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七百八十二章 做好准备(二合一)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润州,杜锦宁也知道马上就会进京,而且不会再回到润州来。很有可能她的生活从此改变,再也不会有机会穿男装,做男子做的事。

因此在进京之前,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她写了一封信,让姚书棋带给秦六,暗中布置好一切;想了想,她决定向姚书棋透露一二,好在状况来临前,保证杜家的这群下人不会大乱,能平顺过渡这个时期。

她骨子里还是个现代人,平时从不亏待下人。现在临到这时,她也充分地替下人们考虑。

当初陈氏走的时候,带的就只是杜锦宁后来“买”进来的秦六培养的手下,原先杜家的下人一个都没带走。

为了此事,陶妈妈和陈氏原先使唤的丫鬟还心生埋怨。但一切都是杜锦宁安排的,杜锦宁平时对她们虽然和气,却不容易接近,而且令行禁止,在家里十分有威严。只要她发话,陈氏对这个儿子从来不会逆着来。因此陶妈妈等人就算心中有怨也不敢表露出来。

可她们不知道,杜锦宁这样安排,完全是为了她们好。

如果她们跟着陈氏往南走,一旦陈氏失踪,她们必要被官府追责。即便不追责,没什么生活技能的人流落在外头,日子也会很艰难。所以,杜锦宁将她们留在府里,其实是免去了她们被官府问责和流离他乡之苦。

同样的道理,杜锦宁此次上京也不会带上姚书棋、汪福来等人。

依照大宋律例,主人犯的哪怕是满门抄斩的罪行,下人只要不是从犯,就不会被治罪,只会被发卖。当初陶妈妈和朱老头等人,就是原主人犯了罪被发卖的。因此就算杜锦宁东窗事发,也不会连累下人们。他们只会等着官府发落而已。

主仆一场,杜锦宁替他们考虑得十分周到。

如果她不被治罪,只是失踪,那么杜家会保持原状,月钱由齐慕远帮发,等待着她换回女装归来;如果她事发,下人们被发卖,齐慕远会找个人把这些下人都买下来,再好好安置他们。或是发放奴籍,给他们自由身;或是安排到相对和善的人家去做下人。

最起码会让他们有一个好下场,不至于因为她的缘故而连累这些人。

而姚书棋、陶妈妈、汪福来、青木这些尽心尽力替她们母女做过许多事的人,齐慕远在买下他们后,会将卖身契给他们,并到官府注销奴籍,再将杜锦宁原先就为他们准备好的一份田产、铺面送到他们手上,算是全了杜锦宁跟他们的主仆之情。

至于庄越,他是掌柜,并没有卖身予杜家,倒是不用这么麻烦。但齐慕远同样会照着杜锦宁的吩咐,送他一份财产。如他愿意跟着齐慕远,齐慕远也会将他收归麾下。

其他掌柜或伙计,如果不愿意在齐慕远接管后的茶园、铺子里做事,齐慕远会送他们一笔遣散银子,好聚好散。

这就是杜锦宁为下人们所做的一切安排。

只是在此之前,她需得让姚书棋出来主持大局,帮她稳住一切,不要出差子。

将姚书棋叫到她的院子,确定没人偷听监视,她道:“姚叔,有一件事,我得跟你说一下,也好让你心里有个准备。”

姚书棋正为杜锦宁研究出高产水稻、即将升官而欢欣鼓舞呢。

看到杜锦宁表情严肃,他立刻敛住心神,恭敬地道:“有什么事,少爷尽管吩咐就是。”

“等皇上的旨意下来,我就要去京城了。而此去京城,不光有锦绣前程,同样荆棘密布。”

接着,杜锦宁将世家如何把持朝政,皇权如何弱小,稍不听他们的、他们还差点将皇长子毒死的情况,夸大其词的说了一遍。直把姚书棋吓得脸色苍白,对她前往京城充满了担忧,她才住了嘴。

“那、那少爷您怎么办?”姚书棋问道。

“身为臣子,在皇上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怎么能退缩呢?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们也无所畏惧。”杜锦宁的大话说得十分慷慨激昂。

姚书棋被她说得热血沸腾:“少爷,您既不怕,我们自然也不怕。不管少爷去哪儿,我们都会随侍左右,永不退缩。”

“不,不不。”杜锦宁连连摆手,“我不需要你们去冒险。你只要帮我稳住大后方,不让人趁机栽赃陷害,使我后院起火,就是帮了我大忙。”

“少爷……”姚书棋还要说,被杜锦宁打断了,“你听我说!”

姚书棋只得闭了嘴,注视着杜锦宁,仔细听着她说的每一句话。

“我打算跟皇上演一出戏,将几个权利极大的世家掰倒。而详细的做法,我不能跟你说。我只想告诉你,我去了京城后,不管你听到什么样的消息,你都不要乱,也不要让家里的下人生乱,知道吗?否则被人趁虚而入,藏点龙袍之类的忌讳物品,你少爷我就真的完了。”

姚书棋立刻拍着胸脯道:“少爷放心,如果真出了这样的事,我老姚直接认下所有罪行,绝不拖累少爷您。”

“我说的是这意思吗?”杜锦宁瞪他一眼。

“不不不。”姚书棋赶紧道,“我的意思是,我绝对会看好家,不让下人随意出进家门,也不会放任何陌生人进家里来。所有的下人都互相监督,让大家稍安勿躁,在家静静地等少爷回来,绝对不会出现少爷您说的那种情况。”

杜锦宁满意地点点头。

“如果我离开的时间较长,你们都听齐少爷的,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杜锦宁又道。

“是,少爷,小人记住了。”

“行了,你下去吧。”杜锦宁挥手道。

等姚书棋出去后,她将她那个特制的假胸拿了出来。然后感慨一句:想来以后夏天就不用捂着这东西了。

她以前是a还好,现在已是b杯了,捂这么个东西,大夏天的热就不说了,胸肌已不大正常了。

这假胸的内里,她特意让陈氏弄了一层特殊的内衬,是不湿水的油布做的,并且全都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口袋组成。反正假胸本就不大透气,再弄这么一层,自然更加难受。

不过好在难受也难受不了几天了。

杜锦宁将一张张各种额度的银票折成两下,塞到口袋里,又放进了几张齐慕远和秦老六各找人开的户籍与路引,以及她让秦老六特意叫人打制的金叶子。

原来她就有三万多的银子。这一年半里,因为花茶与茶道的出现,茶叶卖得特别好;《种田记》和报纸的收益也不错,花店更是因为花木基地的花种类增多,生意很好,于是又有四万多两银子的进账。

两项加起来,她的身家足有八万两银子了。

在她把茶园转到齐慕远名下时,齐慕远还给了她十万两银子的银票——本来他想多给,但无奈齐家能拿出来的现银不多,都置成产业了。杜锦宁也不想要那么多,她这藏银票的地方有限啊。如果是冬天,倒是可以多藏一些。

陈氏离开之时,杜锦宁将八万两银票给她藏好,并让她把家中金银和首饰都带走。如果她的欺君之罪不闹出来,陈氏还会回到京城。有三个姐姐照顾她,又有这八万两银票,陈氏的晚年会很好过。杜锦宁相信,齐慕远也会照顾她的。

而她自己,现在藏的是齐慕远给她的十万两银票。

齐慕远送她的簪子,她直接插在了自己的男式发髻上,每日戴着。紫色珠花则放在了她腰间装金银果子的荷包里。

另外,她又收拾了一个包裹,命赤木趁半夜无人时,偷偷放到新打制的那辆马车的暗格里。

这辆马车才造好不久,杜锦宁增加了避震功能,比原来的马车更经得起颠簸,也更有识别度。马车上的暗格是活动的,必要时可以取出来,这一装置是汪福来都不知道的。

做完这一切,她就给赤木下了命令,叫他给青木下点药,让青木跟当初的杜锦德一样,得“风寒”病倒。

她去京城,不带姚书棋一起去,倒不会有问题。毕竟姚书棋是杜家管家,杜锦宁离开家,姚书棋必须坐阵后方帮她守住家。但青木是杜锦宁的贴身小厮,这些年无论去哪里,他都紧紧随侍杜锦宁左右。

这次去京城忽然不带青木而带赤木,不说青木如何想,其他人定然会怀疑。一旦东窗事发,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漏洞,陈晤与齐伯昆、齐慕远想帮她遮掩都不容易。

细节决定成败,杜锦宁自然要做戏做全套,将所有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

第二日,杜锦宁果然迎来了京中户部的一任官员,以及一千名御卫军。

一千御卫军一到润州就直接驻扎在了杜锦宁的庄子上。

这一架式把庄子上的人都吓的不轻,宋庄头找到杜锦宁,问她是怎么一回事。

杜锦宁道:“我奉皇上命令研究高产稻种,现在研究成功了,皇上自然要接管此地。你们不用担心,平时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只要听士兵们的话,别做出格的事就成了。以后这些稻种的栽种、稻田养鱼,还要你们这些有经验的人去传授呢。做好了得了皇上赏赐,你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宋庄头一听是好事,顿时放松了不少,跟杜锦宁千恩万谢后,赶紧回去安抚庄子上的人。

户部尚书等官员看了沉甸甸的稻谷,又叫佃农当面各收割了一亩上、中、下田并称重,得出来的产量与吴尚书等人报上去的无异,当即户部尚书就表示他带来的几个官员不走了,在此等着佃农们把所有的稻谷都收割完晒干,由他们看着运往京城才罢休。

户部这是想跟工部抢功呢。毕竟杜锦宁并不是工部的人。这桩大功劳,不能让工部一人强占了去。

杜锦宁自然没有什么异议。

研究出杂交水稻,这件事就跟她没有关系了。只要给她丹书铁券,剩下的功劳爱谁谁领去。

两位尚书京里都有一堆的事,自然不能留在此处等着稻谷收割完。金公公更是在宫里呆惯的人,出来走走可以,多待一阵就觉得不舒坦了。于是翌日,他们就跟杜锦宁一起上了京城。

杜锦宁只带了两个小厮,一个赤木,一个是乔装成下人的安适,以及一个从秦老六那里“买”来的名叫周运生的护院。

“少爷,怎的不叫我去?”汪福来一见赤木驾车就不干了,眼睛还朝安适看了看。

安适住在园林里,他倒是认得,知道是茶道的琴师。至于以前安适对齐慕远做的事,他一概不知。

杜锦宁还没说话呢,姚书棋就把他扯到了一边去,训斥道:“少爷做事,难道还要经你同意不成?跟着金公公和两位尚书一起上京,少爷资历浅,带这么多没用的人去,不是碍别人的眼吗?若带你去,你是会识字、弹琴还是会武功呢?除了驾车,还能指望你做什么?少爷带的人可是一人当作两人用的。”

汪福来没敢说话了。

“这次特殊,以后上京城定然带你。”杜锦宁对汪福来安抚道。

汪福来立刻笑了起来,给杜锦宁拱手:“多谢少爷,祝少爷一路平安。”

杜锦宁没有再多话,见金公公等人启程了,她赶紧上了车,赤木驾着车跟在后面,缓缓而行。

安适跟赤木坐在车辕上,周运生骑马随侍左右。

杜锦宁跟安适说过要让他跟着陆九渊去日苯的,无奈渡边大师得了病,前些日子才好。按鸿胪寺的人新拟定的日子,渡边大师及陆九渊等人准备五日后启程。

于是杜锦宁上京,正好把安适带上。

金公公和两位尚书带的下人及护卫不少,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得也不快。直到天快黑时,才到了京城。

“杜大人。”一个御卫骑马从前面过来,朝杜锦宁的马车问道,“金公公问您,您回京中有住处吗?要不要给您安排住处?”

金公公也是看杜锦宁立了大功,以后定然青云直上,得赵晤的重用,所以特意示好。

“我在京城有住处。”杜锦宁笑道,“你去替我谢谢金公公,多谢他掂记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