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777章 有迹可循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777章 有迹可循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39:3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攻城战斗持续了一日一夜,赵昺也是彻夜未眠,时刻关注着战斗的进程。

宋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攻,在昨夜皆已攻至皇城外围,元军虽然节节抗击意图在巷战中消耗宋军的有生力量,意图迫使宋军不堪消耗而退兵。但宋军兵力充足,进攻的势头不减,不断通过迂回穿插打破敌军构筑的一道道防线,将其分割歼灭。

如此一来,元军欲通过巷战拖垮宋军的企图被打破,还让自己陷入被动。他们本意是以坊间成片联排的房屋作为据点,躲避炮火,形成一道道防线抗击宋军的进攻。宋军一旦进攻受阻,便会利用火药不断实施爆破,穿堂过屋另辟蹊径,开辟出新的通路,将他们的防线冲的七零八落。

元军一旦出动大部队反冲击,宋军则以迫击炮和百子铳等轻型火炮施以打击。这些火器较为轻便,可以跟随进攻部队作战,利用便于展开、射速快的特点为进攻部队提供有利的火力支援,给敌造成极大的伤亡,挫败元军的反攻。

不过元军伤亡惨重,节节败退,但并没有失去掌控,仍能通过不断重组和补充顽抗。而战斗的转折点在宋军攻陷东西城垣后,为了减少百姓伤亡,打开了城门放他们出城。于是乎,城中获知消息的百姓沿宋军开发的通路纷纷出逃。

而以为无路可退的元军士卒,经过一日苦战,伤亡惨重却仍然难以阻止宋军的进攻步伐,使其早已陷入崩溃的边缘,只是因为担心投降后会遭到宋军屠杀才负隅顽抗。现下发现有一线生机后,纷纷利用夜暗和混乱抛弃武器,脱掉军装混在人群中出城。

士气一旦丧失,便如洪水勐兽一般难以阻止,元军士卒再无战心,军将即便连连斩杀逃卒也难以震慑和控制部队,有的被败兵裹挟而去,有的甚至遭到反杀。

北城主将阿难答见事不可为,便欲率残兵退入皇城,却遭到新任宗仁卫军万户的阻拦,称无大汗旨意不敢开城。气急败坏的阿难答暴怒之下称:若再不开城就投降宋军,助其攻打皇城。而此时恰逢宫城火起,失去主意的宗仁卫万户在其胁迫下只能开门放其进入宫城。

阿难答避入皇城,暂时得以逃得性命。而南城主将蒲察儿却没有那么幸运,他率军死守中书省衙门,利用其阻击攻打灵星门的宋军。在其顽强阻击下,率军进攻南城的陈凤林眼见首功唾手可得,却要失之交臂,一怒之下调重炮入城轰击中书省衙门,蒲察儿中炮身亡,余者尽降……

外城尽入宋军之手,但连续战斗了一日一夜军卒也十分疲惫,赵昺下令暂时停止进攻皇城,部队转入休整,补充弹药,救治伤员。同时清理战场,打通各门通道,搜索和清剿残敌,待天明后再恢复进攻。

“陛下,宫城中燃起大火,情况不明,不知其中是否有变?”郑虎臣叫醒倚在软榻上小憩的皇帝,轻声道。

“汝以为……”赵昺在脸上搓了几把,让自己恢复清醒,想了想看向其道。

“属下以为可能被陛下料中了!”郑虎臣点点头道,“皇城此时尚未陷落,宫城中却先火起,而我军入城后并未向皇城中开炮,只能是他们自己纵火。且即便其想**殉国,现在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其如此做似乎也早了些!”

“如此来说其在宫城中纵火,意在掩护自己从密道逃离,并避免秘密泄露!”赵昺言道。

“其正是要欲盖弥彰!”郑虎臣轻笑道。

“汝已经布置好了?”赵昺问道。

“属下已经将探子尽数散出去了,一旦周边发生情况,很快就会有回报的!”郑虎臣颇为自信地道。

“好!”大、小两只狐狸相视一笑,一切似尽在不言中。

两人犹如神算料敌预先,其实功在赵昺。完成对大都的包围后,他就琢磨铁穆耳绝不会束手待毙,肯定还会有逃生的手段。由此他就想起前世的一件轰动一时的考古发现,称找到了消失了六百年的元朝皇宫。

据记载,元末朱元章率军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在当年七月份一路攻入北京通州,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帝弃城逃跑,仅仅两个月以后明朝军队攻破齐化门占领皇城,从此开始中控制中国北方地区。与此同时将恨之入骨的元朝宫殿纵火焚毁,并且严禁史书记载,于是元朝皇宫由此在历史上消失,并且毫无记录。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二十世纪**十年代对故宫的一次维修,当时工人们正在太和殿更换维修地砖。当他们挖掉上层的地砖以后,发现了,下面还有一层地砖,当时工人也没有在意,以为是当初建造的时候,为了使地面更加坚硬,所以才铺了两层地砖。

然而,当工人们把第二层地砖揭开以后,发现下面还有一层地砖。这时候,就感觉到了情况可能不对,他们就很快就向上级报告了这件怪事。考古人员到达了现场后,挖开第三层地砖后,发现下面还有一层。所以他们就一直向下挖去,一直挖到第十五层层以后,下面才没有地砖,可下面却出现了很多瓷器的碎片。

专家把这些瓷片挖出来以后,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都是当时宫廷里面故意打碎的瓷器碎片。因为这些瓷器都带有皇家的标志,不过这些瓷器都是一些有瑕疵的瓷器,就是残次品。所以说,为了避免这些皇家瓷器外流,就对这些残品进行了销毁以后,埋在了地下。

专家经过查阅资料也得知了,太和殿下面为何铺那么多层地砖的原因。这些地砖其实都是当时,朱棣当皇帝时候所铺设的。据专家推测,当时朱棣把都城迁往北京以后,在原有的元朝皇宫基础上建造了如今的故宫,至于他为什么要铺设这么多层砖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太和殿外经常举行大型的活动,来往的人特别的多,多铺几层地砖也能使用的更久一点。

另一个原因是朱棣是抢了侄子的皇位,在‘靖难之役’中杀人如麻,仇家太多。他害怕有人报复他,为了自己的安全,他把故宫的城墙全部加高,加高到了十几米。即使是这样,他还不放心,害怕有人会从地道潜入皇宫刺杀自己。

所以朱棣在太和殿下面一连铺了十几层地砖,这样一来就是一只老鼠,也休想能够钻进来。在这些工程完成以后,他为了保住秘密,命人把制作地砖的工匠全部毒哑,参与施工的人员更是被他全部处死,秘密也随之埋葬在历史长河中。

皇宫中建有密道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密道在哪里才是秘密。以赵昺所知,在挖掘汉代未央宫遗址时,考古人员就曾清理出过密道。宋朝徽宗皇帝赵佶也有从密道出宫寻欢作乐的传说,而朱棣的死对头建文帝朱允炆从南京皇宫陷落前一刻,从密道中出逃更是成为历史谜桉。

如此而言忽必烈在修建大都城顺便修条密道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而古代修建宫殿为了稳固,在打地基时往往会将粗大的原木先打入地里,上面再填入碎砖烂瓦,而后层层夯土建起高台,在此过程中做些手脚,修一道深入地下的巷道并非难事。

朱棣想必也明白其中的道道,而他的新皇宫是建在元朝皇宫旧址之上,难免有发现不了的密道仍然深藏地下。为了生命安全,干脆就接建设新殿之机,挖地三尺重新夯筑地基,又铺设了十数层地砖以策万全。

有了前世的发现,又有大都皇宫中有密道的传闻左证,赵昺确信其中肯定修有密道。但是此事现下‘查无实证’,他总不能说自己还是梦到六百年后听人说的。而他明白若是让铁穆耳成功出逃,这次北伐的成果起码就要减去一半。

要知道历史上元惠帝果断弃城出走草原,建立起北元,给大明朝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而赵昺也深知一个有组织的政权可以将草原残存势力整合起来,可失去组织的草原就是一盘散沙。事实上北元与大明朝南北分立,双方纠缠了上百年,明朝多次发动北伐,直到自己亡了也未能将其彻底消灭。

所以既然无法公开去查,就只能交给郑虎臣暗中去做。其本来就是干‘脏活儿’的,时间长了难免阴暗些,对皇帝的猜测是深信不疑。但是派入宫中的探子一直无法探知,就是大总管方臣右都不知道具体情况,也只当是传闻。可这并没有能打消二人的疑虑,反而更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没有办法从内部获得消息,赵昺两人也不气馁,换了条思路去想这件事。既然密道是用来以防不测来逃生的,出口定然是在城外,并会派人秘密看守。而大汗出逃肯定不会是一个人,要有大批人员扈从,且需准备充足的物资,如此便有迹可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