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权臣家有神医妻 > 【182】败落不过旦夕之间

权臣家有神医妻 【182】败落不过旦夕之间

作者:昭昭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8 12:42:5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大善人”做事,向来干脆利索,他让张公子等消息,这也不过短短两日时间,张公子恨不得将之碎尸万段的人,就被收押入大牢。

在得到消息之初,张公子长时间的失神,原本,他终其一生都未必能达到目的,就那么轻轻松松、简简单单的达成,传到他耳中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句话而已。

在以前,张公子就知道权势是个好东西,然而,感受却从未有这一刻这么真切,曾经渴望权势,内心深处却带着一股子无力感,现在,这种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他只知道他想要,那无力感都不知不觉中淡化。

现在好歹也有一官半职在身,张公子要打听一些简单的事情还是做得到的,木轮椅这一特征实在是太过于明显,所以很快就锁定了目标,大概也就两个人——

其一是定北王,定北郡王府跟闻人家的关系本来就不错,不过,定北王的势力在北疆,老太妃深居简出,基本上不与人往来,定北王重伤归来,也还没与皇城的人“联络感情”,所以,会插手这件事的可能性非常地。

这的另外一个,平阳侯府魏世子。只不过此人存在感也很弱,他所见到的,与传言中的人大相径庭,当然,张公子不是将传言完全当真的人,有些人,看似不显,本事其实大得很,那位魏世子未尝不会是这种人。只是如果是他,那么,目的又是什么?

想不通,张公子也不再去想,他现在有明确的目标,有事情要做,目标并非是妄想就能达成的,一步步的走下去,日后总有见到人的时候,届时自可分晓。

襄国公府的事情,证据确凿,往前好些年,宣仁帝都懒得派人去当地调查,再说,那些证据可都是从襄国公自己的书房里得来的,还能有假不成?就算是有假,那也是他自己造的假,宣仁帝相信,真实的情况,只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这件事情落下帷幕也相当快。

当初跟襄国公镇守地方的人,不止是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另外几个别家的小辈儿,而这些人,自然也全部都在肃清范围内,一个都别想逃。

因为太后千秋,所以,以襄国公为首的一众人,全部被流放到南域,不是边境,而是矿场,除非再次遇到大赦天下,否则,他们怕是只能在矿场上待到死。

下一次大赦天下,应该会在宣仁帝五十大寿之际,宣仁帝而今四十有八,算起来也不过就是一两年的时间,熬一熬,似乎也不算什么太难的事情,然而,矿场不比别的地方,环境恶劣,每日的劳作量都非常的大,如果还有人刻意做点什么,别说是两年,兴许几个月都熬不住,这还是对于壮劳力而言,襄国公可是一把年纪的人了。

只是在这件事情上,其他人或许还有可能被人运作,摆脱前往矿场的命运,作为第一主事人的襄国公,是万没有可能的。不过,考虑这么多,受过刑的襄国公,能不能抵达矿场都是一个未知数,半路上就死了,后面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被流放的还有梁明,就算所谓的“逆谋”,查不出什么东西,梁明也始终逃不出最严重的惩处。

梁明的老子,宣仁帝派人去地方,也懒得再将人押回来,直接遣送到矿场。

襄国公府被查抄,收回开国时赐下的丹书铁券,所有财务充国库,襄国公府的其他主子,统统贬为庶民,梁家五十年内禁止科考,也禁止武考。

相比其他,这最后一条,或许才是最不能忍受的。说白了,梁家就算彻底废了,毕竟,五十年,就算梁家现在最小的孩子,五十年后,那也是五十出头的人,还能有多大的作为?就算是要培养,也基本上都是两代人之后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梁家的底蕴没了,这个大家族或许也早就散了,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就算是有人心存执念,想要梁家起复,也要看被压了重担的后辈,有没有那能力跟魄力,不要是还没成长起来,就已经被彻底压垮了才是。

襄国公府的下人自然也属于私产的一部分,也全部“充公”,所以,在襄国公府离开的时候,就一身再简单不过的衣裳,再没有其他,他们身后,襄国公府大门被砰的一声关上,贴上封条,这座奢华的宅子,从今往后,就再不属于他们。

有那么些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是止不住的哭嚎起来,就是双眼木呆呆的像丢了魂一样。怎么会这样呢?啊,不过才短短数日时间,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襄国公府附近,自然全部都是达官贵人,然而,这会儿看热闹的人却并不多,即便是有的,也不过是些不入流的小鱼小虾,真正的掌权阶层,不会在这个时候现身。

对于他们而言,或许是觉得兔死狐悲;或许是不屑一顾,毕竟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不是襄国公犯事在前,岂会是这样的结局;也有那什么想法都没有的,不管之前与襄国公府是怎样的立场,现在襄国公府彻底的败落,也就半点价值都没有了,自然就半点不值得注意了;当然,也有那与襄国公府的某些人有深仇大恨的,就不会错过落井下石的机会。

襄国公乃是开国公,这么多代下来,早就枝繁叶茂,别的不说,单是姻亲就有无数,在之前,这些姻亲担心被牵连,不敢做什么,这已经出了结果,自然就没那么多的顾忌了,别的不说,将梁家的人做一番安置还是不成问题的。

嫁入梁家的人,父母心疼的,就将闺女已经外孙外孙女给接回去,至于那已经是兄嫂当家的,基本上能意思意思就不错了,其他的就不要指望了;而从梁家嫁出去的女儿,到底还是单纯联姻的居多,因为曾经有襄国公府存在,她们在婆家腰杆挺直,或许还有仗着娘家厉害在婆家作威作福的,这种时候那就只有被人反踩的份儿,别说是帮助娘家了,没被休了就不错了,这时候能帮助梁家的就比较少了。

总的算下来,依旧是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

以前在襄国公府没啥地位没啥话语权的,这时候能被娘家人接走,难得的扬眉吐气了一回,甚至能怼一怼丈夫婆母,将人气得不轻,生气了,扣不住媳妇,还能扣不住儿孙吗?要走自己走,孩子留下,既然是梁家的人,那么不管生死,那都将拴在梁家,要是够狠心,就自己享福去,不然,就只能接济儿女,如此,也就跟接济梁家人差不多。

不得不说,在这种时候,还真没什么血缘亲情可讲,为了自己能好一点,不会去管儿子女儿孙子孙女跟着自己会不会不好。

同富贵容易,共患难就难了,越是这种时候,越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性。

才刚刚败落,甚至都还没有离开这个大门口呢,一家人就吵得不可开交,各种哭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发泄着心中的怨恨。

最为凄惨的,大概就要属于跟梁明关系最近的人,比如她亲娘,谁让梁明是罪魁祸首,因为他,才牵扯出了后面的事情,瘟神丧门星,梁明还在牢中,不能发泄在他身上,自然就是他亲娘等人来承受。

原本的襄国公老夫人,小儿子这一房是最为疼爱的,现在也恨不得拉了他们去填命,将以前的富贵日子换回来,因此,这一房的人被欺负地老惨,她也一声不吭。

这可没完,嫡长房也逃脱不了,甚至身为大家长的前襄国公都没能幸免,做出那般丧尽天良的事情,国公的富贵还不够吗?说得好像他们真的是半点好处都没沾到一样。

闹成这样,原本就算想出手的人,也望而却步,担心自己被缠上,引来无尽麻烦。

老太太再想要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被牙尖嘴利的人一通怼,本来因为襄国公府的败落,就病殃殃的,情况很不好,现在这么一出,直接捂着胸口,眼前发黑,哆嗦着手,“你,你们……”一口气没喘上来,直接晕了过去。

黎夫人带着人赶过来的时候,恰好就看到亲娘晕倒的一幕,其他人乱哄哄的,相互推诿,就没想着先找大夫,险些气了个仰倒。

“你们在干什么?”

黎夫人一声怒吼,倒是让长眠暂时的控制住了。

认真算起来,从梁家嫁出去的女儿,这位黎夫人所处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另有一梁家女嫁皇八子为妻,贵为王妃,不过却是半点不敢沾染梁家的事情,过得比任何一个梁家出嫁女都战战兢兢——却是话语权最高的,她的话自然能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

黎夫人气冲冲的过来,扶住亲娘,“你们,一个个的,好样的,全部都是好样的,我给你们安排奔走忙前忙后,你们就是这么对我娘的?啊?好,好得很!”

眼睛赤红,恨不得吃人。

眼前的,就没有黎夫人的嫡亲兄弟,不是庶出的,就是隔了房的堂兄弟,说起来,她跟他们的关系还真不怎么样,黎夫人其实有心不管他们,现在好了,都不用她自己找借口了。

黎夫人回头,又将嫡亲的嫂子侄子等人训斥一顿,连婆母祖母都护不住,就是一群废物。

一个个的脸色青青白白,便是梁老太太也有些看不下去,不过到底是没有说话,毕竟现在,他们都要仰仗她,要说在以前,黎夫人能在襄国公府这般耀武扬威?梁老太太可没多喜欢这个女儿。

现在,什么都得听黎夫人的,想要有个安身地儿,都得奉承讨好她,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她娘都得听她的,这么无端的,就彻底抖擞起来了。

甚至让黎夫人滋生了一种,娘家败落了也没什么不好的想法,当然,不管这想法在它脑海中停留了多久,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现在的情况,越发的滋长了她的掌控欲,以至于想要将一些人剔除在外的想法也打消了,脱离了还怎么掌控,怎么彰显她的优越感。

黎夫人准备了一座三进的宅子,下人也买了一些,但是,相比较襄国公府剩下的这些人,这宅子完全就住不下。

就有人提出,当初黎梁氏嫁入黎家,宅子可不止这一处,这也不是最大最好的,就算不将最好的拿出来,也该另外再拿出来一处才是。

黎夫人冷笑一声,微扬着下巴,趾高气昂,“有得住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不想在这儿呆着,就滚出去。”

他们算是真切的见识到了,这位往日还算不错的黎梁氏,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嘴脸,尤其是在老太太想要说她两句的时候,她是一脸不耐烦,摆摆手,“娘,你们就暂时在这儿住着吧,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我还有事儿,就先回去了。”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老太太又险些气出个好歹,还当这个女儿是个好的,结果呢,以前的恭谦孝顺都是装出来的,现在娘家败落,她运气好,嫁的人家品性好,她在夫家没受太大影响,娘家要依靠她,这本性就彻底的暴露了。

然而,能怎么样呢,不接受,他们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隔了两日,梁家被发配的那些人,戴着枷锁,就要离开皇城,临别的时候,允许他们跟家人见上一面,就算是不愿,该送行的还是要送行,这个不愿的人,除了梁家的某些人,还有黎若水。

她之所以不愿,大概是还有点良心,因为良心不安,她心中有些愧疚,所以不敢面对外祖家的人。

不是她写了那东西,表哥就不会别牵连,外祖父他们也不会跟着入狱,更不会有搜查襄国公福的事情,那么那么后面这些都不会有。

不过,转念一想,本来就是外祖父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做了就算了,自己还留着证据,那不是找死么?随意能怪她妈?当然不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