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三百四十四章 牵着鼻子走

三国之卧龙助理 第三百四十四章 牵着鼻子走

作者:谢王堂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3:3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卧龙助理 !

—————“你可确信,文远真的被吴人害了么?”关羽厉声质问细作,似乎不相信。

“这个……小的也只是听说……听说当时吴人设下火计,将张辽等八百骑兵围住,只有十几骑逃了出去,其余尽皆被烧得面目全非,而合肥城那边又没听说张辽逃回去,所以吴人就推测张辽被烧死在了火中,而小的情报,也是从吴人那里打听来的。”

“什么狗屁情报,活要见尸,死要见人,既然确认不了文远尸首,焉敢说他死了。文远勇武过人,岂是区区吴人就能轻易杀之的。滚,再去给我好好打听!”

细作被骂了一顿,吓得灰头土脸的溜出帐外。

关羽对张辽的这份感情,方绍亦能体会。

关羽跟张辽互相称为兄弟,君臣之下,便是兄弟。

在这样一个乱世,能互称兄弟的人并不多。

至于他二人是如何结下的兄弟之谊,方绍也不太清楚,大约是因为关羽跟张辽同属河东人氏,还有那位名将徐晃,同样也是河东人氏,在这样一个极重乡情的时代,想必同乡才是关羽能与此二人称为兄弟的前提。

而关羽此人又是何等高傲,目光之高也不是一般人能比,能入得他的法眼,并称为兄弟者,自然也非是寻常之辈。

事实证明,他的那俩兄弟确实不是一般人,虽然互为敌国,但亦是能与关羽比肩的当世英雄。

只可惜,莫非其中一人,就这样去了?

遥想当年徐州之时,在曹艹手下共事之时,兄弟间吃肉喝醉,痛快的畅述心中远大志向,那是何等的快意人生。而今,那些美好的时光,也只能深藏于记忆深处,偶尔挖出来缅怀一下逝去的青春。

也许关羽觉得很意外,但合肥之战的结果,却在方绍的意料之中,要不然,他也就不会写那封信,不远千里的提醒他的那位大舅哥提防着张辽了。

事实证明,他的预测是正确。如今合肥已下,东吴的军队可轻易的攻击两淮之地,这个时候,方才对曹艹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

只是,根据探子的回报,唯一所不能确定的,便是那张辽生死,眼下倒是成了一个悬念,不过,这对于方绍而言,似乎也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偏偏在此时,那马良却是赞道:“没想到东吴之中,也有如此高明之士,这一计用得妙啊。如今合肥已破,我方所受之压力便锐减,正好趁此时机好好让将士们休养一番了。”

马良话音刚落,关羽便拍案骂道:“狗屁妙计,东吴的小人,就会使狡诈之术,没得一个堂堂正正的血姓儿郎。”

众人都被这关羽突然的发怒吓了一跳,马良也是给震得莫名其妙,心想:‘兵者,诡道也,使诈又有什么稀奇,况且东吴得了合肥,对我们也有利,不知你发个什么脾气呀。

显然马良对关羽了解不深,却不知关羽是因为对张辽的感情,因而迁怒于东吴。

“吴人向来是如此,也见不得怪。季常说得也有道理,眼下合肥已破,曹艹与东南方所受之威胁更重,就算他从关中东归,必然也不敢轻易来夺襄樊。咱们正好时机休养士卒,安抚民心,待时机成熟,再与汉中互应,两路北伐中原。”

方绍又及时的做起了“和事佬”,赶紧把话题扯了开。

关羽想了一想,便道:“中正言之有理,这样吧,事不宜迟,你就尽快起程去趟汉中,把荆州之事向大王禀知,尽早就将士们求得封赏。”

在得到了关羽的同意,三天之后,方绍带着关羽的请功表动身去向汉中,顺便也将满宠这位俘将一同带在了身边。

因是襄樊已定,而上庸等郡也握于手,汉中王现下已全据汉水,所以方绍此番去汉中,也不用走长江,经成都转往汉中的远路,可直接沿汉水而上,经由上庸等东三郡去往汉中。

方绍经汉水西入汉中的消息,自是提前传往了东三郡,因是汉水流经上庸郡辖境,上庸太守魏延便借着巡视之名,亲临汉水边的郧县,在那里盛情的接待了方绍。

当天,魏延在郧县为方绍设下一顿丰盛的私宴,好酒好肉,又有美人歌舞在前,方绍旅途的劳顿自是一扫而光。

“中正,我要敬你三杯,这第一杯,先祝你在襄阳助关将军成就大功,来,满饮了此杯。”魏延先干为尽。

方绍也将酒饮尽,笑呵呵道:“我哪里有什么功劳,不过是动动嘴皮而已,倒是文长你,此番佯攻宛城,使得曹仁不得不回援,要不然我们也不好水淹樊城,你这才是立了大功一件呢。”

魏延也不是那种虚伪之辈,便坦然道:“策应的功劳,我自然是有的,不过,要不是中正你出此奇策,此番襄樊之战,我也沾不得半点功劳。这一杯,我再敬你。”

第二杯满饮尽,魏延又举杯道:“这第三杯我还要敬中正,谢你向大王举荐我出镇东三郡。”

魏延当然感激他了,似黄忠等辈,虽然功劳很大,官位也很高,但到底也只是随军而用的将而已,而魏延出镇东三郡,虽然权位尚不及关羽重,但在汉中国里,能充当方面大员的人也屈指可数,魏延可谓是一夜之间声名雀起。

‘嘿嘿,我若不举荐你出镇东三郡,兴许汉中王还要委你出任汉中太守呢,如果你早知道的话,说不定就不会这么谢我了。不过为了大局嘛,也就只有委屈文长你了。’

心中嘀咕着,嘴上却喝得也痛快,好酒入肚,兴致便起了来,“你我之间的交情,文长就不必跟我客气了。”

几巡酒下肚之后,私宴的气氛渐入佳境,魏延便凑上近前,神秘兮兮道:“我料不久之后,大王必会举兵北伐关陇,到时必也会向中正你征询方略。我这里倒有一条速夺关中的奇策,如果大王问起,中正你不访替我进此一言。”

方绍以为魏延是喝多了开玩笑,便随口问道:“但不知文长奇思妙策?”

魏延低声道:“大王若然北伐关陇,势必以主力大军兵出祁山,或走斜谷,以争夺陇右。到那个时候曹艹亦会率主力亲赴陇右相争,到时只消大王能将曹艹拖上十天半月,再令我率万余兵马,轻装而行,偷出子午谷道,不出十曰便可兵临长安城下,趁其不备,一举攻下长安。那时关陇震动,不但长安以西不战可定,就连曹艹也可被困死于陇右,此乃我为大王所想的一击而定天下的奇策也。”

听到魏延这一番话,方绍到嘴边的一口酒差点喷出来,心忖:‘我当是什么奇妙呢,原来就是传说中的子午谷奇袭长安呀。’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方绍在穿越之前便曾就这子午谷奇袭之策说细分析过。

可以说,此计的成功的先决条件,乃是建立在敌方毫无察觉、长安城不战而降的前提下。

首先,子午谷确实是条近道,不过,以曹艹的才华,在率主力于陇右作战时,未必就不会提防到子午谷之奇兵。

三国之后的原有历史中,从子午谷偷袭长安的冒险之举,无一例外的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有名的当属明朝崇祯时代的初代闯王高迎祥。

这位带头大哥亲率五万主力冲入子午谷,自信从这里将迅速的到达长安。只是这子午谷道路狭窄,农民军才走几天就倒霉的碰到了天降大雨,五万大军走了半个多月才走完一半,全军人困马乏,物资损失严重。

不过,姓高的这位带头大哥并不沮丧,他固执的相信,自己的这个举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几天之后,必将震惊天下。

当然,许多人确实没料到,但许多人中,并不包括孙传庭。

当历经艰险,终于走出子午谷,前方即将是一片坦途之时,满怀憧憬的高迎祥看见了满怀愤怒的孙传庭。孙传庭的愤怒是有理由的,因为他和他的一万人马,在这里已经足足等了十五天。

于是,仅仅四天之后,高大哥便将闯王的名号不幸的让给了手下一个叫李自成的部将。

当时,方绍看到这段历史之后,就有一个强烈的猜想,这位高闯王,十有**是看了同时代的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读罢之后,必定是大肆感慨了一番魏延的“不受重用”,诸葛亮的“谨慎过度”,脑子一热,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实验一下魏延的计策。

结果证明,《三国演义》仅仅只是一本小说而已。

高迎祥临死的时候,一定会握着李自成的手,感慨良多的叮嘱:自成啊自成,血的教训啊,听老哥哥一句话,千万别把小说当成兵书来看啊……当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策,并不意味着他不知兵法,相反,更证明了他熟读兵法。不过,兵法是死的,人却是活得,历代名将对兵法的运用,总会带有强烈的个人作风。

迅如电,猛如雷,这个是魏延的作风。不过,那也要看对手是谁了。

方绍既然与魏延交好,也就没那么多委婉,于是,他又饮下一杯酒,拍着魏延的肩膀,笑道:“文长啊,你这计谋倒是一条好计谋,不过要想让我向大王献上此计,那还得看你能不能回答得上我的三道难题。”

魏延神色一怔,问道:“哪三道难题?”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