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 第532章 蝗灾南移

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532章 蝗灾南移

作者:一颗铜制豌豆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8 12:44:35 来源:言情小说阁

田地里,有人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农具,驱赶那些附在作物上吸食他们心血的蝗虫,试图将它们赶走。

有人无法阻止,满心的焦虑和心痛最终汇聚成一阵阵的哭嚎,无力地坐在田头骂着无情的老天爷,和世道的不公。

甚至还有人正跪着祈求上天,求它放过自己,给自己留条活路。

其他地方,尤其是某些城镇里,听闻有蝗虫压境,不少人才想起郑家之前给他们提过的牧鸭治蝗之策。

瞬间便有大量百姓跑去买鸡鸭鹅,让它们帮忙吃蝗虫。

“我有四亩田,要两只鸭,快点”

“我,我,到我了,我要三只,这是铜板”

“六只鸭子”

“什么?没有鸭了?唉,怎么都没了,那,那给我来三只鸡”

“都没了?那,来两只鹅,贵就贵点吧”

在大量百姓的哄抢之下,那些卖鸭卖鸡卖鹅的商贩们瞬间便卖了个精光,甚至还有人赚得钵满盆满。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蝗虫大军,真要防住它们,得需要几只鸡鸭鹅?

仅仅是商贩们手中的这些,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是远远不够的。

哪怕真的有效,也不过是帮助有限的百姓而已。

随着蝗虫大军压境,田地里未成熟的苞谷、稻谷、麦子、黍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几乎无一幸免,全都成了它们的食物。

只剩下花生、大豆、南瓜这类数量稀少的,百姓们极少种植的作物得以幸免。

这是大楚境内常见的蝗虫,它们似乎专吃百姓们救命的粮食,而不怎么吃蔬果类。

因此,这类蝗虫也被他们称为吸血蝗。

蝗虫到处肆虐,这样的情况在大楚北方,到处都有发生。

除了早已有所准备的皇商郑家及其合作的百姓们,以及那些有先见之明、也有防御实力的地主阶层或是有钱人家受到的损伤小些,普通百姓的损耗情况,几乎可以用极其惨烈来形容。

各地方,不管是上头的太守、县令这些大人们,还是下头的亭长、里正,皆是带着百姓们去田头驱赶蝗虫,试图抢救田地里头的作物。

然而,‘蝗虫压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这句话可不是白叫的。

任由他们如何驱赶、捕捉,最终的效果都不大。

千里良田几乎被吃得精光之事在整个北方境内时有发生。

给本就经历过大旱灾年,勉强熬过来的底层百姓再次带来致命重击,不给他们留活路。

而它酿成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郑家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粮价再次暴涨,让百姓们也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这似乎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此次蝗虫的数量本就极其庞大,几十年罕见,而初期的蝗灾又没得到足够的压制,往后又有更多的虫卵破土而出,加入蝗虫大军。

加之蝗虫的繁殖力极强,经过它们的不断繁殖,导致这场蝗灾越来越严重,并且有不断向南方迁徙的趋势。

旱灾未彻底过去,蝗灾又来,让大楚整个朝野上下更是人心惶惶。

可不管他们如何着急,这蝗灾又不似旱涝之灾,让朝廷如何处理?

往常还能把将士们派下去,协助百姓们捕杀蝗虫。

但如今,大楚正值与番邦交战之际,哪里抽调的出这么多兵力?

朝廷也只能下旨,让底层官吏带上衙役或是驻地兵力赶赴农田。

最多再拨下些灾银,向百姓们购买鸡鸭鹅这类吃蝗能手,或是以服徭役的名义征招百姓们参与捕捉蝗虫。

田地里,有人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农具,驱赶那些附在作物上吸食他们心血的蝗虫,试图将它们赶走。

有人无法阻止,满心的焦虑和心痛最终汇聚成一阵阵的哭嚎,无力地坐在田头骂着无情的老天爷,和世道的不公。

甚至还有人正跪着祈求上天,求它放过自己,给自己留条活路。

其他地方,尤其是某些城镇里,听闻有蝗虫压境,不少人才想起郑家之前给他们提过的牧鸭治蝗之策。

瞬间便有大量百姓跑去买鸡鸭鹅,让它们帮忙吃蝗虫。

“我有四亩田,要两只鸭,快点”

“我,我,到我了,我要三只,这是铜板”

“六只鸭子”

“什么?没有鸭了?唉,怎么都没了,那,那给我来三只鸡”

“都没了?那,来两只鹅,贵就贵点吧”

在大量百姓的哄抢之下,那些卖鸭卖鸡卖鹅的商贩们瞬间便卖了个精光,甚至还有人赚得钵满盆满。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蝗虫大军,真要防住它们,得需要几只鸡鸭鹅?

仅仅是商贩们手中的这些,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是远远不够的。

哪怕真的有效,也不过是帮助有限的百姓而已。

随着蝗虫大军压境,田地里未成熟的苞谷、稻谷、麦子、黍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几乎无一幸免,全都成了它们的食物。

只剩下花生、大豆、南瓜这类数量稀少的,百姓们极少种植的作物得以幸免。

这是大楚境内常见的蝗虫,它们似乎专吃百姓们救命的粮食,而不怎么吃蔬果类。

因此,这类蝗虫也被他们称为吸血蝗。

蝗虫到处肆虐,这样的情况在大楚北方,到处都有发生。

除了早已有所准备的皇商郑家及其合作的百姓们,以及那些有先见之明、也有防御实力的地主阶层或是有钱人家受到的损伤小些,普通百姓的损耗情况,几乎可以用极其惨烈来形容。

各地方,不管是上头的太守、县令这些大人们,还是下头的亭长、里正,皆是带着百姓们去田头驱赶蝗虫,试图抢救田地里头的作物。

然而,‘蝗虫压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这句话可不是白叫的。

任由他们如何驱赶、捕捉,最终的效果都不大。

千里良田几乎被吃得精光之事在整个北方境内时有发生。

给本就经历过大旱灾年,勉强熬过来的底层百姓再次带来致命重击,不给他们留活路。

而它酿成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郑家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粮价再次暴涨,让百姓们也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