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逆明1644 > 第508章 俘虏的问题

逆明1644 第508章 俘虏的问题

作者:天涯海跃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8 00:08:41 来源:言情小说阁

决定了南京城为今后大明正统京城的地位后,还有另一件事情要解决,那便是崇祯皇帝陵墓一事。

当年崇祯皇帝铁骨铮铮,不愿投降,自缢于煤山。李自成发现崇祯皇帝的尸体后,虽然安葬了崇祯皇帝,但也不过将崇祯皇帝草草安葬于天寿山脚下的田妃墓中。

本是一个妃子的墓却葬入帝王,而且没有任何陪葬,明显不合皇帝的规格,再则,当今周太后是崇祯皇帝的原配皇后,将来死后是要跟崇祯皇帝合葬在一起的,一个妃子的墓,如何敢容纳帝后合葬,这是对帝后的侮辱,所以按道理来说,如今大明收复北京城,重新安葬崇祯皇帝是理所应当的。

“父皇为大明江山社稷而死,朕身为其子,理当尽孝。”朱慈踉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重新安葬崇祯皇帝之事。

“对了,此事你们可有禀明太后?”朱慈踉忽然想到此事,便问了出来,毕竟重新安葬崇祯皇帝的事情,当今太后最有发言权。

“回皇上,老臣等已经禀明太后,太后的意思是打算亲自前来北京城参与此事,此时或许銮驾已经北行!”钱谦益回答道。

“太后的銮驾已经北上?”听到这样的事情,朱慈踉不满的憋了一眼钱谦益和刘宗周,两个老东西,这么重要的事情,刚才怎么不早说出来,是不是他不问,两个老东西都不打算说什么怎么的,想死啊。

收到朱慈踉神情中不满的信号,钱谦益和刘宗周头皮有些发麻,老脸发红,天可怜见,他们并不是不打算说出来,而是正要开口,皇上已经先一步问出来了。

既然决定了重新安葬崇祯皇帝,并且太后也会亲自北上,一段时间内,朱慈踉还将继续留在北京城,这个时间或许不少于两个月。

钱谦益和刘宗周走后不久,李岩便来了,向朱慈踉禀报俘虏安置问题。

“皇上,满人和科尔沁俘虏已经全部看押在北京城南,敢问皇上打算最终如何处理这些俘虏?是否按照历来的惯例?”李岩恭敬的对着朱慈踉问道。

总数近五十万人的外族俘虏,整个历史都不多年,而且还是几乎都是老弱妇孺居多,青壮都没有几个,要处理他们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是按照历来的惯例,小孩则卖掉,将来养大的为奴,年轻的女子则赏赐给有功的将士,青壮则送到各地做努力,至于那些年老体衰的老人,要么直接杀了,买么连同小孩一起拉到市场上卖掉,要么也是送去做苦力,直到身体承受不住死掉。

朱慈踉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怎么处理俘虏的问题。

近二十万满人俘虏,他打算跟西迁的满人换银子,二十万满人老弱妇孺换一亿两银子,平均每人五百两,在没有得到多尔衮的回复之前,朱慈踉暂时不会分开满人俘虏。

剩下的便是科尔沁蒙古的近三十万老弱妇孺了,将其中年轻的女子直接赏给有功的将士他是不考虑的,大明本就内外战乱数十年,青年男子战死无数,丧夫者甚多,未嫁年轻女子更多,近三十万科尔沁老弱妇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十四岁到四十岁一下的女子,也就是超过十万,几十万将士的精力还是留给汉人自身为好,浪费在外族女子身上损害的是汉人女子自身的利益。

再则,赏赐了其中的年轻女子出去,剩下的孩童和老人就必须按照历来的惯例卖掉处理。

奴隶制什么的朱慈踉是很抵触的,其中最抵触的便是买卖人口,不管是外族人口还是汉人自身,他本就有着废除当前贩卖人口合法的律例,又怎么还会在这样的关头开下买卖奴隶的例子。

虽说是外族俘虏,可是这样的例子朱慈踉同样不想开,因为大明今后是一定会不断向四方拓土。大明南方因为没有遭受战乱,人口并未减少,这六年已经从他刚刚登基时的七千万人口增长到了八千万人口,加上如今统一北方的人口,大明的人口超过上亿,将来还将迅猛增长,劳动人口多的是,大明不需要用奴隶来充作劳动人口。

再则,朱慈踉实在无法保证今日是蒙古俘虏被买卖,后日会不会是其他各族的俘虏被买卖,更有甚者,将来会不会有商人为了利益,直接将无数黑皮肤抓回来当俘虏贩卖,朱慈踉还记得后世的,那遍布国土各处的黑皮肤,朱慈踉无论如何是不想那一幕出现在中华的大地上的。

所以,他只有从根源上打断这一切,禁止贩卖任何人口。

当然,虽然不会直接拉到市面上贩卖,但科尔沁蒙古俘虏也是要处理的,今后大军四方征战抓回来的俘虏同样要处理,也为了后世中华大地上的青山绿水着想,朱慈踉想到了一个办法。

后世黄河连年泛滥,危害两岸的无数百姓,几乎没有治理的方法,其真正的泛滥爆发期,其实便是从这大明末年开始形成的。

陕西关内,古来便是争霸天下最重要的根基之所。

除了因为有黄河天堑,以及函谷关易守难攻之外,更重要的是,陕西还是一个天然的粮仓,可以养育无数百姓。只可惜这个粮仓从宋时便开始变味了。

宋朝最巅峰时,人口超过一亿两千万人口,仅陕西就有一千余万人口,区区陕西平原,如何养得起如此多的人口,于是大量人口往北或往东的黄河边缘迁移,靠着黄河两岸的水土生存,大量的人口不断砍伐黄河两岸的树木,于是,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上的树木越砍越少,到了大明时期,更是严重,大明前期的时候,黄河便开始连年泛滥了,而到了大明末年,特别是崇祯年间连续十几年的小冰河时期,陕西干旱十年,更多的树木被旱死,黄土高原变成了真正难见一树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再也无法可阻,以至于后世黄土高原每年都有十几亿立方的黄土流入黄河当中,河床不断增高,大海都因为黄河而变成黄海。

此时此刻,离后世最严重的时候,还有三百多年,黄土高原的环境若从现在开始改造,黄河并非没有救!近五十万满人和科尔沁蒙古人俘虏便是第一波改造黄土高原和黄河的苦力。

“将所有俘虏分批安置到黄河两岸种树!”朱慈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很坚定。

“以种树换生存下去的粮食,每种活一棵树可换一斤粮食!今后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削减!另外,派人教他们汉字,汉俗,汉礼,告诉他们二十年后,会有考核,学好汉字,汉礼者可恢复自由身!”给人希望,才会让人有动力,今后的所有俘虏朱慈踉都打算先这么处理,在怎么,黄河两岸的树要先大量种起来,不能到后世简直要到了绝境才开始治理,留给后世子孙无尽的烦恼,朱慈踉要留,就留一个真正的盛世大明给后世。

“种树?”李岩眼中微微大睁,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皇上竟然这样处理。

几十万俘虏,若换成银子的话,至少也是几百万两银子,而且还不需要朝廷再管,可是将俘虏分批贬去黄河两岸种树的话,朝廷还得每年花费大量的粮食养着,历年下去,所加在一起的花费不可想象啊。

“不错,就是种树,与其年年拨款上百万两银子治理黄河,不如从朕之一代开始,从根源上解决黄河的问题,朕想过了,前期花费或许巨大,但留给后世子孙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朱慈踉坚定道。

大明从三年前便推广了产量极高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种子,几年下来,产生的大量的粮食,粮食价格不高,用一斤粮食换黄河两岸的一棵树,朱慈踉觉得值得。

李岩心里震动,原来皇上是这样想的,皇上无时无刻不在为大明百姓着想,果然是明君圣主啊。

“皇上圣明!”李岩跪拜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憋了一眼跪拜在地上的李岩,心里忽然有些不怎么舒服,一直以来对于跪礼,朱慈踉都是有些反感的,考虑着今后是不是也要找一个时间废除跪礼,这个想法在朱慈踉心里扎了根。

既然决定好了如何处理满人和蒙古人俘虏问题,朱慈踉便下旨执行。

不仅是科尔沁蒙古人,近二十万满人老弱妇孺在多尔衮没有送来一亿两赎金之前,他们同样也只能在黄河两岸种树。

朱慈踉的这道圣旨并没有在俘虏当中引起任何动乱,因为这样的结果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很好的了,至少家人没有被分散为奴,而且他们也不是没有希望了,至少圣旨上说了,让他们学好汉字,汉礼,二十年后大明便有考核,通过者便能获得自由身,他们或许等不到了,可他们的孩子那时候正值壮年,有希望获得自由。

几十万俘虏将分为数百批次,有条不紊的前往黄河两岸,当然,在这之前,那里的汉奸残余势力要先清剿干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