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么全都想我死?!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其实朱祁钰并不想把君臣关系搞的那么如履薄冰,但是这些臣子非要逼的他,不得不拿起屠刀来。

京察是一种行政手段,朱祁钰举了起来,自然没有放下的可能。

“陛下,前政弛极,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若是要大计,需要先正纲纪,纲纪先礼,方为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于先,《律》以齐之于后。”王直对于吏治已经准备了许久,自然是有详细的思路。

例、令、律为大明的三**律准绳,其中例为敕谕、令为教化、律为准绳,大明律为最后底线。

王直的意思是,先定纲纪,再颁令约,然后,重拳出击。

定纲纪、制令约,都需要陛下下敕谕,对吏部、刑部的《吏律》、《吏令》进行指导,群臣群议商定,面呈陛下,最终推行。

朱祁钰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王尚书请旨京察之前,朕已经拟好了敕谕,待到京察结束之后,立刻开始制定纲纪令约便是。”

例为敕谕是不能违背的,那是抗旨。

当然也可以纠集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进行封驳事,只要你说的过皇帝的道理。

京察持续进行,朱祁钰亲自坐镇铨部,他开始和司礼监、锦衣卫一起查点六部尚书、都察院总宪、文渊阁大学士。

六部尚书于谦、王直、金濂、胡濙、俞士悦、石璞,都察院总宪王文,文渊阁大学士陈循。

首先就是操守,这里面就属胡濙和王直没有操守,胡濙是四代礼部尚书,手握科举重权,送礼的何其繁多?

可是胡濙就是这么个人,谁在位他就支持谁。

陛下尚节俭,他在去岁王直请旨移宫不准之后,就敏锐的感觉到了风向变了。

胡濙开始切割过去那些旧俗,切割的有多快?

在京师之战还没打完的时候,胡濙已经到内承运库把这四十余年来,贪赃枉法所获之物,交到了内帑。

比朱祁钰追索西山煤窑私利,还要早俩月。

胡濙并非巨贪,总共不到万两银子,和那第一次坐实罪名,就查出了三十万两白银的赵缙比起来,算得上非常清廉了。

王直没有操守,是因为他本身就是琅琊王氏出身,京师一应供给由琅琊王氏进行供应,生活奢靡。

但王直自从搬进了官邸之后,王直和琅琊王氏的联系,就彻底断了。

这些,朱祁钰也没打算追查,登基的时候,朱祁钰已经大赦天下了,皇帝金口玉言。

再说自从速八大,不是,朱祁钰登基之后,还不收手之人,那自然要降下雷霆之怒。

几位六部尚书,在朱祁钰登基一年以来,都算得上勤政、廉洁。

这里面最穷的就是王文了,官邸一座,别无家财。

自此朱祁钰得到了一条结论,那就是无论从稳定统治秩序,还是从有效治理社会的角度来说,统治者和广大百姓的立场,都是不希望出现**现象的。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如大搞议罪银,皇帝索贿不得,就让臣子索贿的乾隆。

兴安俯首说道:“陛下,最近那些大狼狗都训练的极好,但凡是有点银锭子、金锭子的味道,它们都能闻得到,陛下要是疑心哪位明公,可让大狗去嗅一嗅便知。”

“打地洞的味道也能嗅出来吧?”朱祁钰放下了一卷案宗说道。

兴安点头说道:“能。”

“那就去一趟吧。”朱祁钰点头说道。

既然要抽水,那就抽干净,仔细检查。

不仅是官邸要检查,其他地方也要查。

卢忠带着缇骑们再次离开,换了身装扮,散在了京师的角角落落,摇身一变,从缇骑变成了经济买办中的一员,去打探消息去了。

经济买办是最靠不住的一群人,他们唯利是图,至少些许的散碎银两,卢忠都能得到无数真假难辨的消息。卢忠又很擅长调查,总是会有所收获。

京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京师的百姓们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些消息,陛下最近怕是又要杀人了。

铨部的门锁上十天之后,终于缓缓打开,一份详细的名单送到了朝廷。

基本上没有值得陛下降下天怒之事。

朱元璋真的执行剥皮揎草的一共就两人,广西布政司官张凤,和按察司副使虞泰,只此两人。

陛下在某种程度上,堪称比太祖高皇帝还要狠戾,登基至今砍了多少人了?

如此严刑峻法之下,依旧要贪,要享受,那基本和阳间告别了。

赵缙是个特例,他不是个京官,他是听用,等待李宾言出京之后,要做右佥都御史的人。

即便赵缙赶不上京察,就文贤的弟弟文让,入京不得,寡妇田芳莲这两件事,已经闹到了都察院和大理寺,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陛下得知。

赵缙贪腐罪名,已经坐实,只待查补了。

让陛下定下雷霆之怒的事儿没有,但是怠政的可不少。

在一连串的人事调动中,极少数的官员被直接罢黜,部分的人将会离京为官,一些地方的按察司会入京,也有翰林院的庶吉士被启用。

在一连串的调动中,京师为之清明了数分。

朱祁钰的圣旨也来到了六部衙门。

“彼之君臣,不思祖宗创业之难,骄淫奢侈,但顾一身逸乐,不恤生民疾苦,一旦天更其运,非特不能保其富贵,遂致丧身灭名。”

“各地御史、天下之言,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

“自古王者之兴,未有不由于勤俭,其败亡,未有不由于奢侈。”

“往昔所定《律》、《令》,芟繁就简,使之归一,直言其事,庶几人人易知而难犯。天下果能遵《令》而不蹈于《律》,刑措之效,亦不难致。”

“兹尔臣庶,体予至意。钦此。”

大明的前代皇帝的例,也就是皇帝的敕谕要被废除,然后再将历代的例整理之后,挑选合适的条目,修例,并颁行四方。

朱祁钰在诏书里要求了对吏律的重点为反腐抓贪。

贪,乃万恶之源。

京师陷入了极度的忙碌之中,文官们齐聚一堂,对过去的敕谕进行筛选,准备增补大明律,尤其参考了大诰和唐律进行增补。

大明皇帝诞下了麒麟儿的消息,随着大明驿站的驿卒们在官道上的驰骋,传到了大明的角角落落。

朱瞻墡人在襄王府花天酒地,虽然终日与伶人歌舞,但是依旧绷着一根弦儿,他已经第三次卷入皇位争夺了。

第一次是朱瞻基在南京监国,仁宗皇帝龙驭上宾,他被下旨监国。

第二次是朱祁镇幼冲登基,他人在长沙府,被卷了进去,当时他连黄衣使者都没见,直接拒不奉诏。

第三次,就是这次土木堡之变,他的金印都被拿走了。

这些倒霉事,都让他这个皇叔给碰上了。

朱瞻墡从始至终都秉承这一个思路,想让他送死?没门!

“看看看,孤说什么来着?陛下就是在找人揍!幸好孤聪明呀,这要是抗旨不遵,不交田册,你猜陛下这次翻身,要轧死谁?”朱瞻墡看着手中的敕谕冷汗直流。

若非他跪的快,陛下这次翻身,他就是刀下鬼了,被轧死的就是他。

陛下要推动诸王、勋臣、外戚、缙绅一体纳税,他交田册之前,也非常的犹豫,但是他总觉得不对劲儿。

结果很快呀,大明皇帝的拳头砸了下来了,他差点就被锤了。

朱瞻墡擦了头上的汗,在大明做嫡皇叔真的是太难了。

每一个皇帝登基,拿嫡皇叔开刀,已经成为惯例了吗?

宋案看着自己这位襄王一副侥幸的样子,就是叹息,他颇为无奈的说道:“陛下送来了银三百两,纻丝十表里,罗丝十表里,纱十匹,以表亲亲之谊。”

朱瞻墡眼睛一亮,东西不重要,陛下有了子嗣,还赐了不少东西,甭管贵贱,这亲亲之谊,陛下还糊上了。

他不由的想到了当初先帝朱瞻基去西安门内,看高墙内的二叔朱高煦,二叔伸脚绊倒朱瞻基的事儿来。

皇帝给面儿,你不要,那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吗?

朱瞻墡沉思了片刻说道:“还礼一定要还礼,就倍之好了,孤是皇叔,这东西是给侄孙的,当然要大气点儿。”

“孤再想想,对,去年在广德寺求的开光佛拓取一份,不对不对。”

“当今陛下不尚佛,封国师都是陛下大兄稽戾王干的事儿了,弄一群和尚,在朝堂上念佛,乌烟瘴气的。”

“坊间流传,陛下乃是真武大帝转世,就把前年在真武山,请的长命锁,一并送京。”

真武山距离襄王府很近,不足两百里地,朱瞻墡还真的去真武山求过长命锁。

宋案有做姚广孝之志,可是他的襄王并没有做太宗文皇帝的勇气。

宋案领命,然后犹豫了很久说道:“禀殿下,臣和殿下想的却是完全相反。”

“这次躲过了一劫,下次怕是躲不过去了,此刻陛下为了北伐之时,多表亲亲之谊,那要是陛下打完瓦剌呢?”

“这一刀…”宋案重重的叹了口气,没有往下说。

天下谗臣无数,他们为了利益四处奔波游说,这襄王府,自然也有谗臣。

朱瞻墡眼睛瞪大看着宋案,大声的喊道:“孤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谋害孤?”

宋案用力的眨着眼,他颤颤巍巍的说道:“臣所思所虑,皆为王上,何来谋害之说?”

朱瞻墡怒斥的说道:“如此诛心之语,你不是在谋害孤,是什么!”

朱瞻墡的愤怒是有理由的,这个宋案是正统年间派来的长史,本身就是派来监视他的人。

能监视藩王的长史,那必然是正统帝的嫡系,朱瞻墡当然有理由怀疑,这个长史,是在害他!

想他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