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三百章 慧眼识英

三国之卧龙助理 第三百章 慧眼识英

作者:谢王堂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3:3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卧龙助理 !

白雪纷飞,又是一年冬来到。

方绍在百余亲兵护送下,离开前线,踏上了出使东吴的路途。

由于大雪封山,各条谷道多被封堵,因此,方绍不得不选择先回往陇西,再由天水郡转祁山,经由陇右大道进入汉中,尔后再沿汉水进入荆州,然后才能顺长江东去东吴。

沿着大道而行,穿越陇山通道,数曰之后由街亭而出,进入了天水郡辖内。

从关中往西的一路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关中百姓,冒着风雪望陇西诸郡而去。这却是因为钟繇的坚壁清野政策,使得关中粮食大缺,缺粮少食的百姓不得不背景离乡,去往陇西乞食。

今年之秋陇西诸郡大获丰收,那些士家大族和本地豪强,仓里有得是多余的粮食,理论上来讲,刘备当然可以把这些粮食征过来,不但可用于军资,也可接济关中百姓。

但事实上,刘备却不能这么做,因为他要维持在关陇的统治,就必须得到当地士族豪强的支持,而想要得到人家的支持,就要保护人家的利益。

所以说,依律纳粮赋可以,想要加征却是没门,你敢强征,老子们就敢群起而反!

因此,刘备没多余的粮食来接济百姓,就只好让他们自己去陇西诸郡乞食。那些士族豪强们虽然不会把白花花的大米饭拿出来贩济穷人,但掌握本地风俗礼教,一向标榜仁义道德的他们,往往也会有些许同情心,拿出点陈年的粗米,熬几锅淡粥来实施一下这些关中来的要饭的。

百姓们往往又是很好养活的,一天一碗淡如清水的稀粥,几口烂菜根,就足以帮助他们渡过这寒冷的冬天,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方才有命回乡去种田养活自己。

黄昏之时,方绍离天水郡治所不过十余里,而沿路的大道上,相携相扶的百姓越来越多,皆是由关中而来的流民。

而当方绍入城之后,不禁是吃了一惊。

此时冀城之中,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流民,沿街的店铺都不敢开门,只要一开门,立刻会拥上去一堆流民,你争我抢的乞讨。而从衙门,到各级官吏的府第,乃至各家富户的大门前,也皆是挤满了流民,期盼着官府或者富人们能够实施点吃的。

整个冀城,方绍粗粗估计,至少挤进了三四万的流民,这个数字,对于本就人口不密的陇西来说,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

直到天黑之时,方绍的马车才从拥挤的街道上穿过,进入了府衙之中。

由于吴懿随军出征,赖雄被庞统推荐,代替吴懿接任了天水太守之职。

这赖雄之父赖恭,与汉中王刘备亦是故交,曾任交州刺史,刘表死后转投刘备手下,先前刘备入汉中王之时,赖恭也是一力推动,之后被封位了太常卿,此人亦算是荆襄士人中位高名重的一位。

赖雄此刻正与郡中官吏们议事,听闻军师副将到来,赖雄等忙率天水众官吏出来相迎。

方绍见到这般阵势,倒是感到有些意外,进衙内与诸人相见已毕后,便是笑道:“赖太守,你和你的天水同僚们还真是尽职尽责呀,天都这么晚了,还齐聚衙内办差。”

“方将军见笑了,我们这也是迫不得已呀。”赖雄口气十分的恭敬,虽说他的年纪比方绍还要大上十岁,但他知方绍乃汉中王跟前数一数二的重臣,更是他们荆襄集团的几位领导者之一,自然得表现出敬重之情。

方绍淡淡道:“方才我入城之时,见城中聚集了很多的关中流民,莫非赖太守正为此事犯愁不成。”

赖雄忙道:“不瞒方将军,我等正为此事犯愁呢,这不,我刚刚招集了诸吏,就是想连夜商议出个对策来。”

方绍不以为然道:“只不过是些乞食的流民而已,又不是强盗野兽,何须这般担忧。况且,这些流民要的只是一口活命粥,又能花费得了多少,我想,天水郡不会连这点同情心都没有吧。”

除了郡守这等要害之职外,自功曹以下,都是由本地的士家豪强担任,方绍这话显然是说给梁绪、尹赏这等大姓官吏听得,暗示他们不要小气,稍稍拿出点陈年粮米做点好事又有何妨。

在场的官吏们一听,个个也面露难色,那梁绪上前颇为无奈的说道:“方将军教导的是,其实我等也想如此。只是如今冀城之中有流民四万之多,这些可都是饿昏了头的人,只要哪一家敢打开大门,煮粥救济,这几万饿疯了的流民狂拥而至,转眼就会把粥抢夺一空,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冲进人家的家中公然哄抢,前几曰就发生过几起这样的闹剧。所以,并非不是我等没有善心,而是实在情非得已呀。”

梁绪说得也有道理,方绍这时有点理解他们的难处了,遂道:“既是如此,何不将流民们引至城外,以郡兵来维持秩序,然后再行赈济呢。”

尹赏跟着叹道:“我等之前也试过,想劝这些流民先出城再说,可是他们根本不听。再这么下去,只怕这些人饿极之下,早晚得闹出大事来了。”

方绍本来打算在冀城暂住一晚,明早就起程回汉中,这城中的乱七八糟的事,本来是不该管的。不过,现下自己作为此地最高的长官,面对着一帮子心急如焚的下属,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洗洗去睡似乎也有点不妥。

于是,方绍便道:“这件事确实有点棘手,但不知诸位可有何良策,让这些流民能先行出城呢?”

话音落下,堂内半晌无人应声。

‘嗯,天水的这帮官吏,看来也都是一群饭桶。’方绍暗中嘀咕,脸上露出些许不悦之色。

正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下官倒有一计,可解燃眉之急。”

寻音望去,却见众官吏的末位,一名俊朗的年轻人正信然而立,神色间充满了从容与自信,这一句话,正是出自于他之口。

“这位是……”方绍对这位自信的年轻人充满了好奇。

当初他在陇西逗留也有一段时间,对天水郡的这些官吏们也算都混了个脸熟,但眼前这位年轻人却是从未见过。

观其形容,也不过十七八岁,如此年轻便能位于郡吏之列,想来这年轻人不光是出身不一般,多半还有其过人之处。

此时功曹姜冏忙出列,有点尴尬的说道:“回方将军,这是犬子姜维,此子素来有点自负,怎想敢在将军面前口出狂言,还望将军莫怪。”

姜维,原来他就是姜维啊。

姜姓乃天水第一大姓,按照惯例,一郡的功曹当由本土头等大姓人物担当,当初杨阜为太守时,功曹即为姜叙。后来汉军北伐,马超攻破天水,姜叙便死在了乱军之中。再后来汉中王为了拉拢天水士族豪强,便又提拔了姜叙族弟姜冏来担任功曹。

说起这功曹姜冏,历史上并不太有名,故而方绍也对这等小人物不太了解,当初之所以让方绍能记住他,全凭他那令方绍窃笑不止的名字。如果方绍不是穿越了的话,他实难想象,这世上真人会取这样“搞怪”的名字,放在后世的话,那当爹的一定是因为被戴了绿帽子,生下这野种,所以才会恨极之下起了这样的名字来报复。

当然,方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姜冏此人,竟然就会是姜维的父亲。

方绿当然知道姜维是个人才,打下陇西之后,也曾想过挖掘培养一下,不过当时算着姜维尚且年轻,如果这个时候挖出来,说不定好好一个苗子不小心给荒废了也说不定,故而便想放几年,等其年纪稍长,学有所成之时再起用不迟。

没想到,今天在这天水衙门内,竟会碰上姜维自告奋勇。

方绍这时顿时起了兴致,遂是笑道:“姜功曹言重了,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令郎既有高见,何不让他说一说呢。”

方绍这般一说,姜冏便不好说什么了,只是回头给儿子使眼色,生怕他说错什么话。

“这位姜公子有何高见,但说无妨。”方绍表现得极为欣赏。

姜维信步出列,一身的泰然之色,淡淡道:“饥民们之所以不出城,怕的就是城门一关,无处可乞食而活。所以,想要引他们出城,就要从食物上面来下手。维以为,不若在四门之外,每隔一里设置一座赈济点,再以郡兵把守,维持秩序,每一处赈济点,每天都同一时间开伙。如此一来,四万饥民便被引出城外越来越远,而且人数也被分散开来,如此,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他们闹出事来了。”

当诸人们都在想着怎么先把饥民驱赶出城,然后再施以赈济时,姜维却逆向思维,用赈济的手段将饥明煮动引出城去。这计策就是这么简单,不过,却并不是谁都能主动的转过这个弯。

方绍听闻姜维的计策之后,不禁大赞道:“姜公子此计甚妙啊,我以为可行,不知诸位意见如何。”

众官吏也是一时恍悟,纷纷表示赞成。

于是,太守赖雄当天晚上便调动人手,按着姜维的计策,在四门之外逐次设下了二十几个赈济点。

待到天明之时,十几座小营同时开伙,饥民们一听到消息,忙不迭的便奔出了城外。他们先是抢着挤向第一座赈济点,落在后面的人一听说,一里之外还有一处,便放弃了在此争抢,转而奔向下一座。如此一来,四万多的饥民,便被轻易的分散到去了二十几个赈济点,每一处实施的饥民不过千把号人,一场迫在眉睫的饥民暴动,便是轻易的被化解。

身在城头,望着城外袅袅炊烟,还有那情绪渐稳的饥民,方绍与天水诸吏不禁是长松了一口气。

这时,方绍心中忽有了一个念头,遂向姜冏笑道:“姜功曹,令郎确是难得一见的少年奇才,我此番出使东吴,身边正缺一个得力的助手,故想征辟他同我一同出使,不知你这当父亲的可介意吗?”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