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旺门小农女 > 第167章 妖言惑众

旺门小农女 第167章 妖言惑众

作者:西青先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3:09:03 来源:言情小说阁

萧浮生回来,还带回了一个人——一个极懂得雕琢玉器的师父。

他外出许久,听闻陵阳发了大水,百姓伤亡严重,自然也听说了云家的事情。

此刻见到云莞,只觉得,与两个月前,在西甸是见到的眼眸里总映着轻快与自信的少女有了一些不同。

一个人的成长,有时候只需要在深夜里痛哭一回。

萧浮生本就是个感情寡淡之人,自然也与云莞说不了什么什么安抚的话。

云莞早先已经从萧韫之这儿得到消息,与萧浮生寒暄了几句,便看向他背后的一个中年男子:“这便是二哥说的刘师傅么?”

萧浮生淡淡而笑:“正是,这是刘冕山,原本是桂州的雕玉大师,早些年,我前往南苍,途径桂州,与刘师傅相识。”

刘师傅看起来是为温和的人,微胖身材,面上总带着些温和的笑意,四十来岁上下,听到萧浮生这样说,不由得轻笑了:“老夫觍颜,能与拾痕公子这样的风流人物成为忘年之交,实在三生有幸。”

他说完,便拱手与云莞行了一礼:“老夫曾多次听闻拾痕公子与燕会长提及云姑娘,云姑娘年纪轻轻,便目光深远,短短两年之内,云家的生意便几乎散布西江南岸,让我等实在敬佩。”

说着客气的话,但能感觉出刘师傅语气里的真诚。

“刘师傅过誉了。”云莞笑道:“能将刘师傅请来,倒是我沾了二哥的光。”

萧浮生轻轻一笑:“刘师傅在桂州长居半生,近日也正有外出的打算。”

“正是。”刘师傅接口道:“陵阳三江交汇,物产丰富,风景美不胜收,老夫早便想来瞧瞧,如今得拾痕公子相邀,正相得益彰。”

萧浮生道:“既如此,阿莞便与刘师傅好好相谈一番。”

云莞点了点头,“刘师傅请。”

“请——”

这边,云莞在与刘冕山谈话,而萧浮生则去外边找萧韫之。

“兄长。”

萧韫之转回头,瞧着两个多月不见了的萧浮生,勾唇笑了笑:“可还顺利?”

萧浮生笑了笑:“一切顺利。”

兄弟两人便在院子里坐了下来,萧浮生道:“曹世荣与司马家生意失败,无法按期与北丘供货,如今双方皆不愉快,但是北丘与西甸的合作,必然也不会因此便终止,只是,司马家与皇族长久以来积累的矛盾,倒只差了那么一把火。”

萧韫之道:“司马家势大,隐有与西甸皇族相争之势,西甸皇族暗中已是忌惮多时,如此也好,趁此时间,让他们互咬去。”

萧浮生淡淡点头。

兄弟两人又说起了此次南方受灾的事情。

说起钦差到来,惠帝的态度,萧浮生对东澜的朝堂,更加不抱任何希望:“东澜立国百多年,根基已稳,朝中吏治便也越加污浊不堪,官官相护,又有几人真正将百姓放在眼里。”

萧韫之沉默不语。

萧浮生倒了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拾痕公子向来无欲无求的脸上,更显得寡淡,以及冷漠——对整个东澜国的冷漠与冷眼旁观,他说:“也只有兄长,担着白身,却将东澜国抗在了自己的肩头上,不知兄长是不明白,还是不想明白,便是兄长有力挽狂澜之力,又如何扛得起一个腐朽的王朝与天下?”

这是萧浮生第一次与萧韫之说这样的话。

他从来对东澜国有清醒的认知,所以才会年少成名,分明早早便能入朝为官,却不愿意入朝,而是四处游学。

是因为他明白,即便他有匡扶天下的信念,做每一个读书人都期盼能实现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的理想,但,一个人,救不了这个皇朝。

说到底,东澜是东方家的天下,法理便是东方家的法理,只要当今还在一天,只要朝廷没有任何改革,只要当下官吏的班子不变,没有一场巨大的变革,便始终只能维持当下的腐朽局面。

对外畏战,步步退让,对内妥协,官僚腐朽。

一个人能赌十个漏洞,但堵不住千个、万个漏洞,杀身成仁亦不能。

萧浮生说着,喝酒的动作依旧优雅,指尖轻轻抚着杯口,倒像是品尝一口上等的好茶一杯。

面上清淡的笑意,表面上看起来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倒更像一个不懂凡俗之苦,冷眼观看着众生的神祗。

他太清醒了,清醒以至于无情。

萧韫之抬眼瞧了他好一会儿,而后仰头,将酒坛子里的酒水一饮而尽,轻笑了一声,那笑声里有洒然的坦荡,也有无谓的意气:“这世上无用之事可多了去了,为兄是个闲不住的,总得去做做一两件。”

说罢,他拍了拍萧浮生的肩头:“行了,无用的事情,为兄来做,待我若真能荡起一圈清水,再请我们拾痕公子出山。”

说罢,他便朗声而笑出去。

唯有萧浮生,依旧坐在原地,垂眸静静地看着手里的酒杯。

他大约明白了,兄长为何能与阿莞走到一起,大约从本质上而言,他们都是一样的人。

一样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一样的一腔孤勇,永远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比当世之人所定义的,更多。

萧浮生轻轻笑了一声,半杯酒一饮而尽。

*

云莞与刘师傅进行了一场为时半个时辰左右的交谈,所言不多,只说了些刘师傅雕玉器的经历,双方交流了一下想法,云莞对刘师傅的手艺,有了更深的认知,而刘师傅对云莞的规划,也有了更明晰的定位,甚至从云莞这儿受到了一些启发,深感不枉此行。

最后,云莞道:“刘师傅舟车劳顿,先休息两日,过两日,我带您去珠翠阁走一趟。”

刘师傅笑着应了下来,她送走了刘师傅,萧韫之才出现,瞧着云莞面上笑意:“阿莞对这位刘师傅可是很满意?”

云莞弯眸点头:“刘师傅是真正的大家。”说罢,她撅了噘嘴:“你不早先告诉我,刘师傅哪里只是一般的行家,他虽深藏功与名,但如今当世极有名的玉器,不少皆是出自刘冕山之手,桂州年年送入宫中的贡品,玉器十有**,皆出自刘师傅之手。”

这也是云莞而后与刘师傅谈话的时候方知道的事情。

萧韫之笑道:“这样一位人物,不正合阿莞的心意?”

云莞笑着点头。

刘师傅在镇上休息了两日,云莞也安排了个空闲的时间,而后便带刘师傅去了珠翠阁的,刘师傅一生雕玉无数,只一眼便知道,哪一块玉,可以做什么样的玉器,哪一块玉,应有什么样的用途,珠翠阁里的玉石,半数以上不算上乘,甚至在他面前几乎不够看,但他对云莞提供的一些思路很是感兴趣。

自陵阳灾后恢复生机以来,珠翠阁也跟着半开业了,铺子里已有三个伙计,刘师傅一来,云莞便将珠翠阁的雕玉之事交给了刘师傅,而珠翠阁,也因此正式开业。

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便是云莞的酒窖,已重新开工。

但是,一场被有心人酝酿的的变动,也在表面的和平之下,暗潮汹涌。

近日,城里的孩童一直在传唱一首童谣:“桃花江,大坝子,下大雨,烂成泥,哗啦哗啦冲我家,房没了,屋没了,阿爹阿娘抱我哭……桃花江,长长堤,发大水,软成泥,哗啦哗啦淹我田,米没了,粮没了,贪官贪钱百姓哭……”

不知从是哪里传出来的,也不知是何时传出来的,待陵阳城里能唱遍的时候,已经人人都会唱了。

小孩儿也不是完全懂自己唱出的是什么歌谣,只是,这般悲惨的事情从那些童音里唱出来,反倒让人觉得荒诞与讽刺非常。

原本周修文已不与郭敬山等钦差提当年桃花江堤坝之事,郭敬山观察了几日,眼见周修文确实不再提当年事,只是投入了灾后治理之中,这心才刚刚放下来,不成想,周修文不闹了,反倒是民间闹开了。

不仅如此,近日,陵阳城内,戏台搭建起来,甚至还有戏班唱了一出戏,剧名便叫做《修坝》。

将近一个时辰的一场戏,讲述了一个贪官贪污河道,导致清官被冤枉而是,贪官却节节高升的故事。

道貌岸然的贪官,为了贪污河道,偷工减料、移花接木,修筑了一座大水一冲就毁掉的堤坝,也讲述了官场里官官相护、权权交易之事。

一出戏,照见了官场百相,剧中,一位清官本为查证堤坝修筑之事,明明已经获得证据,但向上提交,却遇到重重阻拦,背后更有更大的关系来袒护那位贪官,甚至最后让纠察此事的清官,反倒含冤而死,而那位贪污河道的奸佞,却因背后有人撑腰,平步青云,做了大官。

百姓最看不得这样的悲剧,一场戏下来,议论之浩大,前所未有,再加上这一个多月来,陵阳也发大水,百姓家园被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原本,大家都只当这是一场天灾,人力不能左右,但经过这场戏,对于当年桃花江堤坝修筑之事,也多了些议论。

除了那歌谣,这场戏,坊间传出了些声音,事关当年桃花江修筑的内情。

百姓不懂修坝,但他们懂得修筑田垄的道理,连修筑田垄都晓得,要将杂草覆盖一层在上才不至于让田垄被踩坏了,何况修筑堤坝呢,而当年修筑堤坝时,不少百姓亦是参与的。

那不堪一击的泥坝,如今回想起来,总让人十分费解。

一场戏,一些议论,一首民谣,两三日,如一场洪水一般席卷陵阳城。

百姓醍醐灌醒,再加上一些不知从何处出来的言论,对当年修坝之事的怀疑说得头头是道,一说当年主持修坝的朝廷官员贪污了河道,才导致了桃花江堤坝破裂,淹没下游,一说如今朝中有官官相护,维护当年修坝之人,公道难明。

每一个说法,在这等灾后恢复的时期,都戳在了百姓的心口上,导致群情激奋。

郭敬山得知民间都在议论当年修坝之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连川流都无法防控,何况失控的百姓,只能怒气冲冲地来问周修文。

“周大人,那戏班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有人敢在民间这般议论朝政,煽动民意来造谣朝廷命官!”

周修文一如既往表情冷淡又严肃:“郭大人,民间戏曲,官府向来不管,唱本故事,皆是百姓流传。”

“这是大逆不道!”郭敬山怒道,继而看向周修文:“还是,这是周大人的安排?”

周修文冷淡而坦然地看郭敬山,刚过弱冠的年轻县丞,竟将一个年纪比自己大了将近一倍的大臣看得面上难堪,周修文淡声道:“陵阳乃下官治下百姓,若是发生暴动,于下官何益?”

郭敬山一想也是,咬牙道:“值此特殊时期,那剧班便是妖言惑众,这等刁民,该被押入大牢。”

周修文道:“下官派人去查捕时,戏班已连夜离开陵阳。”

郭敬山怒气腾腾,在周修文这儿讨不到说法,只责令让他快速将事情解决,将那妖言惑众的戏班捉拿归案。

周修文自然应下来。

郭敬山还不忘放一句暗中威胁的话,“周大人,此乃大师,若是百姓发生暴动,你我都不好与陛下交代。”

郭敬山丢下一句话,离开时正好碰见了同样来找周修文的姚青山,一句话也不说,甩着袖子离开了。

周修文面无变化,瞧见门口来的姚青山,淡淡地点了下头:“姚大人。”

姚青山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周修文:“陵阳群情激奋,民间皆在流传此次大水,与当年修坝之事有关,周大人以为如何呢?”

周修文道:“姚大人奉皇命来南方视察,如今半月已过,下官从未与姚大人谈论过此事,姚大人以为如何?”

姚青山抿唇不语,半晌之后,他似是叹了一声:“可城内民情如此,周大人该如何解决?”

周修文道:“民愤源自无人可解疑,若能让他们明白始末,一切便能迎刃而解,布衣之怒,百万之众,如今,百姓刚经历家破人亡之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姚青山眉头微凝,半晌无言,周修文微微点了下头便告退离开。

民间关于本次水灾与当年的修坝之事有关的言论,愈演愈烈,根本无法制止,若是在太平时期,官府自可出面镇压,但此时,百姓刚刚经历过一场生死的大劫难,又是在这般绝望的境地,虽然生机在恢复,但仍有许多百姓生活艰难,此时,也正是民情最易激奋的时候。

如今的百姓,亦皆知晓钦差便在陵阳,在百姓眼里,钦差便代表天子行。

不知他们如何得知,郭敬山是当今的重臣,这一日,郭敬山坐着轿子从府衙出去,这才刚刚出了府衙不足百步,一大群百姓便蜂拥而至。

来人乌压压一片,皆在钦差轿前下跪:“钦差大人,求为陵阳百姓做主!”

“青天大老爷!求为小民做主!”

喜欢旺门小农女请大家收藏:旺门小农女全本言情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