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仅要杀,还要有理有据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于谦叹了口气,他每天都在劝陛下仁恕之道,这好不容易有点成果了,结果有人非要往枪口上撞。

奉天殿一片安静,于谦这半个事主还能求情,但是最大的事主是陛下。

这求情未果,反而受到了牵连,岂是小事?

三代之内,不得科举,这比杀人还要难受。

陈循作为文渊阁大学士,最终还是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

“大舜之所以圣,以能隐恶而扬善也,臣窃见陛下以右佥都御史顾耀上言议事,命锦衣卫拿解,臣不知所言之当理与否,意其间必有触冒忌讳,上干雷霆之怒者。”

陈循就是那种老学究,本身就是状元出身,劝谏起来,从来是这个德行。

他说顾耀因为上言议事被拿解了,虽然不知道自己说的有没有道理,而且知道必然冒犯了忌讳,惹得陛下雷霆大怒。

但是他还是要说。

“臣听闻,君仁则臣直,科道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乃陛下耳目之臣。顾耀等人,职居谏司,以言为责。其言而善,自宜嘉纳施行;如其未善,亦宜包容隐覆。”

“若如此,方开忠谠之路。”

“乃今赫然下令,微事拘囚,臣以为在陛下之心,应少示惩创,使其后日,不敢轻率妄有论列,非果有意,即怒绝之也。”

“臣愚钝无知,妄生疑惧,臣切惜之!”

这就是大学士,说话做事,比顾耀等人搞的事,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朱祁钰看着陈循,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皇帝仁慈则臣子直言上谏,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是朝廷耳目,这些人身居谏台,就是说话的。

今天赫然下令,小事抓捕囚禁,陛下应该惩戒一番,让他们日后不要胡说八道,而不是突然有意,就立刻怒斩之。

陈循的这番话,很有道理,就跟没说一样。

而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稍微犹豫了下,才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惶恐,德薄摄于高位,替陛下掌都察院,不敢懈怠。”

“臣闻,君者,元首也,臣者,耳目手足也。”

“陛下,斥都察院,乃思耳目之不可使壅塞,手足之不可使痿痹,必将恻然,而有所不忍。”

“臣承乏下僚,僭言实罪。伏睹陛下明旨敕科道有: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之条,故敢昧死为陛下一言。”

“伏惟俯垂宥察,不胜干冒,战栗之至!”

顾耀乃是都察院之人,王文作为都察院的实质总宪,他若是不站出来,日后没人跟着王文混了。

朱祁钰琢磨了一番王文的话,他说皇帝是脑袋,所有的臣子都是耳目手足。

他的意思是承乏,罢官永不听用就可以了,而非因言获罪,他还请了一条明旨,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

王文则是为了整个都察院考虑,而不仅仅是为了顾耀三人求情。

陈循劝帝王仁恕之道,是本分,王文为都察院同僚求情,为都察院请明旨可议政事得失,乃是职责所限。

朱祁钰看着于谦、王文、陈循三人,深吸了口气,低声说道:“你们以为朕是因言治罪吗?”

“微事拘囚?”

“朕明旨申饬了都察院不得私自稽首、跪拜。不得宵禁后饮酒,顾耀知禁令,明知故犯。”

“可是小事?”

王文、于谦和陈循面面相觑,他们本来以为陛下是因为顾耀上谏怒而降下责罚。

但是事情,似乎不是这个事儿啊。

朱祁钰却看着顾耀问道:“昨日宵禁之后,你与人在太白楼饮酒,五城兵马司问讯轿撵何处,你家轿夫以都察院御史相胁!”

“与你一同违反宵禁的还有谁?你说还是不说?”

群臣一片哗然,还有这等事儿?!

顾耀趴在地上,目光流转,却是一言不发。

朱祁钰嗤笑一声,指着顾耀说道:“这等臣子,可曾有一丝恭顺之意?朕都知道了,还在这儿跟朕打迷糊眼儿呢。”

“顾耀,你真以为,你不说朕就不知道了吗?”

顾耀终于是扛不住了,他颤颤巍巍的说道:“昨夜饮酒,还有右佥都御史张彬、右副都御史陈成。”

朱祁钰点头说道:“卢指挥,一并廷杖,摘了他们的官帽,取了他们笏板印绶,循例,永不听用,三代之内不的参加科举。”

他们和谁一起喝的酒?

孙忠。

朱祁钰并没有斥责过勋臣外戚,不得在宵禁之后吃酒,大明勋臣外戚身份尊贵,太庙里除了刘伯温全是武勋,武勋是可以宵禁之后活动的,这是皇明祖训的规矩。

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全是勋臣外戚、驸马都尉。

但是他明旨斥责过都察院。

这是公然抗旨!

朱祁钰的目光再次转向了陈循,问道:“陈学士,你可曾觉得是朕在微事拘囚?”

陈循终归是摇了摇头,叹息的说道:“臣惶恐,臣诚不知这三人居然违抗明旨,甚至三人成伙,此乃朋比为奸,非臣知道,陛下要打要杀,皆为非刑之正,臣不敢问。”

三人成伙,这件事的性质从抗旨不遵,升级到了新的高度朋比为奸。

陈循给三人行为升了级。

这就不是陈循能劝的范围了,陈循的话翻译翻译,这三个人,在找死罢了。

“归班吧。”朱祁钰挥了挥手,示意陈循、于谦归班,他们难道不应该劝陛下仁恕吗?

只是陈循和于谦,都不知道这里面另有隐情,事情并非因言获罪,而是因为抗旨。

朱祁钰对着卢忠说道:“廷杖完先送回奉天殿,朕要他们死的明明白白!”

一共三个人全都被打的皮开肉绽,被拖了回来,趴在地上,面如死灰。

还有一个王文在台下站着,朱祁钰要给台谏这样的明旨,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

正如王文所言,都察院兹事体大,乃是大明监察利器,但是这个监察利器现在钝了,那朱祁钰这个主人,自然要将其磨亮了。

“他们弹劾于谦朋比为奸,那你们却行朋比为奸之实。”

“右都御史王文为尔等求情,也求明旨,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朕准了,广开言路。”

朱祁钰看着三个人,继续平静的说道:“我们现在就再聊聊你们三人,弹劾的内容。”

顾耀弹劾的奏疏,还是很有必要聊一聊。

“朕认真听了,也听明白了,不就是在说,京师之战打完了,是大明强盛,瓦剌溃逃,于谦无谋,石亨无勇吗?”

“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觉得以大明的国力鼎盛,击退瓦剌,不是长个脑袋,就行吗?”

“这是咱大明赢了,要是输了呢?”

朱祁钰拿出之前兵部右侍郎罗通,那篇课题,播迁之祸。

“就应该播迁至南京,然后,北伐,重拾旧山河,从南方,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也不知道能不能打回来。”

“抱着扁担,哭着要北伐,最后却是回天乏术。”

“这样一来,无论是能不能打回来,于谦也有谋略了,石亨也就勇武了,也就没有人质疑他们,感慨什么,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而是满腔悲怆,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所写的《示儿》,临去世之前,留下了这绝世警句,但是终南宋一朝,陆游后人,都没有完成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嘱托。

直到大明。

至于扁担,则是明惨皇朱聿键,隆武朝时候的内阁首辅黄道周,倾尽家财,募兵万人,组建了扁担军,北上抗清,最终被清军设伏全歼。

黄道周殉国。

大明不是没有播迁之祸。

“晋怀帝、晋愍帝,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之后,就只有播迁之祸了,偏安一隅,都没有打回去了。”

“若是我大明播迁,还能打的回来吗?”

朱祁钰从袖子里拿出了罗通写的那本播迁之祸说道:“兴安,你跟大伙念念,念到夺取军事重镇的部署就可以,后面的内容,罗通自己都没弄明白呢。”

兴安拿起了那本罗通写好的播迁之祸,开始读了起来。

朱祁钰一直闭目养神,顾耀有罪,他的罪并不仅仅是违反明旨禁令。

他们看似是在弹劾于谦,其实是在弹劾皇帝。

朱祁钰凭借着京师之战的功劳,顶着宗族礼法的大旗,把朱祁镇的帝号给废了,现在顾耀却质疑这功劳没这么大,这是要做什么?

孙忠都告诉这帮御史了,倒于不能涉及到陛下,为何这帮御史就是没听懂呢?

你说于谦的功劳没那么大,不就等于说陛下这皇帝位,篡的不应该吗?

这不是找死?

他等到兴安念完了那本播迁之祸,才说道:“好了,卢忠,把他们拖下去吧,查补后,一并斩首便是。”

罢黜官职永不录用,是防止某些极端的情况发生,比如在查补期间,大赦天下,或者有人捞他们,打动了皇帝,他们不用死了。

依旧不能被听用。

“臣冤枉啊!”顾耀等人最后哀嚎了一声被拖了下去。

钓鱼佬又是下钩,又是打窝,这么久了,地笼终于起作用了!

李宾言本来还疼的龇牙咧嘴,这个时候,一声不吭了…

他挨那三十下的确很疼,但也就是疼了,毕竟脑袋还在。

他没什么坏心思,只不过是人蠢,按着过往的惯例行事,陛下当时并未动怒。

这才是陛下动怒的模样。

都察院居然还有人敢违反宵禁的命令,在外面花天酒地,还被逮到了!

还跟五城兵马司的校尉起了冲突!

还大言不惭的用御史两个字威胁五城兵马司!

这已经不是胆子大了,这是,胆大包天!

这是以为攀上了太后亲族一脉,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最近顾耀和会昌伯走的很近,都察院里谁都清楚,可是会昌伯府在正统朝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但是现在已经景泰年间了!

今天廷议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了,时代变了。

“陛下,臣有本启奏。”工部尚书石璞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大小时雍坊的官邸营建好了,臣以为应该尽快搬迁,以后这等事,就不会发生了。”

赶紧住进去吧,官邸建的很好,也安全,至少没有地笼。

大小时雍坊的京城官邸营建,在工部、台基厂的通力合作下,终于竣工了。

“哦,钦天监,看看哪天是黄道吉日,就搬进去吧。”朱祁钰点了点头,示意钦天监定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