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六百九十五章 佃农

古代农家日常 第六百九十五章 佃农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衙役早得了知州大人的吩咐,再加上看到杜锦宁年轻,便想给她个下马威。如果杜锦宁的态度软和些,那么接下来等待她的就是变本加厉的为难。

而现在,看到她似乎不是软杮子,身上竟然还有一种官威,衙役便不敢再放肆,开口道:“知州大人和两位同知大人今天去城外看稻田去了,并不在衙门里。不知大人您……”

他盯着杜锦宁,等待着她的反应。

杜锦宁的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只微一颔首:“哦。”说着抬脚就往里走。

衙役有些懵:这反应不对啊。

按他的想法,知州大人明知道她要来,就算昨日不去城门口迎接,今天也应该在衙门里等着才是。现在却跑到城外去了,显然是要给她个下马威。

这位杜大人年纪轻轻就考上进士做了官,肯定高傲气盛,听了这消息后不是气得要死,拂袖而去,就是气过之后忍气央他们出去把知州大人找回来。

可现在轻描淡写地“哦”了一声,就直接往里走,这是要干什么?

回过神来,他直接追了上去。

古代等级森严,衙门的布局也十分讲究。杜锦宁在桂省的时候去过知府衙门,这知州比知府小些,却也大同小异。

她先看了一眼知州和同知办公的地方,看到果然锁着门,她便没往那边去,而是一个个衙门逛了过去,每到一个部门,她都会在门口站一会儿,等里面的人看清楚她身上的官服,不敢不向她行礼时,她便轻轻点头,往下一个衙门走去。

把各个衙门逛了一圈,让所有人看到她了,她这才一言不发地朝外面走去。

一直跟在她身后的那个衙役看到这情景,越发一头雾水,不知道杜锦宁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

说实话,这些地方小吏因为不需要执行官员原籍回避制度,基本都是本地人,关系盘根错杂。不说杜锦宁,便是当初知州曹大人初来乍到,也在他们手里吃过不少暗亏,差点被架空。后来还是靠着各种手段才站稳了脚跟。

知州的面子都不给,更不用说杜锦宁这样年纪轻轻的同知了。

她现在这样,一个个衙门去站一站,又不跟大家套近乎,连个招呼都不打,架子端得足足的,是个什么意思?

杜锦宁出了衙门,就直接上了马车,吩咐汪福来道:“去城外庄子上。”

姚书棋连忙给汪福来指路。

杜锦宁本就打算去庄子的,所以一早就带着姚书棋出来。刚才杜锦宁进衙门时,姚书棋还充当长随,跟着杜锦宁进衙门里逛了一圈。

姚书棋买的田地离润州城足有十多里,马车出了城又走了一顿饭功夫,这才到了庄子上。

这个庄子配着二百亩田地,原是一个地主的。庄子上还有一处宅子。姚书棋把它都买了下来。

庄子上的佃农虽没签卖身契,不过一直佃着原先那个地主的田地来种。这会子忽然换了个东家,而且这个东家还拿了一种他们没见过的稻种,叫他们现在就育苗,不听话的就不再佃田地给他们,他们都惶惶不安。

这会子听到东家来了,庄头领着每一户的户主都迎出了庄口。

杜锦宁在马车上就脱了官朝,换上了常服。此时一身月白色锦锻长袍,十足的翩翩佳公子模样。看到新东家是这样一个后生,佃农们的心都凉了。

一看就不靠谱啊。

杜锦宁看到一张张愁绪不展的脸,转头问姚书棋:“双季稻和占城稻种的事,你都跟他们解释了吧?”

“解释了的。但他们没听说过,更没种过,心里不安,生怕到时候没有收成,明年闹饥荒。”姚书棋道。

杜锦宁点点头,走到一个土坡上站定,环视了在场的人一圈。原先因杜锦宁的年轻俊美还有些“嗡嗡”的议论声,随着她目光的扫视而停了下来。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杜锦宁没有废话,直接进入正题,“那么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另外佃别人的田地来种;如果不愿意走的,那么可以跟我签一个契约。咱们约法三章,如果今年的粮食收成少于二石一亩的,我不光不收你的租子,还补贴大家每户十五两银子。如果每亩粮食收成在二石至三石之间,我不收租子,不过也不会补贴;如果每亩多于三石粮食收成,我收大家两成租子。”

见大家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她道:“这些咱们可以直接签契约按手印,到官府去立红契。”

“不过……”她提高了声音,“如果佃我的田地耕种,就必须听我指挥,一切按我的要求来做。这个,也要写到契约里去。如果不按我的要求做,不光没有收成与补贴,当即赶出庄子去。”

大家听到原先的条件而亢奋的情绪,一下子冷静下来。

他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庄头身上。

庄头相当于村长,虽也有东家指定,但大部分的庄头都是大家自发选出来的。

这位庄头姓宋,五十多岁年纪,身板硬朗,精神矍铄。

他清了清嗓子,对杜锦宁道:“杜东家的为人,我们自然相信,更不用说还立了契约。如果粮食欠收,大家吃不上饭,我相信杜东家一定会按着契约上的约定补偿我们的。”

“不过,老头儿我想代表大伙问问,如果今年粮食欠收,到明年杜东家仍要按自己的想法种田吗?杜东家现在就育苗,要种什么双季稻,这种说法是从哪里听来的?”

杜锦宁就看了姚书棋一眼。

姚书棋立刻站了出来,笑道:“大家还不知道我们东家是什么人吧?东家是今年的新科状元,现被皇上派到润州来做同知,官阶六品。东家年纪虽轻,却一直钻研农事,去年提出再生稻,使得京城的稻田增产了五成还多……”他将杜锦宁在农业上的成就好好吹了一波。

待姚书棋说完,杜锦宁就道:“如果大家觉得我不靠谱,可以不佃我的田地。这件事不强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