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 第140章 富明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第140章 富明

作者:青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0 20:30:32 来源:书海阁

救治伤兵,安置俘虏,搜罗马匹……

这些都不需要李青去做,他只是喝喝茶,偶尔去城头上走走看看,顺便了解一下边镇防务。

接着,宣府、延绥、辽东的援军陆续回防,皇帝陛下亲口允诺会将奖赏落实到位,将士们自然不疑有他。

天子一言九鼎,历来皇帝的信用都深入人心,因为没哪个皇帝会做出自砸招牌的蠢事。

说实话,五百万两朝廷很轻松就能拿出来,可五百万两也真不是小数字,李青都可以想象到杨廷和及诸多大佬那跳脚的场面了。

“真全让户部出?”

“当然,国库有钱,有很多钱。”朱厚照哼哼道,“从太宗时便开海通商了,虽说在永乐朝没攒下什么家底,可从仁宣开始财政就稳步上涨……历经七朝下来,府库的存银多到你无法想象。”

李青知道这近百年来白银的流入非常可观,然,大明的各种花销也不小,藩王宗室的俸禄,府衙修缮,官员俸禄,治水修路,赈灾架桥,军队支出,器械维护……

花费不可谓不大。

“有多少?”李青好奇问。

“你不妨猜猜。”

“两千万两?”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朱厚照撇了撇嘴,傲然道,“往大了猜!”

“三千万?”

“去年盘账,国库存银四千七百八十六万余两,不包含珍珠、玛瑙、玉石……,就只是单纯的存银,粮食也不计算在内。”朱厚照嘿嘿道,“当然,也不包括内帑。”

内帑是皇帝的小金库,历任皇帝都多少会往小金库倒腾一部分财富,这是常规操作。

诚然,国库也是皇帝的,可文官最爱扯皮,且有时候,有些花销也上不了台面,皇帝也不愿看人脸色。

就好比男人明明是一家之主,却还要藏私房钱。

“内帑有多少?”

“你问这个干甚?”朱厚照警觉起来。

“……”李青没好气道,“我还能去偷不成?”

朱厚照左右瞧了瞧,压低声音道:

“一千三百余万,是父皇退位前,为防止我花钱看人脸色,特意转移过来的,我一文没舍得动。”

李青惊喜的同时,也有些惊诧:“宫廷用度户部也兜底?”

“你未免把他们想得太好了吧?”朱厚照无语。

“那钱从何来?”

“简单,印宝钞啊!”朱厚照理所当然的说,“大明工商业鼎盛,之前超发的宝钞又进行了大量回收,再死憋着不新发宝钞,就是逼着百姓用白银交易了,事实上,现在民间交易都开始大规模使用白银了。”

怕李青说他,朱厚照忙解释:“印钞真不多,也就近些年才开始,每年折合成白银不过两百万两,以大明如今的商业、人口,一年发这么点宝钞,惊不起一点浪花。”

顿了顿,“金陵李家一年的净利润都不止这么点,输送到整个大明,又有何打紧?”

朱厚照道:“当然了,再算上大量的铜钱,一年下放的货币总额有三百万两之多,可大明人口还在上涨,都快奔着两万万大关去了,以及工商业日益增长的趋势……虽说白银大量流入,货币仍有些紧张,这真不是我胡说,是有依据的,不信回去后你可以问杨廷和。”

李青沉吟不语,思考其中利弊。

“知道五个橘子吗?”朱厚照道,“眼下大明的橘子猛增了,支撑橘子交易的货币也要随之提高才是,再者,适当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这你总知道吧?”

李青开口道:“一直以来都是贸易顺差,民间不得使用白银的这项国策,也早已是名存实亡,按道理说,不应该出现货币紧张的情况,你可有想过这个原因?”

“啥是贸易顺差?”

“就是……你可以理解为收入大于支出。”李青说。

“这个我还真想过,也知道为何如此。”朱厚照道,“这主要有以下两点,1:白银能更好的长时间存储,百姓倾向于花钞存银;2:相较于白银,宝钞更便于携带,须知,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钱庄,可以用银票交易的。”

朱厚照苦笑道:“再一个,就是心理原因了。”

“什么意思?”李青不解。

朱厚照问:“抛开货币属性不谈,你是喜欢纸质宝钞,还是喜欢金灿灿、亮闪闪的金银?”

李青哑口。

沉吟良久,道:“可以适当发行宝钞,可万不能无节制的超发,太祖、太宗就是因为超发,才导致宝钞贬值,超发一时爽,事后还是要朝廷自己买单,正统、景泰、连成化朝都还在还账,两百万还是有些稍多,匀一些给铜钱吧。”

“铜钱成本太高啊!”朱厚照说。

李青笑骂:“朝廷又不缺钱,何必那般财迷,在百姓心中,还是更倾向于金属币种,你既知道这点,何以如此抠抠搜搜?”

“……那行吧。”朱厚照点头,“回头我调整一下,一半一半成不?”

“嗯,可以。”李青颔首。

得知朝廷如此富有,李青内心喜悦非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仅白银这一项就高达六千万两,算上粮食,以及其他种类繁多的财富,总额折成白银怕是能翻一倍。

诚然,以当今的白银购买力,远比不上洪武朝那会儿,可一样是非常庞大的财富。

这些财富可以把大明王朝抗风险能力,提升到恐怖的程度。

数字着实惊人,可细想想,这么多年的良性发展,从朱棣那会儿就开始海上通商了,又没出现败家子皇帝……非常合理。

李青心情不错,说话也好听:“嗯,不错,你对经济的理解,比……一般人强太多了。”

老朱家的人普遍不懂经济,在这方面……朱厚照称得上优秀了。

朱厚照嘴角勾起,接着清了清嗓子,道:“时代在发展,皇帝也在进步嘛。”

李青一乐,心想也是,随着大明发展的重心转移,皇帝自然而然会往这方面发展。

“优秀就是优秀嘛,过分谦虚就不好了。”李青呵呵笑着说。

弄得朱厚照反倒怪别扭的,悻悻道:“你还是恢复一下吧,我不习惯。”

李青:“……”

~

京师。

奉天殿。

刘瑾立于御案前一边位置,代替了站班太监,行的却不是站班太监之权。

人往那儿一站,大有天下我有的姿态。

“诸位大人,皇上旨意说的很清楚,就不用咱家再赘述了吧?”刘瑾淡淡道,“将士在战场用命,赢了自当奖赏,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不是?”

他这副嘴脸,实在让人恼火。

杨廷和出班,淡淡道:“战报内阁已经收到,论功行赏,阵亡抚恤,远不用这么多,此事还需再议!”

“再议?”刘瑾面露惊诧,他晃了晃手上的皇帝手书,提醒道,“杨大人,这可是皇上的旨意啊!莫非你要抗旨?”

“本官不敢。”杨廷和淡淡说。

“刘公公,说话可要讲证据,杨大学士只说要再议,可没说不拨银子。”户部尚书出班,哼道:“五百万两,足足五百万!立功的将士当然要赏,为国捐躯者更要得到抚恤,然,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此大的花费理当慎重!”

“哼!刘公公休要张口闭口就是抗旨。”

“便是皇帝在这儿,如此大事也不能一言而定。”

“呵呵,吓唬谁呢?”

“好啊,好……”刘瑾气急发笑,睥睨群臣,“皇上不在,一个两个的都藐视皇权是吧?”

群臣不语,老神在在。

刘瑾更怒,哼道:“皇上临行前,可是明言让咱家看着,真以为咱家奈何不了你们?笑话!

今儿咱家就把话撂这儿,这个钱户部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

“哦?”杨廷和好奇,“如若不然呢?”

“那就是抗旨!”刘瑾哼道,“咱家看谁敢!?”

杨廷和嗤笑道:“你当如何?”

“杨大学士不妨试试看!”刘瑾亦咄咄逼人。

“刘瑾,你少拿鸡毛当令箭!”殿角处,有一人轻喝。

“谁?”刘瑾抬眼去瞧,继而冷笑,“咱家当是谁呢,原来是杨大学士家公子杨都给事中啊。”

杨廷和回头望了眼,眉头微微皱起。

刘瑾瞥见他的表情,自得一笑,懒洋洋道:“杨都给事中别在后面站着了,有话上前来说。”

杨慎不惧分毫,出班走上前来。

“杨大学士是杨大学士,本官是本官,刘公公无需说什么父子,朝堂之上,我二人只是大明的臣子。”

“不愧是状元郎,说话就是有水平……嗯,成吧。”刘瑾阴阳怪气了句,接着朝杨廷和道,“请杨大学士来评价一下,杨都给事中口中的鸡毛作何解?”

杨廷和一凛。

杨慎也不由一滞。

“说呀,倒是说呀。”刘瑾得理不饶人。

杨慎不忍父亲为难,哼道:“本官无意不敬皇上,你若要罚,罚就好了。”

“哎呀,咱家哪里敢罚你呀?杨大学士不发话,咱家可不敢拿杨公子怎样!”刘瑾呵呵道。

杨慎哼道:“朝堂之上,请公公称官职!”

“年轻人就是火气大。”刘瑾一副很大度的模样,接着,又摆出为难之色,“杨大学士,您看这……”

杨廷和深吸一口气,凛然道:“杨慎虽无心,然,不敬皇上是大罪,当廷杖二十,押入大牢,等皇上回京发落。”

刘瑾认真点头,一扬手,“杨大学士都发话了,来呀,把杨慎拖下去,先廷杖,再押入大牢。”

这下,可犯了众怒。

众大佬本就看刘瑾不爽,也都觉得刘瑾是在拿着鸡毛当令箭,眼见嘴替杨慎落此下场,哪能不怒。

群臣虽互有争斗,却也有极强的排外性,尤其对方是个阉人,这就更不能忍了。

“刘瑾,休得放肆!”

“阉狗,休得猖狂!”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