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喜宁、小田儿和孔彦缙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大贪大腐,大明的蛀虫,他们都有秘密,并且希望借此活下去。

但是朱祁钰这个人,就是一点机会不给他们,作为大明仁慈的君父,他负责他们送去见太祖高皇帝。

不说,朕可以自己查。

没有这帮东西,对朱祁钰真的很重要,不糟心。

朱祁钰结果了卢忠递来的奏疏,打开看了许久说道:“虽然孔彦缙他不说,但是不代表大明查不出来,很好,此事交给李宾言即可。”

卢忠犹豫了下说道:“陛下李御史大病初愈,这就去查这等要害的事儿,是不是难为他了?”

朱祁钰摇头说道:“让他查一查试试,不行再派出缇骑便是。”

查什么?查孔彦缙的海外银场。

卢忠很能干,朱祁钰的剑指向了哪里,卢忠就查到哪里。

在胶州湾的外海有一小岛,名曰鸡鸣岛,此岛在胶州湾不到十里的地方,但是具体方位,如何渡船前往,却是无从得知。

鸡鸣岛,乃是孔府海外倭银入明的最后一站。

卢忠在无口供的情况下,怎么样查到这个岛屿的?

在孔府的田册上,有一个八顷田谷租,历年都出现,却始终找不到这八顷田的具体方位。

最终卢忠经过对孔府上百余人的反复盘查,最终确定了此岛的存在,孔彦缙听卢忠询问此岛,直接咬了舌头。

咬舌无法自尽,但是可以保守秘密。

八顷田,八百亩地,谷租亩算五斗,不过是每年四十石,翻箱倒柜,终于确认了这个岛屿的真实存在。

“很好,去内承运库领五千银币,放赏给锦衣卫的缇骑们,辛苦了。”卢忠收起了案宗。

卢忠俯首大声的喊道:“为陛下奔劳!”

卢忠对一千银币不甚在意,指挥使的俸禄已经足够花了,陛下尚且一年常服不过八套,生活并不奢靡,他住官舍,生活更有保障。

这一句辛苦,就是对卢忠、锦衣卫千户,这段时间的忙碌最大肯定。

卢忠俯首而去,这段时间锦衣卫衙门上下忙碌,总算是抽丝剥茧,把孔府的里里外外的污秽查的一干二净。

朱祁钰看着卢忠离开的背影,坐直了身子,开始处理奏疏。

苏维埃有太祖高皇帝矢志不渝的坚持道路;也有慈宗文皇帝挽狂澜于既倒;也有好人勋宗四处收勋章、发勋章,他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好人。

其中还有一个被所有人讨厌的苏穗宗玉米晓夫。

玉米晓夫的一生,是被所有人诟病和唾弃的一生,没人喜欢他。

玉米晓夫的一生,几乎致力于农业改革、工业改革、反官僚特权、提高民众水平等等,他自己本人十分的廉洁,他甚至将自己各种公私的礼物都交公了。

玉米晓夫的一生,为何被所有人唾弃?

玉米晓夫致力于提高国内的生活水平,为什么连苏维埃人,都骂他呢?

因为他在改革。

他被迫下台的理由,正是他太能折腾了,不是个日子人。

玉米晓夫的改革最终动到了不能动的蛋糕,干部权力。

所以玉米晓夫黯然下台,万人唾骂。

苏维埃如此强大,你为何要改呢?

苏维埃如此强大,你为何要继续延续慈父的仁慈风格呢?

苏维埃如此强大,我们稍微拿一点又能怎么了!

大明如此的强大,就连君出、虏入、播迁、党祸四祸齐出,都能抗的过去,大明不够强大吗?极其强大。

大明如此的强大,大皇帝你为什么要变法实施新政?大皇帝为什么不能温和一些、对官僚们负责一些呢?大皇帝陛下为何不能让人上下其手一些呢?

当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日子人,不好吗?

不好,因为朱祁钰要是当个日子人,他就死定了,物理意义上的死定了。

万历皇帝可以当个日子人,三十年不上朝,甚至全国县州府六部阙员一般,大明也能糊弄着过下去。

但是朱祁钰不行,他退不得,他身后万丈深渊。

朱祁钰不愿意做勋宗,虽然他发了很多的勋章,他更不愿意做玉米晓夫,舍了一生的名,但是最后却留下一个刻薄寡恩印记。

朱祁钰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做大明慈祥的君父。

大明为何坚定的执行了海禁政策,却依旧有那么多的白银流入呢?甚至能够撑得起一条鞭法,正赋、子粒田亩、养马编银全部折银呢?

甚至是到了鞑清片甲不下海,依旧可以使这片土地上,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呢?这片土地上银矿可不多,大明一年的银矿,不足十万两。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白银为何如此持续的流入?谁在做这笔生意呢?

而此时,朱祁钰终于摸到了大明缙绅、勋戚、诸王的腚眼上了,那就是那被禁止的海贸之事上。

大明的另外一片天,他们密不透风、紧密、十分有默契的结合在一起。

朱祁钰批复着奏疏,决定着大明未来走向,他批复了一道李宾言的奏疏,李宾言请旨四万京营驻扎密州市舶司,每三年轮防一次。

朱祁钰挑选了一将领,带着三万正军,一万工程营前往密州市舶司。

还有泰安宫御书房后的书库之内,无数的航海资料,一起带到密州市舶司。

密州市舶司是朱祁钰力争开海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开得好,以后就能开门了。

这个窗口开得不好?

那就再开一个就是。

李宾言已经赶到了胶州,督办征召民夫建立胶州商舶、贡舶的密州市舶司。

成排成排的仓库正在兴建,一道道青石海堤正在海岸线上竖起,一个能容纳八条福船装卸的码头,正在搭建,还有一个大型的船厂正在落成,从胶州到密州的官道也在平整。

胶州湾四处都是大明的工匠、力夫在忙忙碌碌,热火朝天。

市舶司的营建,大明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毕竟当年太祖高皇帝是朝贡贸易,太宗文皇帝干脆自己派出无敌舰队,打通了前往西洋的航路。

当然这个航路被打通京营之后,胜利果实就被无情的摘取了。

青石海堤为回旋形,当海浪扑入海堤的时候,浪会回旋打在奔涌而来的另外一道海浪之上,减少海浪对海堤的破坏。

这是由巡河御史徐有贞、巡河御史陈镒送到京师贡献的方法,最后被快速批复,送到了胶州湾。

徐有贞善于治水,他对水利工程有着极高的天赋,回旋形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市舶司的对海堤的维修。

徐有贞在张秋的治水效果极佳,徐有贞已经上奏,想要回朝复命了。

一个成熟的港口,会吸引来无数的商船,这是必然的。

只要肯缴税,私人海贸便被允许,在密州市舶司,可以拿到商舶勘合,可以合法的营运,可以补给水食,可以贸易商品货物、在以后不会被大明海军击沉等等便利。

所有的一应福利,所有只要肯缴税,都可以得到。

朱祁钰是个很公平的人,他可以允许发财,但是必须把税纳了。

不交税,不是大明人。

大明朝廷营建的市舶司,当然不能跟孔府那种遮遮掩掩的私设市舶一样,搭个草台班子,找一帮人卸船装船,鬼鬼祟祟。

偷偷摸摸的私设市舶,上不得台面,自然不能大兴土木,只能草草了事。

但是官营市舶司,那投入自然要大,自然也会大兴土木。

而且这是大皇帝陛下的新朝雅政,当然要认真对待。

李宾言站在胶州湾的码头的官道上,焦急的等待着,他请了四万的京营,前来胶州湾驻防。

收了税,自然要提供在胶州湾的一切安防保证,这四万的京营,有三万人是驻防市舶司军队,有一万人是负责营建的工程营。

不仅是防备山东赫赫有名的响马,劫掠市舶司。

还要打造新的大明水师,来保护那些不想缴税的商舶,前来密州市舶司缴税纳赋。

一如武清侯石亨石总兵,在大同府做的那样,保护那些不想交税的过往商贾们,不受马匪的抢劫的同时,按规矩交保护费。

李宾言终于等到了京营大军的旌旗,也算是李宾言在京师的老熟人了,当初京师之战的九门镇守安定门的武将陶瑾,李宾言在安定门参赞陶瑾军务,安定门虽然没有被攻打,但是依然有奸细。

李宾言的头功牌,就是在做参赞军务的时候,走了狗屎运才拿到的。

陶瑾后来作为石亨的副将在清风店死战不退,随后夺回被也先掳掠人畜,京师之战后晋升指挥同知。

陶瑾在京师之战之前,是都督佥事,领兵哨白羊口,长期与鞑靼人、瓦剌人作战。

密州市舶司胶州湾港口,正在大兴土木,大军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扎营,而陶瑾和李宾言交接着大明的种种船舶文书资料。

整整有两辆马车之多。

李宾言将这些马车归置到位之后,将马车上的封条贴好的书箱一件件打开,《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著番图》、《天文包书》、《过洋牵星图》、《针路航图》、《海船武备图》、等等,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

李宾言翻阅了一下,人都傻了,他根本不懂这个,难道要从头学起不成?

这趟山东之行,已经把李宾言折腾的够呛,现在还要学习?学习个…

李宾言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学习,毕竟是大皇帝的命令。

唐兴乐呵呵的看着李宾言挠头的样子,这一箱子又一箱子书,真的担得起穷经皓首四个字了,反正唐兴觉得这么多书看完,人都得晕。

李宾言是陕西人,他不懂海贸,对这些事儿更没什么印象和概念,要学习起来,颇为吃力。

但那就不学了吗?

唐兴打开了锦衣卫的密信,阴文翻译为了阳文,在翻译为正文,他啧啧称奇的说道:“陛下下了密旨。”

“让你查一查一个叫鸡鸣岛的地方,是孔府倭银入明的最后一站,让咱们问问附近的渔民是否知晓此地,大功一件啊,李御史且先忙着书本整理,我去打听消息。”

李宾言坐在凳子上,看着三四个房间的书籍,重重的叹了口气,他忽然想起了当年,进士及第之前,寒窗苦读的日子,那段岁月,掩藏在他记忆深处。

现在又要开始了读书了。

他拿起了一本,翻阅了一下,忽然猛然的抬起头,眉头紧皱。

“这居然是雕版印刷的书!”

李宾言虽然憨直一些,但不是个傻子,傻子也无法中举进士及第,别说会试,连乡试举人都考不了。

这些书图,全都是雕版印刷,证明陛下对海贸之事,绝非临时起意,也非孔府案之后,才开始关注!

大皇帝陛下显然是早有准备,只是天字第一号案,孔府通倭案,陛下顺水推舟罢了。

所以,孔府还是陛下钓上的大鱼,而且因此还打了个窝。

如此多的书籍,制作成雕版,再印刷,那需要的岂止是一年的功夫?

难不成,陛下从京师之战前,已经在思考海贸这个问题了吗?

这个发现让李宾言重重的吸了口气,密州市舶司这差事,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

李宾言看了许久的书,除了营建,他一直在努力的学习航海之事。

唐兴找到了在海堤上巡查的李宾言,低声说道:“我找到了鸡鸣岛,岛上有倭寇。”

“倭寇!”李宾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是功劳!

李宾言站了起来,颇为兴奋的说道:“不要擅动,先找渔民把情况了解清楚,他们有多少人?是否有甲胄、火铳、火炮等物?再派出小船将鸡鸣岛的地形搞清楚,寻找容易登陆的地方。”

“将其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你去找陶指挥,锦衣卫人数太少了,我们需要团营的支持,此事机密。”

唐兴点了点头,不到两天的时间,将整个岛上的事,摸排的清清楚楚。

陶瑾、唐兴、李宾言,三个人看着那个小小的鸡鸣岛,眉头紧皱,不是倭寇很多,难以处理,而是岛上有三百多名大明百姓。

“必须要在倭寇反应过来之前,将他们悉数杀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