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九十六章 改造

古代农家日常 第九十六章 改造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此时茶馆仍在营业,这时候的人一般习惯吃两餐,此时并不是饭点,倒是吃点心喝茶的好时间,客人本应很多的,但此时店里却稀稀拉拉地只坐了七八个人,有两三个围坐在高台附近,其他四五个则三三两两地坐在远一些的地方,自顾自地说话聊天。一个店小二打扮的十七八岁的小子也懒洋洋地站在一旁,等着客人召唤。

台上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说书先生正在说书,想是听的人少,便是说书先生也说得没劲儿,声音极小,反正杜锦宁站在门口,都听不见他在说什么。

“走,进去看看。”杜锦宁倒是想知道这里的说书先生说的什么书。

四人走了进去,在台前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认真听那人说书。小二看到齐慕远,立刻精神起来,提着茶壶和茶碗过来,给每个冲了一碗茶,又转身去端了一碟干花生和炒瓜子,放到了桌上。

大家也没在意,听着说书先生说书,可听了几句大家就没兴趣了。

这说书先生说的,就很老套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故事情节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难怪店里的客人都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

关嘉泽自小在漓水县长大,又是个喜欢看故事的,对这些说书的场合倒不陌生。

他跟杜锦宁解释道:“这些说书先生收入不高,收入一部分来自于茶馆老板给的月钱,一部分来自于客人的打赏。要是说得好,还能混个温饱;要是说得不好,便仅够自己糊口,连养家都难。所以他们根本没有钱去书铺里花几百文钱买话本来说,都是自己编的故事。编的多了,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个套路。当然也有师傅们传下来的一些演义之类的说书内容,但说得多了,客人们都能背下来了,大家就不耐烦听。”

这也是杜锦宁说要买茶馆,关乐和二话不说就同意的原因。凭着杜锦宁写的话本,这茶馆的生意肯定不会差了。

关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要是杜锦宁提的建议不靠谱,他自然不会由着这几个孩子瞎胡闹。

此时说书先生已说完一个段落了,停了下来,期待着客人打赏。但有两个客人根本没理他,自顾自地坐在那里喝茶。只有一个客人,往台上抛了两文钱,便起身离去了。

“谢谢,谢谢。”说书先生捡起铜钱,轻叹了一口气,转身回后台去了。

杜锦宁正要起身,就见一个人快步从后台出来,走到齐慕远面前施了一礼:“少爷。”又朝他们三人施了一礼,“三位少爷好。”

这人却是前两日在关乐和处见到的那个四十来岁的老仆。

齐慕远对这老仆倒很尊重,早已站了起来,又给大家介绍道:“这是我们的管家袁安。”又介绍了杜锦宁三人的名字。

袁安笑道:“关少爷和杜少爷老奴是见过的,只章少爷第一次见。老奴请三位少爷安。这茶馆,是我们少爷昨日看中买下的,不知三位少爷觉得是否妥当?”

章关两人都摇摇头。

章鸿文就不用说了,本就是农家子,进城来也是为了念书,没钱也没时间来这种地方。他这是生平第一次进茶馆。

而关嘉泽即便来茶馆来得多,也说不出什么不好来——茶馆不都是这样么?一间大屋子,摆上几张或十几张桌子,大家坐着喝茶。最多是有没有说书先生的区别。

杜锦宁却站了起来,朝那几位客人的桌上看了看,见也都是干花生、炒瓜子,再没别的了。

她转头问袁安:“袁伯,这店里还提供什么茶点?”

袁伯一愣,指着桌上的那两样道:“就这些。”

见杜锦宁皱眉,他道:“我也问了原老板了,他说生意不好,进了糕点来卖不出去,容易坏。也就这两味干果能存放,所以只提供这些。”

杜锦宁不置可否。

她又走到高台上试了试音,摇了摇头。

刚才说书先生说书的时候她就发现了,这台子也就只是抬高,没有做过任何扩音处理。所以说书先生说书的时候,声音根本传不出去,需得大声说话才行。而即便大声说,坐得远的也听不清楚。

但长期大声说话,说书先生的嗓音又承受不住。

见她这样,那三人都跟着上了台来,关嘉泽还有样学样地也试了试声,却没发现什么,转头好奇地问她道:“怎么的?有什么问题吗?”

齐慕远也睁着黑白分明的眸子望着她。

杜锦宁却朝袁安道:“这茶馆,先停业十天。你明日找几个泥水匠,把这台子改造一下。”

“怎么改?”袁安见自家少爷轻点了一下头,便问道。

“在这里,这里,往下挖深。你再找四个大水瓮来,两两相扣,各自在这两处埋下去。”杜锦宁指着台子的前面两个地方道。

“这有什么用?”关嘉泽问道。

“莫不是让声音传得远些?”一向沉默寡言的齐慕远思忖片刻,开口问道。

杜锦宁点头:“正是。”

“你是怎么知道的?”章鸿文很好奇。杜锦宁应该跟他一样没进过茶馆吧?他怎么知道如何改造这台子?

这是前世旅游时在太原见过的晋祠水镜台在明清时期使用的扩音器啊。

杜锦宁在心里回了一句,面上很淡定地道:“我试过啊。在家里把水瓮这样扣着埋进土里,声音就能传得很远。”

众人:“……”

好吧,这理由很强大,完全无法反驳。

只是,谁在家没事干埋水瓮玩啊?

杜锦宁转头看向袁安:“袁伯,你这里有文房四宝吗?”

“有。”袁安点头,“在后面。”

一行人便进了后间,里面有两间屋子,其中一个大一些的,大概是原主人歇脚的地方,布置得还不错;另一间就简陋多了,只放着一张桌子和两张长条凳,再无他物。

刚才说书的那位老先生正坐在小间喝茶。见了大家进来,忙站了起来,拱手行礼。

“这是几位少东家。”袁安向他介绍道,又转头朝众人解释,“昨日买茶馆的时候他不在,所以没见过我家少爷。”又介绍,“他叫钱东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