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旺门小农女 > 第172章 金殿陈情

旺门小农女 第172章 金殿陈情

作者:西青先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3:09:03 来源:言情小说阁

“回禀陛下,证据确凿。”萧韫之道。

他说得太笃定,方才因他一句话而恼羞成怒的官员,此刻的目光,几乎全部都放在了殿中的少年身上。

萧韫之朗朗有声:“十年前,朝廷主持修建南方河道,桃花江堤坝便是其一,分为抬水坝、拦水坝两项工程,章大人是工部尚书,想必应当晓得,我朝规定,南方堤坝修筑,凡高两丈,必以石块垒铸,绝不可单单修以土坝,凡高一丈不足两丈,河宽过两丈,必以土石坝修筑,间或杂以碎草防水流冲刷,桃花江堤坝沿岸高虽不足一丈,但沿河长达五里,至少当修土石坝,混以碎草加固,然,根据陵阳城相关文书当晚记载,当年修筑堤坝时,上奏的折子,虽言明修以土石坝,但实际修筑时,却以土坝修之,十方但见一块石头垒筑其间,只底部以碎草混合加固,其上,全部以烂泥压固而成。”

萧韫之说得十分详细,金殿之中,众人亦反应不一,章可正心中忐忑不安,事实上,他已经忐忑不安了一个多月,如今,萧韫之的话,恰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般。

他苍老的,略显黝黑的脸上,已经有些发白,只是,因着装得比较完美,并不太看得出来,但眼里的恐惧,却非常明显。

大殿之中,亦安静极了,有人在认真思考,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萧韫之的身上,等待着他继续说下去。

萧韫之便勾了勾唇角,继续道:“当年朝廷下令修筑桃花江堤坝时,如今的工部尚书章大人,还是济州知府,乃主持济州所有堤坝修筑之人。”

萧韫之才刚刚说到这里,章可正便立刻反驳道:“即便本官是主持修筑之人,可政令下达,最终着人修筑的,乃各个城池的县丞、官兵与百姓,是否有人倒行逆施,本官如何得知?”

章可正的话,宛如一场完美的辩解。

也终于让太子一派的人反应过来,立刻有人跟上章可正的话:“正是这个道理,这位小公子,若是因为堤坝修筑不合规矩,你便这样污蔑章大人,道章大人贪污了河道,将一切过错推在章大人身上,未免有失偏颇,不合常理!”

“正是这个道理!”

“此乃诬告!”

章可正的神色,也渐渐缓解了过来,脊背挺得直直的,好似终于找到了底气一般。

可朝中还是有人看不下去了,一位上了年纪的,站在相对中间靠后一些的老大臣忍不住道:“章大人何必如此着急,下官瞧着,这位公子的话,还没有说完,不如等这位公子说完了,再行定夺不迟。”

这位老大人刚刚说完话,几乎站在了一众朝臣的末尾的镇远侯府大公子谢晦也站出来说话:“击登闻鼓者,必有重大隐情,按照我朝规矩,当由陛下在金殿亲自审理,如今,陛下尚未说话,章大人与诸位大人,何必如此着急?”

谢晦自从入朝为官之后,凡有朝会必来。

虽然他极少在朝会上说话,甚至自上一年参政以来,说话的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但他如今一开口,仍是立刻吸引了惠帝的注意力

老皇帝眯了眯眼些许浑浊的目光,放在了谢晦的身上。

这是镇远侯长子,将来镇远侯府的继承人,他的话,便代表了镇远侯府的意思,如今,谢晦这般说话,落了太子这边的人的面子,可是有意站队铭王。

若是如此……

老皇帝的眼里,闪过一丝不快。

便是太子和铭王,也有些意外,太子的想法与惠帝一样,谢晦突然说话,可是有意站队铭王?

倒是铭王面上露出了微笑,回头朝着面无表情的谢晦看了一眼,他的心腹臣子立刻接口道:“谢指挥说得正是,不论事情如何,总要先说个始末,以好定夺。”

谢晦面无表情道:“臣就事论事。”

这是谁的面子都不给,铭王脸色微顿。

萧韫之勾了勾唇角,“我的话还没有说完,章大人便这样急着撇清关系,可是承认了,当年桃花江的堤坝修筑时候,确实存在不当之处?”

这是挖了个陷阱等人往里面掉

章可正反应过来,原本微微浮上了些胜券的面上,如变脸一般,变得阴沉。

“你简直强词夺理!”

萧韫之并不在意,“是否强词夺理,章大人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

章可正还要反驳,坐上的惠帝终于再次发话,对萧韫之道:“你继续说。”

萧韫之这才继续,“方才所言,只道桃花江修筑的情况,十年前的,我便先不计算,先算最近一次大规模的修筑。五年前,朝廷曾下令,复修桃花江堤坝,为此,拨款三十万为赈灾与修筑河道款项,但经计算,当时雇佣两百工人,修筑两月,工钱没人一两银子,而修筑的材料,为土坝,五里长堤再加上拦水大坝,以五年前陵阳物价计算,攻城的成本再加入吃穿住用的成本,总计不足十五万两银子,那么,剩下的十五万两何去何从?不知谁能给出一个说辞,而这个数字,还是我还未曾将陵阳富绅捐出的至少五万两白银算进去。”

萧韫之所言,条理清晰,又给出了十分明白的数字,此话一出,整个大殿先是安静了一会儿,而后,朝臣似乎又反应过来了一般,与前后左右之人,交头接耳。

“若真这样计算,当时至少有十五万两银子,并不用于河道修筑之中。”

“正是,这十五万两银子,到底去了何处?”

“这少年,到底是何方人物,瞧着不过弱冠之年,怎的对十年前,乃至五年前堤坝修筑之事如此清楚,五年前,他最多十四五岁啊。”

“是啊,这少年,到底是何人?”

“他说的话可能信服?”

朝臣的小声议论,自然都落入了萧韫之的耳中,他如同没有听见一般,从容淡定地从带入大殿的盒子里,拿出了一本略显废旧的册子,和一本看起来比较崭新的本子。

萧韫之继续道:“诸位大人若是对我的计算有所疑问,可以查阅此本陵阳年鉴,记载了桃花江修筑当年,陵阳的物价,事无巨细。”

他说着,又拿了另一本较为崭新的本子:“这一本,乃我所记载,以及计算修筑堤坝所需的费用,从朝廷拨款开始,直至堤坝最后一块大石落下的过程,所需的各项费用,用以评判我的说法,是否有和过错。”

有人提出疑问:“计算之事,可并非一日而蹴,你如何在短时间之内便昨晚这些事情?”

萧韫之闻言,唇角泛起一抹冷然笑意:“六月二十四,桃花江堤坝崩溃,造成下游数万灾民命丧大水之中,七日之后,我便发现了大坝断口、碎石的皆有问题。”

说到这里,萧韫之看着满朝文武,少年那讥讽的笑意,不知为何,却让朝中许多人感到面上臊惹,只听得少年声音清朗道:“然则,朝廷派几位钦差前往陵阳,却无人关注堤坝修筑的问题,甚至掩人耳目,陵阳百姓、桃花江下游百姓冤屈难忍,亲自去找钦差申辩,钦差不但不听百姓申辩,还以妖言惑众之罪将试图伸冤的百姓抓捕如牢,我倒是想问问,我朝官府,究竟为何不听百姓冤屈?”

这一声质问,无人能回答萧韫之。

年老一些的大臣闻言,重重地叹气,有人则低下头,不敢看少年凛然的眼神,还有人面上愤愤,似乎想要反驳,却无法反驳。

便是惠帝的脸色,也变得十分不好,可他的目光,却久久地停留在萧韫之的身上。

还没有彻底放松下来的章可正听到萧韫之的话,脸色又隐隐发白,只觉眼皮跳动得厉害,看着眼前的分明长相俊美的少年,却有恶鬼纠缠的恐惧之感。

他张口,刚想要为自己辩解,萧韫之便先勾唇打断了他要出口的话,“章大人,我知道你想要说什么,别着急,我带来的证据,并不止这一点。”

说罢,萧韫之又拿出了一本薄薄的册子:“十年前,桃花江堤坝修筑之后,大人分别在南方三座城池买了三处院子,在自己的家乡,买了两处院子,当然,这院子的名字,并不挂在大人的名下,而是在您的母亲,以及儿子的名下,五年前,桃花江再次修复,章大人被提升工部尚书,官至京城,您在京城,买了三处院子,当然,时间恰在您升迁之后,此事,想必朝中的各位大人都晓得,虽然,您以尊夫人的名义购买。”

他举着三本册子,目光直直地看着脸色泛白,即便黝黑的肤色也遮盖不住恐慌的章可正。

萧韫之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朝中的不少人都晓得,章可正在京城确实有两处别院,可眼前的少年,又是如何知晓,并且知晓得如此详细,连章可正家乡有多少房产都晓得。

便是惠帝看着萧韫之的神色,也变得复杂了许多。

萧韫之却并不解释,这些人迟早会晓得萧家是何等人家,但凡有些商路往来,想要查这些房产买卖的事情,便不是难事。

萧韫之看着章可正,幽幽道:“以大人当年做济州知府的俸禄,以及这四五年作为工部尚书的俸禄,能有这样多的银钱,买到这么多的院子么?”

萧韫之虽面带笑意地问着,可那笑意,却一片冰寒,甚至有些咄咄逼人。

从来无人敢在金殿上这般放肆,唯有如今的萧韫之。

但此时,朝臣的注意,已不放在他这般放肆的态度上,而是震惊于他所道出的事实,却又听得萧韫之继续道:“当然,桃花江堤坝修筑背后到底藏了多少隐情,想必章大人有一句冤枉是喊对的,可能并非是章大人如此做,当年的河道总督,乃国舅王安存,国舅在其中扮演了何等角色,草民难以查询,也不便妄图猜测。”

“放肆!”太子终于忍不住,在萧韫之说出了王国舅的名字之后,怒声呵斥:“尔等到底何人,这般随意攀咬,连国舅的名声,都敢诋毁!”

萧韫之道:“草民只知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认识王国舅或者李国舅之流。”

太子已经年过而立,身材微胖,长相憨愚,样貌平凡,今日被几番刺激,在萧韫之的面前,越发不能控制自己,如今火烧到了王国舅的身上,下一个,烧的便是他自己,他哪里还能忍着不说,“简直放肆,胡言乱语!即便国舅是河道总督,又如何与河道贪污有关,如你这般说来,岂非当年参与河道修筑的官员,皆有可疑?”

如此,便是震荡朝野的大事。

没想到,萧韫之却轻飘飘地应下了这句话:“太子说得是,草民此番上京,便是请求陛下彻查此事,按照查案的程序,当年的涉事官员,自然都要纠察,包括王国舅,至于国舅如何,还需经过查探一番,若是国舅无过,实为我攀咬皇亲国戚之罪,届时,我认罪认罚,随律法处置便是。”

太子半晌说不出话来。

倒是铭王,神色复杂地看着萧韫之,幽幽道:“太子何必如此着急替国舅辩解,若是国舅无罪,自然无惧审查,还是,太子皇兄,在害怕什么?”

太子狠狠地瞪了一眼铭王,拱手朝上:“父王!”

萧韫之简直无所畏惧,惠帝从一开始的愤怒、不满,随着萧韫之这般有备而来,讲述清晰,不似寻常百姓,甚至可隐约窥见其背后不可忽视的能力,看着萧韫之的眼神,越发复杂。

太像了,太像他认识的那个人,那个二十年来,未曾再见,却始终不能忘记,每每想起,身为皇帝的他却依旧感到愤恨的人。

看着萧韫之,再看已经略微控制不住自己的太子,惠帝脸色微沉:“你先别说话。”

太子心中一惊,终于反应过来自己情绪过激,立刻垂头不言。

萧韫之双手举着两本册子,看向高位上一言不发的皇帝,“陛下可要查阅证据?”

惠帝眼色一使,张达便走下阶梯,将萧韫之手里的三本册子,全部收走,确认无碍之后,转交给惠帝。

大殿里还有细微的议论与说话的声音,萧韫之与云莞站在原地,沉默着,等待惠帝翻阅他呈交上去的本子。

大约过了一盏茶之后,惠帝才终于放下手里的册子,他面色沉着,谁也猜不透他的心思,而他却对萧韫之道:“少年人,你很懂得计算。”

萧韫之笑着接话:“谢陛下夸奖。”

惠帝一哽,“朕看来,你是有备而来,你还有何等证据要呈交给朕。”

萧韫之并不掩饰自己的有备而来:“河道关乎国运根本,关乎百姓生死,此事涉及年岁久远,涉及朝廷命官,草民既然要击鼓登金殿,自然不能贸然做事,有违圣恩。”

说罢,萧韫之顿了顿,“草民的证据还有从陵阳运送而来的,一块桃花江堤坝的土块,这块长宽半丈,厚达三尺的土块,乃从原桃花江堤坝挖来,只为让陛下与诸位大人瞧瞧,当年,桃花江堤坝修筑的样式,究竟如何,此刻,土块正在宫门外等候传唤。”

萧韫之话一处,再次满朝哗然,从未有人见过,有人竟以这样的方式来伸冤。

惠帝先是愣了一下,而后沉声道:“宣!”

一刻钟之后,宫廷侍卫将一块长宽半丈,厚有三尺的泥块,小心翼翼地运入了皇宫之中。

土块这样的脏物大物,自然不能进入金殿,高高在上的老皇帝,终于在张达的扶持下,随同朝臣,一道移步出了大殿,看着殿前空地上,立着的一块高高厚厚的土块。

萧韫之道:“这便是五年前桃花江修复之后的大坝土块,洪灾发生之后,从河堤上原封切割凿下,历经半月运送,到底京城,请陛下和诸位大人查验,这块长宽半丈厚达三尺的土块里,有几块石头”

不等别人怀疑的声音发出,萧韫之便主动道:“诸位若是不信,桃花江长堤还在,大坝还在,泥石聚在,陛下可派人前往陵阳查验真伪。”

他都这样说了,还能如何,即便怀疑,也是能先查验。

惠帝一挥手,殿前侍卫便带着锋利的、削铁如泥的长刀上去,在土块上横竖切割了十来刀,瞬时,高厚的泥快被切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土块,立刻有朝臣上前细看,却发现,偌大的泥快里,只有零星几块石头,最大的,竟也只有海碗大小。

瞬间,周围的臣子,震惊非常,不可置信。

有人甚至失态,呼道:“即便江河低浅,大坝修筑,也不敢这般潦草啊!”

说完方觉失态,惴惴不安地看着惠帝。

此时的萧韫之,才终于显出他隐藏在骨子里的脾气,怒声道:“这样的堤坝,修筑在水深丈余的桃花江里,不说十年,这五年来,未曾崩溃,直至今年,大雨连下半月,才导致桃花江堤坝崩溃,已是天大的福气。”

说完,萧韫之目光直逼章可正,带着少年一往无前的犀利和怒意:“敢问工部尚书视万千百姓性命如草芥,这便是你口中的兢兢业业,不敢违背陛下旨意?”

喜欢旺门小农女请大家收藏:旺门小农女全本言情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