杜锦宁笑了起来:“你们可以跟他说,他在序中写什么都没关系,就是反对我们、骂我们都可以,我们可以把他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印在书的扉页里刊行。”

“这、这怎么行?”三人大惊。

要是这样,他们的理论还没翻起一点浪花呢,就被冯季康扑灭了。冯季康身为太学的学正,在儒学界里可是有极高地位的,朝庭大部分官员都是从太学毕业的,可都算是他的学生。

“有什么不行?灯不点不亮,理不辩不明。咱们提出一个新学说,就不要怕别人抨击。越是争论得厉害,咱们的学说就越深入人心。开坛讲学,目的不就在此吗?”杜锦宁道。

见三人脸上尤有犹疑,杜锦宁道:“你们换个角度想:如果咱们发行的著作没人买没人看,那它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可让冯学正写了序,到时候我可以让书铺的伙计说这是冯学正反对的学说。但反对还给它写了序,这就会引起读书人的好奇,从而买来一探究竟。等他们看了之后,必会有一部分人赞同有一部分人反对。这时候咱们再开坛讲学,赞同的要去听一听,不赞同的要去驳一驳,热闹有了,人气不缺,那咱们的影响力不就大了吗?”

她拿起茶杯,轻啜一口,微笑道:“到那时候,我还有后招,保管将咱们的学说宣扬得更有影响力。”

“什么后招,什么后招?”彭士诚急急问道。

“就是,有什么后招,赶紧说,别卖关子。”陆九渊正听得起劲呢,杜锦宁就戛然而止,还卖上了关子,他简直想把这小子抓起来打一顿关小黑屋里。

杜锦宁放下茶杯:“讲学结束后,咱们可以找几个人,让他们写文章来骂咱们,咱们再骂回去,将他们一一驳倒。最好是把大宋最有名的那几个大儒都拉下水,拖入论战中来,到那时候,嘿嘿嘿……”

要是齐伯昆在这里,必然跟杜锦宁这只小狐狸相视一眼,然后一起奸笑。

可陆九渊三人可是正经儒家学者,性子再老实不过了,甚至有些迂腐,否则也不会被杜锦宁忽悠好几年,老老实实地跟在杜锦宁屁股后头转悠。此时饶是最有脑子的史修,都被杜锦宁这臭不要脸的奸计惊得目瞪口呆了,都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

儒术,还可以买人来反驳?学者,还可以这样出名?这这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世界观!

好半晌,陆九渊才满脸纠结地道:“锦宁,咱们这样,是不是不好?人家大儒,都是写了文章宣扬自己的观点,等慢慢深入人心后,朝拜跟随者自会云集。毕竟读书人有自己的清高与风骨,哪有像这样……”

说到这里,他停住了,实在是想不出恰当的措辞来形容杜锦宁描述的做法。说得太不堪,又怕杜锦宁不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