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一百零八章 别团等人齐(均订加更)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钰提出的问题,是现在大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肉刑私用、私役军卒、贪墨军饷,这种自上而下的压迫,会导致什么?

会导致大明的军户不断的逃逸,宁愿背着黑户也不愿意在军屯之上劳作。

因为军屯劳作真的会死。跑了,还有可能活。

对前途的迷茫、对死亡的恐惧,必然如同于谦所言,万事皆私,就会让军心动荡不已。

大量的士兵溃逃之后,就是低级军官溃逃,最终导致大明朝的军队越来越庞大,阙员越来越多,冗员无数,却无甚战斗力。

军纪无法保证,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这是导致大明军队战斗力持续下降的诱因。

军屯法的不断败坏,有种种因素,但是军户逃屯,和私役绝对有极大的关系。

军屯法的破败,也代表着大明军事实力的快速下降,这种下降,让大明每次大战,都伤筋动骨。

军事实力的下降,也让皇帝不得不倚重朝臣。

“陛下,臣以为可让地方御史负责监察之事,风闻言事,充分调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徐有贞作为都察院的扛鼎人物,立刻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

虽然他马上就要去秋阳治水了,但是不妨碍他为都察院揽权。

石亨冷哼一声,但是他碍于自己有前科的事,在这件事上也不好发表观点。

私役军卒,他在大同府的时候,也干过,而且干的声势浩大,连于谦都上了奏疏弹劾他。

杨洪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杨洪没干过私役军士的事儿,他自然有底气说话。

他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才振声说道:“陛下,前宋的时候,狄青乃是西北名将,素有战功,他有一个旧部叫焦用,带领军卒路过定州。”

“狄青当然要请焦用吃酒,毕竟是旧部。”

“焦用就在酒席之间抱怨了两声请给不整,朝廷给的粮饷,到手不过两成,他们都得自己筹措粮草。”

朱祁钰倒是知道狄青,北宋的枢密使。

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而且常年不设枢密使,狄青因为战功,最终升为了枢密使。

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得立多大的功劳,才能让这个不设的官职,被任命呢?

杨洪继续俯首说道:“焦用这不抱怨还好,一抱怨,就出事了。”

“当时韩琦帅定州就听到了焦用的抱怨,这可得了?”

“韩琦直接拘了焦用,欲诛之。狄青就去求情,说焦用多有战功,大宋好儿郎也。”

“韩琦就说了: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郎!此岂得为好儿耶!”

“韩琦当着狄青的面儿,就把焦用给杀了,自那以后,前宋就极少打胜仗了,盖惧并诛,就是前宋军队的写照。”

焦用被杀了?

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这句话朱祁钰当然知道,东华门是北宋的皇城宫门之一,每次科举之后,公布进士名单,就在东华门外。

但是他还真的不是很清楚,这句话的背后,还有这么一个典故。

大明上上下下其实挺不待见宋朝的,一旦拿宋朝举例子,那都是当反面教材,这次也不例外。

徐有贞愣了许久,看着大学士陈循,希望陈循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多数的巡抚都会挂名都御史和副都御史,到地方巡查。

于谦当年跟石亨结怨,不也是因为都御史的弹劾的权力吗?

他觉得自己提的意见也不算是僭越啊,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话呢?

朱祁钰摇头说道:“归班吧。”

“朕以为让军队自查自纠方为上策,可是怎么自查自纠呢?还是得让军士们自己所以说,朕以为每旬派出锦衣卫到京营各营探查走访,查到了严办几例,就无人敢犯了。”

“于少保以为如何?”

朱祁钰皇权的手伸到了京营里,这是于谦的地盘和底气。在这里,朱祁钰还埋伏了于谦一手。

军队的掌令官,是他重要的一个棋子。

于谦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甚好,锦衣卫本就有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之职能,陛下明断!”

于谦说的好,是真心实意的说好。

自从正统年间,孙太后宠儿子,以年龄幼小为理由,断了天子每日巡查京营,操持军马之后,锦衣卫掌直驾侍卫、巡查的职能就越来越微弱了。

锦衣卫逐渐有了依势作宠之态,失去了本来的职能。

锦衣卫有三部分构成,大汉将军、校尉、力士构成,校尉、力士,都是拣选民间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男子充任。

大汉将军则是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作为殿廷卫士。

还检举查检京营的职务。

皇帝都不去了,缇骑们自然也很少去了。

缇骑依势作宠,依的是皇帝的势。

锦衣卫作为天子卫军都烂了,那天下军事,还不都得全烂了?

陛下不辞辛苦,愿意每日操阅军马,于谦自然是再乐意不过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自己的后手,完全没用上。

兴安立刻站了出来,高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次朝臣们都没人说话,算是退朝了。

于谦走在最后,他在山外九州待了将近两个月,目的是考察陛下推行的田策,是否能够实行,答案是可以。

山外九州被瓦剌人打烂了,福建则是因为起义军喧嚣,导致了地主逃户,都是一片狼藉,最适合从头再来。

京师这块骨头最难啃,但是这是京营命脉,金濂领了命,可是金濂还是威望不足,于谦打算亲自去做。

朱祁钰也不住宫里,慢慢的走了出来,和于谦同行。

“于少保辛苦。”朱祁钰笑呵呵的制止了于谦的行礼,询问道:“这痰疾感觉如何了?”

“好利索了,谢陛下关怀。”于谦赶忙回道:“陛下这面罩果然有用,山外九州边军人人夸赞咧,往年冻疮极多,风沙大了,也无遮掩,这面巾着实好用。”

虽然面罩小巧,但是真的是好东西,尤其是对于边军而言最大的冻伤和冬日冷气伤及肺腑之事,大大的缓解了。

“嗯,那就好。”朱祁钰稍微犹豫了下低声说道:“于少保可去鸡鸣山祭奠过了?”

于谦一听就知道陛下在说什么。

鸡鸣山之战,是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打的,朝中对此战大败内情不详,议论极多,为此上书要求陛下仿照淇国公旧事,废掉成国公世系的也不在少数。

淇国公丘福是靖难第一功,但是因为轻敌草率,率领一千人出草原,最后全军覆没,朱棣大怒,直接褫夺了爵位。

对于鸡鸣山之战打了败仗,说法极多。

有的说是归顺的鞑靼马队突然调转枪头,打了朱勇一个措手不及;

有的说是朱勇和薛绶轻敌冒进,落入了瓦剌人的圈套;

有人说是监军刘僧轻进被围,朱勇带大军驰援战败。

说法太多,朱祁钰也不明就里,所以临行前还专门叮嘱了于谦祭祀的时候,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尸山血海,血流成河。”于谦叹息的说道。

鞑靼马队并没有倒戈相向,而是跟着朱勇和瓦剌人战死在了鸡鸣山麓。

他继续说道:“死人是不会说谎的,陛下,的确是监军刘僧冒进被围困,朱勇驰援落入了陷阱之中。”

鸡鸣山坳里,刘僧带领的营团死在最深处,而朱勇带领的营团死在了谷口。

监军是大太监刘僧。

于谦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说道:“陛下,这件事很难讲,上皇驻跸意决战,派了诱饵去诱瓦剌人去宣府附近决战。”

“可是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被突袭,死在了鹞儿岭之战。”

“损失已经极大了,又派了成国公朱勇领四万人前去,就很…奇怪。”

于谦的意思很明确,话说的很委婉了,不是技战术的问题,而是战略指挥上出了问题。

朱祁镇的指挥,就像是葫芦救爷爷一样,一个一个去送。

这种指挥就非常的离谱。

毕竟后世就连小学生都会发:别团,等人齐。

朱叫门的战阵指挥,非常的注重细节,微操很差劲儿不说,还特别喜欢微操,导致朝臣们疑窦重重。

今天说驻扎宣府,突然走到了王家店,今天说驻扎蔚州,结果向着怀来而去。

怀来望风而逃了,又要驻扎在土木堡。

朱叫门的整个指挥,就是微操重重,细看之下,全是败笔。

“可惜了。”朱祁钰颇为感慨,他为大明军士不值。

朱祁钰的眼神有些凶狠的继续说道:“朕终有一日要报这个仇。”

国仇,九世犹可报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