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杀人必须诛心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杀人必须诛心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礼部尚书胡濙,在宗族礼法里找到了三条,足以定稽王罪名的罪状,连稿子都写好了,就等着陛下杀人之后,胡濙找陛下戳个章,手续就完整了。

至于拦着陛下杀人?他不敢,陛下又不是拿不起刀的人。

谁想拦谁拦,反正他不拦。

这三个罪名,第一条,名为谋反,注解为:谋危社稷,谋反从来不单纯指的是反皇帝,谋反是企图危害君主或国家。

虽然稽王过去是皇帝,皇帝有谋反的吗?

也不是不可以,谁让稽王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呢?

第二条,名叫谋叛,指的是谋背国从伪,图谋叛国、投降敌对王朝。

而且稽王实实在在的在宣府、大同、京师德胜门外,做下了背国从伪之事。

这一条是结结实实的,而且还有条例注解,为谋叛上道。

上道即为已实施罪行,稽王叫门叩关,不是谋叛上道是什么?

第三条,名为谋大逆,谋毁宗庙、山陵、宫阙,这是一个很宽泛的罪名,可以理解为颠覆国家。稽王战败土木堡,大明岌岌可危,又三次叫门叩关。

这三条都是死罪不赦之罪。

陛下杀稽王,大义灭亲,天公地道!

胡濙作为礼部尚书,秉持着谁在台上支持谁的态度,自然要给陛下找齐了稽王的罪名,让陛下功业无垢。

陛下只需要下了印,赐下戾谥的圣旨,随着稽王的罪己诏,通过大明四通八达的驿站,传递四海。

胡濙长长的叹了口气,陛下真的是太刚强了。

若是稽王死在北镇抚司,或者路上,那这个说法就可以很是圆滑了。

会和当年南京的事儿一样成为无头公案。

朱棣当年,到底有没有烧死朱允炆?

胡濙是亲历者,但是他是不会说的,甚至不会在任何文书中,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影响太宗文皇帝的英名。

胡濙就是这样一个人,谁在皇位,他就支持谁。

但是陛下就这样明明白白的将朱祁镇杀死在了太庙之中。

但是胡濙突然想明白了,陛下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

做皇帝何必遮遮掩掩呢?赵光义的斧声烛影,给大宋惹下了多大的祸根?

朱祁钰忽然愣愣的问道:“兴安啊,喜宁呢?小田儿朕见到了,喜宁去哪了?”

他还记得呢!要把喜宁千刀万剐的!

“小田儿现在在午门外,喜宁在宣府外就逃了,现在下海捕告示吗?”兴安赶忙回答道。

喜宁,跑了。

喜宁比朱祁镇还能活,在怀安城外,喜宁偷偷地溜走了。

“下海捕告示吧,把这个人的特征描绘清楚,生死都要。”朱祁钰点头。

跑?

只要他还在大明的地界里,他就跑不掉。

跑到天涯海角,也要将其拿了,明正典刑!

朱祁镇都死了,喜宁还能逃到哪里去?!

“孙太后诏礼部尚书胡濙问话,而且孙太后还想问小田儿话,陛下。”兴安低声说道。

“想问,就问清楚吧。胡尚书,去一趟吧。”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

胡濙面色为难的说道:“臣遵旨。”

怎么这些事,都让自己这个礼部尚书摊上了呢?

于谦看着朱祁钰身上的血迹,摇了摇头,他以为自己劝仁恕之道,大成功了。

结果全是幻觉,陛下对百姓足够的宽仁,刚强却是丝毫不减。

做事依旧是丝毫不留余地。

此时的慈宁宫里,孙太后已经问完了话,只有小田儿比较特殊,请示了陛下之后,同样押送到了慈宁宫询问。

孙太后又招来了礼部尚书胡濙,问题还是那些问题。

“胡尚书,你也是四朝老臣了,本宫就问你,我儿,死了吗?”孙太后的表情是极为哀痛的,但是声音还算平静。

她揉搓着后脑勺,今天的事情发生之后,他整个后脑勺的头皮,都是一阵抽痛。

庶孽皇帝,太猖狂了,居然在太庙杀人!

胡濙俯首说道:“死了,陛下大义灭亲,手刃稽戾王。”

这个性质是绝对不能变的,无论孙太后说什么,这件事错在稽戾王。

慈宁宫里安静到了极点,掉跟针都能听到,但是胡濙说的很清楚,大义灭亲。

孙太后的头皮阵阵发麻,一阵阵的抽痛,她深吸了口气,嘴角还在抽动,但是却是一言不发的看着胡濙。

连胡濙都已经是陛下的人了。

孙太后出神的看着宫外,叹息的说道:“你知道我儿在迤北过得如何吗?为何我看他面色发白,整个人都没什么力气,走路都是踉踉跄跄的。”

“按照汉使的奏疏和小田儿的交待,稽王在迤北的日子,受尽了苛责,应当是回城的路上,也未服用水食。”

大明皇帝想干什么?

自然是北伐,胡濙的回答直接将罪过,砸在了瓦剌人的头上。

孙太后猛地睁开了眼,向前探着身子,瞪着大眼,极其愤怒的说道:“那个跟着我儿一起回来的瓦剌女人呢?告诉皇帝,本宫要她死!看护我儿不力!”

“她该死!”

胡濙深吸了口气,太后这个样子,他未曾见过,但是四十年的朝堂常青树,立刻就知道了太后到底在问什么。

他在须臾之间,就想到了问题的答案。

胡濙十分沉着的说道:“陛下说,瓦剌女子本该死,可怀了稽戾王的孩子,若非如此,那女子,早就死于德胜门之下了。”

“哦。”孙太后反而未曾生气,她的表情从暴怒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似乎是有些怅然的说道:“是本宫,欠考虑了,还是陛下勇武、英明,做事周全。”

“今日之事繁多,本宫心绪不定,你且先退下吧。”

胡濙松了口气,俯首说道:“臣告退。”

慈宁宫内变的十分的平静,那么多的缇骑排成了人墙,而且直接由午门排到了太庙之下。

孙太后自然是认得永乐剑,陛下想要做什么,她多少猜到了些。

但是她拦得住吗?!

陛下在朝堂之上,朝议迎回朱祁镇之后,整个京师一片素缟。

从文华楼望出去,数个坊间夜里都挂上了白灯楼,那些灯笼,照亮了土木堡天变中死不瞑目的亡魂们,回家的路。

京营在皇帝的手中立刻就动了起来,枕戈待旦,稍有异动,就是大军入城。

缇骑们、军官、掌令官、在廷文武闻风而动,赶到了讲武聚贤阁下,随时等待皇帝一声令下,就会取了他儿子的脑袋。

七尺终当以死报君,就是缇骑、军官、掌令官、大明京营,真实写照。

当安排了部里之事之后,六部尚书带着大量文官立刻到了讲武堂里,请求觐见。

天下可还有对她儿子忠心耿耿的朝臣?

至少在京师并没有。

至少六部大九卿,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儿子说那么一句话。

是朝臣不忠吗?

但能怪到朝臣头上吗?

孙太后坐直了身子对着宫宦们说道:“这几日,本宫要吃斋念佛,为我儿超度,有什么事,也莫要打扰了。”

“是。”众多宦官领命。

胡濙走出了慈宁宫,重重的松了口气,太后并没有问,葬礼何制,何等谥号,人都已经死了,再谈这些,便无甚意义了。

胡濙匆匆前往了太庙,正好迎面碰到了朱祁钰,准备打马前往讲武堂。

他赶忙迎了上去复命,事无巨细的将慈宁宫里的事儿,说的明明白白。

“圣旨都下了印,发下去吧。”朱祁钰听着胡濙的问话,也算是知道了孙太后,并不算管朱祁镇的身后事了,也管不着了。

对于孙太后而言,甚至孙忠家里也不再那么重要,如何保证自己的血亲的孙子,活下去,就是孙太后现在最大的事儿。

朱祁镇的罪己诏,朱祁镇的谥号,朱祁镇的以民礼葬这些圣旨,都在文渊阁压着了,可以通传天下了。

杀人,自然要诛心。

胡濙面色犹豫的说道:“陛下,还有一事,稽王府还有几个王妃嫔,膝下无子,是按着旧例一并殉葬吗?”

朱祁钰想了想摇头说道:“稽戾王已经削籍为民了,没必要殉葬,就在稽王府待着吧,大明不缺她们那点口粮。”

朱祁镇一辈子可能就做了一件为人称赞的事儿,那就是停止妃嫔殉葬。

但是朱祁钰却是知道,在原来的历史线里,明代宗的唐贵妃就被朱祁镇给殉了。

若非汪皇后有个女儿还未长大,汪皇后大概也是要殉葬。

而且朱祁镇停止妃嫔殉葬这件事,到底是朱祁镇本身下的敕,还是他的儿子朱见深下的圣旨,给他废物老爹脸上贴金,也无法考究了。

“陛下仁善,德被天下,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这个饱受诟病的人殉制度,终于给停了。

其实胡濙确切的知道,人殉制度的问题在哪里。

太祖皇帝当年搞人殉,是为了给朱允炆这个皇太孙登基铺路而已。

到了太宗文皇帝的时候,太宗文皇帝为了自己的名位二字,全面模仿太祖皇帝的制度。

这人殉制度就成了惯例。

陛下今天废了这人殉制度,那是盛德之事,这并不会影响到朱祁钰皇帝的法理,来自于列祖列宗,而非禅让。

这一点是很明确的,大明并不是一个故步自封,抱着祖宗之法得过且过的日子。

朱祁钰翻身上马,对着胡濙说道:“胡尚书,葬礼之时,就有劳礼部了。”

“臣恭送陛下!”胡濙长揖,抬头看着陛下策马奔腾越来越远的模样,这模样,颇有当年太宗文皇帝之风。

朱祁钰来到了聚贤阁,翻身下马说道:“三经厂现在印教科书的是活儿是不是特别繁重?还有空闲的吗?”

朱祁钰的第一册的《国富论》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已经写得差不多了,这两三天就能定稿。

大明的财经事务不能这么烂下去了,太糟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