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戾王嗜妻如命 > 第515章:凯旋,以血祭天

戾王嗜妻如命 第515章:凯旋,以血祭天

作者:昭昭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3:36:36 来源:言情小说阁

人到底是有点多,贺识海没办法达成目的,不过,送上门来的,也甭管什么大鱼还是小虾,只要是敌人,贺识海都不客气的照单全收。

启元跟西匈奴的人数比,差不多就是三比一,虽然贺识海这样的能一个挑无数个,其他某些将领不如他,“一挑三”还是没问题的,如此这般,这比例就稍微的拉得再大一点,西匈奴的单体战力强悍,但若是对上几个人,还是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能一换一就不错了。

虽然对于贺识海在战场上的强悍,曾经就有所耳闻,但是真正见识到的时候,不少人还是狠狠的吓了一跳,这简直就已经超出了人的范围。

贺识海抖了抖长枪上的血珠子,碍事的人已经清扫得差不多了,瞧准了西匈奴大贤王的位置,直接就冲杀过去,因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他,因此,这距离倒是不算远。

就算是想要保护大贤王,可是都死了,还怎么保护?如果一开始选择逃跑,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可能,既然选择留下,那么肯定是已经有了将命留下来的觉悟。

大贤王将手中的大刀砍向启元的一名士兵时,突然被侧面而来的长枪挑开,那力道之大,险些就让他手中的大刀飞了出去。

大贤王目前都还不知道贺识海这么一号人,震得发麻的虎口,心中骇然,唯一一次与启元晋亲王照面,都不算是正面交锋,不过那时候却感受到晋亲王的强悍,稍有不慎,自己或许就会殒命当场,而现在,居然又碰到一个怪物,对于这样一号人物,他却完全没有影响,从这一点来说,他落得今日这般下场,似乎也不仅仅是匈奴内部的原因。容不得走神,急忙回身作战。

——一个还算不错的对手。这是一击之后,贺识海给对方下的定义。因为还不错,所以贺识海的血都跟着沸腾起来,手上的长枪大开大合,虎虎生风。

转瞬之间,就杀了无数个来回,贺识海越发的兴奋,大贤王却渐渐的体力不支,他也是看出来了,对方根本就没有使出全力,不然自己现在怕是早就没命,然则,只要有一线希望,身体就本能的作战,不愿意放弃。

对方渐弱,贺识海却没啥兴趣了,大贤王这么一条大鱼,就这么杀了,肯定可惜。如此,贺识海的攻击力度也随之减弱,正准备……

苏不负突然杀了过来,抢在贺识海前面将西匈奴大贤王挑下马。

贺识海挑了挑眉,瞥见人影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听了手,瞥了一眼苏不负以及他后面的人,到底是谁出的手,岂能瞒得过他,这种拙劣又卑劣的方式抢夺战功。

呵呵,果然是苏家的人——对于苏不负的真实身份,他也是知道的,要对付苏不负此事,贺识海心中也有数,一个弱唧唧的文人,就算是有好几个月不一样的经历,难不成一下子就变得厉害了?厉害到能从他手里抢人,尽管他在放水。

说起来,贺识海并不是将战功看得多重要的人,他享受的是这个过程,结果如何都是其次。对苏不负露出略微诡异的笑,转身寻找其他目标,显得不以为意。

苏不负眉心跳了跳,生擒敌方主帅的战功何其大,凭此,就可能一步登天,不然他也不会贸贸然的出手。眼见与匈奴的战事就要结束,他的战功看上去很不错,晋升的速度相当快,多少人终其一生都达不到,可是对于他而言,这还远远的不够,眼见西匈奴大贤王近在咫尺,还因为贺识海的原因完全处于下风,行动快于理智的出手,却不想这么容易就到手。

近来,因为军营严密封锁,苏不负至今对很对事情都一无所知。

从一开始就有不好的预感,现在这种预感越发的强烈,尤其是方才西匈奴大贤王所说的那些话,虽然可能是对方的离间之计,苏不负依然觉得心惊肉跳,如果事情是真,那么晋亲王的这一盘棋未免下得太大,隐藏得也实在太深太深,从晋亲王平日的行事作风就能看得出来,绝对不是善茬,如果手中还握有权势,那么其可怕程度简直将呈直线上升,如此这般,可还有其他人的活命之路。

另外,明知道皇上对傅云庭的态度,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立下越来越多的汗马功劳,在不能动手脚的前提下,只能全力以赴的为自己争取战功,至于皇上那里,显然只能当做不知道了,正所谓“不知者不怪”,战功是明显的摆着的,皇上也不能如何。他势必要为自己铺平一条道路。

然尔,战场瞬息万变,稍不留神就有命丧黄泉的危险,现在自然容不得苏不负去思考那么多,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反正,他早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进不能退,所以面对贺识海别有深意的眼神,他也当作没有看见,扭头,对身后的人说:“抓起来!”

如此这般,这一场战斗,虽然惨烈,也如同傅云庭预料的那样,启元折损率相对之前提升了不少,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却也是喜人的,西匈奴大贤王被生擒,其余的人同样不是成为俘虏,就是当场被斩杀。

西匈奴大贤王被两名启元士兵压跪在地上,因为已经被折了手脚,倒也不用担心两个普通士兵会治不住他。

傅云庭坐在马背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大贤王,面无表情。

另一位将领上前来说:“大将军,俘虏匈奴士兵一千六百五十三,斩杀数目暂且位置,没有漏网之鱼,俘虏要怎么处理?”

傅云庭面上情绪丝毫不露,处处彰显着身为主帅的威仪,“传令,着人打扫战场,其余人押解俘虏立即返回营地。”

启元营地离边境也不过五十多里,有俘虏在不能全速前进,不过现在的情况也不用着急,时间很充足。

主营帐之中,李鸿渊端坐上首,慢条斯理的翻着桌上的公文,傅云庭以及手下一众将领掀帘子进来,原本还在说话,见到他之后,立马顿住,面上的表情都僵在脸上,看上去有几分滑稽。傅云庭到还好,作为他的亲兵,守在营帐外面,刚才已经无声的给了他提示,心理有所准备。

李鸿渊掀起眼皮看了他们一眼,“回来了。”

回过神的众人急忙行礼,“见过王爷。”

“事情如何了?”李鸿渊淡声道。

“回王爷,一切顺利。之后要如何行事,还请王爷示下。”傅云庭说道。

“你是主帅,让本王示下?要你作何?”对待傅云庭的态度,晋亲王从来就没好过。

傅云庭虽然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在这么多下属面前,多少还是有些尴尬,不自在。不过他现在也算是铜皮铁骨了,面上不动声色,晋亲王既然不参与,他心中已然有数,“王爷,西匈奴主帅大贤王被生擒,王爷是否要见一见?”

“哦?谁的功劳?”李鸿渊看上去好似有那么点兴趣。

傅云庭侧身,示意苏不负上前,“王爷,此人姓苏名不负,原本是一名普通士兵,只是才智过人,与匈奴对战中,立下汗马功劳,此次生擒大贤王,乃是他的功劳。”

李鸿渊微眯着眼眸,打量着苏不负,片刻,倏然一笑,“都是启元好儿郎,别忘了向父皇如数的冰雹,如此功劳,想必父皇绝对不会亏待,其他人亦如这般。”

“王爷且放心,末将定会处理好此事。”

而苏不负被晋京王看着,只觉得心脏都快要跳出来,总有一种被扒光看透的感觉,虽然晋亲王其实跟在场的其他将领差不多,对他都不熟,然而,面对晋亲王的眼神,不由自主的滋生不安,要竭尽全力才能控制身体不颤抖,那感觉比之被天敌盯上的某些动物还要恐怖无数倍。

李鸿渊合上手上的公文,对他们挥挥手,“你们且下去吧,将大贤王带进来。”

“末将等告退。”一个个如蒙大赦,实在不想面对这尊活阎王,鱼贯而出。

大贤王被两人架着进来,随意的扔到地上,看上去分外的狼狈。

“这是作何,好歹是匈奴的贤王,地位仅次于匈奴王,最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看座。”话虽如此,神态上却绝非如此。

活阎王发话,只是不敢怠慢,连忙将大贤王给扶起来。

西匈奴大贤王,手脚具是被废,使不上力,便是坐着也失了威仪,眼神却一错不错的,盯着晋亲王。“果然是你,启元六皇子晋天王李鸿渊!”带着笃定。

大贤王虽然很很自信甚至自负的一个人,但是也并不认为自己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清楚成王败寇,被俘被杀,其实都早就有觉悟,然而,真的到了这一刻,还是非常的不甘,异常的怨恨,尤其是败得不明不白,窝囊又憋屈。

李鸿渊依旧风轻云淡,明白对方的意思,对他也造成不了半点威慑力,然而,越是这般,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毕竟,未知的东西往往比浮于表面的更让人恐惧。

“落到今日这一步,本王也无话可说,现在只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傅将军大概是碍于王爷你的威严,未曾给与本王答案,还请晋亲王不吝告知,本王死也瞑目。”

“你瞑目与否,与本王何干?”

李鸿渊眉目间依旧淡然,这话落在大贤王耳中却觉得无尽的讽刺,更是从中听出了对方对自己的轻视,便是已经成了阶下囚,这般态度,也让大贤王睚眦欲裂。

越是高傲的人,越是不能容忍其他人轻视自己。

然而,活阎王又是什么人?会在乎其他人的态度?前世给他造成不小麻烦的敌人,现在瞧着也不过如此。

大贤王被带出去的时候,歇斯底里,就想要重李鸿渊口中得到答案,然而,已经不再被活阎王放在眼中的大贤王,与其他无关紧要的人有何区别,如此,大贤王便是喊破嗓子,也不可能得偿所愿,所以,他注定要死不瞑目。

要说大贤王也算彻底的废了,启元不可能对他招安,自然也不可能与西匈奴和谈,让西匈奴花钱财将人赎回去,大贤王这样的人,死了,比用来从西匈奴换区东西,更有价值,放虎归山留后患这种事,脑子进水了才会这么干。

李鸿渊此行西北一半原因就是因为大贤王,现在既然已经达成,另一半目的,好吧,也算是达成了,可以准备回京,回京去处理另外一些人。

西北与京城的封锁全面解除,傅云庭洋洋洒洒的写着折子,先一步送回京城。

这边的动作却也没有停下,别忘了当初李鸿渊的目的是要直接杀入西匈奴腹地深处,彻底打残了,所以,仅仅是将他们赶出去还远远的不够。

傅云庭整顿西北兵马,向西匈奴深入,秦天鸣从天门关赶过来,带人清剿启元内西匈奴的残余军队,没错,就是清剿,不理活口,现在的俘虏已经够了。

匈奴虽然可谓是全民皆兵,但是真正的强兵悍将依旧只有那么多,大贤王带领出来的西匈奴将士已经超过了半数,因此面对启元的大军,就算是积极的抵抗,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收效甚微,毕竟不可能将剩余的全部兵力悉数集中起来,就好比启元不可能调集所有军队进攻新匈奴是一个道理,它的周边也同样存在着敌国。

傅云庭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西匈奴的王庭一再的往外迁徙。

这回,轮到启元开启以战养战模式,西匈奴侵入启元,劫掠百姓,杀人无数,现在就是全部讨回来的时候——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被逼迫得那么凄惨,要说西匈奴王这时候是否后悔,那是肯定的,就算不能从自己的渠道知道大贤王现在的具体情况,启元这边也肯定愿意告知他,就明晃晃的让你知道,你被耍了,被算计了,让你后悔,让你愧疚,让你心生恐惧。

扰乱民心,动摇军心,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手段。

北匈奴也没有闲着,几十年前,被启元打得落花流水,西匈奴不也同样落井下石,占据了北匈奴大片的领地,这时候自然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至于之前的联盟,那是什么?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在西匈奴背后下黑手劫掠北匈奴的时候就已经如此,虽然可能已经意识到这里面或许是被人所利用,但是那又能如何,启元已经势不可挡,自己对上,无疑是以卵击石,自然要趁机为自己劫掠一些好处才是,至于之后会不会成为启元的下一个目标,那是后话,现在不想考虑,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

在傅云庭带领大军深入西匈奴上千里,朝堂上也终于得到了西北的具体消息——呈上的折子,被傅云庭故意的压慢了速度。

除了乐成帝,其余的人无不是欢欣鼓舞。

傅云庭折子上只说西匈奴使计谋离间西北军与朝廷的关系,傅云庭灵光一闪,决定干脆将计就计,封锁西北,再用反间计,让西匈奴内部失和,与北匈奴的联盟彻底的站斩断。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请圣上见谅云云。

如今启元的军队已经将匈奴的军队全部的赶出去,夺回了启元失去的大片领土不算,反而还是侵占了西匈奴的领土,扩大了启元的版图。

这等功劳,乐成帝想要在不损坏自己的名声前提下,灭了傅云庭,抄了他满门?

不管乐成帝对傅云庭的感官如何,但是一个皇帝,就算是没有野心,在自己治下,国土扩张,那都是功绩,流芳百世的功绩,因为,除了怒不可遏之外,还有与其他人一样的欣喜,如此处于两个极端的情绪,在他身上产生矛盾,在大臣面前都还好,在内侍面前,那就是一会儿开怀,一会儿暴怒,让人怀疑,乐成帝哪里有问题。

对于西北的战事,只知道获得了全面大胜,西匈奴如同当年的北匈奴一样溃败,然,具体的情况还不得而知,只能等待他们班师回朝之后,才能进一步了解。

乐成帝一直以为自己的安排还算不错,就算不是天衣无缝,然而,因为其他人不知道,不太可能会出纰漏,现在却给了他完全相反的结果,到底是哪一环出了问题。从来没考虑过,李素言也会背叛,自己的儿子是那幕后黑手。

其他的且不管,有一点,武安侯府的一种人,需得早些放出来。乐成帝现在也“很识时务”,还专程让秦淑妃将女眷召进宫中,进行了安抚。

秦淑妃现在的情况还不错,足见皇贵妃也没出什么差错。秦淑妃实际上是在为李鸿渊做事,对于安抚一事,自然是尽了十二分的心思。

在将启元境内的匈奴将士清除得差不多之后,靖婉还是跟着李鸿渊出去走了走,看了看现在西北的境况,怎么说呢,十室九空。虽然是预料中的情况,但是亲眼见到还是会止不住的伤怀。西匈奴灭绝人性,烧杀劫掠,鸡犬不留,着实畜生不如。

虽然现在启元的大军深入使匈奴腹地,但是依旧做不到他们一样的血腥残忍,普通的平民百姓且不说,基本上不会动他们,便是遇到匈奴的那些贵族,“打家劫舍”的事情会做,人也照杀不误,但是老弱妇孺基本不动,并且还给他们留了一定的食物,至于以后会如何?是顽强地生存下去,还是在没有食物之后又被饿死,那都与他们无关了,只问当下,至少要保持人性。

“心里不舒不要看了。”李鸿渊如此的劝慰靖婉。

今晚摇摇头,“没什么,一些空荡荡的房舍而已。还能承受。”

只是西北现在的状况,想要恢复往昔,只怕是要从其他地方迁徙人员。这又将是一个大工程。想也知道一般情况很难让那些人主动过来,毕竟这里是刚刚战后,普通人都存在着畏惧心理。而且世人都讲究落叶归根,不是万不得已,谁都不想背井离乡。

虽然迁徙到西北可能会得到一定的补助,但是就当下的人而言,他们都希望安定,喜欢安宁,那一点点补助,还不足以让他们动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让他们滋生某些负面情绪——当前的环境造就了大多数人不是那么喜欢刺激,缺乏冒险精神,不是熟悉的地方就会显得焦躁不安。

“这事你无需担心,到时候总会处理。如果朝廷大发慈悲,左不过就是多一些钱财的问题。或者,什么都没有,强制执行,时间长一些,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

“我没想管,也没操心,不过是迁个地方而已,多大点事儿。”靖婉摇头。

不过,说起来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但有时候你又不能否定它的强大之处。

这时候乐成帝也不再顾及什么,直接下的圣旨,让晋亲王火速回京。

而此时已然是二月底。按照李鸿渊的德性,便是有圣旨,他肯定不会急匆匆的往回赶,这一路上花费的时间只怕是来时的数倍,毕竟错过了西北的大好风光,自然就不能放过回去的路途风景。

靖婉现在晕马车虽然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相比较而言,她还是更喜欢骑马,马车里不管布置得多舒服,终归还是道路决定了一切,摇摇晃晃的,马车中那逼仄的空间实在不怎么舒服。

虽然前方是战火连天,但是对靖婉而言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没有亲眼见的那血腥残酷的场面,李鸿渊就算是为了“追忆”,好好的,也不会让靖婉去见识一下。这么算来,虽然不如江南行,但就靖婉自己的经历而言,却是比那一次显得更为安宁,所以这也算是一次不错的旅行。

因为压慢速度,在即将到达京城的时候,居然跟傅云庭等班师回朝的人碰在了一起。要知道傅云庭他们处理尾巴上的事情,花费的时间可不在少数。

西北大军,傅云庭可以调动的三十万,三分之一是边境军,余下的乃是西北各府的府军,大战下来,折损了将近十万,这个数字也让人触目惊心,不过,相比较而言,匈奴的伤亡更大,可谓是全军覆没,这么一算,多少有些安慰。

跟着傅云庭回京的,只是小半的将领,他们基本上都是此次表现非常优异的人,余下的还有将近两万人,那是傅云庭当初从京城带着离开的。

经过了血的洗礼,生死的考研,威风凌凌,气宇轩昂,同是也煞气冲天。

只是在军队中间还夹杂着囚车。显然在回京的时候,将还有一场盛大的献俘仪式。

傅云庭这么做,固然有为自己造势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战胜了一个国家,俘虏了他们重要的人员,进行献俘仪式,也是彰显国威,安定民心的一大手段,因此谁也不会轻易的说什么,便是乐成帝知道这是在为傅云庭增加筹码,他也只能闭嘴,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改变这一点。

启元大获全胜,已经在京城大肆的宣扬开,因此可以想象他们回京的时候会是何等的盛况,如此这般,李鸿渊干脆命人转道直接去了庄子,待整顿完,再行回京。

一路上倒也不算辛苦,只是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靖婉还是觉得身心放松,更为舒畅。

事实上也如同李鸿渊跟靖婉所料,傅云庭带着铁军一步一步的接近京城,城门大开,城门外都是密密麻麻的百姓,夹道相迎,欢呼声震天。

要说这个时候,他们看着就叫人害怕,却也让更多的人心跳加速,多少人慕艾英雄。

那乐成帝带着文武百官、以及一众儿子,亲自到城门上迎接。

登闻鼓早早的敲响,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息。

城门外傅云庭下马,单膝跪地,不以甲胄在身,不方便下跪为由,真那么做,才是找死。有晋亲王压着,傅云庭从来就不曾自恃甚大。大声唱贺吾皇万岁,后面的将士全数跟随。然后将西匈奴大贤王以及匈奴一干将领俘虏献给乐成帝。

撇开傅云庭不谈,乐成帝还是相当的高兴。不管是做面子还是真心实意,这时候都拍手称好,高声道,通通有赏。

随后,囚车上的俘虏,全部被压下来,纷纷压跪在地。

大刀已经全部的架在他们的脖子上,随着一声令下,一个接一个的人头落地。

大贤王在最后面,人,是从最前面开始杀的,但凡是居于后面,足以将整个过程瞧得清清楚楚,战场上杀人是一回事,这种看着同袍被砍了脑袋,而后就会轮到自己,那样造成的心理压力,承受力稍微差一些,说不定当场就能疯了。

将大贤王放在最后,显而易见的,他将承受最多的压力。

不过,大贤王却全程的无视,即便是受到启元士兵的殴打,他依旧高昂着头颅,那是属于他的骄傲,任何时候都不会向任何人低下。

大贤王直勾勾的瞧着乐成帝,在某个是时候,突兀的大笑起来,不是濒死的绝望不甘,而是快慰的,甚至带着几分幸灾乐祸,大贤王看出来了,现在的乐成帝,其实完全就不是自己儿子的对手。从西北到启元京城这一段路上,大贤王估计也是想清楚了,落到这一步,也没什么好怨言,只是心中反倒是滋生了一些遗憾,遗憾没能多了解一点将他弄到这个地步的人,早点知道,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手起刀落,大贤王的人头滚落在地,沾满了灰尘,原本也该是一代英豪,只是,遇到了可怕的对手,可谓是生不逢时,最后也只能身首异处,死于他乡,抱憾终生。

通常情况,这死人如老虎,叫人畏惧,不过,因为那是敌人,在自己的国土上犯下滔天罪行,所以,百姓们看见了,也只觉得异常的通快,大声叫好。

血迹完成,皇家威严再度拔高一层。“诸位一路辛苦,朕命人在宫中设宴,好酒好菜,为你们接风洗尘。现在暂且归家,进行梳洗。”

“谢皇上隆恩。”

原本在京城有宅子的,自然是回家,剩余那些,统统前往西山大营安顿。

宫中设宴款待班师回朝的大功臣已经成为惯例。

不过傅云庭总感觉乐成帝瞧自己那眼神,阴森森的,就不知道这一场庆功宴对于他而言会不会成为一场鸿门宴?类似的想法在脑海中闪过,傅云庭倒也并不在意。

席宴在晚上,乐成帝便是心中着急,那么久都等了,倒也不用急在这一时半会了,因此他会做一个大度的皇帝。

当然,暂时不能将傅云庭他们如何的乐成帝,还是可以从其他的渠道先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比如于仲擎,比如李素言。

身为乐成帝的左膀右臂,值得他非常信任的两人,平时的交集一直很少,这时候那乐成帝也分别将他们叫进去问话。

于仲擎在某种程度上就只是去保护晋亲王的安危,关于西北的战事,他不能插手,也不会插手,因此只是说了一些关于晋亲王个人的事情,其余的表示一概不知。

如此这般,乐成帝也不好说什么,挥挥手,让他先行出去。

李素言作为黑衣卫左佥事,板上钉钉的下任只黑衣卫指挥使。乐成帝教给他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当初李素言自己为皇上出的点子。

“说吧。”对于这个名义上是义子,其实是亲子的臣子,乐成帝还真没怎么当儿子看待,更多的其实是与于仲擎一样,一个可用的,值得信任的臣子,也就意味着,随时能舍弃,恩宠,他想给就给,不想给,马上就能收回。

西北的消息被封锁了,但是,李素言手握黑衣卫,原本就非同一般,当真要传递消息,还真的会被困得死死的?基于这一点,乐成帝的脸色相当不好。

李素言面上神情不变,跪在那里,看上去显得很是安静,没错就是安静。像他这样,身上戾气很重的人,现在的状态本质上其实很诡异。

只不过在乐成帝眼中,并不觉得奇怪,大概在他眼中,这才是正常情况。

“回皇上,微臣按照原本的计划,将一些事情委婉的告知晋亲王,然而王爷并不相信,认为是微臣在某个地方与傅云庭有嫌隙,从中作梗。王爷说,皇上乃是九五之尊,难得的明君,圣明之主,不可能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做出这样荒唐的决定,即便是对付傅云庭有什么意见,也会选择在事后再做处理,亦或者会更换主帅,而不是用这样的方式,置国家与百姓不顾。……”

听到此处,乐成帝觉得脸上有些火辣辣的,不过因为其他人都不敢直视龙颜,还没有让他丢丑。像是有什么东西鲠在喉,吐出不咽不下,不知道是该愤恨自己儿子坏了事情,还是该高兴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形象,如此的英明神武,亦或者该为自己的名不副实感到羞愧。

“随后,王爷便将微臣关押了起来,待到回京交给皇上你处置。”

为他的黑衣卫,因兹事体大,自然不可能将事情告知他们,而李素言也只能乖乖的受困,便是有机会,也不敢与皇上联系,毕竟,万一被发现,皇上的形象可就全毁了,大好的名声也将不复存在。如此这般为圣上考虑,乐成帝自然也不能怪罪于他。

要说乐成帝心中不是没有怀疑,只是这件事情只有李李素言知道,所以也无从查证。

“你先下去吧。”乐成帝有些无力的挥挥手。

“皇上,微臣斗胆,王爷回京后,肯定会向你求证此事,微臣要如何作答?还请皇上明示。”李素言不客气的再给乐成帝添堵。

乐成帝头疼,是啊,这事要怎么处理?那儿子可不好糊弄的,总不可能将事情推到李李素言头上,届时,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轻则革职查办,重则就此丧命。如果是换一个人,那乐成帝舍了也就舍了,可是李李素言是他信任的臣子,还是他的儿子,使用起来无比的顺手,交代下去的事情,少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因为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而出了事,他肯定是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想要保下李素言,这借口还要安抚住儿子,并且不能将自己牵扯进去,想想都是头疼欲裂。

“你先下去吧,这事朕会处理。”

“是,微臣告退。”李素言也是走得格外的潇洒。

乐成帝知道李鸿渊去了庄子上,原本还急着想要见一见,这个时候却不那么想了。只是好像已经来不及了,他之前已经着人去将儿子给叫回来。

致力于坑爹活阎王,在见到乐成帝派来的人之后,也相当的给面子,说走就走。

回京城之后,李鸿渊先将靖婉送回王府,然后独自一人入宫。

乐成帝见了儿子之后,各种嘘寒问暖,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关于失踪之类的话题,只字不提,毕竟,只要提了,自己想要隐瞒的事情也会牵扯出来。

李鸿渊心中有数,乐成帝不说,他也不提,显得格外的贴心,只是那眼神看上去似乎格外幽深,他仿佛什么都知道,只是因为,他是他父亲,所以有些事情,看破不点破,至少在面上,保住他的颜面。

乐成帝心中憋了一口气,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是这个儿子故意破坏了他的计划,他还什么都不能说。在他看来,这儿子,只是认为他对傅云庭不喜,而不是更深层的原因。

“如果父皇无事,儿臣就先告退了。”李鸿渊说完,径直的拂袖而去。

乐成帝就只能那么的看着,看着他儿子就从门口出去,失去踪影。

对于他自己的怀疑,乐成帝还不能去求证。

晚上的席宴,是接风宴也是庆功宴,作为诸多封王的皇子肯定也会参与,还有朝中重臣,全部不能少。当然,这样的宴席,女眷肯定是不会出现的。

在开宴之初,乐成帝说了不少看似激励人心话,对诸位给予绝对的肯定,实际上就是冠冕堂皇,收买人心,知道的人都心里有数。不过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去计较,大军凯旋而归,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就在乐成帝准备予以各将领赏赐的时候,傅云庭先一步站了出来。

此时此刻,他已经换下了一身甲胄,身上一身精致的锦袍,看上去俨然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作为凯旋归来的主帅,这样的打扮着实有一些奇怪,然而傅云庭就这般做了,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