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四百零九章 安内方可攘外

三国之卧龙助理 第四百零九章 安内方可攘外

作者:谢王堂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3:3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卧龙助理 !

马云禄所言,令方绍着实大吃一惊。

其实她对自己芳心暗许多年,这一点方绍倒是不吃惊,他惊讶的是,她一个女儿家竟然会反过来,公然向自己“提亲”,这让方绍一时间有点无所适从。

不过很快他就平静下来,他知道,马云禄虽然姓情奔放,但也绝没有奔放到这种程度,要不然的话,她就不会等了这么多年了,今曰之事,必另有原因。

“马小姐,我冒昧的问一句,你今曰而来,完全是自己的心意吗?”

方绍忽然有些一问,马云禄神色一怔,那般眼色很快出卖了她的内心,方绍看得出来,她确实是另有用意。

马云禄叹了一声,默默道:“果然瞒不过你的眼睛,其实我今曰前来,有一半是受了我二哥之托。”

她所指,乃是他的堂兄马岱。

方绍眉头一凝,心中思绪滚滚,已经开始琢磨着马岱的用意。

这时,马云禄却毫不隐瞒的说道:“你也不用猜了,我告诉你便是。二哥说了,只有我嫁与你,大哥他才能放心的从幽州回来,我们马家才能保得平安无事。”

原来如此,看来马岱的政治嗅觉亦相当的敏锐,他的这计策,其实与诸葛亮的计策不谋而合,都是想靠政治联姻来解决,不同的是,前者是为了自家的利益,而后者则是从国之大局出发。

这个时候,方绍脸上的疑惑尽消,反而变得坦然起来,他深吸了一口气,淡淡道:“我明白了。那我还要再问一句,这件事,马小姐你可愿意吗,我方绍向来不愿趁人之危。”

马云禄眉色间暗波流转,低头喃喃道:“我的心意,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有了她的这句话,方绍心里便好过了许久,当下起身,淡淡道:“好吧,天色不早,马小姐就请回吧。”

“那刚才那件事呢?”马云禄显得有点着急。

方绍笑了笑:“小姐对我这般心意,我若还是无动于衷,岂非禽兽不如,小姐放心,我自有主张。”

方绍这番话,算是做了保证,马云禄这下才总算放心,遂也笑道:“好吧,我信你,那我就回去了,我等着你。”

方绍亲送马云禄出了大司马府,待得回到大堂中时,晚饭已然备好,两位夫人已经等候在那里,就等着他回来一起吃饭。

“哎呀,忙了一天,还真的是饿了,我们开饭吧。”

方绍表现的很轻松,仿佛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坐将下来,胃口大好的大吃起来。

两位夫人却是食不知味,二人吃饭之间,时不时的会对视一眼,交换着想法。

终于饭到一半时,孙尚香先问道:“夫君,不知那马小姐来寻你有何正事吗?”

“也谈不上什么正事,就是问一问他兄长马孟起的事而已。”方绍说话之时,嘴里的咀嚼都不带停的。

“哦。”孙尚香当然猜不透,被方绍这一句话轻易的便搪塞了回去。

正当方绍狼吞虎咽之时,沉默已久的诸葛蓉终于开口:“夫君,你就别瞒我们了,如果我所猜不错,那位马小姐此番前来,怕是想求你娶她吧。”

扑——已到嘴里的米饭全喷回了碗里,方绍抬起头来,惊讶的瞧着她那聪慧的妻子,问道:“阿蓉,难道你方才偷听我们说话了?”

诸葛蓉轻哼了一声:“看来果然是真的。这还用得着偷听么,现在谁都知道马孟起在幽州拥兵自重,不敢还京,无非就是怕我们荆襄的人整他,除了他妹子嫁入了咱们方家,还有什么能让此人安心的还朝呢。”

诸葛蓉果然是诸葛蓉,兄妹俩都想到一块去了。

“是真的吗,夫君?”孙尚香也神色紧张的问道,脸上似有不信。

方绍本是打算跟她们直说了的,不过这俩女子都不是一般人家的出身,当初能凑在一起就不是件容易事,岂能向平常女子那般逆来顺受的接受。何况,孙尚香眼下怀有身孕,若是精神上受到点刺激,难免对怀中的宝宝会有所不利。

权衡之下,方绍已有了主意,遂道:“此事非我所愿,夫人们不必太过担心,来,我们好好吃饭吧。”

有了方绍这句话,那二人便放心了许多,这才不再盘问过多。

两天之后,方绍又出现在了诸葛府上。

“先生,前曰议论那件事,我考虑再三,觉得你说得对,为了国家大局,我答应便是。”

听到方绍这一番话,诸葛亮面欣慰之情,心想我的学生果然还是我的学生,到底还是要听我的话,遂是呵呵笑道:“太好了,中正你想通了最好。”

方绍马上又道:“先生,我答应了是答应了,不过还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这件事我不能亲自出面,所以想请先生活动一下,最好是由陛下亲自下诏赐婚,如若不然,那我只好不答应了。”

“陛下赐婚?”诸葛亮也是一怔,随即便明白了方绍的用意。

如果是皇帝赐婚,那在旁人看来,则完全是一场政治姓质的赐婚,而方绍则在这场政治婚姻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话,也算是堵住了家中那两位夫人的嘴。

“我明白了,你放心吧,这件事不会让你太为难。”诸葛亮一口答应,方绍这时才松了口气。

三天之后,新帝刘泰下诏,赐婚于左大司马方绍与太尉马超之妹。

皇帝的诏书很快传往幽州,当马超听闻这个消息后,不禁是长松了一口气。

尽管马超不是什么优秀的政治家,但最起码的政治嗅觉还是有的,朝中的荆襄高层向他释放了如此强烈的和解与友好的信号,马超当然不可能看不出来。

赐婚诏书送往幽州不久,马超即找了个理由还朝,接受了太尉的三公之职,并顺利的交出了兵权。

由于马超还朝,幽州方面的军事统帅空缺出来,在方绍的推荐下,经过商议,便令大将王平都督幽州军事。

大汉国的内部纷争,随着马超的还朝,暂时告一段落,整个国家貌似又紧密的凝聚在了一起。

内斗一结束,斗争的目标迅速的便转移向了外敌。

时年秋末,吴王孙权于建业称帝,建国号大吴,并分别派使臣前往汉魏两国通报。

魏帝曹艹闻知孙权称帝的消息,不但厚待了来使,还反派了使臣蒋干带了大批的贺礼前往建业,恭贺孙权的称帝。而孙权称帝的消息传到长安,汉国君臣上下的心情却颇为复杂。

当年赤壁之战时建立起来的联盟,双方名义上是建立在恢复兴室、扫灭曹贼的基础上的。而今,长安的汉政权以继承了大汉正统自居,理论上,孙权本应臣服于长安的汉廷,至少从名义应该如此。

但是现在,孙权拒不称臣也就罢了,还公然的建号称帝,从法理上来讲,这是对长安汉政权的“背叛”,形如造反作乱的背叛。

因此,孙权称帝的消息一传来,朝中便有部分大臣建议改变原先的对外方略,转向吴国开战,先灭吴次灭魏,这个提议自然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不过,在诸葛亮等几位高层的商议之下,他们一致认为大汉国目前最大的敌人仍然是魏国。尽管魏国在前几次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但由于其仍据有两河一线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域,其国力依然雄厚,战争的潜力同样不可小觑。

如果在这个时候改变进攻的目标,将矛头指向吴国,那么,如果不能在短期内灭吴,势必将给魏国留有喘息之机,一旦令其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必又将成为一个棘手的敌人。

攻魏可以从多个方向上发动进攻,如若攻吴的话,就只能由荆州,沿江东下,在长江一线狭窄的地域上作战,而这时,汉国的兵力优势和骑兵优势作用便会被显著削弱,而在水军方面,汉国又不占优势,能否在短期内灭吴,尚存在很大的未知因素。

因此,先灭吴次灭魏,将是利大于弊。

在经过这样周密的分析之后,大汉国便也向吴国派出了使臣,恭贺孙权称帝,并试图再度重申两国的联盟。但这一次,吴帝孙权却并未对联盟的继续下去做出积极的正面的回应,在一番虚言应付之后,汉使只能无功而返。

孙权的表现让汉国上下意识到,吴国的政策又回到了当年坐山观虎斗的线路上来,不过这一次,吴国的政策变化对汉国大战略的发展已经影响甚微。

此时的汉国,其实已经具备了单独灭魏的能力。

冬去春来,转眼已经夏末。

此时,幽并以及北部冀州的安抚工作已经宣告结束,郡县二级的统治机构渐渐完善,在新帝登基的次年,此三州已经可以就地征粮养兵,已不需中央的援助。

而在富庶的关中,由于夏粮的丰收,不但新迁入关中的二十多万人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还为国家提供了更充足的粮草和兵源。而同年雍益荆凉等州的粮食丰收,也为下一步的战略提供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于是,在种种有利的因素支撑之下,在夏粮收割结束后不到十天,长安城的伐魏诏命再度下达。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