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大明的官铸钱,洪武通宝多数都用于朝贡贸易了,永乐通宝多数用于海贸,大明的官铸钱向海外流失,也是老调重弹了。

朱祁钰没打算把廷议办成盐铁会议,廷议是制定政令的地方。

而且让这帮明公理解如何通过铸币权,来海外收税这件事,非常的困难,这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事儿。

朱祁钰继续说道:“银币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点燃取暖御寒,草原贫瘠,他们必然要持币前往大明购买日常所需。”

“若是这帮瓦剌、鞑靼、兀良哈的台吉们,愿意屯币,他们用牲畜、马匹换来的银币,在他们的马厩里堆积如山,他们的百姓就会饿死、冻死!”

“他们自己就杀死自己了!”

“何必大明京营舟车劳顿,长驱万里呢?”

众多朝臣愣了许久,陛下说的是如果,但是这种事,真的有可能发生…

夏衡低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未尝没有可能,这些草原台吉们,若是肯屯币,草原必然民不聊生。”

朱祁钰敲了敲桌子说道:“不可能,若是屯币居奇,不到贡市更换盐、粮、铁、茶等物,他们的百姓怎么吃?怎么喝?民不聊生,百姓困顿不已,大明天兵至草原,他们又如何应对?”

“这种自断手脚之事,瓦剌和鞑靼人,有那么愚蠢吗?”

“我们不应该把消灭敌人,寄希望于敌人的愚蠢,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想法!”

料敌从宽是朱祁钰登基以来,对所有军事行动的最高指示,进攻瓦剌,他连【天子北狩】的结局都放到了里面。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这是道路问题,消灭敌人,应该是大明完全康复,一拳锤出去,砸的瓦剌人五六十年,缓不过气儿来,方为正途。

而不是寄希望于敌人的愚蠢,是一种怯懦。

群臣听闻,立刻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于谦坐直了身子说道:“其实陛下…他们真的会这么做,就是陛下说的,自断手脚这种蠢事,而且不止一次。”

“永乐年间,太宗文皇帝铸永乐通宝,台吉们,屯币居奇,草原之上,民不聊生,数个部族归附大明,兀良哈部,就是在那时从鞑靼部分裂而出,成为大明鹰犬。”

朱祁钰愣了下说道:“他们不管百姓们的死活吗?”

于谦点了点头说道:“永乐十六年七月庚寅日,太宗文皇帝下敕谕,教化瓦剌、鞑靼、兀良哈部台吉,安民之道。”

“所以,草原衣用全无,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食,并不仅仅是大明征伐原因。”

于谦说起了旧事,在之前讨论瓦剌问题的时候,于谦说过很多次,他有很多种办法弄死瓦剌人,最少有九种!

但是那需要陛下的支持。

军事失败必然带来政治失败,比如北元王庭去皇帝位复称可汗,复称蒙古就是政治失败。

军事失败也必然导致经济失败,打又打不过,大明不噶韭菜,瓦剌人的肉食者,自己噶的飞起,折腾的民不聊生。

连朱棣都看不下去了,怒饬他们上干天怒,怨声盈路。

朱祁钰突然发现,他只是为了让互市更加透明一些的小想法,不经意间,就成了又一个天怒人怨的政令。

肉食者鄙,自古如此。

夏衡拿不定主意,愣愣的说道:“陛下,依旧以银币算,还是以粮食、盐、铁等物算?”

朱祁钰点头,平静的说道:“银币。”

群臣听闻,默不作声。

这的确还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大皇帝陛下,狠厉。

银币之祸,更甚于永乐通宝。

按照行价,一枚银币可换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七百枚,一枚银币,可换飞钱等足重私铸钱,大约两千余枚。

陛下在宣府撒币,按价折算,一年少说要二十万枚银币,流入草原。

等同于一年在草原上,撒了一亿四千万左右的永乐通宝,将近四亿的私铸钱进去。

就是群臣再不懂财经事务,也知道这草原上不出两年,就得民生凋零。

而且杀人不见血,因为杀人的不是陛下,而是草原上台吉们。

文华殿内,一片安静,只有陛下翻动奏疏的声音。

“夏卿你继续说,第三条是什么?”朱祁钰打断了沉默,敲定了马价银折银币,那继续新马政的宣讲就是。

这怎么停下了呢?

夏衡猛地一个激灵,回过神来,拿起了奏疏继续说道:“鞑靼犬羊之心,不可理驯,封爵贡市,备御西虏,盖昔之乞封贡马,今日宣府设…”

朱祁钰打断了夏衡的发言说道:“夏卿,抚赏封贡,以示羁縻,建立宣府贡市,这一节你已经讲过了。”

夏衡眨了眨眼,认真看了看,才发现自己的确是讲重复了。

陛下一句话,决定了草原上不计其数的百姓的生死,而且陛下还如此淡然处之。

弄的夏衡有点走神了。

朱祁钰首先是大明的皇帝,有弱敌之策,为何不用?

夏衡翻动着奏疏说道:“哦,哦,下一节,下一节,我大明马头系于田亩…”

夏衡的第三个新马政,而且非常与时俱进的将养马之事,归为了赋税。

大明的马头税,早就变成了巧立名目,三七分账的生意。

这里面有管理的原因,更有大明人丁增长,牧场变农场的时代背景。

夏衡的第三个新马政,则是将这个马头税,限制了框架,省的有人巧立名目,三七分账。

马头税收上来的税赋,折银之后,都用于修建官营马场。

翻译翻译,就是摊马入亩。

朱祁钰点头说道:“户部着手推进此事,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再加正赋,百姓苦不堪言啊。”

金濂没有犹豫俯首说道:“臣领旨。”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还有事吗?没事散朝吧。”

“陛下,臣有本启奏…”李宾言刚要说话,被王文拉了一下。

朱祁钰显然没有看到了他们的小动作,李宾言这个水猴子,又要把谁挂到钩子上?

王文坐直了身子,拦住了李宾言,李宾言完全不知道他要说的事儿,其中的凶险程度。

王文十分认真的说道:“陛下,浙江按察司佥事柳承佑,弹劾宁阳侯陈懋,在漳州私营船舶码头,上牟公家之利,下鱼小民之利,与民争利,百姓苦不堪言,又畏惧天兵,无可奈何。”

“但是这件事,臣还在督促福建按察司查问,还没确切的消息。”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问道:“以何弹劾?”

王文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告示说道:“漳州城告慰百姓的告示为凭。”

“但是陛下,宁阳侯征南在外,此中详情,朝廷不闻,臣怕其中有什么误会,故此暂压。”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说道:“福建的事儿,为何是浙江按察司佥事奏闻?”

朱祁钰显然发现了一丝丝的问题,他拿起了那枚有征南将军、宁阳侯双印的告示,落款为景泰元年七月,他拿着看了许久。

这印绶不对劲儿,和之前朱祁钰收到的印绶,并不完全相同。

“兴安,你来瞧瞧。”朱祁钰将手中的告示,递给了兴安。

兴安低声和朱祁钰耳语了几声,便站直了身子。

“这印是假的,也是真的。”朱祁钰将手中的告示推了出去,对着兴安说:“去印绶监取宁阳侯的两套印绶留底来。”

兴安俯首领命,没过多久就从印绶监取来了宁阳侯印绶,按在了一张白纸之上。

福建,兹事体大,朱祁钰不敢轻待,为了防止公文出现差错,李永昌第一次跑去福建,专门给宁阳侯换了一套印绶。

两相对比,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君不密,则失臣。

李宾言整个脊背出了一身的冷汗,看着那两个完全不同的印绶留底的红印,人都傻了,愣愣的说道:“这到底是陈懋私用旧印,还是有人要陷害陈懋?”

朱祁钰思忖了良久说道:“让福建按察司佥事查一查也好,省的污宁阳侯清白。”

此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陈懋真的在漳州月港私设港口,上牟公家之利,下鱼小民之利,而且用了旧的印绶。

其二,就是有人要诬构陈懋,而且可能性极大。

有人威胁陈懋说要救宋彰,想来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吃不了兜着走的后招吧。

但是这一套组合拳,打了一半,朱祁钰就把赵辉给提前扔进了诏狱之中。

见招拆招?他一个皇帝为什么要跟你玩路数呢?

李宾言愣了许久,他完全没想到这个告示做的有模有样,居然是假的。

尤其是印绶都有人敢私刻。

李宾言立刻察觉到了,此次去山东重振山东按察司的重要性。

对山东的百姓而言,这很重要,对李宾言而言,也很重要。

他太小瞧一些人的下限了,这种堂而皇之的诬告,也通过各种关系,送进了都察院之中!

这把当谏台风宪的都察院,当做是什么?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的样子,笑着说道:“李御史,此次前往山东,必要的时候,可调动缇骑防护周全。”

“如果力有未逮,可向朝廷请援,切记不要强撑。”

李宾言敢做事,敢说话,也能做事,但是他对一些路线上的问题,还有点懵懵懂懂。

只要李宾言一到山东,出了辇毂之下的京畿,就明白了,这天下不是道德文章里的天下。

就像那些家训里,大善人们,总是看不得百姓受苦,总是在修德。

但是大善人们追租的模样,可不会写到家训里,而是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告诉子嗣,对于不交租的农户,就该破门灭家。

李宾言立刻俯首说道:“谢陛下隆恩,臣定当殉国忘身,不苟而全。”

朱祁钰给了李宾言调动缇骑护着自己安危的权力,李宾言这趟山东之行,绝不太平。

活着回来,是朱祁钰对李宾言最大的嘱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