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八百二十二章 都不是问题

古代农家日常 第八百二十二章 都不是问题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杜锦宁在脑子里搜索后世钞票防伪技术,道:“臣妹开了一间印刷坊,对于印刷也有一些心得。想来这些心得运用到防伪上也可使得。”

“哦,请讲。”赵晤眼眸一亮。

“首先,皇上可选一种极难制作、工艺特别复杂的纸张作为大宋纸钞的专用纸。这种纸只用来印刷纸钞,不准任何民间采购。其次,可以让印刷坊研究多色套印,即用红、蓝、黑等颜色进行套印;另外,还可以设计一段文字比较多比较复杂的微雕章印到上面,内容可以是朝庭关于印假钞的惩罚律法,几十、上百字不等。”

她想了想:“臣妹听说在唐时就有了版画印刷方法,这种版画印刷又称水印字画,即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来显示笔触墨韵。这种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纸钞的印刷上来。”

“总之,就是这几种方法一起运用,增加防造假钞的难度,就能很大程度上杜绝假钞的产生。”

“好,这些方法好。”赵晤兴奋起来,“朕就说你有法子。朕前段时间派人去钱庄里取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当初印纸钞的时候用的就是钱庄印银票的方法。”

在听闻赵晤叫杜锦宁来商议事情时,几个老臣还很不以为意。他们觉得杜锦宁在水稻种植上有天赋,这并不代表精通政务。

可听杜锦宁几个方法一说,他们都傻了眼。

这段时间他们为解决假钞的问题上也动了不少脑筋,却无能为力。却不想这问题似乎在杜锦宁面前根本不是问题,一二三四就把事情给解决了。

年纪这么小,还是个女流之辈,也不知人家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能想出他们痴长了几十岁都想不出的方法呢?

想起赵晤在世家势力被灭后,屡次提及的放开路引、繁荣经济是杜锦宁提出的,航海也是她在殿试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些老臣的心情就十分复杂。

曾想把孙女许配给齐慕远,却被无情拒绝的中书省参知政事洪华忠仍有些不服,开口问道:“那你说,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犯罪频发的问题如何解决?”

听到这问话,不光维护杜锦宁的赵晤和齐伯昆都皱起了眉头,便是其他大臣也露出不赞成的神色来。

这个问题,他们商讨过无数次,在早朝时也屡次提及,但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纸钞防伪问题属于技术问题,问一问杜锦宁她还有可能知道。可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却是一个社会问题,太过复杂,连他们这做了一辈子官的老头儿集体都解决不了,问人家一个十几岁的小娃娃,这洪老头儿也太欺负人了。

虽说赵晤和齐伯昆对洪华忠有些不满,但却没有开口为杜锦宁解围。他们也想知道有个聪明脑子的杜锦宁,会不会真想出好办法来。

“让我想想。”杜锦宁低头沉思。

虽说后世早有成熟办法可以照搬,但她不能想都没想就直接说出来。

“这个问题太过复杂,咱们上百个当了几十年官的老家伙都解决不了,锦宁你想不出办法也正常,不要有压力。”齐伯昆开口道。

这是明显的要护着孙媳妇了。

杜锦宁抬起头来冲着齐伯昆感激一笑:“齐爷爷,我知道了。”

她看向赵晤:“我这个办法,也不知可不可行。”

赵晤可是知道杜锦宁不会信口开河的。她既说有办法,那这个办法定然是比较靠谱的。

他顿时兴奋起来,身子朝前倾:“没关系,你且说出来听听。”

杜锦宁道:“因为放开了路引,导致百姓四处流动没有管束,犯了罪又无从查起,不能及时得到惩罚,这才使得犯罪率高居不下。那么,咱们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这个情况就能好转了。”

“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洪华忠的嘴角隐隐露出嘲讽,“莫不是又用路引把人给管束起来?那咱们弄这一出还有什么意义?”

齐伯昆这一回对洪华忠已严重不满了。他都没发现这个老家伙的心眼跟针尖一样小,真是错看他了。

不过还没等他出声维护,杜锦宁就摇头道:“自然不是。”

她朝赵晤拱了拱手,道:“其实根结就在于户籍都握在里正和官衙手里,不开路引,百姓手里连个身份凭证都没有。咱们完全可以给百姓弄个身份证。百姓去外地要住客栈,就由客栈对他们进行登记;去钱庄存钱取钱,规定要用身份证存取;做买卖时,核实一下身份证,彼此心中也有数。一旦发生案件,有了这些痕迹,查起来也好查。”

听到这个方法,大家都沉思起来,细想其可行性。

“可给每人都造一个身份证,太难了吧?要是那些人造一个假身份证怎么办?”一个官员提出问题。

“刚才不是提到那个纸钞防伪技术吗?就用那个来解决防伪问题。造身份证的事确实复杂,不过一个省一个省地来,且一级级把任务分派下去,花个两三年功夫,总能做成的。现在,可以在放开路引的那三个省先试行。至于做身份证的费用,可以百姓自己出一部分,当地再拿出一部分税收来补贴。”

大家都点了点头,觉得这个方法没准还真可行。

赵晤对杜锦宁的表现满意地不行。

不管杜锦宁是男是女,身份如何,只要能为朝庭解决问题,想得出别人想不出的好办法,那她就是大宋不可或缺的人物。

至少在他看来,杜锦宁比许多大臣都强。

“行,就照你刚才说的试试看。如果可行,朕重重有赏。”赵晤道。

大家看向齐伯昆的眼神顿时羡慕不已。

有这样的孙媳妇,不说能为齐家和齐慕远赚来多少功劳吧,至少齐家的兴旺指日可待。

赵晤又问:“水稻问题能解决吧?大概什么时候能有稻种出来?”

“能解决。明年两季培育稻种,后年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了。”杜锦宁道,“不过想要种高产水稻的,自己留种恐怕不行,得季季花钱买种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