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七百四十三章 欠你一个人情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赵昶久久不语。

好半晌,他才带着微微的颤音问道:“我真的可以吗?”眼神里带着渴望梦想却又担心梦想不能实现的小心与希翼。

“自然可以。”杜锦宁坚定道。

“好。”赵昶用力一点头,心里是从未有过的充实。

想到自己有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如此远大,实现了它,能让大宋更加富强;而他自己,不再是一个废人。他所做的事能让大宋往前跨越一大步,他能创造可以敌国的财富,能让大宋更加繁荣昌盛,赵昶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那么,我该怎么做?”他两眼熠熠生辉。

“你这篇文章,拿回去给庄越,让他刊登在下一期的报纸上,我让他辟一个专栏出来,专门刊登茶道文章。等明日那些文章交上来,我们甄选出来十几篇,你也带给庄越,让他付印出售。等这些文章引起了一定反响,你再像我一样,开茶会,请京城有头有脸的大儒名士来参加,在京城里引领它成为一种风尚。”

赵昶点点头:“好,我明白了。”

“另外,你要把点茶的程式和仪式固定下来形成茶道;其他茶类,我会一一开发,到时候你也要研究创造相应的茶道。”杜锦宁道。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必须一言堂。你可以经常举办无我茶会,并与禅宗悟道结合起来。让大家各抒己见,博采众长,总结出最完善的、大家最认可的茶道。甚至允许出现其他的茶道流派。”

说着,杜锦宁把“无我茶会”的形式与内涵说了一遍,说得赵昶跃跃欲试,恨不得现在就飞回京城去,举办一场盛大的无我茶会。

“茶道的内容,包括场地的设计、植物盆栽与插花的布置、茶具器皿的精美与融合、茶事表演的服装动作设计等等。你有空的时候可以根据茶道的主题设计一些精美的茶具、茶席铺设以及茶艺表演动作。”

“岛国的僧人是将茶种带进他们国家,并且将茶道带过去的唯一渠道。你好生注意名刹高僧附近的动向,最好让高僧也参与到茶道活动里来。”

杜锦宁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茶艺及茶道方面的知识一股脑地传给赵昶,赵昶也跟一块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着杜锦宁所说的一切。

杜锦宁又问:“你在京城有朋友帮你一起做这事么?”

赵昶想了想,摇了摇头:“世家的那些贵公子,玩的东西我不感兴趣;喜欢儒学的,我又不好跟人相交太密。”

“此次京城里来了几位名士,明日让陆先生三人给你引见引见。”杜锦宁道,“到时候,你在京中办茶会,便可叫他们帮着张罗。”

像苏衡、施寒山他们这些人,无心科举,却又喜欢附庸风雅,有钱有闲,还有攀附之心,最适合做赵昶的帮手。

而于他们而言,能跟赵昶成为朋友,一起开茶会,那些人怕是受宠若惊,万没有不愿意的道理。

他们追求的,就是逼格。

赵昶在润州又住了两天,每日跟陆九渊和苏衡等人在一起谈茶道,谈儒学,如鱼得水,甚是快活。

杜锦宁而抽时间,跟赵昶、陆九渊三人收上来的文章都看了一遍,讨论后定下了《茶道集》的十几篇文章。

赵昶那篇文章,除了登在报纸上,自然也会放在《茶道集》的第二篇——杜锦宁本想把它放在第一篇,被赵昶死命按住了。他觉得,第一篇文章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杜锦宁的。

杜锦宁对于这些其实并不在意。不过看到赵昶是个心怀感恩的人,她也挺高兴。

“我明日一早就回京了。”赵昶望着杜锦宁,满怀感激,“谢谢你给我指点迷津。杜锦宁,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的朋友,也是一辈子的朋友。”

杜锦宁见他说得甚是真诚,赶紧回以真诚:“能让静王当作朋友,是锦宁的荣幸。”

两日后,赵昶回京。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苏衡等人。

回京后,赵昶顾不得天色已晚,洗梳一番便去宫中求见,向赵晤禀报了这次润州之行的经过,以及杜锦宁在农事研究上的情况。

赵昶出京,赵晤自然是不放心的,不光派暗卫保护他的安全,同时也起到监视作用。

等赵昶告辞离宫后,赵晤把跟去的暗卫叫来,问详细情况。赵昶在润州的经历他自己都简略说了一遍,暗卫便略过不说,而是详细讲了杜锦宁跟赵昶谈的那一席话。

这席话,听得赵晤都心潮起伏。

他都不知道,小小的茶叶,不过是一种品饮的东西而已,竟然还能做出这么一大篇文章。

他挥挥手让暗卫下去,对吴公公感慨道:“朕又欠了杜锦宁一个人情啊。”

吴公公对这种事向来不插嘴,只负责微笑。

赵晤却没放过他,而是问道:“你说,杜锦宁知不知道他的这番话会传到朕的耳里?”

这一问,吴公公就不得不说话了:“依老奴对杜大人的观察,他是个深思远虑的人。他不会想不到这些,在老奴看来,他是有意而为之。”

“有意而为?”赵晤想了想,笑了起来,“他倒挺有心机,一席话,卖了朕和静王两个人情。”

如何对待赵昶,其实他也很为难。

他倒不想像防贼一样防着赵昶,但就算赵昶自己没有谋反之心,也会有人利用他来陷害和攻击赵晤。所以赵晤不得不防。

现在杜锦宁一个建议,赵昶找到了对赵晤没有威胁却又于国有益的事情做,这对赵晤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吴公公对杜锦宁的印象非常好,自然要帮着她说话:“杜大人要是没心机,当初世家陷害他时,他就已经倒下了。”

“这倒也是。”赵晤点点头,旋即叹道,“朕身边,就不存在没有心机的人。不过朕不怕他们有心机,朕看的是忠心与否。”

“皇上圣明。”

接下来的日子,杜锦宁过得风平浪静,但陆九渊三人却忙得不亦乐乎。

赵昶回京后不久,《盛世民报》就刊登了赵昶的茶道文章,引起了大家对于茶道的好奇。紧接着,书铺付印的《茶道集》出版。受赵昶那篇文章影响,销量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