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旺门小农女 > 第183章 国舅王存安

旺门小农女 第183章 国舅王存安

作者:西青先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3:09:03 来源:言情小说阁

自萧韫之击登闻鼓之后,已经过去了七八日的时间,虽然惠帝已经下旨要审理这个案件,但是前期,光是由谁参与审理,便需要拉扯一番。

虽说由大理寺主审,最后皇帝会坐堂听审,下最后的判决,但前期提审、纠察、查账等事情,仍需各部人员参与,以求公正。

而半途加入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林志远,虽说是惠帝下旨加进来的一个人,但谁都知道,这位是今年的金科进士,出身便是个平民百姓,毫无背景,莫说别的只是协助审查的人不太满意加进来的这么一个人,便是大理寺卿孙尉迟也并不怎么满意。

一个毫无办案经验的人加入一起这样大的案件中,若是此人安份倒也好处理,若是不安分,甚至会让办案的过程更加艰难,孙尉迟都不敢确定,陛下这是何意。

但陛下亲自钦点进来的人,再不满意,也得忍着。

这般磨合了好几日,各方人马也争吵了好几日,终于拟定了一个大致的审理方案,桃花江堤坝案,才终于进入正式的审理之中。

而彼时,距离章可正被押入牢房,已将近十日。

朝中涉及当年桃花江堤坝修筑之事的官员,几乎都被提审了,而当时地方负责修筑桃花江堤坝的,便是济州府各个城池的官员,而主要的,是陵阳城的官员,但经五年之后,那些官员,要么已经致士,要么升迁提拔,调往别处,随着一道圣旨发下来,全部需从各地赶赴京城,接受大理寺的审查。

至于留在陵阳的相关文书,则需誊抄复本保留,将原本全部移送京城给大理寺审查。

大理寺的官员,这几日,可谓日日门庭若市,接受审查的官员,进进出出,各人面上也神色不一,有人战战兢兢进去,面如死灰地出来,有人坦坦荡荡进去,坦坦荡荡出来,自然,也有人进去了,便再也没有出来过。

几日之后,提审的人,终于到了堤坝案中,除了章可正之外,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当年的河道总督,国舅王存安。

王存安乃当今皇后的胞兄,年近五十,为人长相儒雅,平日里总喜欢穿一身宽袖青衫,面对谁人,面色都非常和善,他不参与政事,无需上朝,也没有甚爱好,最喜欢的,便是前往京城梨园,点上一壶茶,听个小半日的戏,或养养鸟,钓钓鱼,生活十分闲适。

从萧韫之击鼓登殿开始,王家其实已经知道王存安被告的事情,但却表现出了极大的镇定,不为自己喊冤,亦不上书申诉自己的忠诚。

甚至,也不去找萧韫之的麻烦。

颇有一种,清者自清的清高之感,非常坦荡,根本不屑将萧韫之与云莞的“诬告”看在眼里一般。

因此,当大理寺卿孙尉迟将王存安请来大理寺的时候,王存安便坦坦荡荡地来了,如前面那几位大人一般,从如何开始接下惠帝的旨意,当上河道总督开始,一点一滴地讲述了自己当年治理桃花江的过程。

“当年之事,实在已经久远,孙大人若是叫我一点一滴,说出某时某刻的所有事情,如此,我是做不到的,不仅我做不到,我想,其余的诸位涉事的大人,自也做不到,但我王存安坦坦荡荡,河道的钱,不敢说一个铜板也没有拿走,但若说我贪污河道,这话,我便只当毛头小子不懂事的笑话罢了,孙大人只管查便是。”

王存安负手而站,一派闲适:“王家坦坦荡荡,对于这等诬告之言,原本也不想多费心思理会,多说无益,我只认证据,但是,王家也不是好欺负的人家,谁也不能让我闷声吃了这个污蔑的亏,届时,也请孙大人给我王家一个交代,我能忍得了这般污蔑,但王家与宫里的皇后娘娘乃一脉相承,娘娘和太子,可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到最后,王存安语气多了几分适度的强硬。

孙尉迟道:“自然,如今案件还在审理之中,人人皆未定罪,但当年涉及的人员,亦人人皆有嫌疑,并非王国舅一人如此,今次请国舅过来,亦是按照案件审理的章程,询问一些事情。”

王存安:“当年的经过,我方才已经讲述清楚。”

便听得孙尉迟继续道:“既然国舅已经说明当年的事情,那么,本官还有些许疑惑,请国舅为本官答疑解惑。”

“孙大人请说。”

孙尉迟点了点头,淡声道:“请国舅回答本官一个问题,广德十五年腊月初八,距离桃花江堤坝修复的第一次款项到达陵阳城五个月之后,朝中再下发十三万两白银到达南方,国舅可还记得各州官府个城池的款项安排,究竟如何?”

王国舅从容道:“自然记得。”

孙尉迟眼里划过一抹极快的意外之色,手中已经自发提笔:“请王国舅详述。”

王存安镇定地将当时十二万两银子分发到情况,一一道出:“济州灾情修复所需最多,那十三万两白银,其中五万九千七百两便分发给济州,这五万九千七百两中,分拨给桃花江堤坝的,便有三万四千二百两,随州则分拨一万八千两,青州则有六千四百两……”

王存安一一道出了十三万两银子的分拨状况,十分清晰,每一笔银子的用款,去向都非常明白,甚至,他还能说出,分拨下去的银两,到了某个州府,在某一个河道的修筑上,到底用了多少,这些事情,好似昨日才刚刚发生过一般,他记得清清楚楚。

孙尉迟听罢,接着问道:“广德十六年三月,朝廷再下发二十三万两白银前往南方,其中,桃花江专款十一万七千三百两,王国舅可曾记得分配如何?”

“自然。”王存安再次从容道,而后,他又如先前一边,非常详细地说出了银子分配在各州府的具体状况。

孙尉迟一连问了当年南方堤坝修筑期间,朝廷分六次下发的治理河道的银子的使用状况,王国舅皆能详细地说出来。

“六批银子的发放状况皆已告知孙大人,孙大人可还有疑惑?”

孙尉迟的面色,从一开始便是麻木一般地冷肃,似乎未曾发生过什么变化,看着桌案上,根据王存安的供词,详细记载了三大页的纸张,深深看了一眼王存安,摇了摇头:“暂无。”

一直在旁,充当记录的林志远这时候看了看孙尉迟,又看了看王国舅,道:“下官有疑问。”

林志远这样的身份在王国舅面前,自然是不够看的。

且这人是惠帝钦定来查案的,说到底,便是惠帝对桃花江堤坝案的意思,默认了对王家的审查,王国舅更加看不上林志远,不说这是一个小小的编修,即便不是,也是一个毫无背景之人。

因此,即便自己是被提审的一方,面对林志远,王国舅依旧神色倨傲:“这位大人,请说。”

他这么说,连林志远的姓都不曾叫出口,便当做此人不存在一般,可谓是半点不将林志远看在眼里。

林志远紧了紧手中的笔杆,心中一抹哂笑极快而过,却问道:“当时的账目,可是国舅一一登记?”

王存安虽面色和蔼,但笑意深处的讥讽,却能被心思敏感的林志远看得出来。

只听王存安笑了一声:“我当时虽担任河道总督,但手下诸多事情,岂能事事亲力亲为,账目之事,自然是有专人记录,经我过目,方能下发与审批。”

王存安以为林志远想要知道,记账这般大事,他是否亲力亲为,想从政事处理上来做文章。

林志远顿了一下,便继续问道:“所以,银钱下发时候,并非由各个州府申报所需的银钱数目,而是由国舅决定给各个州府下发的银钱数目的数量?”

王存安又笑了一声:“林大人年纪轻轻,在政事方面毫无经验,大约不太明白河道的银钱下发的章程,各州府城池将河道的状况一一上书告知朝廷,朝廷方能决定,各州府给予多少银钱,若是任由个州府胡乱上报,朝廷便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住有人想要钻空子,至于银钱发放的树木,岂是我能决定,自然是经由朝臣与陛下商议之后得出的结果,河道总督之职,为监督之务。”

“下官已明白,多谢王国舅指点,国舅可曾记得当年朝廷下发的文书的具体内容?”

王国舅一愣,只觉得林志远问的都写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倒像是为了在这场案件的审理中争得一席之地才开口问,但在他看来,这样的问题,显然经验不足:“这般久远的事情,已经过去五年多,我如何记得,大致内容自然人人皆晓得,你若让我一字一句的背出来,莫说我自己,便是林大人和孙大人自己都做不到,不过,朝廷下发的文书,满朝皆知,林大人问起这个,我不明白是何意。”

林志远垂眸道:“是下官想岔了。”

孙尉迟的目光,不由得往林志远的身上看。

审案多日以来,林志远便安安静静地跟随他,在旁边做一些文书与记录的工作,前些时候,也并非不曾开口说话,只是并不太引人注意,但今次问及王国舅的问题,倒是比前几日多了些心思。

一个能清清楚楚地记得所有账目的去向的人,却不记得当年朝廷下发的文书,这本身便是非常不合理的。

孙尉迟从未与林志远提及过自己提审王国舅的目的,但林志远却能明白,可见也并非是个泛泛之辈。

提审王国舅的时间,比前几位大人的时间都要长久一些,足足迟了半个多时辰,王国舅方从大理寺出来。

他出来的时候,如同进去时一般从容,似乎只是去大理寺会一会老友,而不是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案子的提审人一般。

大理寺中,王国舅离开后,林志远道:“孙大人,请让下官亲自核对以及查询国舅所言每一批银两的状况。”

孙尉迟深深地看着林志远,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不过是个柔弱的书生,但此刻的孙尉迟却有一种直觉,将来,林志远在朝中,或是极为总要的一个角色。

“王存安既然能说出这番话来,想必当年的账目,已做得非常清晰明了。”

因此,从当年那样繁琐的账目中找出蛛丝马迹,没有一定的功底,极难做到。

“下官明白。”林志远道:“只要账目的确有问题,百秘终有一疏。”

孙尉迟抬手拍了拍林志远的肩头,点头:“如此也好,务必核查清楚,不得有误。”

“请大人放心,下官早些时候在翰林院担任编修,一日过遍百书,绝不敢有误。”

孙尉迟满意地点了点头。

*

王存安非常满意自己在大理寺的这一番表现。

对每一个问题,他自认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分毫不差,每一批银两都有了清晰的去处与用途,便不信,大理寺孙尉迟那老狐狸,还能揪出别的东西。

出了大理寺之后,他也不着急回府,反倒是极为散漫地在京城的大街上闲逛,打算去听梨园听个曲子。

云莞前两日在人间至味的酒窖酿了一批新酒,再过几日,便需要蒸馏提纯。

为此,她专门寻了京城里手艺最好的工匠,做了一批专门用于酒水蒸馏与提纯的工具。

只是,当下的人们酿酒几乎不用蒸馏工具,即便是最好的工匠,心中仍旧摸不准是否做出了云莞要求的模样,毕竟当日她拿着图纸来的时候,可谓千叮万嘱。

因此,应工匠的要求,今日她便带着七斗去查看了一番,花费了小半日的时间,这才回来。

她如今在京城,颇有些人气,因人长得喜人,前些日子又做了那样轰动的事情,如今走在集市上,几乎无人不知她便是云莞,一路走来,竟还有几位摊贩与她打招呼,大大的嗓门,在街道上显得尤为显眼。

“云姑娘!”

有人喊了云莞一声,几乎大半个街的人都回头去看了,云莞一回头,便瞧见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原来是王掌柜啊。”

“云姑娘,我方才正去千山酿酒坊找你,魏老头说你出门了。”

云莞笑了笑:“方才有些事情需要出门一趟,王掌柜的找我,可是为了店铺之事?”

云莞上一年便有意将红颜坊的放到京城,红颜坊做的是精品,顾客正是京城这样的地方,她早便想先在京城开一间铺子试试水,如今上京一趟,自然要将这件事落实,这位王掌柜,便是其中一个即将转让店铺的掌柜,她想要从其手中买下铺子。

王掌柜喘着大气道:“正是为了此事,不过方才我家中来了消息,我需回去一趟,暂时无法与云姑娘商讨此事,咱们定一个时间,好好商讨一番如何?”

云莞点头:“我也正有此意,明日午时,我亲自去寻王掌柜。”

“好嘞,那我可等着云姑娘你来啦,这就先走了,云姑娘明日可得记得。”

王掌柜的来去匆匆,话说完,人已经走了几步远了,云莞应了下来,无奈失笑。

再转回头打算回酒坊的时候,却见,几步开外,站着一个青衫山宽袖的中年男子,正是王存安。

云莞没有见过王存安,但是见到这个人的第一眼,不知为何,心中便立刻想到了国舅,大约,太子与他的相貌,着实有三分相识之处。

王存安原本在闲逛,偶遇云莞,确实乃不期然之事。

此前,他也未曾见过云莞,但却知晓,京中横空出世的这一对少年男女,虽然他自信王家绝不会在本次的事情之中倒下,也不太将云莞与萧韫之放在眼里,但是,并不意味着王家当真对这两人,无动于衷。

账,总是要等着好算的时候,一道算了。

他瞧了云莞好一会儿,直至云莞看过来,才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原来是千山酿酒坊的云姑娘,就不知,云姑娘此次上京,究竟是来击鼓告状的,还是做生意的。”

七斗认得出来,这便是王国舅,得知云莞曾与萧韫之曾在金殿上怀疑王国舅贪污河道之事,不由得心中着急,却还是悄悄挡在了云莞的面前:“国舅爷。”

云莞总算确定了眼前此人的身份,微微一笑道:“王国舅。”

王存安扯了扯唇角:“可否请云姑娘借一步说话?”

喜欢旺门小农女请大家收藏:旺门小农女全本言情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