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白家嫡女 > 第一百六十三章:贺礼风波

白家嫡女 第一百六十三章:贺礼风波

作者:水墨云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8 12:43:59 来源:言情小说阁

第一百六十三章:贺礼风波

皇上的寿辰贺礼的确让人头疼,若是往年也就罢了,王府库房里多的是奇珍异宝。但今年季司宏可是卯足了劲要拔得头筹,若是真叫他比了下去,难免又要借题发挥。

朱玲捧着名册念,地下的丫头小心翼翼的一个个捧上来给白嫣然过眼,却没有一个让她满意的。

华贵有余,但难免缺乏新意。

听说建王府里寻到了一匹汗血宝马,乃是千里良驹。季司宏亲自驯服,准备以此献给皇上作为贺礼。

太子府那边则搜罗来了《山河锦绣图》,据说是先祖最喜欢的画作,后来宫变时流入民间便再无音信。

思来想去,白嫣然想到了一个人,算算时间,那人这两日也该入京了。

天冷了,安华寺里的香火也冷淡不少。

白嫣然与主持说明来意,要住在庙中诵经祈福,祈求皇上龙体康泰,大黎国泰民安。如今虔心礼佛,主持自然应允。

白嫣然身边只带了素心和朱玲,这一住就是七日,就在季凌云按捺不住时才终于回府。然而人是回来了,却是沐浴焚香,要亲手抄写佛经。

娘子这么有孝心,安王殿下只能整整素了半个月。

七天七夜,白嫣然好不容易赶在万寿节前夜抄写完毕百遍佛经。然而看着面带倦容的白嫣然,季凌云也只能咬牙忍耐,抱着娘子盖着棉被纯睡觉。

素心看着床幔里没了声响,轻手轻脚过去吹了蜡烛出来。朱玲在外间将笔墨纸砚都收拾好,与素心一道退了出去。

素心问道:“佛经可放好了?”

朱玲答道:“按照王妃的吩咐都安置好了,事关重大,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两人说话着走远,身后转角处一片衣角一闪而逝。

万寿节万民同庆,天上虽还飘着鹅毛大雪,整个京城却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当中。进了宫里更是处处都是应景的物件,可见皇后娘娘是花了心思的。

早朝时皇上已经在凝晖殿接受了百官朝贺献礼,所以这会儿算是家宴。众人齐聚凌霄阁中,殿中的地龙烧的正旺,与外头的风雪仿佛两个世界。

皇上独坐高位,右边是皇后佟氏,左边是岚贵妃。

岚贵妃下首还有舒妃,身旁两个姑姑一左一右抱着六皇子和四公主。一岁多刚会走路的年岁,都是冰雕玉琢的小娃娃,当真是可爱的紧。

不知是有意无意,皇后娘娘与岚贵妃送的都是狼皮大氅,正是眼下时节最适宜之物。只是岚贵妃得了不少赏赐,皇后那里却只有一句淡淡的“辛苦了”,高下立见。

舒妃讨巧,献上一副百寿图,据说其中两个不慎工整的“寿”字还是六皇子和四公主写的。果然博得龙颜大悦,干脆让人将六皇子和四公主抱到身边来逗弄。

舒妃身旁鹅黄色宫装的女子怯怯起身说了贺词,一旁的宫人呈上一件亲手制的里衣,再寻常不过的贺礼,正是四皇子季钰仁的生母如贵人。

这是白嫣然第一次见如贵人,虽不及佟氏端庄娴雅,不及岚贵妃美艳绝色,也不及舒妃清丽脱俗,却自有江南女子的柔美秀丽。

两位公主是早就商量好的,一个送羊皮靴一个送貂毛帽,都是心意。到了皇子这边,意味便变了。

太子的《山河锦绣图》一呈上,元和帝便面露喜色。这是太.祖最得意的收藏画作,曾戏言要给自己陪葬。不想后来宫变时丢失,成了元和帝的一块心病。

如今失而复得,元和帝不禁喜上眉梢。季司宏见势头不对,忙献上良驹。

元和帝对太.祖早年征战沙场向往不已,曾对岚贵妃提及,季司宏这才得了授意寻觅良驹。

倒的确是一匹汗血宝马,元和帝心痒难耐上前细看。季司宏在旁直道来年春狩定能驰.骋围场,哄的元和帝朗声大笑。

岚贵妃适时在旁与元和帝笑道:“太子殿下与宏儿的贺礼都这般有心意,安王殿下一向最有心思,不知准备的是什么贺礼?”

元和帝不甚在意道:“皇后早与朕说过,安王妃去安华寺祈福七日,又亲手抄写佛经百遍,的确很有孝心。”

岚贵妃掩唇轻笑,不怀好意的说道:“虽说是一片孝心,但今日是皇上五十寿诞的万寿节。如此全无新意的寿礼,想必是没花什么心思,难免让人以为敷衍。”

这话说的过于直白,气氛一时有些尴尬。皇后身旁的顾月瑶有心辩驳两句,却又觉得自己实在没什么立场。

季凌云倒是不觉尴尬,起身行礼后道:“岚贵妃未免太过心急,还有四哥的贺礼没有看过呢。”

季钰仁素来不显眼,被忽略倒是常有之事。贺礼亦是中规中矩的一尊玉雕弥勒佛,寓意万寿无疆。

如此才算轮到季凌云,白嫣然亦被朱玲扶起,两人一道起身说了千篇一律的贺词,而后便有宫女端着托盘上前。

元和帝意兴阑珊的掀开红绸,却见红绸下空空如也,顿时激起议论纷纷,就连佟氏也是始料未及。

见众人的目光都看过,白嫣然并不慌张,与季凌云对视一眼后开口道:“百卷佛经儿臣已经送到安华寺让主持奉供佛前,如此方显虔诚之心。

岚贵妃娘娘说的不错,若只是手抄佛经难免让人以为没有诚意。这算不得什么寿礼,只是儿臣与王爷的一片孝心。”

元和帝来了兴致,问道:“既然如此,那你们给朕的寿礼是什么?”

白嫣然神秘道:“儿臣的这份寿礼登不得大雅之堂,但父皇必定喜欢。”

正说着,自进了宫便不见人影的素心匆匆而来,手里也端着一个托盘,隐隐还有食物热.腾腾的香气传来。

德安领命上前将托盘递到元和帝面前,元和帝被吊起了胃口,揭开红绸,里面却是简简单单的一盘寿饼,连一点多余的花样也无。

白嫣然欠身道:“时间紧急,只赶得及制成这最普通的寿饼,还请父皇不要嫌弃。”

佟氏见元和帝大失所望,忙圆场道:“原来你一来便向我借御厨是为了制作寿饼,倒是难为你的一片孝心了。”

岚贵妃在一旁毫不掩饰的讥笑道:“的确是难为安王妃了,一盘寻常寿饼也好意思充作万寿节的寿礼,这便是放在寻常人家也过于寒酸了。”

见元和帝被说的意兴阑珊,连尝一口的心思也无,白嫣然又道:“此寿饼自然非寻常寿饼,还请父皇尝一尝,可觉得有什么不同。”

季司宏也开口道:“即便你吹上天去,一盘寿饼还能吃出什么花样来?”

话虽如此,白嫣然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元和帝怎么也要尝一口。只是尝了一口他便放下了,目光中已然多了几分不悦之色,淡淡道:“味道尚可,一尝便知是御膳房的手艺。”

言下之意便是与寻常寿饼并无不同了,岚贵妃面上看好戏的神色已然不加遮掩。然而白嫣然闻言却笑了,甚是欢喜道:“既然连父皇都觉得这寿饼与寻常寿饼无异,足以见得这冬麦与春麦并无差别。”

此言一出,震惊满座。

元和帝很快收起惊愕,问道:“你所说的冬麦是何意?”

白嫣然看向季凌云,季凌云接口答道:“如今民间佃户耕种麦都是春种秋收,是而称为春麦。但如今父皇面前的这盘寿饼却是冬种夏收,去岁夏日收成的冬麦。”

元和帝回过神来,忍不住又拿起寿饼细尝,只觉与平日里所食的饼无异,不禁有些不可置信。

“安王,你所言可是真的?”

季凌云道:“事关重大,儿臣不敢说谎。若是父皇不信,可将一人叫来问话,一问便知。”

“谁?”

白嫣然答道:“此人正是前济安主簿——章穆。

前些日子儿臣去安华寺礼佛时此人正借住安华寺,后听主持无意间提起才知他本是进京面圣,却苦于无门路又花光了盘缠,只得借住安华寺中。

儿臣心想日行一善便召见于他,不想章穆却道出冬麦一事。儿臣原也不信,但派人去济安打听,从章穆祖田周围农户口中得知竟真有此事。”

元和帝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传章穆觐见。”

章穆进殿来,只见是个年近不惑之年的黑瘦男子,精神矍铄。一身衣衫浆洗发旧的厉害,身板却挺直,不卑不亢的行礼。

元和帝问起冬麦之事,章穆目光炯炯,细细道来。

“济安多旱,但入夏便有雨季,麦苗最怕水淹,所以济安麦产量年年不尽人意。微臣想着若是能够避开雨季,便可解决此难。

后来微臣查阅典籍,尝试种植冬麦。起初不得要领,但尝试三年后总算种出冬麦,且冬麦产量更高,还能在麦收之后再种一茬栗米。”

宋世阳亦起身附和道:“启禀皇上,当初微臣去济安抗洪时曾与章主簿共事。此人在当地百姓中口碑极好,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微臣觉得他所言可信。

且济安因水患致使颗粒无收,如今全靠朝廷救济,倒到底是杯水车薪。若能早一季收成,便能解燃眉之急,救千千万万的百姓,微臣以为可以一试。”

元和帝亦是心中意动,但兹事体大,也并未一口答应,只让人先将章穆带下去安顿。此刻他再看面前普普通通的寿饼,却是今岁收到的最好的寿礼。

元和帝心情舒畅,笑着称赞道:“凌云,你这王妃不错,很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