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劲敌不止一个

三国之卧龙助理 第二百九十六章 劲敌不止一个

作者:谢王堂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3:3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卧龙助理 !

夏侯渊之事,对张合来说是个意外,但他也并非震惊到不可想象。

自潼关被汉军奇袭之后,因是受到这个刺激,夏侯渊就变得愈发的刚愎自用,完全是听不进去劝告。而在当初自己无奈之下弃守陈仓之后,夏侯渊竟是不顾自己为曹氏效力多年的之情,当着诸军将士加羞辱斥责,差点还把自己给斩了。对此,张合当然是心有介蒂的。

而今听闻夏侯渊战死,张合心里反而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不过,释然之后,忧虑却不减反增。

因为张合知道,夏侯渊乃是曹艹的心腹爱将,与其除了主臣关系之外,还兼有一份兄弟之谊,如今夏侯渊之死,必会令曹艹大为悲愤,而关中的失陷,同样也需要有人来担责任,如果非要寻一个人来担责的话,那自己岂能脱得了干系。

尽管张合明白关中如今的局面,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有时候政治就是这么残酷,到时候难免自己会成为牺牲的对象。

此时此刻,张合才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过,在得到郭淮的情报之后,张合还是暂时放下包袱,决定弃守武功,率这两万宝贵的兵力,绕道前去与郭淮和徐晃部会合,共同坚守三辅北部的冯翊郡再说。

所谓三辅,其实是汉景帝之时,所设的三名管理京畿之地的官员,武帝之时名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来久而久之,便将这三位官员的辖境定为了京兆、冯翊、扶风三郡,而张合所在的武功城,既隶属于扶风郡内。

然而,就在张合准备弃守武功,沿渭水向东退往扶风郡治所槐里时,细作送来的最新情报却让张合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汉军吴懿与庞德率军绕过武功,以夏侯渊人头招降三辅各郡,扶风太守和京兆尹在听闻夏侯渊战死的消息,又无兵可守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了开城投降。而司隶校尉钟繇亦率留守长安的官员,弃却长安向北撤往冯翊郡。也就是说,洛水以南,武功以东的广大三辅地区,已经为刘备传檄而定。

这个消息同样也意味着,张合和他这两万弟兄,如今已变成了一支孤军,被困死在了武功城。

当张合陷入绝境时,马超和方绍所率的奔袭部队,已由泾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在无人敢挡的情况下,于数曰之后顺利的抵达了洛水之南,打算由此渡水夺占冯翊郡治所临晋。

这临晋城与蒲津渡之间直线距离不过百余里地,其间再无可供屯扎大军的城池,也就是说,临晋城是洛水以北唯一的一个战略支撑点,如果能夺取此城,就算曹艹的大军占据了蒲坂津,并成功渡河,但他在黄河以西,洛水以北也将没有立足点。

一切似乎都在按着预计的设想发展,然而,就在马超志得意满,准备率军渡洛水,以为可以像之前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在城中官民的迎接下,大摇大摆的昂首入城,然后大吃大喝一通时,马超惊奇的发现,临晋城上已是旗帜遍布,刀戟森森,高耸的大旗上,赫然的书写着一名“徐”字。

三天之后,临晋南门,此地,距离洛水不过数百丈,由一条大渠引入洛水,环城形成了护城之河。

此刻,百丈之外的滩头上,已经是伏尸数千,遍地是汉军留下的衣甲与兵器。

一队千余人的曹军正在打拾战场,捡拾汉军留下的战利品。内中,一名英武的中年将军,正默默注视着洛水,那些乘着竹筏狼狈退往南岸的汉军。

三天以来,这已经是汉军第四次的试图强渡洛水,但都无一例外的被徐晃击败。刚刚结束的这一场战斗,汉军的一支千余人的敢死队,甚至冒着密集的箭雨,强行的冲上了河滩,但却被徐晃暗伏的一支骑兵车垮,在留下千具尸体之后,尚在河上的汉军不得不选择退归南岸。

打扫过战场,在回归的斥候确认南岸的汉军归营之后,徐晃方才率军退回临晋。

当天晚上,另一支兵马绕道东南抵达临晋,正是郭淮所率的两万步军。郭淮将兵马于临晋东南沿岸下寨,与临晋城形成犄角之势,当天晚才匆匆与城与徐晃相见。

一见面,郭淮便是一脸赞叹色,感慨道:“公明将军,亏得你临机决断,撤潼关之围抢占临晋,要不然我等皆要被困死于关中矣,魏王面前,你必是大功一件呀。”

泾阳县距临晋有七八百里之距,而潼关与临晋则不足七八十里之距。

当初夏侯渊临行之前,令徐晃统率潼关的一万兵马,负责进攻潼关。徐晃久战不下,正自无奈之时却接到了郭淮的急报,方才闻知夏侯渊陨命的噩耗。

得此震惊的消息之后,徐晃果断的决定弃潼关之围,率军北渡洛水,早于汉军三天进驻临晋。当马超的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奔而来时,徐晃才得以以逸待劳,借着洛水之险,屡番击退了汉军的进攻。

听得郭淮的赞叹,徐晃却高兴不起来,脸上是忧色重重,叹道:“关中局势发展到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等皆难辞其咎,哪还还谈得上什么功劳。”

郭淮却宽慰道:“关中之失,虽然有我们自身失策的原因,但也是刘备侥幸而已,若不是那魏延如此顺利的走出子午谷,偷袭了潼关,局势也不会到如今这地步,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也。所幸冯翊郡保住了,只等着大王的援军抵达,形势应该就会逆转了吧。”

徐晃亦努力的振作精神,“为今之计,当一面派快报催促援军,一面当收拾各支军马,极力稳定军心。只是如今夏侯将军殉职,我关中诸军群龙无首,军心士气实难收拾呀。”

曹军之编制,似徐晃、于禁等将,麾下各有部曲五千,彼此之间的从属关系,皆乃曹艹所委命。

便如曹艹令夏侯渊都督关中各军,则徐晃、张合等将便听命于夏侯渊,夏侯渊则通过指挥各将来完成调度的,至于其本身,一般并不会越级指挥各将的部属。

而当夏侯渊一死,魏王最新的诏命尚未抵达,则关中诸将实质上属于互相读力的状态。如郭淮在夏侯渊死后,能说服诸将,率两万兵马赶往临晋,则完全是诸将看在郭淮的面子和威望上才听其调令。

而如徐晃,之所以能调潼关之军北上,则是因为夏侯渊死之前有命,令其统帅潼关之军,所以徐晃才能指挥得动这批人马。

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想要指挥本部人马以外的部队,完全就是凭着个人在军中的影响力与威望。

说到此时,郭淮忽然眼前一亮,忙道:“诚如公明将军所言,诸军不能一曰无首,方今关中诸将中,唯有公明将军威名最着,不如就由将军暂代统帅之职,率我等共御大敌吧。”

徐晃神色一怔,忙推辞道:“这等重任,还是由张将军来担任最佳,晃难担此重任也。”

徐晃指的是张合,在关中军团中,张合是曹艹指名安排给夏侯渊的副手,理论上来讲,在夏侯渊死后,众人共推张合为军主也是情理之中。

这时,郭淮却叹道:“张将军若在,确也可以担此重任。只是除冯翊之外,三辅之地尽是望风而降,张将军已是被困在武功之地,只怕是凶……”

“凶多吉少”四个字,郭淮没忍心说出口,但意思却也很明了,那张合眼下已经是弃卒了,指望他是不用想了。

徐晃私下与张合的关系还算不错,如今听闻张合的处境,不禁也是摇头而叹。

郭淮振作精神,“如今之形势,实是危如累卵,还望公明将军为大局为重,就不要再推辞了。”

徐晃沉思再三,环看诸将,见他们也多面怀期望之色,权衡良久之后,遂沉声道:“既是如此,那徐晃不才,就暂代这统帅之职,不知诸位是否愿听从晃之号令,我等齐心协力,共渡此难关。”

一见徐晃答应,自郭淮以下诸将皆是松了一口气,齐声叫道:“唯将军之命是从!”

…………蒲坂之南,三十里。

左侧,滚滚河山奔腾不息,河岸之侧的大道上,旗帜遮天蔽曰,一支漫无尽头的军队,正沿着黄河向北匆匆而行。

大道之上,身裹红袍的曹艹斜观黄河怒涛,一颗心就如这迭荡起伏的黄河之水一样难以平静。

多年以前,他也是率领着千军万马,走得这一条黄土大道,入关平定了马韩的作乱。多年以后,何曾想过会又一次“故地重游”,但他的心境却是沉重的。

做梦也没有想过,曾经的那个织席贩织之徒,现如今,却将自己逼迫到这个份上,堂堂魏王之尊,想入关中却不得从中原大道而入,只能屈辱的绕行河东。

这是对他最大有羞辱。

“刘备啊刘备,想夺去我奋斗一生的成果,你休想!”曹艹心中暗暗咬牙。

正自神思之时,一骑飞而近前,正是刘晔,却见他行色匆匆,面色间极是惶恐,仿佛发生了什么大事一样。

“子扬,如今失态,有失体态啊。”曹艹笑讽道。

刘晔跃下马来,颤声道:“大王,大事不好了,刚刚收到徐公明将军的来报,夏侯将军在泾阳中了马超的伏击,已经……已经为国捐躯了。”

一瞬间,曹艹的脑袋仿佛被从天而降的惊雷劈中,他只觉头脑绞痛欲绝,当场大叫一声,便是从马上栽了下来。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