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八百四十七章 社会我杜哥(二合一)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龚氏那边,虽被杜锦宁一刀戳中心脏,但也知道现在赵晤大权在握,她要是在赵晤的寿辰宴上晕倒或直接走掉,事情就闹大了。到时候赵晤一问,得知真相,一来会恼她为难杜锦宁,二来也会想起她是张老夫人的亲妹妹,连带着猜忌上她的丈夫和儿子。

所以即便她气得吐血,也没敢再闹,恨恨地望着杜锦宁离去后,就忍着一口气沉着脸坐在那里。

她做郡王妃也二三十年了,皇室血脉又不多,有些还在夺嫡斗争中被牵连。能参加宴会,品阶和年纪、资格较高较老的,除了大长公主,也就她一个,平时奉承她的人可不少。

可这会子被杜锦宁明晃晃的挑出她是“犯了谋逆罪的张老夫人的亲妹妹”,谁还敢凑上前来?要是跟她走得近了,岂不得被皇上怀疑她们也跟龚氏一样,对张家灭门一案有不满,怀恨在心?

因此龚氏被杜锦宁狠怼了一句后,刚刚还跟她聊得正欢的刑部尚书的夫人赶紧起身,抓住一个看热闹的夫人:“王夫人,你也来了?前段时间听说你病了,现在可好利索了?这儿风大,你还是别吹风了。走吧,咱们进殿里去。”

大长公主也站了起来,招呼吕紫颐道:“你不是要去看鲁国家的小郡主吗?走,祖母带你去。”说着也不跟龚氏打招呼,径直走了。

看热闹的人也跟潮水般退散了去。

龚氏被气得差点又吐一口血。

“王妃,您……没事吧?”龚氏的丫鬟担忧地问道。

龚氏明知道今儿这事就这样算了是最好的,她姐姐的事被杜锦宁这样明晃晃的喝破,实在不宜多生事端。

但她就咽不下这口气。

在京城贵妇圈里风光多年,这样被杜锦宁打脸,她要不把场子找回来,谁还买她的账?如果杜锦宁还没研究出高产水稻,这口气她也就强忍下去了。可现在高产水稻被研究出来了,她还听说工部有四个官员被派去学如何种植高产水稻,而且还学会了。想来这个杜锦宁,在赵晤心里份量不那么重了吧?

她半眯了眼睛,目光阴狠:“如意,你去前面爷们那边,吩咐世子身边的小厮到靖国公世子那里,透露一下宁国长公主的美貌天下无双。”

她转过头去,又看向另一个十七八岁的丫鬟:“你去盯着杜锦宁,看看她吃完宴席后什么时候离开。得了消息传递给如意,让她透露给靖国公世子。”

顿了顿,她又吩咐:“你俩换身衣服再去,能改变一下容貌最好。”

贵妇或贵女赴宴,总会多备两身衣服,以免被汤水泼到身上或是汗湿了出丑。丫鬟们却没那么讲究。

但龚氏想报复杜锦宁,特意叫丫鬟们带了不同式样的衣服。

两个丫鬟领命而去,找了看管衣物的嬷嬷换了衣衫,便分头行动。贵妃、贵女们带的丫鬟多,有什么事都叫丫鬟做,丫鬟们来来往往的并不引人注意。

龚氏整了整衣衫,又抿了一下发髻,站了起来,往正殿而去。

……

偏殿里,杜锦宁正含笑对苏氏道:“我少出来走动,也不大认得人。婆婆您带着我认识一下众位夫人小姐吧。”

见了杜锦宁对苏氏的态度,又听到她这句话,屋里的众位夫人都暗自点头。

杜锦宁能以女子之身参与朝政,弄出了那么高产量的稻种,是个有大本事的;又被封为长公主,各种宴会从来不见她现身,大家都觉得这位宁国长公主是不是挺高傲的,不屑于与她们为伍。现在看她对婆婆十分恭敬,态度也亲和,不是那等目中无人的,大家对她的印象自然就变好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苏氏虽不精明,交际上却是没大错的。杜锦宁在众人面前抬高她,她心里隐隐既高兴又骄傲,于是领着杜锦宁,从上首那桌开始,将屋里的众位夫人和小姐都介绍了一遍。

“公主,差不多到时辰过去了,别让太后娘娘掂记您。”燕姑姑见时辰差不多了,就低声提醒道。

虽说是低声,她的声音却恰好让人听见。

近旁的人一愣,转头看看屋里滴漏,便催促杜锦宁:“行了,长公主您赶紧过去吧,快开席了。”

介绍加寒喧两句,这才认了一桌半的人,还有两桌半没认完呢。

杜锦宁只好跟大家道歉了一番,又把苏氏送回到她的座位上,这才告辞离开。

她这谦和有礼的态度,自然赢来了大家的夸赞,直把苏氏夸得合不拢嘴。

想起来之前曹嬷嬷的劝说,她顺着大家的话道:“公主确实是个好孩子,每日早上坚持来给我请安,吃饭的时候还站在我身后布菜。我说你这么忙,每日要去庄子上,哪用得着每日跑过来请安?跟她说了多少次,我公公也发了话,她才没再坚持。这孩子,是真孝顺。”

“齐夫人你是个有大福气的。儿子争气,娶了公主做儿媳妇,还这么孝顺你。不像我家那儿媳妇,家世不怎么样,臭毛病还不少,整日娇娇弱弱的,叫她来请个安,不是这病就是那痛,实在叫我看不惯……”

杜锦宁也不管离开后别人怎么议论她,出了偏殿走了几步,早在跟龚氏发生口角后就离开了她身边的春禾,忽然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她身边,凑到她耳边低语。

燕姑姑知道主仆一体,她既出了宫跟了杜锦宁,自然不能让杜锦宁出事。见杜锦宁和春禾说话没有避开她的意思,她便也没有往后退,站在那里听春禾说话。

“安庆郡王妃派了丫鬟去了前殿,让她儿子的小厮在靖国公世子身边闲聊,说您如何美貌无双,妩媚动人。靖国公世子已派了人来打听您。”

听完春禾的话,燕姑姑悚然一惊,跟杜锦宁道:“公主,您可得小心了。那位靖国公世子最是好色,偏他前头三个哥哥都死在了战场,现如今靖国公府只剩了他一个儿子,老夫人把他宠得无法无天。现如今西北全靠靖国公守卫,就算他轻薄您两句,恐怕你也得受着。皇上不好对他太过严厉,最多斥责两句也就罢了。”

杜锦宁的眉头皱了起来。

她最讨厌这种后宅手段。

因念书科举做官的关系,本来她的名声就不怎么好。刚才她之所以去苏氏那里装贤媳,就是刷一波好感。毕竟以后重要的宴会她都得参加,名声不好、人缘不佳被人冷落,总不大舒服。

宋朝对女子尚算宽容,只要她跟这些女眷交往时态度谦和有礼,日久见人心,那些不好的言论总会消失。

可如果被人在宴会上轻薄调戏,她做得再好也没用。名声一落千丈,再想挽回就难了。

龚氏这招可真狠。

她对燕姑姑道:“一会儿进了大殿,你去找太后娘娘的心腹宫女,把这事跟她说了,让她抽空跟太后娘娘禀报一声。”

燕姑姑一怔,实在没想到杜锦宁会干脆利索地把事情捅到郑太后那里去。

她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却什么也没说,点头应了一声:“是。”

杜锦宁又对春禾道:“你去找观棋或不语,把这事告诉驸马;并跟驸马说,我已将此事告诉太后了,到时候抓个现形,才好追查此事。先别打草惊蛇。”

“是,公主。”春禾应了一声,转身又离开了。

“走吧,进正殿去。”杜锦宁跟燕姑姑说了一声,进了正殿。

正殿的席位跟偏殿不一样,正殿是每人面前一个小案几,独自一桌。郑太后坐在最上首,两边依品阶依次排列,跟着祖母或母亲来的小姐们则坐在后面一排。

赵明月也才去婆婆那里刷声望值回来,见了杜锦宁进来,赶紧朝她招手:“这边坐。”

杜锦宁的位置跟她紧挨着。

杜锦宁过去坐了。燕姑姑则像是要跟故人叙旧似的,去找立在角落里的一个嬷嬷说话。

杜锦宁自然不会扣着时间过来,坐在那里又跟赵明月说了一会儿话,宴席才开始。

行礼,恭祝赵晤和太后万岁千岁,大家这才随意吃喝起来。

眼看太后吃得差不多了,一个宫女去太后耳边低语了几句,郑太后便笑道:“大家随意,哀家去换身衣服。”说着起身,去了后殿。

不一会儿,她回来了,脸色倒没什么变化,只是朝着杜锦宁微一颔首。

杜锦宁本也没怎么担心,御宴吃得挺开心。此时见太后这样,心下更是安定。

不一会儿,燕姑姑回到她身后,悄声道:“太后娘娘让您假装先离开,出去后到偏殿夫人那里。”

杜锦宁点头。

不一会儿,大家都吃好撤了席,宫女送上茶来,这时候便可随意活动了,杜锦宁去跟郑太后告辞。

从正殿出来,春禾便迎了上来,道:“刚那个丫鬟急匆匆去报信了。”

杜锦宁一笑,从台阶下去,从中轴线走到大门处,又从回廊绕了回来,去了偏殿。

“你怎的来了?可吃好了?”苏氏待她甚是亲热。

“吃好了。”杜锦宁道,“婆婆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我坐一会儿。如果你有事就先走吧,不必等我。”苏氏在家里也是无聊,在这里还能跟人聊聊天,自然不会这么早走。

“公主。”有个妇人凑上前来,问道,“你种出来的那个高产水稻,什么时候大面积推广?”

一听这话,大家也都竖起耳朵听。

在座的都是主母,主掌着家里中馈。每家的田地都有不少,自然希望能在晚稻的时候种上高产水稻。

杜锦宁笑道:“今年来不及了。早稻还没收割完毕,晚稻已经开始育苗了,否则赶不上农时。因此得等到明年春天才能推广。不过种子数量还是有限,不能大面积种植。”

众位夫人眼睛一亮,一人问道:“不知如何才能获得高产稻种?”

“此事还得请示皇上。”杜锦宁道。

大家听了,倒也不失望。

杜锦宁那五百亩水稻的产量大家可都算过的,一亩八石,五百亩就差不多有四千石。这么多种子,她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总能比其他人先拿到稻种。

有人又问起如何种植高产水稻来。

杜锦宁也明白郑太后的意思,要尽量在这里拖延时间,别人问什么,她就答什么,而且答得还挺详尽,又在众位三品诰命中刷了一波好感度。

赵晤即便要摆生辰宴,也不可能耽误政务,这个宴会的时候是申时,相当于现代的下午四五点钟。杜锦宁跟大家聊得太阳偏西,太后这才派了人过来,领她去了宁寿宫。

“龚氏已被安庆郡王送去家庙了,没个三五年,不会回来。”郑太后道,“你放心,皇上已警告过安庆郡王和世子了,此事是龚氏挑起,与你无关。如果他们胆敢为难你,皇上必严惩。”

“多谢皇兄,多谢母后。”杜锦宁感激地道。

郑太后看向杜锦宁的目光有些复杂。

杜锦宁以前把自己当成男人,极少在内宅里混,她还担心杜锦宁不知如何应付这些内宅妇人的招数呢。谁知道杜锦宁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把事情捅到她跟赵晤面前,人证俱全,她跟赵晤想不处理龚氏都不行。

原先她就怀疑张家搜出龙袍之事,有杜锦宁做的手脚在里面。从龚氏这件事可以看出,这种可能性极大。

杜锦宁也知道郑太后会觉得她太有心计,忙道:“母后,我正是因为不喜欢勾心斗角,才整日呆在庄子上。我觉得植物是最可爱的东西,你给它水,给它肥,它就用绚烂的花朵与果实回报你。人却不一样,太复杂了。”

她抬起头来:“今天的事,我能不能放些风声出去?也免得大家以为我好欺负,还像今天这般招惹我。我得让人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惹犯我,我也是不好欺负的。”

她话说得坦荡,郑太后心里那点微妙的情绪一下子消散了。

她自己就是个富于心计的人,否则也活不到现在。

富于心计又如何呢?只要不主动害人,就是个好人。

她笑道:“行,反正靖国公世子的名声也就那样,多一件事也没啥。只要你不怕别人拿这事来嚼你舌根,你尽管说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