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八百零八章 计划与谣言

古代农家日常 第八百零八章 计划与谣言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在联络点看到杜锦宁的亲笔信,齐慕远差点没掉眼泪。

虽然越到后面越笃定杜锦宁是自己逃走的,而不是被人所害,但他心里的那份担心始终没有放下过。

现在知道杜锦宁平平安安,还有了确切消息,怎么不叫齐慕远百感交集?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掂念之意,更是让他的心如枯木逢甘露一般,瞬间萌发了生机与活力。

齐慕远回到家里,对满脸疲惫从宫里回来的齐伯昆道:“杜锦宁传了消息来了。”

“哦?”齐伯昆顿时精神一振,问道,“她怎么样了?”

“挺好的。”齐慕远道,“她别的没说,只问她如果现身的话,是用原来的名字,还是需要改头换面,彻底换一个身份。”

齐伯昆的眉毛皱了起来,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杜锦宁换个身份,其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不用再被人追究原先的欺君之罪,也不会因为她去书院读书,又参加过科举,还一同为官,时时处处都跟男人在一起而遭受非议。

世家可是因为杜锦宁的失踪而土崩瓦解的,世家肯定恨她入骨。她回来后世家不敢明着找她麻烦,但用流言诋毁她却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个男人陷于流言蜚语之中都有可能受不住而自尽,更不用说一个女人了。

另外,齐慕远也会饱受讥讽。

可如果换个身份的话,杜锦宁在外行走时总不可能一直戴着面纱。她的容貌跟杜锦宁极像,还将把工部一众官员都难倒的高产水稻的问题解决了,就算换个姓名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根本遮掩不住她就是杜锦宁的事实。这样做反倒把原先的功德丢掉,还落得个愚弄民众的坏名声。

总之,怎么做都不好。

他道:“杜锦宁自己怎么说?”

齐慕远摇了摇头:“她没说,只问了这么一句。”

齐伯昆身为跟杜锦宁脑电波同频道的老狐狸,瞬间明白了杜锦宁的意思。

她这是想知道齐家人是什么想法。

如果齐家不惧流言,她自然用原来的身份回归;如果齐家让她改名换姓,她……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可就难说了。

他抬起眼来,深深地看了孙子一眼,道:“想来,你是明白她问这话的意思的吧?那么,你是怎么想的?”

齐慕远洒然一笑:“连断袖之名我都不惧,又惧怕别人说那些莫须有的谣言吗?杜锦宁跟我一起长大,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科举一起做官,谁要说杜锦宁半句闲话,我喷他一脸。”

一听后面这句话,齐伯昆就释然了。

是啊,杜锦宁是跟自己的未来夫君一起上学一起科举一起做官的,就算有什么,也只是跟齐慕远。说她跟别的男人有染,那把齐慕远当什么了,傻子吗?傻子能考上探花,短短三年的时间在大理寺做到正五品的位置,专查大案要案?传闲话的人,把齐家置于何地?

再者,杜锦宁要是被封为公主,那就是皇家人了。非议皇家人,到时候齐慕远的特务机构出动,揪出几个人来严惩,就没人胆敢再嚼舌根子了。

没有世家挑事,一般老百姓除非别吃杜锦宁研究出来的米,否则就是没良心。把舆论往这个方向引,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他叹道:“倒是我想多了。行,就照你说的做。”

说完这个问题,齐慕远才又说第二个问题:“杜锦宁还问,皇上是否满意现在的蒋家?”

齐伯昆微微一怔,继而眼睛一亮,兴致更高了:“她的意思是……”他眨巴眨巴眼,没有说下去。

有些话不用说出来,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摸着下巴想了想,对齐慕远道:“你先别急着回信,我明儿个探一探皇上的口风。”

齐伯昆这种在朝堂上混了一辈子的老狐狸,想要探口风能拐上十几个弯,让人根本不知道他在是套话。

第二日他套了赵晤的话回来,便对齐慕远道:“你跟杜锦宁说,皇上当初不过是暂时妥协。能削弱或除去蒋家,皇上求之不得。”

齐慕远点点头,写了一封信,当天晚上去了那处联络点,把信放了进去。

这个联络点其实是一个十分普通破败的小院子,杜锦宁当初重新给姐姐们分财产补嫁妆的时候,将它混杂在给杜方菲的财产里,地契却在她自己手上。杜方菲不像杜方苓和杜方蕙那么精明,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院子存在。所以除了杜锦宁和齐慕远,这院子平时都空着。

因为它太破败,下雨漏雨,四面透风,连乞丐都不愿意住进来;再加上他们的信又放在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不是被人跟踪,根本就不会有人发现这是他们的联络点。

这样一来一回地联络了两回,双方便将计划神不知鬼不觉地订了下来。

不过这事要做得真,就不能急。时间定在了去日苯找人的官员回来之后。

此时乘船去日苯要看运气,运气好一路顺风,十来二十天就能到;运气不好遇到风浪,两个月都不一定能到达。

所以如果不顺利的话,杜锦宁没准得在半年后才能回到京城。

好在齐慕远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他即便再思念杜锦宁,也知道此时杜锦宁的行踪不能暴露一丁点消息,否则就前功尽弃。杜锦宁从来不在信里说她在哪儿,他也不问,更没有在联络点埋伏尾随拿信的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鸿胪寺的官员是夏天去的日苯,到天气转凉秋天到来之际,他们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消息,杜锦宁并不在日苯。

可不知这话是怎么传的,一下子就传了出去,百姓们都知道了。最重要的是一传十十传百,消息还大变样。

坊间里的小道消息说,杜锦宁其实就在日苯,只是躲起来了,没让大宋的官员找到。

谣言又说,杜锦宁当初是被世家追杀逃去的日苯,日本国王极赏识他,把公主嫁给了他。杜锦宁大人投桃报李,把他研究的高产水稻也造福给了日苯民众,并且打算呆在日苯不回来了……

这谣言一出,再想想无能的工部的官员把高产水稻弄得连一般稻种都不如,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