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二百八十九章 钞关商税不能免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二百八十九章 钞关商税不能免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胡濙虽然没有吴敬那么深刻的理解,但是毕竟活了七十有六,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他当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他其实从刚才就想开口说话,但是他毕竟只是礼部尚书,不是财经事务的具体经手的人。

群臣对于固定资财的表现形式,比如土地、仓库、集市、钞关等等,都非常明白,这不是个复杂的东西。

但是他们对后面吴敬和陛下高来高去的讨论,完全无法理解。

这个时候,就需要翻译了。

胡濙作为专业的礼部尚书,笑着说道:“其实就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句,「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是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用来解读陛下和吴敬的对话,颇为合适。

但是最后一句,并不符合当下陛下的执政方略,男儿欲遂平生志,不仅仅是六经勤向窗前读,还有许多种的方式。

比如入伍为国建功立业、比如进入工匠学院炼燋锻钢、比如参加农庄义勇团练等等。

最后一句有着很严重的兴文匽武的倾向,胡濙这么专业的礼部尚书,会没有这个政治觉悟?

诸多朝臣到了他们擅长的领域,听到了他们熟悉的话,立刻明悟了这番话的含义,他们不住的点头。

只能说,不愧是胡濙。

可以这么快引经据典,将陛下和吴敬的对话总结的如此通透。

“很好!”朱祁钰点头说道:“知识亦是财富!很好!”

朱祁钰直接提炼了出了一句话,笑着对吴敬说道:“那朕再来问你,那租赁所得钱财呢?又算是什么?”

“流动资财就是必须依靠流动,才能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财富,这是必须要易主的资财,比如陛下的货币,屠夫的羊肉、地主的谷稻、成衣店的衣服等等,都是流动资产。”

“此所谓这三种分为留供、固定、流动,此所谓三种资财。”

朱祁钰吐了口浊气,看着朝臣们说道:“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吴敬说的很对,作为一个十年份的经年老吏,他们对社会的现象已经观察了很久了,但是他们缺少点拨,更缺少指引,始终无法归纳和总结。

更因为这个时代的局限性,算学商路都是末学。

朱祁钰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以贯之,他作为皇帝,其实总是在搭建舞台,去筛选出那些能臣干吏,然后,让大明群臣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

吴敬按照他的历史脉络,这一生估计都在浙江打转,最后抱着自己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叹一声时运不济。

朱祁钰满是笑容的说道:“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那么吴敬,你来说一下,鞑靼人为何是愚蠢的。”

吴敬犹豫了片刻,看着诸多朝臣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留供、固定和流动资财之间,并非固定不变,他们总是在流动着。”

“比如陛下所言宅子,它本身遮风挡雨,就是留供资财,但是用于出租,就是固定资财,可以创造利润。”

“而固定资财也会有产出,比如工坊的石磨、石景厂的燋炭、景泰炉可以生产钢铁物料等物,这些都是固定资产,但是他们生产了流动资财。”

“银币是最具有流通性质的资财,但是鞑靼人却将他们屯集了起来,将流动资财变成了固定资财,所以,陛下才会说,他们是愚蠢的。”

朱祁钰面露微笑,吐了口浊气,独角戏,是孤独的,至少吴敬这个十年份的经年老吏,对这方面理解的很透彻。

胡濙坐直了身子总结性的说道:“这天下资财,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精健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若如四时之变迁,天地之运行是也。”

“陛下之财经事务之论,实乃是礼乐之法。”

朱祁钰眉头紧皱,满是疑惑的说道:“胡尚书,这也能算是礼法?”

胡濙洗地的功夫,朱祁钰是非常认可的,但是这也能算是礼法吗?这论的是资财的流动性啊,和礼法能扯上关系?

硬洗,不可取。

胡濙理所当然的说道:“当然是啊,臣这句就是《汉书·礼乐志》乃是文子所著。”

“文子乃是先秦人物,思想尚阳,常游于海泽,乃是越大夫范蠡之师,授范蠡七计。范蠡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计而灭吴。”

“自然是礼乐之法。”

范蠡,很多人都当他是商道祖师爷,但是在历史上,范蠡其实是武庙六十四将之一,乃是越王勾践的上将军,越国相国。

范蠡就是典型的功高震主,不得已致仕,然后弄了点副业,成为了商道的祖师爷。

胡濙的意思很简单,天下资财在留供、固定、流动资财之间不停的流转,就像是日月盈亏,阴阳五行,周而复始,乃是一般公理。

这不都不算礼法,那什么才算是礼法呢?

朱祁钰看了看群臣,吐了口浊气,他不应该质疑四十年份的礼部尚书对礼法二字的研究。

《非常专业》

刘吉瞪着眼看着胡濙,他飞速的记着笔记,这种反应速度,让刘吉都有些呆滞,自己接了班,真的能做的好吗?

吴敬叹了口气,虽然范蠡是帮助了越王以五计灭国,但范蠡是南阳人。并不是吴人。

南阳出了哪些名人呢?

武庙其实名叫武成王庙,主祀姜太公姜子牙,武庙六十四将之一的范蠡,武庙文庙双奉祀的智圣诸葛亮,还有医圣张仲景。

“算,算作是礼法。”朱祁钰坐直了身子,喝了口水,看着吴敬问道:“对于此三资财,有何其他的看法吗?”

吴敬愣愣的摇了摇头,他理解到这里以为已经理解了这天下资财的大道,但是看陛下的意思,这就刚起了个头?

朱祁钰笑着说道:“那你说完了,朕来说两句。”

“人只要活着,就会消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所以必须要保留一部分的资财,用于生活,这就是吴掌院所说的留供资财,留下来供给生活所需的财富。”

“流动资财总是向着留供资财流转,留供资财最后被消耗。”

“所以,充足的流动资财,可以保证留供资财的充足,那些不正经做买卖,总想着囤货居奇的商贾,就没有投机倒把的可能。”

朱祁钰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当初的在上海两白一黑资财大战,陈毅陈老总打仗一把好手,搞财经事务,也是打的一**商哭爹喊娘,堪称转世范蠡了。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其实讨论国家富饶与否,就是判断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是否充足。”

胡濙点头对着群臣补充的说道:“这何尝不是一种民为邦本,民安邦固的礼法呢?”

随时随地、每时每刻,为陛下的话作注解,就是礼部的本职工作之一。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我们知道流动资财乃是固定资财产出,那么增加固定资财,就可以增加流动资财。”

“显然开疆拓土、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建立官冶、如此种种,都是在增加固定资财,增加产出,增加流动资财。”

“只有如此,方能国富民强。”

“所以为何鞑靼王如此愚蠢呢?他们将流动性最高的一般等价物,囤积起来,就打断了流动资财的流转,没有流动资财,何来留供资财呢?”

“但是愚蠢的何止鞑靼王呢?还有我们的缙绅豪强、巨商大贾们,就像孔府渠家,他们何尝不是愚蠢的呢?”

“将好不容易得来的银子,埋在自家的猪圈里!”

都说把银子埋在了猪圈里是愚蠢的行为,为何?这就是原因。

朱祁钰吐了口浊气,无论是孔府还是渠家,他们哪怕是搞点封建时代的运作模式,搞点资本主义也行啊。

搞蒙昧时代的囤积,简直是太过于落后了。

范蠡都不玩这些!

群臣沉默不已,这的确是非常愚蠢的行径,但是过去他们却觉得非常合理和常见,并不以为意。

但是现在看来,大错特错。

金濂认真的记录好了笔记,长吐了口浊气说道:“陛下,臣明白了,就像陛下所言的,天下货物都分为了谷租、劳动报酬和利润。”

“那么维持固定资财流动资财的成本都是谷租去承担。兴修水利、铺设道路、修建仓库、维持政通人和这些都是谷租的部分。”

“按照陛下所言,工匠们学的技术傍身,也是固定资财的一种,那么我们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国帑,去维护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社学卫所儒学堂,来增加所有人的固定资财。”

“就如同铁犁使用中会磨损、牛马会在耕种中死去、沟渠堤坝崩塌、道路会变得崎岖一样,固定资财在使用过程中,必然需要修修补补。”

“那群不交税的虫豸们!他们依靠大明赚的腰缠万贯富可流油,却不肯交税纳赋!简直是太该死了!”

金濂想起渠家的那个账本,就是痛彻心扉,少交多少税?靠着大明赚钱,还不肯交税纳赋!

跟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大明的财经事务!

金濂吐了口浊气,非常严肃的说道:“所以,所有人都必须要缴税纳赋!”

“必须!”

金濂作为户部尚书,他从陛下谈论的内容中明悟了这个道理,那就是要维护大明这个破房子,不被人一脚踹倒,那么所有人都必须要缴税纳赋!

朱祁钰点头,所以他作为大明皇帝,也在缴税纳赋。

朱祁钰叹了口气说道:“货币,它很有让人迷惑的地方,它很多很多的情况下,都更像固定资财而非流动资财。”

“比如在很多时候,货币可以产生利润,只需要在一个新兴行业里投入一定比例的货币,就可以产生高额的利润,这很像是固定资财。”

“因为社会的全部收入,必须通过货币才能有序地分配给大明所有黎民百姓,所以货币的多寡似乎决定了财富的多少。”

“但货币只是帮助货物流通的一种辅助工具,而绝不能等同于实际的货物。”

“在坐的诸位都是朝廷明公,掌国家公器公权,若是和鞑靼王、缙绅商贾一样,不要将货币直接等同于财富。”

金濂吐了口浊气,做了好笔记,陛下说的是有道理的,货币不是固定资财,而是流动资财。

朱祁钰笑着说道:“所以,金尚书,还是不要让户部的灯盏里只有一颗灯芯了,维护固定资财是需要投入的,不是一味的节省就可以。”

金濂愣了一下,却摇头说道:“不不不。”

“按照陛下所言,维持固定资财的费用是必然的,户部的作用不就是对这笔费用进行节省吗?”

“户部节省之后,可以投入更多的固定资财之中,让大明的流动资财不断增加,百姓手中的留存资财,才会相应的增加,这不就是户部的作用吗?”

“陛下尚且节俭,一年常服不过八套,内帑资财皆用于戎政军务,陛下尚不敢私,臣等如何敢私?”

“所以,该省的地方,还是要省。”

朱祁钰略微有些呆滞的点了点头…金濂说的好有道理,根本无法反驳。

朱祁钰的日子过得并不清苦,相反,泰安宫相比较皇宫缩小了好几倍不假,但是他是君王,只要他想,什么得不到?

他拒绝小的诱惑,只是因为他有更高的野望。

但是金濂拿着这个说事,朱祁钰还真是不太好反驳。

金濂认真的想了许久,颇为心痛的说道:“陛下,臣以为集宁河套岁灾,应当尽蠲明年夏秋二税。”

这是必须要施加的仁政。

兵祸之后,人口凋零,总得让百姓留下留供资财度日,所以,金濂也只能忍痛提出了这条。

那可都是钱啊。

朱祁钰笑着说道:“金卿和于少保的想法,不谋而合,于少保同样请旨,尽蠲明年夏秋二税。”

“朕已经准了。”

金濂和朱祁钰忽然同时开口说道:“但是钞关商税不能免。”

群臣愣愣的看着这两位,他们还以为听错了。

但的确是异口同声,说出了这句话。

朱祁钰摇了摇头,他自诩大明的户部尚书,金濂也自诩大明的户部尚书,他们两个人的想法,也同样是不谋而合。

这下群臣要是骂皇帝横征虐敛,那先去跟户部磨牙去吧!

吴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对于收税的决心,至少户部和陛下是高度一致的。

胡濙奋笔疾书,写道:「景泰二年十一月丙子日,上于讲武堂聚贤阁与群臣论财经事务之道,总论得失。」

「易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上曰:天下财经事务,是以留供之道,固定之道,流动之道,如四时之变迁,天地之运行是也,循环反复,周而复始。」

「天地人,此三才,留固流,此三财。」

胡濙还准备继续往下写,朱祁钰早就注意到了,让胡濙停笔。

“好了,到这里就可以了,后面的话,皆为谗言。”朱祁钰拿过了胡濙写的内容。

留固流,此三财,果然是大明的礼部尚书,总结的非常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