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逆明1644 > 第326章 秋粮的大丰收(一)

逆明1644 第326章 秋粮的大丰收(一)

作者:天涯海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8 00:08:41 来源:言情小说阁

这日,郑芝龙召集一众郑家高层到大堂议事。

由郑芝龙和郑鸿逵牵头,大部分都是郑芝龙一辈的人,下一辈的小子也有几个,不过没有见到郑森。

这几天的劝说,郑芝龙始终没有能将郑森那种对大明‘愚忠’的态度扭转回来,对郑森便隐隐有些失望可,这次议事郑芝龙故意支开郑森。

“诸位,我感觉,朝廷怕是下一步就要准备对我们郑家动手了!”郑芝龙一脸沉重的道。

“大明怎么敢?”一名郑家高层一脸怒色的站了起来说道:“这些年我们郑家帮大明镇守万里海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大明这是忘恩负义!”

“不错,我等绝不能屈从!”郑家的人态度想当一致,都极为坚决。

“诸位稍安勿躁,今日让尔等前来,只是打算事先跟诸位先说一声,让诸位有个准备,并且让大家表一个态出来,如今我已知晓诸位的态度,我的态度也和大家一样,郑家多年的心血,绝不能毁掉!”郑芝龙环视众人,看到众人的态度后,他语气更加坚决。

郑家可以说是郑芝龙一手兴盛起来的,郑芝龙有绝对的话语权。

做为一个枭雄,郑芝龙有自己的野心,不到逼不得已,他不会放弃郑家。

接下来一段时间,郑芝龙着力于扭转郑森对大明态度的同时,也在加紧扩充自己的实力,不仅是水师,陆军同样扩充。

郑芝龙无论如何都是不甘心就这么将自己二十几年辛苦打下来的基业拱手让给大明的。

水师还好说,郑芝龙可以直接在南洋征集水兵和打造战船,陆军相比于水师就隐晦了许多。

因为第九军被朱慈踉留在了南京城,泉州军便只剩下一个二十军,区区两万人,实力相对于大明而言就太小了,郑芝龙投入巨资,加紧将泉州军秘密扩充至五万。

郑芝龙以为自己做得隐秘,实则从他一开始便被远在南京城的朱慈踉洞悉了。

“皇上,郑芝龙不仅将郑森软禁在家中,还秘密扩军,看来应该是有所察觉了,并且正在做强硬顽抗的准备。”锦衣卫指挥使彭程将锦衣卫密探得来的消息尽数禀报,并且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郑芝龙若是真的已经有所察觉,知道大明准备对郑家动手的话,那么他当前的举动便再明了不过了,表明了他以及郑家其他高层的态度。

“哼,朕不急,郑家翻不出朕的手心,郑芝龙要扩充实力就让他扩充,再怎么扩也改变不了大明和郑家之前的态势,或许不久后郑芝龙辛辛苦苦扩充好的实力还可能便宜了朕。”朱慈踉微笑间有一丝淡淡的冷意,最不济郑家也不可能真抵抗得了大明,所以朱慈踉半点不着急。

“皇上圣明!”

--------------------------

很快,时间便到了十月中旬,这是秋粮开始收割的日子。

今年从一开始便风调雨顺,一点旱灾也没有遭遇,毫无疑问是一个丰年,整个大明都洋溢在丰收的喜悦当中。

这个重要的时节,三种新粮的收成究竟如何,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天下百姓的好奇。

由于甘薯马铃薯和玉米的收割时间比传统水稻和小麦要晚十几天,所以百姓们得以在收完自家的粮食后,时时刻刻关注三种新粮的收割。

“传言说新粮来自于南洋,是洋人的产物!”湖北,一群百姓休息之余,在一棵大树根底下闲聊。

“确实如此,播种下去的时候,大明日报报道过几次!”

“也不知道产量如何。”民以食为天,这才是这群百姓们最关心的。

“想必应该比我们种的这些普通粮食高一些吧,大明日报不是说了吗,播种的时候,皇上下了皇榜,出二两银子一亩保底收购。”一名百姓分析了一会后说道。

“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保底收购啊,真令人羡慕!”一名百姓感叹道。

众人无奈叹息,可惜他们这里是湖北,而不是南京城周边,根本没有种植的资格,他们没有那么好的机会,除非等到天下推广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拿到种子。

不说全国各地百姓们的议论,南京城周围,那些种植了新粮的百姓们同样好奇新粮的收成究竟怎么样。不过,南京城周围的百姓们虽然好奇,但有朝廷承诺的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他们到半点不担忧。

南京城周围的百姓们悠哉悠哉的又等了十几天,终于,轮到他们种下的新粮收割了。

对于收割新粮,朱慈踉早有准备,时间一到便在大明日报上面刊登新粮收割的方法。并且为了保护新粮的产出,朱慈踉还派出了锦衣卫在各个新粮种植的地方照看,预防有人偷偷将新粮藏起来。

这也是逼不得已的,朱慈踉还想要大规模推广到全大明里去,可不想刚收上来就被疯狂的百姓偷没了。

不是朱慈踉不相信百姓们,而是他太清楚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三种新粮的产量了,连最次的玉米也是亩产七百斤以上,甘薯和马铃薯更是绝对过千斤的存在,百姓们视粮食的产量如生命,一旦三种新粮的产量出来,百姓们必然会为此疯狂,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原来甘薯和马铃薯是长在地里的!”一个百姓在看到大明日报上的新粮收割方法后,稀奇的道。

说是收割,但除了玉米,长在泥土里的甘薯和马铃薯都需要锄头来挖,或者用牛来犁。

随着一头黄牛拉着木犁地在一块甘薯地犁了过去,新粮个收割正式开启。

这是一个彻底改变大明粮食产量的开始,大明很可能会因此而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同时,也是一场暴风雨即将吹向泉州郑家的开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